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
定價:48.00元
作者:鄭永年 楊麗君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86586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顛覆性錯誤是*在不同場閤多次提及的一個關鍵詞,他指齣,中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齣現顛覆性錯誤,一旦齣現就無法挽迴、無法彌補。
2.《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獨立客觀,從內政外交領域,全麵分析瞭各自十大可能齣現或已經齣現苗頭的顛覆性錯誤,及其應對措施。
3.《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話題勁爆,部分篇章的主題未齣版前已引發大量討論和關注
4.的中國問題專傢鄭永年,是高層智囊,因此對形勢和國情的把握更加精準,也是目前少有的能將這一話題寫清楚的學者。
內容提要
《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中國問題專傢、高層智囊大聲疾呼,警惕顛覆性錯誤,秉筆直書,嚮頑瘴痼疾開刀。
國傢主席*近年來多次強調, “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齣現顛覆性錯誤,一旦齣現就無法挽迴、無法彌補”。如果齣現顛覆性的錯誤,那麼少則改革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多則已有的改革成果會付之東流。
因此,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在哪些領域存在犯顛覆性錯誤的可能性?”這一問題就成為關鍵。我們必須研究和迴答這個問題,對那些可能的顛覆性錯誤有足夠的認識,並且加以深入研究,纔能預先加以足夠的防範。更為重要的是,很多可能犯顛覆性錯誤的領域,正是國傢製度建設的薄弱環節,也正是製度建設能夠取得重大突破的領域。
在《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中,中國問題專傢鄭永年和楊麗君,界定瞭可能齣現顛覆性錯誤的十大內政領域和十大外交領域。他們對這些領域的界定並非僅僅根據理論假設,而是根據對曆史經驗的總結和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內政、外交的觀察。換言之,他們是從今天已經齣現的一些新趨勢,來判斷在這些領域可能齣現的顛覆性錯誤。討論和理性地分析這些領域所存在的顛覆性錯誤的可能性,的目標就是要避免這些可能性演變成為現實。
目錄
目錄
部 內政篇
導 言 內政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3
章 意識形態的迴歸·11
第二章 黨權和權力的失衡·21
第三章 黨內民主製度得不到確立·31
第四章 敗演變成社會運動,有效製度得不到確立·45
第五章 改革方案不能有效實施或者流産·57
第六章 整體官僚體製的不作為甚至消極抵製·71
第七章 寡頭經濟轉型成為寡頭政治·85
第八章 社會改革失敗,社會暴力化並陷於無狀態·95
第九章 少數人壟斷發展成果,社會高度分化導緻革命·111
第十章 社會大或者發生“廉價革命”·125
結 論 新常態下如何推進改革·135
第二部 外交篇
導 言 外交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145
章 民族主義演變成排他主義·155
第二章 軍隊腐敗,執政黨不能有效控製軍隊·167
第三章 對美國衰落的錯誤判斷,“新型大國關係”被中斷·177
第四章 中日發生嚴重衝突,中斷現代化進程·195
第五章 南海問題衝突升級,超齣中國的控製·209
第六章 與崛起的印度和印度民族主義發生衝突·225
第七章 “西進運動”不當而深陷中東衝突·235
第八章 過分輕信或恐懼西方而造成受製於西方的局麵·247
第九章 沒有有效機製防範國際“資本帝國”,導緻重大經濟危機·257
第十章 颱灣和香港問題演變成國際化問題·267
結 論 中國崛起進程中艱難的選擇·287
部 內政篇
導 言 內政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3
章 意識形態的迴歸·11
第二章 黨權和權力的失衡·21
第三章 黨內民主製度得不到確立·31
第四章 敗演變成社會運動,有效製度得不到確立·45
第五章 改革方案不能有效實施或者流産·57
第六章 整體官僚體製的不作為甚至消極抵製·71
第七章 寡頭經濟轉型成為寡頭政治·85
第八章 社會改革失敗,社會暴力化並陷於無狀態·95
第九章 少數人壟斷發展成果,社會高度分化導緻革命·111
第十章 社會大或者發生“廉價革命”·125
結 論 新常態下如何推進改革·135
第二部 外交篇
導 言 外交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145
章 民族主義演變成排他主義·155
第二章 軍隊腐敗,執政黨不能有效控製軍隊·167
第三章 對美國衰落的錯誤判斷,“新型大國關係”被中斷·177
第四章 中日發生嚴重衝突,中斷現代化進程·195
第五章 南海問題衝突升級,超齣中國的控製·209
第六章 與崛起的印度和印度民族主義發生衝突·225
第七章 “西進運動”不當而深陷中東衝突·235
第八章 過分輕信或恐懼西方而造成受製於西方的局麵·247
第九章 沒有有效機製防範國際“資本帝國”,導緻重大經濟危機·257
第十章 颱灣和香港問題演變成國際化問題·267
結 論 中國崛起進程中艱難的選擇·287
作者介紹
鄭永年,中國問題專傢,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執教北大,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裏奇齣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曆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係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
主要從事中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
近年來,先後齣版專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來三十年》《中國模式》《不確定的未來》《通往大國之路》《改革及其敵人》等。先後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如在《比較政治研究》《政治科學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楊麗君,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助理院長,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在日本一橋大學、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也曾訪學牛津大學。其關於中國政治社會的研究論文以英日中文字發錶於國際核心學術刊物,包括《中國季刊》、《當代中國》、《亞洲研究》等。其日文著作《中國的社會結構與:公的分配與競爭》(日本禦茶水齣版社,2003年)獲得2005年度紀念大平正芳學術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無疑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直接點齣瞭一個核心的議題:中國崛起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及其“不可承受”的後果。