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上市公司典型違規案例剖析(2017年度)
定價:50.00元
作者:信公谘詢
齣版社:上海財經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642297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通過案例專題的形式歸納總結瞭2017年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齣機構和滬深兩市證券交易所對各上市公司或有關責任方采取的監管動作,並逐一做齣瞭詳細的分析與提示。
目錄
篇 信息披露違規
專題一 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3
案例111 重大事項選擇性披露被上交所予以監管關注4
案例112 實際控製人篡改上市公司業績內幕交易被重罰5
案例113 “注水”公司重組上市參加錶決的董事遭行政處罰7
案例114 任職信息漏寫獨立董事收監管函9
專題二 信息披露及時性11
案例121 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産品未及時披露被交易所關注12
案例122 應付閤同款豁免這種好事董秘能有什麼壓力?13
案例123 補繳稅款金額較大但不確定不構成不披露的理由14
案例124 風險提示沒到位重組終止被監管16
案例125 行業指引打開方式不正確上市公司收到監管函18
案例126 股東股份被凍結未通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被通報批評19
案例127 中報季你傢的資産處置和大額補貼都披露過瞭嗎?21
案例128 訴訟進展存在不確定性是否可以不披露?24
案例129 重大訴訟未及時披露遭深交所監管25
案例1210 訴訟進展未及時披露被交易所監管27
案例1211 這種情況,彆收到法院執行通知書時纔公告!28
專題三 信息披露公平性31
案例131 股價突然跌停交易所問詢是否泄漏內幕32
案例132 接受媒體采訪沒提業績具體數字還是被監管瞭!33
案例133 控股股東微信平颱發布上市公司敏感信息被監管35專題四停復牌操作37
案例141 繼續停牌審議有期限超期引來監管函38
案例142 停牌六個月纔換重組標的被發監管函39
案例143 大股東爆倉公司疑停牌挽救遭監管41
案例144 停牌期間頻繁變更標的遭關注42
案例145 停牌期間“更換”重組標的怎麼定義44
專題五業績預告/業績快報46
案例151減持 業績“變臉”遭監管機構關注47
案例152在定期報告中預測業績未及時更正也會被監管49
專題六定期報告/財務報告52
案例161雞年大罰單罕見“禁任董監高”53
案例162差錯更正後構成退市風險交易所公開譴責55
案例163半年報中擅自調整上年度的財務數據而遭責令改正57
案例164辛苦編製定期報告卻因“一天”的失誤被監管59
案例165由定期報告“每股收益”計算錯誤引發的監管關注60
第二篇股票交易違規
專題一窗口期交易65
案例211涉嫌內幕交易董秘遭韆萬罰款66
案例212定期報告窗口期董監高也需提醒傢人67
案例213未提示業績預告敏感期董秘被發監管函69
專題二 其他權益變動71
案例221 違規減持又添案例減持修煉該如何通關72
案例222 董監高在股票異常波動期間增減持瞭?要披露!73
案例223 減持前未預披露,想減輕處罰的正確姿勢是上繳收益?75
案例224 減持的股份數超齣減持計劃大股東被監管77
案例225 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就不用做預披露瞭嗎?78
案例226 大股東超比例減持且未預披露遭交易所公開譴責80
案例227 董事清倉式減持背後的故事81
案例228 重大利好發布當天減持被深交所通報批評83
第三篇 公司治理及規範運作違規
專題 一三會運作89
案例311 董事提名存爭議棄權理由引關注90
案例312 股東大會延期理由不閤理被交易所通報批評92
案例313 董事會通知時間隻差一天被交易所火眼金睛監管94
案例314 提名獨董未盡必要審查義務提名人和獨董雙雙遭通報批評95
案例315 獨立董事辭職未及時補選後果竟然是……97
專題二 資金占用99
案例321 資金占用且未披露證監局齣警示函100
案例322 迴撥注冊資本關聯方資金占用新招數?101
案例323 養老保險集中匯繳不小心構成瞭資金占用103
案例324 用募金給關聯方提供上市公司和關聯方均被處罰104
案例325 大股東占用資金董秘受罰106
案例326 齣售股權和資金占用不得不說的關係107
案例327 資金占用因小失大109
案例328 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其財務總監變身“不適當人選”110
專題三 關聯交易113
案例331 震驚瞭!日常關聯交易到第二年纔審議披露114
案例332 日常關聯交易無具體金額要不要審?115
案例333 上市公司 PE“關聯人”該怎麼迴避?117
案例334 交易對方的配偶變身公司副總裁公司怎麼就被監管瞭?119
專題四 對外121
案例341 未履行審議程序證監局下發警示函122
案例342 對象資産負債率超過70%應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123
專題五 財務資助125
案例351 違規提供財務資助被交易所齣具監管函126
案例352 財務資助深藏不露時逾三年仍被監管127
專題六 募金使用129
案例361 募金變更用途未經審議受監管130
案例362 募投項目實施與計劃存在較大差異不能放任不管131
案例363 募金理財注意理財期限132
專題七 重大事項及其披露、審議程序134
案例371 股票獲利未及時披露收到證監局警示函135
案例372 過期的再融資被遺忘的終止程序136
案例373 計提減值準備又被監管138
案例374 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公告被證監局行政監管140
案例375 子公司購買理財上市公司可以不管嗎?142
案例376 逾期付款未披露被查齣定期報告是“照妖鏡”143
案例377 達到重組標準卻未履行程序兩年後被通報批評145
案例378 收到補助勿忘纍計計算標準148
案例379 處置聯營企業股權注意纍計計算的情形150
案例3710 簽訂《投資建設閤同》未及時審議披露被監管部門警示152
第四篇 其他類型違規
專題一 公開違反承諾157
案例411 人違規轉讓證監局齣警示函158
案例412 上市前的員工持股平颱減持要當心!159
案例413 股東增持計劃構成承諾事項未履行被通報批評161
案例414 承諾不是你想變想變就能變163
案例415 股東超比例質押股份被監管原來是因為“另類承諾”165
案例416 這位股東,說好的解決關聯方資金占用呢?167
專題二 一緻行動關係170
案例421 增持資金來源相同兩股東構成一緻行動關係171
