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奶奶以近三十年的教育经验,和教育专家汉克 尔一起,根据华德福教育0~7岁孩子的成长特点,把 孩子分为0~1岁、1~3岁、3~5岁、5~7岁4个阶段 ,为每个阶段的孩子提供相对应而具体的养育指导, 让老师们和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们,有信心、有能力把 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品格健全的人。
汤·彻丽、简·汉克尔著的《汤奶奶育儿经(精 )》把儿童发展、健康养育,以及父母可能遇到的困 难和自身的成长都系统地呈现出来,帮助父母和老师 按照孩子的发展特质选择适合孩子的养育方法,同时 在养育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提升自己的 身心健康品质,与孩子建立稳固、良好的关系。
欧阳锋,南昌航空大学英语副教授,从事外语专业课程教学,讲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英美概况等课程。译有《美国2020》(合译)。
0-1岁
第一章 孕育
一、迎接孕期
二、孕期护理
三、食物与营养
四、孕妈妈的健康
五、孕期**
六、孕期支持
七、为宝宝出生做准备
八、工作与怀孕
九、孕期的问题
第二章 分娩
一、分娩的处所和方式
二、分娩的准备
三、分娩时的支持
四、分娩后的**
第三章 初为人父母
一、休息和放松
二、亲子连接
三、应对紧张和抑郁
四、酒精、香烟、某些药物
五、互助网络
六、单亲父母
七、婴儿与兄弟姐妹的关系
八、安抚奶嘴
第四章 宝宝的喂养
一、母乳喂养
二、代替母乳喂养
三、喂奶节奏
四、断乳
五、添加辅食
关于喂养的说明
第五章 宝宝的照料
一、衣物与卧室
二、洗澡
三、按摩与抚触
四、睡眠
包裹婴儿
五、背抢宝宝
六、宝宝的出行
第六章 婴儿的发育
一、语言和运动
二、和宝宝玩耍
1-3岁
3-5岁
5-7岁
我常常觉得,育儿这件事,最难的就是如何平衡“爱”与“界限”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极其高明,她从不鼓励“惩罚”,但同时也坚决反对“放任自由”。她提出的概念中,有一个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读到过——“后果的自然延伸”。例如,如果孩子弄乱了玩具,惩罚不是没收玩具,而是要求他参与清理过程,直到清理完毕,这个过程就是他行为的直接后果。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孩子的独立性,又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联。从文风来看,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逻辑链条严密,但阅读体验却丝毫不枯燥。她擅长使用对比的手法,通过讲述一个家庭A的错误处理方式,反衬出B家庭的智慧应对,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害怕“说不”,也不再因为孩子哭闹而感到内疚,因为我明白了,温柔的坚持才是对孩子未来最大的负责。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育儿书籍的刻板印象。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高深莫测的学术著作,也不是空泛地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扎根于生活的点滴之中。作者的文笔非常亲切自然,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慈爱和蔼的邻家长辈在娓娓道来,没有任何架子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小脾气”的那一章节,作者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而是提供了一套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应对流程。例如,她强调在孩子情绪爆发时,首先要做的不是纠正行为,而是首先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情绪本身。这种“共情优先”的理念,在我实践中效果立竿见影,它极大地减少了亲子间的冲突对抗,转而建立了一种更加理解和尊重的对话基础。而且,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的描述非常精准,让我这个新手妈妈能够提前预判和准备,而不是总在“手忙脚乱”中应付。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提供了一套灵活的思维框架,教会我们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去“量身定制”教养方式。翻开每一页,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温暖和智慧,让人读完后心里踏实许多,育儿的焦虑感也随之大大缓解。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底色。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带孩子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平静的大人的心灵指南。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父母的内在状态决定了家庭的氛围,因此,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自我关照”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完美父母”这一概念的解构,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作为母亲的挣扎、疲惫与自我和解的过程,这种坦诚让读者感到极大的慰藉——原来,即便是专家,也会有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这种真诚的力量,使得书中的建议显得格外可靠,因为它不是基于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模型,而是基于真实生活中的摸爬滚打。在关于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讨论中,作者从不使用道德绑架,而是引导孩子去体会“付出”带来的成就感。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像经历了一次深层次的内在整理,它不仅优化了我的育儿技巧,更重塑了我对亲子关系的底层认知,让我从“应该怎么做”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转而关注“我想和我的孩子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实操指南”,但它的“实操”绝不是教你如何哄骗孩子听话,而是教你如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过去读过的很多书,总是聚焦于如何“管理”孩子,这本书的视角却完全不同,它聚焦于如何“滋养”孩子的心灵。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生活气息,没有一句空话套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餐桌礼仪”的那一段描述。作者没有一味强调孩子必须安静地坐在那里吃完所有食物,而是深入分析了孩子拒绝进食背后的需求,是寻求关注、是味道不适还是单纯的饱腹信号。然后,她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互动练习,比如如何让孩子参与备餐过程,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新的食物种类。这种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日常小互动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解决方案。每当我在育儿路上感到迷茫时,我都会重新翻开这本书的某一个章节,就像找到了一个可靠的“老朋友”在身旁提供支持和鼓励,那种被理解和被赋能的感觉,是任何昂贵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下这本的,毕竟市面上的育儿书太多了,很多都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叙事的节奏感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它不像那种刻板的“教程”,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生活纪录片,将复杂的育儿哲学巧妙地融入到那些家长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具体场景里。比如,关于“规矩”的建立,作者没有用生硬的“必须如此”来要求读者,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规矩,以及孩子在没有规矩约束时可能产生的心理困境。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式,使得父母在执行时更有底气,也更容易坚持。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那几个章节,它强调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好奇心的保护和激发。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如何将厨房变成化学实验室,如何将散步变成自然观察课,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远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这本书读完后,我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生怕做错选择的家长,而是开始有勇气去探索和相信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独特连接,它赋予了父母“做自己”的权利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