《孟子與盡心篇》聆聽當世智者,遊乎經史子集,以平常心講平常事;體味古聖先哲,盡心知性知天,迴歸儒學之本真。
《孟子與盡心篇》為南懷瑾先生講述《孟子》最後一篇《盡心篇》的整理稿。《盡心篇》是《孟子》的完結篇,被南懷瑾先生視為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後,講傳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視。全篇以“盡心”點題,以“修身立命”總領全篇,闡述瞭“良知良能”、“仁民愛物”、“民貴君輕”等一係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內涵,並進一步闡釋瞭孔子“鄉願德賊”之說等。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盡心章句上
十六字心傳
盡心動心知性忍性
佛法儒化儒學佛化
孟子教修身
什麼是正命
你想得樂嗎
誰有慚愧心
賢君賢士最平凡
先窮後達的那個人
有我無我
凡民與豪傑的區彆
誰是好領導
人性的良知良能
人的等彆
君子有三樂
養老與全民福利
傳統農業稅的問題
孔子登山孟子觀水
王與賊自利與利他
關於"子莫執中"
成功與成名不同
王道與霸道
曆史記錄的果報
屍位素餐
居仁由義之道
環境的影響君子的愛心
兩個故事三個論點
孟子的教學方法
何謂尊師重道
進步快退步更快
關於服喪
盡心章句下
聖賢事業
曆史難讀
且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民為貴的真義
三個觀念三個層次
百世之師--聖人
誰人背後無人說
路是走齣來的
馮婦的遭遇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巧妙的教育方法
財聚人散
小有纔的危險
穿窬之心偷巧偷心
君子行法以俟命
說大人則藐之
狂獧的錶現
鄉原的錶現
孟子的感慨
十六字心傳
現在我們討論《孟子》最後一章《盡心》,這是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孔孟心傳,是構成中國文化中心思想之一。這一貫的中心思想,絕對是中國的,是遠從五韆年前,一直流傳到現在的,沒有絲毫外來的學說思想成分。所以後世特彆提齣,中國聖人之道就是“內聖外王”之道的心傳。曆史上有根據的記載,是在《尚書大禹謨》上,其中有帝舜傳給大禹的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一兩韆年之後,到瞭唐宋的階段,就有所謂的“傳心法要”;這是佛學進入中國之前的一韆多年,儒道兩傢還沒有分開時的思想。當時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是因為得道;那時所謂道的中心,就是“心法”。
這十六字的心傳,含義非常廣泛。我國的文字,在古代非常簡練,一個字一個音就是一個句子,代錶瞭一個觀念。外國文字,則往往是用好幾個音拼成一個字或一個詞句,錶達一個觀念。這隻是語言、文字的錶達方式不同,而不是好壞優劣的差異。
中國古代人讀書,八歲開始讀書識字,這樣叫做“小學”,就是認字。例如“人”字,古文中怎樣寫?為什麼要這樣寫?代錶什麼觀念?如何讀音?有時候,一個字代錶瞭幾種觀念,也有幾種不同的讀音。所以中國的文字,任何學者、文豪,能認識二三韆字以上的,已經是不得瞭啦!普通認得一兩韆字就夠用瞭。外國文字則不然,每一新的事物,創造一音、形皆不同的新字,所以現在外文的單字,以數十萬計。過去“小學”的基本功課,是先認識單字的內涵,其中有所謂“六書”的意義。什麼叫六書呢?就是“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藉”,這六種是中國傳統文字內涵的重點。現在讀書,已經不先研讀“小學”六書瞭,不從文字所代錶的思想、觀念的含義打基礎,對於小學的教學,完全不再下基本功夫瞭。
“人心惟危”的“惟”字,在這裏是一個介詞,它的作用,隻是把“人心”與“危”上下兩個詞連接起來,而本身這個“惟”字,並不含其他意義。例如我們平時說話:“青的嗯……山脈”,這個拖長的“嗯……”並不具意義。至於下麵的“危”字,是“危險”的意思,也有“正”的意思,如常說的“正襟危坐”的“危”,意思就是端正。而危險與端正,看起來好像相反,其實是一樣的,端端正正地站在高處,是相當危險的。也因為如此,外國人認起中國字來,會覺得麻煩,但真正依六書的方法,以“小學”功夫去研究中國字的人,越研究越有趣。如上一代章太炎這類的大師們,就具備瞭這種基礎功夫,鑽進去就不肯退齣來。現代人寫的文章,不通的很多,連多音字都不懂,都用錯瞭。
《尚書》裏說“人心惟危”,就是說人的心思變化多端,往往惡念多於善念,非常可怕。那麼如何把惡念變成善念,把邪念轉成正念,把壞的念頭轉成好的念頭呢?怎麼樣使“人心”變成“道心”呢?這一步學問的功夫是很微妙的,一般人很難自我反省觀察清楚。如果能夠觀察清楚,就是聖賢學問之道,也就是真正夠得上人之所以為人之道。所以道傢稱這種人為真人,《莊子》裏經常用到真人這個名詞;換言之,未得道的人,隻是一個人的空架子而已。
人心轉過來就是“道心”。“道心”又是什麼樣子呢?“道心惟微”,微妙得很,看不見,摸不著,無形象,在在處處都是。舜傳給大禹修養道心的方法,就是“惟精惟一”,隻有專精。舜所說的這個心法,一直流傳下來,但並不像現在人說的要打坐,或佛傢說修戒、定、慧,以及道傢說煉氣、煉丹修道那個樣子。
什麼叫做“惟精惟一”?發揮起來就夠多瞭。古人為瞭解釋這幾個字,就有十幾萬字的一本著作。簡單說來,就是專一,也就是佛傢所說的“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或“一心不亂”,乃至所說的戒、定、慧。這些都是專一來的,也都是修養的基本功夫。後來道傢常用“精”、“一”兩個字,不帶宗教的色彩。“精”、“一”就是修道的境界,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這種“人心”,轉化為“道心”;達到瞭精一的極點時,就可以體會到“道心”是什麼,也就是天人閤一之道。而這個“天”,是指形而上的本體與形而下的萬有本能。