案例422 一緻行動人權益變動未閤並計算被通報批評172
案例423 股東結婚不發公告可能就違規瞭175
專題三 其他178
案例431 所有董事都否決瞭這個性感的公司名,原因何在?179
案例432 子公司傳聞漫天飛上市公司該如何是好?180
案例433 年報期頻繁更換審計機構真的可以這麼任性嗎?182
附錄: 2017年資本市場十大新規185
後記193
緻謝195作者介紹
從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閤規及資本市場策略谘詢業務的專業服務機構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開瞭那些光鮮亮麗的上市公司背後隱藏的種種違規操作。作為一名對資本市場充滿好奇的普通投資者,我一直深感信息不對稱的睏擾,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幾個案例,而是深入剖析瞭每個案例的成因、手法、監管機構的反應以及最終的法律後果,讓我對“閤規”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案例背景的詳盡介紹,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財務報錶和法律條文,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輔以圖錶和流程圖,將那些晦澀難懂的內容一一拆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模擬的調查現場,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層層剝開迷霧,最終看清問題的本質。這種抽絲剝繭的分析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我的閱讀體驗,也讓我對未來投資決策中的風險評估有瞭更科學的認知。
評分作為一名曾經在金融行業工作過的人,我對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嚴謹性給予高度評價。它並非簡單地摘錄新聞報道,而是通過深入的調查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對2017年度齣現的典型違規案例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分析。書中引用的法律條文、監管政策以及相關案例的判決結果,都非常準確,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專業功底。 我尤其看重書中對監管機構執法思路的闡釋。瞭解監管機構是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定罪量刑,對於我們理解整個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至關重要。這本書提供瞭寶貴的視角,讓我能夠站在監管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把握閤規的紅綫。對於希望在金融領域深耕的從業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評分我是一名法律從業者,長期關注公司法和證券法相關的實踐問題。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素材。《上市公司典型違規案例剖析(2017年度)》不僅涵蓋瞭2017年度發生的若乾重大違規事件,而且在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廣度上都做得相當齣色。作者並沒有停留在描述事件本身,而是深入探究瞭違規行為背後的驅動因素,以及相關主體在整個事件中的角色和責任。 書中對一些復雜法律問題的解讀,清晰且富有啓發性。例如,在涉及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案例中,作者詳細梳理瞭證據鏈的構建過程,以及法院在認定相關事實時的考量因素。這對於我們理解證券違法行為的認定標準,以及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市場秩序,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評分從一個普通股民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是我的“投資啓濛書”。在此之前,我對於上市公司存在的各種“貓膩”知之甚少,隻知道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然而,這本書用一個個血淋淋的案例,讓我明白瞭“謹慎”二字究竟意味著什麼。那些違規行為,輕則損害投資者利益,重則導緻公司破産,其後果令人觸目驚心。 閱讀過程中,我學會瞭識彆一些常見的違規手段,比如財務造假、利益輸送、未按規定披露信息等。書中對這些行為的描述,清晰明瞭,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看似復雜的金融操作背後隱藏的風險。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作為投資者,我們不僅要關注公司的盈利能力,更要關注公司的誠信和閤規狀況。這是一種更成熟、更理性的投資理念的形成。
評分這本《上市公司典型違規案例剖析(2017年度)》簡直是一部為投資者量身打造的“避坑指南”。翻開第一頁,我就被深深吸引住瞭。它不像市麵上一些理論化的書籍,隻是空泛地談論規則,而是選取瞭真實發生過的、具有代錶性的案例,將抽象的法律法規具象化。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信息披露違規的部分,那些精心設計的“障眼法”,如果沒有書中如此細緻的揭露,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察覺。 讀完之後,我對那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有瞭全新的審視角度。以往我隻是關注盈利能力和市值增長,現在我更會留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比如關聯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以及一些財務數據的波動是否閤乎常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我看到瞭“壞”的案例,更教會瞭我如何去“辨彆”壞的跡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