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私塾夫人,在养育三个孩子、辅导了无数的家庭后,对管教有了更深的领悟——并不是因为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才需要管教,管教的目的,是为孩子培养出一个的,健康的生命体质。所以,通读本书,贯穿始终的都是爱。不管是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为孩子立界限,还是建立孩子的自我形象等等,都是在爱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爱的关系是在平时生活的点滴中建立起来的,所以,任何管教的方式,都只有在爱的关系里面,才能收到正面的果效。
目 录
部分 施肥
章 学习聆听:教孩子“听话”的能力
第二章 不听话的孩子,是父母教出来的
第三章 千万不要做朋友
第四章 为孩子立界限
第五章 专注,是持续的关怀
第二部分 浇水
第六章 规律性重复
1. 身体的规律:睡眠
2. 理性的规律:阅读
3. 弹性的规律
第三部分 松土
第七章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慢?
第八章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
第四部分 除杂草
第九章 孩子的自我形象
第十章 赞赏要具体
第十一章 那些恼人的小毛病
第五部分 除虫
第十二章 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十三章 孩子的情绪地图
招,三个象征
第二招,三个缓慢的深呼吸
第三招,讲三句话:“我愿意试试看!”“我可以!”“我能!”
第四招,想三个解决方式
第五招,用三次微笑作个结论
第六部分 更换酸碱值
第十四章 抱怨不断的孩子
第十五章 共同的期待
前 言部分 施肥
关于本书:
有着多年子教育经验的马睿欣老师,早在女儿读小学时,就开始关注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而今,女儿即将从伯克利大学毕业,而身边越来越多的父母跑来请教:
“孩子到晚上网,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真的不是一句两句能回答得了的。教养,是认识孩子的过程,不认识,就谈不上引导、影响和改变。
为孩子上网担心的父母们,只有认真地、四面八方地去了解网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这张通往的大网上,过着怎样的生活,孩子的内心需要又是什么,才能一步步,靠近他们的。
马睿欣,笔名私塾夫人,美籍华人,三个孩子的全职母。
15岁出国留学,成长过程经历三种不同文化的教育熏陶,婚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又经过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私塾的三种不同教育方式。
对教养,她有不同观察;对生活,她有许多尝试;对,她有不同的看法;对生命,她有笃定的信仰。
著有《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直面网络》和散文集《游子足音》(繁体版)。
序言 善用科技,思考和健康生活间的平衡
自序
章 冲浪了
———看待网络, 我的心态对吗?
第二章 可调整
———面对网络带来的改变, 拒绝, 不如调整
第三章 跷跷板
———网上网下的生活能平衡吗?
第四章 别网我
———网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吗?
第五章 转弯处
———面对网络带来的改变
第六章 我敢问
———因为网络, 我们敢于发问
第七章 自己学
———因为网络, 我们可以自学
第八章 在一起
———为何他需要一直挂在网上?
第九章 记得吗
———网络会增加记忆吗?
第十章 一颗心
———网络时代, 还有专心的必要吗?
第十一章 新点子
———网络增加了创意, 还是减少了创意?
第十二章 真有心
———走在改变的行列里
第十三章 不能等
———网络字典里, 少了“等” 这个字
第十四章 我决定
———新世代的工作观
第十五章 引导我
———新世代迈向成熟的关键
第十六章 我爱家
———新世代的家庭观
后记
当代社会,信息洪流几乎要把人淹没,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辨别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哪些只是噪音。特别是涉及到教育和育儿的领域,各种“专家”和“潮流”层出不穷,让人无所适从。这套书里包含了“直面网络”这一主题,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也极其必要。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绝不能只是简单地谈论防沉迷,而是要探讨如何培养一种健康的、批判性的数字素养。我们必须教会自己和下一代,如何穿透算法的迷雾,如何识别信息的偏见和陷阱。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以操作的“数字界限”设定,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数字合约谈判,或者如何在不完全切断连接的情况下,保证深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关乎的不是技术层面的使用,而是关乎心智独立性的保卫战。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防御和利用网络的哲学。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的心情有点浮躁,总觉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抓不住重点,效率低下,而且在面对一些棘手的沟通问题时,常常因为处理不当而感到懊恼。我购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手术刀”般的精准工具,而不是“扫帚”式的泛泛而谈。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如何建立规则和界限的内容,因为我觉得现代生活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如果一味地溺爱或放任,最终只会培养出没有责任感的个体;但如果管教过度,又会扼杀掉孩子或伴侣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我期望这套书能揭示出那些隐藏在日常摩擦背后的心理机制,让我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我“应该那样做”。这种对因果关系的深挖,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我希望作者能用案例说话,让我看到真实的场景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口号。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纸质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很有分量,那种厚实感和书页散发出的油墨香,让人立刻有了沉下心来阅读的冲动。我特别喜欢它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力量的设计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内容会是那种经得起推敲、有深度的好东西。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提供系统性指导,而不是零散观点的书籍,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可以立即应用到生活中的智慧。这套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成功学”,而是更偏向于提供一种思考框架和底层逻辑。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涵盖了多个维度,从个体内在的修炼到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这种广度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阅读完后,能对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如何建立更有效率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所启发。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宏大的主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的。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成长和内心秩序的读者,对我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整理思维碎片的过程。我发现很多关于“理家”的书籍,往往只停留在家务分配和财务规划的层面,略显肤浅。我更关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让人感到安全、滋养且充满活力的“内在空间”和“外部环境”。这套书名中的“理心”二字,正中我的下怀。我深信外在世界的井然有序,必然源于内在心绪的平和稳定。如果一个人内心是混乱的、充满焦虑的,那么无论他把家里收拾得多么干净,那种“气场”上的不对劲是很难掩饰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分享一些关于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的实用方法,也许是一些冥想的技巧,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调整认知视角的深刻洞察。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心灵的“稳定器”,帮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宁静的锚点。
评分作为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的实践者,我总是在寻找那种能够系统性整合不同领域知识的宝典。这套三册的组合,似乎正是我一直以来希望找到的“全景式”解决方案。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聚焦于单一主题的书籍,而是试图从“管教”(外部约束与引导)、“理家理心”(内在秩序与和谐)、到“直面网络”(适应现代挑战)进行一个完整的闭环构建。这种结构上的完整性,意味着它可能提供了一个从基础原则到高级应用的完整学习路径。我更看重的是不同主题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比如,高效的管教会不会依赖于清晰的内心秩序?直面网络的挑战是否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家庭管教的延伸?我希望阅读完后,能将这三者的智慧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属于我自己的、既有原则又具弹性的生活哲学。这种跨领域的融合能力,才是衡量一套书价值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