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
定价:48.00元
作者:郑永年 杨丽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86586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颠覆性错误是*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的一个关键词,他指出,中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2.《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独立客观,从内政外交领域,全面分析了各自十大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苗头的颠覆性错误,及其应对措施。
3.《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话题劲爆,部分篇章的主题未出版前已引发大量讨论和关注
4.的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是高层智囊,因此对形势和国情的把握更加精准,也是目前少有的能将这一话题写清楚的学者。
内容提要
《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囊大声疾呼,警惕颠覆性错误,秉笔直书,向顽瘴痼疾开刀。
国家主席*近年来多次强调,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少则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多则已有的改革成果会付之东流。
因此,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在哪些领域存在犯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就成为关键。我们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对那些可能的颠覆性错误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加以深入研究,才能预先加以足够的防范。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可能犯颠覆性错误的领域,正是国家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制度建设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在《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和杨丽君,界定了可能出现颠覆性错误的十大内政领域和十大外交领域。他们对这些领域的界定并非仅仅根据理论假设,而是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的观察。换言之,他们是从今天已经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来判断在这些领域可能出现的颠覆性错误。讨论和理性地分析这些领域所存在的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的目标就是要避免这些可能性演变成为现实。
目录
目录
部 内政篇
导 言 内政领域应避免的十大颠覆性错误·3
章 意识形态的回归·11
第二章 党权和权力的失衡·21
第三章 党内民主制度得不到确立·31
第四章 败演变成社会运动,有效制度得不到确立·45
第五章 改革方案不能有效实施或者流产·57
第六章 整体官僚体制的不作为甚至消极抵制·71
第七章 寡头经济转型成为寡头政治·85
第八章 社会改革失败,社会暴力化并陷于无状态·95
第九章 少数人垄断发展成果,社会高度分化导致革命·111
第十章 社会大或者发生“廉价革命”·125
结 论 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135
第二部 外交篇
导 言 外交领域应避免的十大颠覆性错误·145
章 民族主义演变成排他主义·155
第二章 军队腐败,执政党不能有效控制军队·167
第三章 对美国衰落的错误判断,“新型大国关系”被中断·177
第四章 中日发生严重冲突,中断现代化进程·195
第五章 南海问题冲突升级,超出中国的控制·209
第六章 与崛起的印度和印度民族主义发生冲突·225
第七章 “西进运动”不当而深陷中东冲突·235
第八章 过分轻信或恐惧西方而造成受制于西方的局面·247
第九章 没有有效机制防范国际“资本帝国”,导致重大经济危机·257
第十章 台湾和香港问题演变成国际化问题·267
结 论 中国崛起进程中艰难的选择·287
部 内政篇
导 言 内政领域应避免的十大颠覆性错误·3
章 意识形态的回归·11
第二章 党权和权力的失衡·21
第三章 党内民主制度得不到确立·31
第四章 败演变成社会运动,有效制度得不到确立·45
第五章 改革方案不能有效实施或者流产·57
第六章 整体官僚体制的不作为甚至消极抵制·71
第七章 寡头经济转型成为寡头政治·85
第八章 社会改革失败,社会暴力化并陷于无状态·95
第九章 少数人垄断发展成果,社会高度分化导致革命·111
第十章 社会大或者发生“廉价革命”·125
结 论 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135
第二部 外交篇
导 言 外交领域应避免的十大颠覆性错误·145
章 民族主义演变成排他主义·155
第二章 军队腐败,执政党不能有效控制军队·167
第三章 对美国衰落的错误判断,“新型大国关系”被中断·177
第四章 中日发生严重冲突,中断现代化进程·195
第五章 南海问题冲突升级,超出中国的控制·209
第六章 与崛起的印度和印度民族主义发生冲突·225
第七章 “西进运动”不当而深陷中东冲突·235
第八章 过分轻信或恐惧西方而造成受制于西方的局面·247
第九章 没有有效机制防范国际“资本帝国”,导致重大经济危机·257
第十章 台湾和香港问题演变成国际化问题·267
结 论 中国崛起进程中艰难的选择·287
作者介绍
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北大,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
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来三十年》《中国模式》《不确定的未来》《通往大国之路》《改革及其敌人》等。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如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杨丽君,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助理院长,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曾在日本一桥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也曾访学牛津大学。其关于中国政治社会的研究论文以英日中文字发表于国际核心学术刊物,包括《中国季刊》、《当代中国》、《亚洲研究》等。其日文著作《中国的社会结构与:公的分配与竞争》(日本御茶水出版社,2003年)获得2005年度纪念大平正芳学术奖。
文摘
序言
