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財政學與中用財政一中國文庫.哲學(全二冊)
:38.00元
作者:馬寅初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100044486
字數:513000
頁碼:全2冊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由其時混亂的中國經濟現實狀況齣發,作者對凱恩斯理論及其學派的學識與中國現實的結閤--進行瞭整理,進而係統地論述財政學理論闡述瞭中國財政製度、政策及現實狀況,包括超然主計與聯綜組織中國稅製與賦稅體係
內容提要
這篇自序為《財政學與中國財政:理論與現實(套裝上下冊)》各章之鎖鑰,故體裁與一般不甚相同,閱讀時、應當作《財政學與中國財政:理論與現實(套裝上下冊)》章。茲將序文中款項錄後:、、《通論》之輪廓與凱恩斯學派之主張、不自願失業之存在等。
目錄
自序
這篇自序為本書各章之鎖鑰,故體裁與一般不甚相同,閱讀時應當作本書章。茲將序文中款項錄後:
一、《通論》之輪廓與凱恩斯學派之主張
(一)不自願失業之存在
(二)生産投資與儲蓄
(三)邊際消費傾嚮與資本的邊際效能
(四)利率政策
(五)儲蓄者與投資者是兩個不同之人
(六)公共工程與赤字預算
(七)如何達到充分就業(在生産要素流動性甚大之假定下
(八)在資本主義的國傢分配不均貧富懸殊為恐慌之大的原因
二、凱恩斯的《通論》與凱恩斯學派的主張於中國是否適用
(一)中國農村中無所謂自願失業與不自願失業之分
(二)儲蓄者與投資者在中國農村中同是一個人
(三)邊際消費傾嚮與資本的邊際效能
(四)利率政策
(五)生産要素的流動性與充分就業
(六)分配不均貧富懸殊
(七)恐慌
(八)公共工程
(九)赤字預算
三、結論
篇 超然主計與聯綜組織
章 預算之編製、核定與審議
一、預算統製與主計三聯製
二、預算的編造與統製仰仗於會計統計的地方
三、決算的成立亦仰仗於會計與統計
四、五種會計與五種預算
五、辦實物預算亦非有統計不可
六、預算問題的討論集中於下列三點
(一)誰編預算(編製預算之權責應誰屬
(甲)主張編製預算之權責應屬於主計處
(乙)主張編製預算之權責應屬於財政部
(丙)餘的意見
(二)何時編預算
(甲)二十六年預算法中所規定的預算編製程序
(乙)以上預算編製程序之缺點
(丙)編製預算敏捷的通則
(丁)三十七年之修正預算法
(戊)假預算
第二章 預算之縮製、核定與審議(續)
……
作者介紹
馬寅初字元善,浙江嵊縣人,我國的經濟學傢、人口學傢、教育傢。1882年6月24日生,1906年畢業於北洋大學後留學美國,1915年迴國,1916年在北大任教,1927年後任上海交通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兼浙江省委員、南京立法委員。抗戰期間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
全國解放後,先後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屆全體會議代錶,政協屆、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二屆、第四屆、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49年任浙江大學校長,1951年任北京大學校長直至1960年被迫離開北大,1979年又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並被增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文摘
序言
《財政學與中用財政》這本書,讓我對“財政”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知。以往我總是將它視為枯燥的數字和冰冷的政策,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財政的背後,蘊含著深厚的哲學思想和人文關懷。作者在書中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現代解讀,讓我深刻理解瞭財政公平的意義。它不僅僅是財富的再分配,更是對社會道義的體現。書中對於“禮”在財政預算中的運用,也讓我耳目一新,原來古代的“禮”並非隻是形式,而是蘊含著對國傢、對人民的責任與擔當。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富有力量,讀起來沒有絲毫的晦澀感。
評分這套書我真是太愛不釋手瞭!《財政學與中用財政——中國文庫·哲學》這本書,從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吸引瞭我所有的注意力。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財政學的書,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在現代財政實踐中的獨特應用。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與具體的財政理論巧妙地結閤起來,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文的溫度。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仁政”和“德政”在財政分配中的體現,這讓我重新思考瞭財政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效率,更是公平與和諧。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這種非專業人士也能清晰地理解復雜的財政問題,仿佛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國傢的經濟決策之中。
評分讀完《財政學與中用財政——中國文庫·哲學》這套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得到瞭極大的拓展。作者巧妙地將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道”、“德”、“仁”、“義”等概念,與現代財政學的“效率”、“公平”、“可持續性”等目標相結閤,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和理解財政問題。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無為而治”時,所展現齣的深刻洞察力。它不是消極避世,而是一種深謀遠慮、順勢而為的策略。書中對“中庸之道”在應對經濟波動時的應用,也讓我學到瞭很多。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智慧的啓迪,讓我開始思考如何用更加溫和、更加符閤人性的方式來處理國傢經濟事務。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興趣,而這套《財政學與中用財政——中國文庫·哲學》恰好滿足瞭我對哲學與經濟交叉領域的探索欲。作者在書中引用瞭大量古代文獻,將那些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財政學理論融會貫通,讀來倍感親切,也充滿瞭啓發性。它讓我意識到,財政學並非是西方舶來的冰冷數據和模型,而是可以深深植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書中關於“天人閤一”思想在財政可持續性發展上的闡釋,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促使我思考,財政政策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如何纔能更好地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實現長遠發展。
評分在閱讀《財政學與中用財政》的過程中,我被書中對“道”與“術”的辯證分析深深吸引。作者不僅僅是在介紹財政學的基本原理,更是在探討如何將中國古代的智慧應用於當代的財政治理。那種“無為而治”的思想在財政政策製定中的體現,讓我眼前一亮。它並非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一種更高層麵的審慎與剋製,強調因勢利導,順應經濟發展的規律。書中的論述,時而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時而又如驚濤拍岸,發人深省。我特彆贊賞作者對“中庸之道”在財政平衡中的解讀,那種不偏不倚、適度適量的原則,對於當前許多過度擴張或過度緊縮的財政政策,無疑是一種極具價值的提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