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数学二年级上册 | * ISBN编号 | 9787533875244 |
| 条形码 | 9787533875244 | * 是否是套装 | 否 |
| * 书名 | 数学二年级上册 | * 定价 | 4.48元 |
| * 出版社名称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8年7月 |
| * 印刷 | 2013-2015印刷 | 作者地区 |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教材没抱太高期望,毕竟小学数学嘛,能不糊涂就行。但深入接触后,发现它在思维训练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只是教“怎么算”,更重要的是教“为什么要这么算”。比如,在讲解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三角形有三条边,而是通过让孩子动手操作,比如折纸、用小棒摆图形,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图形的特征。这种“做中学”的理念,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简直太重要了。我注意到,书里有些思考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去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会反思和纠正。这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远比死记硬背的口诀有用得多。我感觉,用了这套教材的孩子,在面对需要逻辑推理的问题时,会更从容一些,不会轻易被表象迷惑。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价值所在,教会孩子思考的方法,比教会他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本教材的习题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数而堆砌的“水题”。它的题目难度设置非常有层次感,从基础的巩固练习,到需要动脑筋的变式训练,再到最后的开放性探究题,梯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孩子,基础题型能够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书里穿插的那些需要多角度思考的难题,又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不觉得枯燥的前提下,不断挑战自我。我尤其欣赏它在几何图形部分增加的那种动手操作的思考题,比如让你画出对称图形,或者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虽然只是初步概念),这些活动型的题目,极大地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它让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一种可以触摸、可以创造的学科。总而言之,这本教材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兴趣激发这三个维度上,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确实值得推荐。
评分这本数学书,拿到手就感觉挺扎实的,封面设计得挺朴实,没什么花里胡哨的。翻开内页,字迹清晰,排版也很规整,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累。我特别喜欢它在引入新知识点时的方式,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干巴巴地抛出公式,而是通过一些贴近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场景来铺垫,比如买东西、分糖果之类的,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很快理解数学是怎么回事,而不是觉得它是一堆抽象的符号。特别是关于加减法的章节,编排得很有层次感,从最基础的数数开始,慢慢过渡到进位和退位,每一步都有大量的练习题作为巩固,确保孩子们能把新学的知识点真正吃透。而且,书里的小插图色彩搭配得也很柔和,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不会喧宾夺主,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感觉编著者对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把握得相当到位,没有那种强行拔高的感觉,一切都水到渠成。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的数学启蒙老师,一步步引导孩子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
评分我邻居家的小宝刚上二年级,他对数字有时候还挺迷糊的,尤其是一道题如果绕个弯子,他就容易卡壳。我们试了几种不同的辅导方法,效果都不理想,直到换了这本教材,情况才有了明显的改观。我发现这套书在基础概念的解释上做得特别细致,用词非常口语化,一点也不生硬。举个例子,讲“量”的概念时,它不是直接用“米”或“厘米”这种抽象单位,而是会用“一拃长”、“一步远”这样的参照物来建立直观的认识,这对于刚刚接触测量概念的小朋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每学完一个单元,都会有一个“小小的回顾”或者“我知道了”的板块,用一种类似小测验的形式来检验学习成果,但措辞非常鼓励性,不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应用题不再是那种孤立的数学问题,而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故事题”,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仿佛在参与一个小小的生活剧本,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应用数学的能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真的非常高明。
评分作为一名对教材质量比较挑剔的家长,我对比过市面上好几本二年级的数学书,这本浙教版的教材在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度上,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在处理知识点的衔接上,简直做到了无缝对接。比如,一年级学了简单的加减法,到二年级上册,它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凑十法”和“破十法”的底层逻辑,而不是突然跳到一个全新的、更复杂的运算技巧上。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让孩子的知识体系建立得非常稳固,不容易出现“上面学了下面忘了”的情况。此外,我非常欣赏它在数学语言规范化方面的努力。很多教材为了迎合孩子,可能会把数学术语说得过于口语化,反而不利于孩子未来接触更高阶的数学学习。但这本教材在保持亲切感的同时,始终坚守了数学术语的准确性,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严谨的数学表达习惯。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编撰团队深厚的教育功底和对未来学习负责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