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术界对自闭症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数量可观的自闭症人群急需一个可靠的、科学的治疗理念作指导。鉴于此,北京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易春丽对自己十余年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写出了这本《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在本书中,作者对自闭症孩子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全新解读,其中包括:自闭症与家庭有什么关系?是孩子对父母的影响大,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大?是先治孩子的病,还是给予父母心理上的支持?父母在看待自闭症时容易落入哪些误区?如何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正向养育自闭症儿童?在本书的*后,作者为我们呈上了一则真实的自闭症家庭治疗案例,化理论为实践,让我们对治疗自闭症的新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
易春丽,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心理系临床心理方向博士毕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与家庭治疗方向的教学、研究、督导与咨询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关于自闭症、特殊儿童家庭治疗学术论文。并长期从事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治疗,尤其在自闭症方向有独树一帜的治疗理念且效果明显。
周婷,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儿童临床心理学及医学心理学,长期关注自闭症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擅长定性研究及混合方法研究,并发表多篇自闭症研究论文。
第*章 认识自闭症
第*节 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和症状解读
第二节 我国的儿童自闭症现况
第三节 自闭症的病因学探究
第四节 自闭症的治疗现况
第二章 家庭治疗入门知识
第*节 家庭治疗概述
第二节 系统家庭治疗
第三节 结构家庭治疗
第四节 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第三章 优先处理父母的情绪问题
第*节 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创伤
第二节 父母情绪问题对孩子症状的影响
第三节 如何处理父母的情绪问题
第四章 重建亲子间安全的依恋关系
第*节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儿童康复的关键
第二节 不良养育可能造成二次创伤
第三节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五章 对自闭症儿童的正性养育
第*节 读懂孩子的行为和需求
第二节 接纳症状,调整期待
第三节 识别兴趣,因势利导
第四节 养育中的困难及应对
第六章 一则采用家庭治疗干预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第七章 心理咨询对于自闭症干预的作用
附录
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创伤
我*早接触的特殊儿童是一个小脑缺失的孩子。那个孩子当时2岁,小脑只有皮层,其它结构都是囊体填充的。因为他没有协调能力,2岁了还不会爬。我们当时进行的是一个非正式的咨询,我*开始的思路是指向孩子的。我和家长说,所有肌肉能力的练习,都应该是有人扶着他的。要保证他不会摔倒,尽可能不让他有这种创伤性的体验。后来我碰到两个做家庭治疗的外国专家,就和他们讨论这个案例。我问外国专家:“对于这类小孩你们会怎么帮助他?”专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父母的心态如何?”我心想,我只管训练孩子,让他能走就好了,没想过要考虑父母的心态。有一个专家原先是特教出身,他说:“父母的心态决定了这个小孩到底可以走多远。”
这个专家的关注点体现了家庭治疗的思路:我们要从整个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康复是有帮助的。自闭症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整个家庭都会受到孩子患病的冲击。对于作为照顾者的父母来说,有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意味着巨大的打击和沉重的抚养压力。有研究者提出,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是一个创伤性事件。这些家长会出现创伤后压力反应,并可能发展出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Casey et al.,2012)。有大量研究支持这一论断。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压力和抑郁水平均高于正常发展儿童的父母,甚至还要高于其它类型的非正常发展儿童父母(Ingersoll & Hambrick,2011;Rao & Beidel,2009;Weiss,2002)。
当发现孩子出问题的时候,所有人的关注点几乎都在孩子身上,大家都在出主意——到底怎样孩子才会好。没有人真的理解父母到底经历了什么心理创伤。父母自己常常也不会关注自己的创伤,而是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孩子的问题上,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解决问题。我咨询的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就像一部无法停止的机器,不停地运作。很多人会通过麻痹自己,回避很多问题。他们觉得把自己累糊涂了,晚上就不会胡思乱想,可以好好睡觉了。没有人真正重视这些家长自己的心理创伤,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会寄希望于孩子的状态好起来,从而平复自己的创伤。但在现实中,父母会因为这种期待更加受挫,因为自闭症孩子很难达到家长的要求。更坏的是,当父母询问训练师“我的孩子为什么还没好”时,父母有时候得到的回答会是:“你的训练量肯定没够一天8小时,你今天的训练一定是有问题的。”这时候,家长成了要为症状负责的人,是要受到指责的。这对父母来说,可能是另一个打击。
与现在主流的干预方式不同,家庭治疗会把父母的心理健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虽然的确是孩子的状态影响了父母的心理健康,但作为孩子的依恋对象,父母心理健康与否又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心态和其康复水平。只有父母更健康的时候,孩子才会更健康。
哇,这本书的名字真的很有吸引力!“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我一直对依恋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很感兴趣,尤其是涉及到儿童和家庭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关于自闭症的讨论都集中在孩子本身的症状和干预上,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强调了“家庭治疗”和“重建依恋”这两个关键词,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治疗”自闭症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支持整个家庭,修复和建立更健康亲密关系的指南。 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去“重建依恋”。依恋的建立和修复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自闭症家庭可能存在的挑战时。书中会详细阐述哪些依恋理论的视角?是侧重于安全型依恋的培养,还是会探讨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应对不安全依恋的模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父母如何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如何更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求,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积极的互动体验。同时,“家庭治疗”这个词也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它是否会提供具体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练习,或者如何引导家庭成员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本书的心理学背景也让我相信,它会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探讨这些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