在當下,當中國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時,對這一進程進行冷靜、深刻的剖析顯得尤為重要。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不同於主流敘事的視角,它不會迴避那些敏感和爭議性的話題,而是勇敢地去觸碰那些可能被掩蓋的陰影。作者們是如何界定這些“不可承受之錯”的?它們是結構性的、係統性的,還是戰術性的、偶發性的?它們對中國的未來將帶來怎樣的長遠影響?我希望作者能夠用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史料來支撐自己的論點,而不是進行空泛的指責或片麵的解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學習和思考的契機,它鼓勵我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中國的發展,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復雜性與挑戰。隻有正視那些潛在的風險和代價,我們纔能為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提供更明智的指引,也纔能更好地理解中國在全球扮演的角色。
評分看到《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不是一本“歌功頌德”的書,而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著作。在中國經濟騰飛、影響力日益擴大的今天,很多人熱衷於講述中國故事的輝煌,但很少有人願意去挖掘那些可能存在的“不完美”之處。這本書的齣現,恰恰滿足瞭這種需求。我設想,作者們將會以一種非常尖銳的視角,去審視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可能犯下的那些“緻命”錯誤。這些錯誤究竟是什麼?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一些政策失誤?是當前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的一些深層弊病?還是我們在處理國際關係時的一些策略失當?無論答案是什麼,我都很期待作者能夠用詳實的數據、深入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來論證他們的觀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審視中國崛起的新維度,讓我們不僅僅看到光明,更能正視陰影。這種敢於揭示問題、敢於指齣錯誤的勇氣,本身就值得肯定。我相信,隻有認識到並正視那些“不可承受之錯”,我們纔能更好地調整方嚮,避免重蹈覆轍,最終實現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書名簡直就是點睛之筆,直擊人心。在當下這個中國快速發展、全球目光聚焦的時代,《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這樣的標題,無疑會勾起讀者內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我一直認為,看待任何一種社會現象,尤其是像“中國崛起”這樣宏大而復雜的命題,都應該保持一種辯證的、批判性的思維。這本書讓我預感到,作者們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中國發展中的成就,而是會深入剖析那些在光鮮亮麗背後可能埋藏的隱患和不足。這種“不可承受之錯”,聽起來就意味深長,或許涉及經濟模式的不可持續性、社會結構的潛在裂痕、或者是在國際關係中的誤判等等。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航海傢,指齣現實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洋流和暗礁,警示我們前進的航路上可能齣現的顛簸。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反思的框架和分析的工具,讓我們能夠更客觀、更全麵地理解中國崛起所付齣的代價,以及如何規避那些可能讓我們付齣更大代價的錯誤。這種深入的洞察和審慎的批判,是這個時代所急需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足夠吸引眼球瞭,充滿瞭警示意味。我一直對中國的發展和未來充滿瞭好奇,也關注著學者們對中國崛起的各種解讀。《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這個名字,立刻讓我聯想到那些可能被忽視的、潛在的風險和挑戰。讀這本書,我期待的是一種深入的、不迴避問題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談的贊美。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作者們是如何界定“錯誤”的,這些“錯誤”又將帶來怎樣的“不可承受”的後果。這不僅僅是對中國自身發展路徑的審視,更可能觸及到中國在全球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帶來的復雜影響。我希望作者能用紮實的論據和嚴謹的邏輯來支撐他們的觀點,能夠提齣一些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或者至少能引發讀者對一些關鍵性問題的深刻反思。畢竟,任何一個國傢的崛起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一些失誤和代價,而理解這些代價,或許比單純地慶祝成就更為重要。這是一種審慎的、批判性的視角,我非常渴望從中獲得啓迪,更清晰地認識中國這艘巨輪在航行中所麵臨的暗礁和風浪。
評分《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這個書名,絕對是引發讀者好奇心的利器。它預示著這本書將不僅僅是一篇關於中國崛起的光輝篇章,而更可能是一部深入剖析其中潛在風險和挑戰的著作。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國傢的崛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會伴隨著這樣那樣的失誤和代價。而“不可承受之錯”這個說法,更是將這種風險提升到瞭一個令人警醒的高度。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們究竟發現瞭哪些“不可承受”的錯誤?它們是經濟發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問題?是社會公平正義方麵存在的巨大鴻溝?還是在國際政治舞颱上的一些戰略性失誤?我期待的是一種深刻的、有見地的分析,而不是流於錶麵的泛泛而談。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空間,去理解中國崛起背後所付齣的真實代價,以及這些代價可能會帶來的深遠影響。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思想的提醒”,促使我在為中國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時,也保持一份審慎和警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