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经营分析与估值 |
| 作者: | (美)克雷沙·G.帕利普 保罗·M.希利 |
| 定价: | 49.0 |
| 出版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4-03-01 |
| ISBN: | 9787565414831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帕利普教授和希利教授丰富教学经验的结晶。该书先后被美国会计学会授予“魏迈奖章”和“会计文献贡献奖”。本书的在于:站在财务分析师的角度,将估值分析的触角直接深入到公司战略与经营的层面,提供一个“桥接”了会计、估值与公司战略之间的分析框架。该书遵循了三维立体的逻辑架构:在概念方法维度上,主要介绍了公司战略分析、经营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估值模型与分析等内容;在分析思考维度上,以着眼于未来的战略分析为起点,将针对案例公司的经营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丝丝入扣,扣入估值分析与投资决策的主题;在行文表达维度上,运用“串珍珠”的专业写作思维融合了真实案例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来自于机构的信息和作者本人以及同行的相关学术论文成果。三维立体的逻辑架构充分了作者自由驾驭学术的功力。 |
| 目录 | |
部分 框架 第1章 利用财务报表进行经营分析与估值的框架 1.1财务报告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 1.2从经营活动到财务报表 1.3会计体系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1.4从财务报表到经营分析 第二部分 经营分析与估值工具 第2章 战略分析 2.1行业分析 2.2行业分析的应用示例:美国百货行业 2.3竞争战略分析 2.4公司战略分析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3章 会计分析概述 3.1财务报告的制度框架 3.2影响会计质量的因素 3.3会计分析的步骤 3.4会计分析中的常见错误 3.5会计数据和会计分析的价值 第4章 实施会计分析 4.1"重塑"财务报表 4.2进行会计调整 4.3美国一般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比较 4.4对TJX公司和Nordstrom公司的会计分析 第5章 财务分析 5.1比率分析 第6章 前景分析:预测 6.1预测的整体结构 6.2业绩表现:预测的出发点 6.3预测待考虑的的其他因素 6.4预测程序 6.5敏感性分析 第7章 前景分析:估值的理论与方法 7.1价格乘数估价法 7.2股利折现估值法 7.3异常收益折现估值法 7.4对价格乘数估值法的再讨论 7.5以收益为基础的估值方法的简化形式 7.6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7.7估值方法的比较 第8章 前景分析:价值评估的实施 8.1业绩预测详解 8.2终值 8.3计算折现率 8.4计算权益价值 8.5估值中的实际问题 第9章 权益证券分析 9.1投资目标和投资工具 9.2权益证券分析和市场有效性 9.3基金管理和证券分析的方法 9.4全面证券分析的过程 9.5证券分析师和基金管理人的业绩 第10章 信用分析与财务困境预警 10.1公司为什么进行债务融资 10.2 信用市场 10.3私人债务市场的信用分析程序 10.4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共债务 10.5财务困境预测和好转 10.6信用评级与次贷危机 第11章 并购 11.1并购的动机 11.2收购定价 11.3并购融资和支付方式 11.4并购结果 |
| 编辑 | |
| 三友会计名著译丛 |
这本书,我原本是抱着一种“看能不能学到点什么”的心态去翻的,毕竟“经营分析”和“估值”这两个词,听起来就挺硬核的,感觉像是那种需要大量公式和图表才能搞懂的教材。但让我意外的是,它并没有让我一开始就感到畏惧。开篇的部分,作者用一种很生动的方式,好像在给我讲一个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故事,里面穿插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案例,不像我之前看的那些书,上来就给我灌输一堆理论,让人云里雾里。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某个市场竞争格局的时候,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不是简单地说“这里有几家公司”,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读着读着,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成了那个洞察一切的经营者,对整个行业的脉络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作者在解释一些看似复杂的概念时,也很有耐心,会从最基本的逻辑讲起,一步步引申,让你觉得“哦,原来是这样”,而不是简单地丢给你一个结论。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体验,对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真的太友好了。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最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竟然有如此详尽的案例分析。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选取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从它们初创期到成熟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在分析这些公司的经营策略时,并没有回避它们可能犯下的错误,反而把这些错误也作为重要的学习素材,来解释为什么有些策略会奏效,而有些则会失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一家科技公司如何从一家小小的初创企业,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巨头的那个章节。作者详细描述了它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关键决策,以及这些决策是如何影响公司命运的。这种“复盘式”的分析,让我觉得特别受用,好像真的能从中学习到实操的经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而且,书中的案例覆盖了不同行业,有互联网、有消费品、也有传统制造业,让我觉得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营分析”和“估值”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商业思维”的启蒙读物。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分析和估值并非目的,而是为了做出更好的经营决策。他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述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做出理性判断,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发现机会。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将风险看作是需要极力规避的东西,而是将其看作是经营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很有启发。而且,作者在结尾部分,还给出了很多关于如何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商业洞察力的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书本本身。它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商业世界,也激发了我更深入探索的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在于它对“估值”这个概念的解读。我一直以为估值就是一堆数字的堆砌,一个死板的计算过程。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回避复杂的模型,但更侧重于模型的“灵魂”,也就是隐藏在数字背后的逻辑和假设。作者用了好几个篇幅,详细地阐述了不同估值方法的适用场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甚至还讲了一些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估值参数的小技巧。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讲到用市盈率来估值时,作者特别强调了“增长性”和“风险性”这两个维度,他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个静态的市盈率数字就下结论,而是要结合公司的未来增长潜力和它面临的风险来综合判断。这种 nuanced 的分析,让我觉得估值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决策过程。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做一些投资判断时,是不是太过于依赖一些简单的指标,而忽略了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商业的书籍,要么写得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于浅显,提供一些人尽皆知的道理。而这本书,却很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用非常易于理解的语言,把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财务报表和数据分析方法时,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他不会上来就扔给你一堆公式,而是会先解释这个公式背后的逻辑,以及它能揭示什么样的问题。我记得有一章讲到如何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作者不仅介绍了毛利率、净利率这些基本的指标,还深入分析了影响这些指标变化的具体因素,比如成本控制、定价策略、产品结构等等。他还会通过一些图表来辅助说明,让那些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起来。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顺畅,而且很有成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