得瞭道以後,不能沒有“用”。倘使得瞭道,隻是兩腿一盤,坐在那裏打坐,紋風不動,那就是“惟坐惟腿”瞭。所以得道以後,還要起用,能夠做人做事,而在做人做事上,就要“允執厥中”,取其中道。怎麼樣纔算是“中道”呢?就是不著空不著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在這裏無法詳細說明,隻能做一個初步的簡略介紹。
中國流傳的道統文化,就是這十六字心傳,堯傳給舜,舜傳給禹。後世所說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直到孔子的學生曾子、孔子的孫子子思,再到孟子,都是走這個道統的路綫。以後講思想學說,也都是這一方麵。但不要忘記,這個道統路綫,與世界其他各國民族文化是不同的。中國道統,是人道與形而上的天道閤一,叫做天人閤一,是入世與齣世的閤一,政教的閤一,不能分開。齣世是內聖之道,入世是外用,能正心、誠意、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有具體的事功貢獻於社會人類,這就是聖人之用。所以上古的聖人伏羲、神農、黃帝,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祖,他們一路下來,都是走的“內聖外王”之道。
到瞭周文王、武王以後,“內聖外王”分開瞭,內聖之道就是師道,是傳道的人,外用之道走入瞭君道。其實中國政治哲學思想,君道應該是“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的;等於說君王同時是全民的領導人、也是教化之主,更是全民的大傢長,所以說是政教閤一的。
……
我原本對儒傢經典,尤其是《孟子》的理解,停留在一些錶麵的概念上,比如“性善論”,總覺得有些過於理想化,難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落腳點。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南懷瑾先生的解讀,讓我看到瞭“盡心篇”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指導意義。他沒有迴避現實的復雜,反而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孟子關於“盡心”的思想,與我們日常所麵臨的種種睏境聯係起來。他強調的“盡心”,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而是一種需要通過持續的內省和實踐纔能達到的境界。他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盡心”的幾個關鍵環節,包括認識自己的本心,涵養自己的善性,以及如何在復雜的社會關係中保持內心的純淨和堅定。我從中領悟到,所謂的“盡心”,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態度,是對自己內心最真誠的呼喚的迴應。他提到的“君子”的標準,也不是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日常的點滴努力去靠近的。這本書讓我覺得,儒傢思想並非是陳舊的古董,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活水,能夠滋養我們的靈魂,指引我們走嚮更成熟、更圓滿的人生。南懷瑾先生的智慧,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讓我不再迷茫,不再睏惑。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相見恨晚的書。南懷瑾先生的文字,總是那麼充滿生命力,他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常生動的方式,將《孟子》中“盡心篇”的精髓,展現在我們眼前。我之前對“盡心”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一些比較狹隘的層麵,比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力而為等等。但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盡心”的更廣闊的含義。南懷瑾先生讓我明白,“盡心”不僅僅是一種努力的程度,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態度,一種對自我的認知。他強調的“誠”,是“盡心”的基石,沒有“誠”,一切的努力都將是徒勞。他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恰到好處的比喻,將那些抽象的道理變得鮮活而富有感染力。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自己的生命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是近年來我讀過的最令人振奮的一本書。南懷瑾先生的文字,總是那麼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能夠用最簡單、最質樸的語言,講齣最深刻的道理。他對於《孟子》“盡心篇”的解讀,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之前對“盡心”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一些錶麵的概念上,比如努力、付齣等等。但是,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盡心”更是一種心境的修煉,一種內在力量的喚醒。南懷瑾先生並沒有迴避現實的復雜,反而用一種非常智慧的方式,將“盡心”的理念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睏境聯係起來。他強調的“反觀自省”,讓我看到瞭,想要改變外在世界,首先要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他讓我明白,真正的“盡心”,並非是一種強求,而是一種順應天理、發乎自然的自在狀態。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的體悟,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瞭更堅定的信心。
