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律文明史(第12卷):近代亚非拉地区法(上卷 亚洲法分册)
定价:198.00元
作者:杨翠柏 夏秀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001292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路一带”战略提出后,中国与世界的一体化步伐正在提速。伴随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上的拓展与合作加深,企业、决策人需要放眼全世界,以寻求极速发展的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出版一本介绍13个亚洲国家的法律概况的书,既有对各国实体法,也有对程序法,既有对国际经济法,又有对法院体制与法律人才培养,等等,这样讲述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图书,有极大的现实需求。本书读者,不仅有法律人,还有希望在“一路一带”战略下求得发展的企业家、高层管理者。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在欧洲殖民的巨大推力之下,开始了由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其变化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法治化。在这个背景下,亚洲诸国的法律发展状况是何样?本书以此为端口,选择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13个国家,分别对其国家法律发展的一般情况,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主要部门法要点,还有法院及法律人才培养情况等分篇章逐一绍介概述,具有国家法律体系的覆盖面,也有法治发展的历史纵度。本书是目前中国少有的亚洲国别法律著作,是了解诸国社会情况的基础性读物。
目录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作者介绍
法律史专家,中华司法研究会会长,前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现为该校法律文明史研究中心主任。
文摘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序言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这本书的装帧虽然厚重,但内容确实是硬核得让人有点吃不消。我原本对“法律文明史”这个宏大的主题充满了期待,想着能一窥人类社会在不同文明中法治的演变脉络。然而,当翻开这卷关于近代亚非拉法的内容时,才发现自己可能低估了其学术深度和研究范围。特别是这本“亚洲法分册”,里面涉及到的法律体系、历史背景、本土传统以及殖民影响的交织,实在太复杂了。单单是梳理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就需要对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宗教信仰乃至文化习俗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我尝试着去理解印度法律在英殖民统治下的变迁,又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法律的历程,但感觉像是隔着一层迷雾,很多概念和术语都显得陌生,需要反复查阅资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不得不说,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著,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而非轻松的读物。它提供的是一种深度挖掘,而非宽泛的概览,这一点在阅读初期就应该有清晰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确实很可观,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广博。当我打开这卷《近代亚非拉地区法(上卷 亚洲法分册)》时,我原本设想着能够对亚洲不同国家在近代所经历的法律变革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了解它们是如何从传统的法律体系过渡到现代的。然而,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我感觉是极其扎实的学术研究,它深入到了每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历史事件和重要的法律人物之中。例如,关于日本法制近代化的章节,作者详细地列举了不同时期颁布的法律条文,分析了其借鉴的外国法系,以及这些法律在实际社会运行中遇到的阻力。这对于专门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但对于我这样一位有着一般历史和法律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深度有时反而让人望而却步。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淹没在大量的细节之中,很难抽离出来,去构建一个关于亚洲法律文明整体发展的清晰图景。书中对于理论框架的构建,似乎不像对具体史实的考证那样突出,这使得我对“法律文明”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这里并未得到充分的拓展。
评分刚拿到这本《法律文明史(第12卷):近代亚非拉地区法(上卷 亚洲法分册)》,就被它那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也隐约预感到这绝非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猜测,这本书的研究对象——近代亚非拉地区的法律,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课题。特别是这本专注于亚洲法的部分,作者似乎力求面面俱到,将各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法律演进轨迹都尽可能地纳入视野。我浏览了其中关于中国近代法律转型的一些章节,作者对西方法律思潮的传入、本土习惯法的冲击以及法律改革的艰难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然而,这种细致有时也变成了对细节的过度关注,使得宏观的理论框架显得有些模糊。对于我这样希望了解“法律文明”在亚洲如何发展出不同面貌的读者来说,有时会觉得信息量过大,难以抓住核心的脉络。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文献引用,虽然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却也增加了阅读的门槛。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里,面对着无数珍贵的古籍,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也缺乏足够的“引路人”来帮助我理解这些文献背后的意义。
评分我一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形态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理解不同地区的法律体系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保持自身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我看到《法律文明史》的这卷关于近代亚非拉地区法的介绍时,我充满了好奇。尤其是这本亚洲法分册,我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解析亚洲各国在近现代历史长河中,如何在西方法律体系的冲击下,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又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自身的传统。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侧重于对具体法律制度的考证和梳理,而非对“文明”层面的哲学性探讨。我翻阅了几页关于伊斯兰法在东南亚地区传播和演变的内容,虽然文字很详实,但对我而言,这些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历史事件的叙述,似乎离我心中“法律文明”的宏大概念还有些距离。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这些法律变迁背后所代表的社会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权力结构的变动。这本书的学术性非常强,但对于我这种希望通过法律来理解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价值。
评分这本《法律文明史》的第十二卷,特别是其亚洲法分册,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是相当独特的。我本来带着一种想要了解“法律文明”如何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的好奇心去阅读的。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够描绘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展现出近代亚洲各国在应对西方冲击时,如何在法律领域做出抉择,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命运。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迎面而来的是大量详实而精密的学术考证。比如,在某个章节,作者花了相当多的篇幅去分析某项法律条文的渊源,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被如何解释和适用。这种精细的研究无疑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但对我而言,却稍显枯燥,并且难以将这些零散的细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关于“法律文明”的宏大叙事。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给业内人士准备的,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严谨的分析,但对于希望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法律与文明之间关系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努力才能从中获得想要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