《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这个书名,绝对是引发读者好奇心的利器。它预示着这本书将不仅仅是一篇关于中国崛起的光辉篇章,而更可能是一部深入剖析其中潜在风险和挑战的著作。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失误和代价。而“不可承受之错”这个说法,更是将这种风险提升到了一个令人警醒的高度。我迫切想知道,作者们究竟发现了哪些“不可承受”的错误?它们是经济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巨大鸿沟?还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些战略性失误?我期待的是一种深刻的、有见地的分析,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去理解中国崛起背后所付出的真实代价,以及这些代价可能会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思想的提醒”,促使我在为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保持一份审慎和警觉。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就是点睛之笔,直击人心。在当下这个中国快速发展、全球目光聚焦的时代,《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这样的标题,无疑会勾起读者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我一直认为,看待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像“中国崛起”这样宏大而复杂的命题,都应该保持一种辩证的、批判性的思维。这本书让我预感到,作者们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中国发展中的成就,而是会深入剖析那些在光鲜亮丽背后可能埋藏的隐患和不足。这种“不可承受之错”,听起来就意味深长,或许涉及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社会结构的潜在裂痕、或者是在国际关系中的误判等等。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指出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洋流和暗礁,警示我们前进的航路上可能出现的颠簸。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反思的框架和分析的工具,让我们能够更客观、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崛起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规避那些可能让我们付出更大代价的错误。这种深入的洞察和审慎的批判,是这个时代所急需的。
评分看到《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不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而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著作。在中国经济腾飞、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今天,很多人热衷于讲述中国故事的辉煌,但很少有人愿意去挖掘那些可能存在的“不完美”之处。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我设想,作者们将会以一种非常尖锐的视角,去审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可能犯下的那些“致命”错误。这些错误究竟是什么?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政策失误?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一些深层弊病?还是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一些策略失当?无论答案是什么,我都很期待作者能够用详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来论证他们的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审视中国崛起的新维度,让我们不仅仅看到光明,更能正视阴影。这种敢于揭示问题、敢于指出错误的勇气,本身就值得肯定。我相信,只有认识到并正视那些“不可承受之错”,我们才能更好地调整方向,避免重蹈覆辙,最终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眼球了,充满了警示意味。我一直对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好奇,也关注着学者们对中国崛起的各种解读。《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这个名字,立刻让我联想到那些可能被忽视的、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读这本书,我期待的是一种深入的、不回避问题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赞美。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作者们是如何界定“错误”的,这些“错误”又将带来怎样的“不可承受”的后果。这不仅仅是对中国自身发展路径的审视,更可能触及到中国在全球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影响。我希望作者能用扎实的论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支撑他们的观点,能够提出一些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或者至少能引发读者对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深刻反思。毕竟,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失误和代价,而理解这些代价,或许比单纯地庆祝成就更为重要。这是一种审慎的、批判性的视角,我非常渴望从中获得启迪,更清晰地认识中国这艘巨轮在航行中所面临的暗礁和风浪。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无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直接点出了一个核心的议题:中国崛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及其“不可承受”的后果。在当下,当中国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时,对这一进程进行冷静、深刻的剖析显得尤为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叙事的视角,它不会回避那些敏感和争议性的话题,而是勇敢地去触碰那些可能被掩盖的阴影。作者们是如何界定这些“不可承受之错”的?它们是结构性的、系统性的,还是战术性的、偶发性的?它们对中国的未来将带来怎样的长远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而不是进行空泛的指责或片面的解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契机,它鼓励我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中国的发展,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复杂性与挑战。只有正视那些潜在的风险和代价,我们才能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更明智的指引,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全球扮演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