評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國學智慧的魅力,也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思考。南懷瑾先生的文字,總是那麼充滿智慧和洞察力,他用一種極其生動、極其貼切的方式,解讀瞭《孟子》中“盡心篇”的精髓。我之前對“盡心”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一些比較片麵的概念上,比如努力、付齣等等。但是,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盡心”不僅僅是一種行為的準則,更是一種心境的修煉,一種內在力量的覺醒。南懷瑾先生沒有講什麼高深莫測的大道理,而是用一個個貼近生活的故事,一個個生動的比喻,將“盡心”的內涵一點點展現在我們麵前。他讓我看到瞭,“盡心”並非是一種刻意的錶演,也不是一種不顧一切的衝動,而是一種源自內心的真誠和自覺。他強調的“養吾浩然之氣”,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強大,是源於內心的堅定和純淨。這本書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對未來有瞭更明確的方嚮。
評分自從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人生視野。南懷瑾先生的解讀,讓我對《孟子》的“盡心篇”有瞭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他並沒有拘泥於傳統的解釋,而是用一種非常現代、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那些古老的智慧重新賦予生命。他讓我明白,“盡心”並非僅僅是一種努力的程度,更是一種心態的調整,一種境界的升華。他反復強調的“心”,不僅僅是思考的器官,更是我們整個生命的主宰。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心,如何讓心保持純淨和明朗,是“盡心”的關鍵。他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讓我能夠輕易地理解和接受。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誠”的闡釋,認為“誠”是“盡心”的基礎,也是“盡心”的最終體現。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生命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對未來的道路有瞭更清晰的規劃。南懷瑾先生的智慧,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他的人生經驗,引導著我們走嚮更成熟、更圓滿的人生。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內心的浮躁。南懷瑾先生的文字,總是那麼具有穿透力,能夠直擊人心的最深處。他對於“盡心”的解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人生境界。我之前總覺得“盡心”是一種用力去做好,是一種竭盡所能的付齣。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盡心”更是一種心境的安頓,一種內在力量的釋放。他通過對《孟子》原著的細緻梳理,揭示瞭“盡心”並非是外在的功業,而是內在的修行。他反復強調的“反身而誠”,讓我明白瞭,一切的努力都應該從嚮內看開始。我們需要不斷地審視自己的內心,清除那些雜念和妄想,迴歸到最純粹的本真。這種內省的過程,可能並不容易,甚至會帶來一些痛苦,但卻是通往“盡心”境界的必由之路。南懷瑾先生的講述,總是有著一種溫暖的力量,鼓勵我們不要害怕睏難,不要畏懼挑戰。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隻要我們能夠真正地“盡心”,就一定能夠發掘齣屬於自己的光彩。這本書讓我對“盡心”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信心。
評分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會有新的收獲。南懷瑾先生的文字,總是那麼具有穿透力,能夠直抵人心的最深處。他對於“盡心”的解讀,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人生視角。我之前總覺得“盡心”是一種用力去做好,是一種竭盡所能的付齣。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盡心”更是一種心境的安頓,一種內在力量的釋放。他通過對《孟子》原著的細緻梳理,揭示瞭“盡心”並非是外在的功業,而是內在的修行。他反復強調的“反身而誠”,讓我明白瞭,一切的努力都應該從嚮內看開始。我們需要不斷地審視自己的內心,清除那些雜念和妄想,迴歸到最純粹的本真。這種內省的過程,可能並不容易,甚至會帶來一些痛苦,但卻是通往“盡心”境界的必由之路。南懷瑾先生的講述,總是有著一種溫暖的力量,鼓勵我們不要害怕睏難,不要畏懼挑戰。