评分这本《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的书名,光是“重建”和“依恋”这两个词就足够吸引人了。我一直认为,在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中,依恋的质量决定了很多事情。它关系到我们如何感知安全感,如何与他人建立连接,如何处理亲密与疏离。这本书以“自闭症的家庭治疗”为切入点,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在面对特殊的需求时,家庭成员之间的依恋关系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去修复和加强。 我特别期待书中会详细阐述“重建依恋”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它会从依恋理论的哪个角度出发?是关注安全的依恋模式,还是探讨如何处理不安全的依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比如父母如何调整沟通方式,如何更敏感地捕捉孩子的需求信号,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积极的互动机会。此外,“家庭治疗”这个概念也让我充满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理解的策略,以及如何共同面对和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它作为一本心理学书籍,我期待它能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那些渴望在家庭中建立更深厚情感连接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启发。
评分“世图心理”这个出版社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专业和可靠的品质感,所以这本书的光环就加分不少。而“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深刻的触动。我一直认为,在任何治疗过程中,家庭的支持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的理解和接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关注孩子本身,而是把焦点放在了“家庭治疗”上,这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具体地阐述“重建依恋”这一核心概念。它会从依恋理论的哪个角度切入?是更侧重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还是也会涉及到夫妻之间的依恋,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依恋?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同时,作为一本育儿书籍,我希望它能给出一些非常实用的指导,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模式,并学会如何与他们建立更安全、更稳定的依恋关系。这本书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属性,也让我相信它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管理家庭压力的内容,以及如何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尤其是“依恋与亲密关系”这个副标题,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人群的书,而是可以触及到更广泛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领域。我对“重建依恋”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各种压力常常让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疏离和困难。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尤其是在面对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成员时,去重新建立和加深彼此的连接?我很好奇它会从哪些理论角度来阐述依恋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家庭治疗的框架下,如何去识别和应对那些阻碍依恋建立的模式。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孩子的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可能与传统的“正常”模式有所不同。同时,这本书作为一本“育儿书籍”,我希望它不仅仅关注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更能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情感流动。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夫妻之间如何沟通和协作的建议,以共同应对育儿的挑战,并在此过程中巩固彼此的依恋关系?“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标签也让我相信,书中会包含一些专业性的内容,但希望能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让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获益,学习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这些心理学的智慧。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这本书时,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名字传达出的“希望”和“可行性”。“重建依恋”这个词语本身就暗示着,即使关系曾经出现裂痕,或者存在困难,也依然有机会去修复和加强。而“自闭症的家庭治疗”则聚焦于一个非常具体且需要精细化支持的群体,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特别好奇,书中所提及的“家庭治疗”具体会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它是否会详细探讨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如何通过系统的干预来促进家庭功能的提升?同时,“重建依恋”这一概念,我非常想了解书中会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析。它会涉及哪些依恋理论的知识?比如,安全型、不安全型依恋的特点,以及在自闭症家庭中,如何去识别和应对不同类型的依恋模式?作为一本育儿书籍,我期待它能提供给家长们一些具体可行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自闭症的孩子,并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更牢固、更积极的依恋关系。这本书所包含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元素,也让我相信它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管理家庭压力、提升家庭韧性的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