他相信每個人心中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隻要我們能夠真正地“盡心”,就一定能夠發掘齣屬於自己的光彩。這本書讓我對“盡心”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信心。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南懷瑾先生用他那獨有的智慧和洞察力,將《孟子》中“盡心篇”的精髓,用一種極其生動、極富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之前對《孟子》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一些宏大的概念上,比如“仁義道德”,總覺得有些遙遠,不太容易與自己的生活産生連接。但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盡心”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踐意義。南懷瑾先生並沒有講什麼高深的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一段段生動的比喻,將“盡心”的內涵層層剝開。他讓我明白,真正的“盡心”,並非是刻意的雕琢,也不是外在的錶演,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和自覺。他強調的“反求諸己”,讓我認識到,改變世界的第一步,是先從改變自己開始。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經典文本的解讀,更是對人生智慧的啓迪。我從中學到瞭很多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如何保持內心平和的寶貴經驗。南懷瑾先生的文字,總是有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慢慢地改變著我的思維方式,也影響著我的生活態度。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內心深處受到觸動的書。從翻開第一頁起,就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充滿智慧的對話場域。南懷瑾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充滿瞭他特有的那種親切而又深邃的風格。他仿佛就坐在你對麵,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孟子》中“盡心篇”的精髓娓娓道來。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經典的解讀,更是對人生境界的指引。我常常覺得,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似乎離那些最根本的生命哲學越來越遠,而南懷瑾先生卻能用最簡潔、最有力的方式,將那些久遠的智慧重新點燃。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是與你一同探尋、一同體悟的同道者。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你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內心,審視自己的行為,思考生命的意義。他對於“盡心”的闡釋,讓我對“盡人事,聽天命”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明白,真正的“盡心”並非是拼命的強求,而是一種順應天理、發乎自然的自在狀態。書中穿插的許多故事和引證,都恰到好處地佐證瞭他的觀點,讓那些抽象的道理變得鮮活而富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仁”的理解,不僅僅是簡單的善意,更是一種對萬物生靈的深刻關懷和責任感。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孟子,也讓我對自身有瞭更清晰的認知。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份精神的饋贈,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會。
評分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太多的啓示,讓我對人生有瞭全新的認識。南懷瑾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充滿瞭智慧和魅力,他用一種極其通俗易懂卻又深刻無比的方式,解讀瞭《孟子》中“盡心篇”的精髓。我之前總覺得“盡心”這個詞,聽起來有些遙遠,似乎隻適用於聖賢之人,與我們這些普通人沒什麼關係。但是,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盡心”其實是一種人人都可以達到的境界,它關乎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麵對生活,如何與世界相處。南懷瑾先生沒有講那些高深莫測的大道理,而是用一個個貼近生活的故事,一個個生動的比喻,將“盡心”的內涵一點點展現在我們麵前。他讓我看到瞭,“盡心”並非是一種刻意的錶演,也不是一種不顧一切的衝動,而是一種源自內心的真誠和自覺。他強調的“養吾浩然之氣”,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強大,是源於內心的堅定和純淨。這本書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對未來有瞭更明確的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