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典型违规案例剖析(2017年度) 信公咨询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上市公司典型违规案例剖析(2017年度) 信公咨询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信公咨询 著
图书标签:
  • 上市公司
  • 违规案例
  • 财务分析
  • 信公咨询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公司治理
  • 内控
  • 审计
  • 证券法
  • 资本市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229719
商品编码:2864856652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上市公司典型违规案例剖析(2017年度)

定价:50.00元

作者:信公咨询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642297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案例专题的形式归纳总结了2017年度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和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对各上市公司或有关责任方采取的监管动作,并逐一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与提示。

目录


篇 信息披露违规

专题一 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3

案例111 重大事项选择性披露被上交所予以监管关注4

案例112 实际控制人篡改上市公司业绩内幕交易被重罚5

案例113 “注水”公司重组上市参加表决的董事遭行政处罚7

案例114 任职信息漏写独立董事收监管函9

专题二 信息披露及时性11

案例121 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未及时披露被交易所关注12

案例122 应付合同款豁免这种好事董秘能有什么压力?13

案例123 补缴税款金额较大但不确定不构成不披露的理由14

案例124 风险提示没到位重组终止被监管16

案例125 行业指引打开方式不正确上市公司收到监管函18

案例126 股东股份被冻结未通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也被通报批评19

案例127 中报季你家的资产处置和大额补贴都披露过了吗?21

案例128 诉讼进展存在不确定性是否可以不披露?24

案例129 重大诉讼未及时披露遭深交所监管25

案例1210 诉讼进展未及时披露被交易所监管27

案例1211 这种情况,别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时才公告!28

专题三 信息披露公平性31

案例131 股价突然跌停交易所问询是否泄漏内幕32

案例132 接受媒体采访没提业绩具体数字还是被监管了!33

案例133 控股股东微信平台发布上市公司敏感信息被监管35专题四停复牌操作37

案例141 继续停牌审议有期限超期引来监管函38

案例142 停牌六个月才换重组标的被发监管函39

案例143 大股东爆仓公司疑停牌挽救遭监管41

案例144 停牌期间频繁变更标的遭关注42

案例145 停牌期间“更换”重组标的怎么定义44

专题五业绩预告/业绩快报46

案例151减持 业绩“变脸”遭监管机构关注47

案例152在定期报告中预测业绩未及时更正也会被监管49

专题六定期报告/财务报告52

案例161鸡年大罚单罕见“禁任董监高”53

案例162差错更正后构成退市风险交易所公开谴责55

案例163半年报中擅自调整上年度的财务数据而遭责令改正57

案例164辛苦编制定期报告却因“一天”的失误被监管59

案例165由定期报告“每股收益”计算错误引发的监管关注60

第二篇股票交易违规

专题一窗口期交易65

案例211涉嫌内幕交易董秘遭千万罚款66

案例212定期报告窗口期董监高也需提醒家人67

案例213未提示业绩预告敏感期董秘被发监管函69

专题二 其他权益变动71

案例221 违规减持又添案例减持修炼该如何通关72

案例222 董监高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增减持了?要披露!73

案例223 减持前未预披露,想减轻处罚的正确姿势是上缴收益?75

案例224 减持的股份数超出减持计划大股东被监管77

案例225 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就不用做预披露了吗?78

案例226 大股东超比例减持且未预披露遭交易所公开谴责80

案例227 董事清仓式减持背后的故事81

案例228 重大利好发布当天减持被深交所通报批评83

第三篇 公司治理及规范运作违规

专题 一三会运作89

案例311 董事提名存争议弃权理由引关注90

案例312 股东大会延期理由不合理被交易所通报批评92

案例313 董事会通知时间只差一天被交易所火眼金睛监管94

案例314 提名独董未尽必要审查义务提名人和独董双双遭通报批评95

案例315 独立董事辞职未及时补选后果竟然是……97

专题二 资金占用99

案例321 资金占用且未披露证监局出警示函100

案例322 回拨注册资本关联方资金占用新招数?101

案例323 养老保险集中汇缴不小心构成了资金占用103

案例324 用募金给关联方提供上市公司和关联方均被处罚104

案例325 大股东占用资金董秘受罚106

案例326 出售股权和资金占用不得不说的关系107

案例327 资金占用因小失大109

案例328 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其财务总监变身“不适当人选”110

专题三 关联交易113

案例331 震惊了!日常关联交易到第二年才审议披露114

案例332 日常关联交易无具体金额要不要审?115

案例333 上市公司 PE“关联人”该怎么回避?117

案例334 交易对方的配偶变身公司副总裁公司怎么就被监管了?119

专题四 对外121

案例341 未履行审议程序证监局下发警示函122

案例342 对象资产负债率超过70%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23

专题五 财务资助125

案例351 违规提供财务资助被交易所出具监管函126

案例352 财务资助深藏不露时逾三年仍被监管127

专题六 募金使用129

案例361 募金变更用途未经审议受监管130

案例362 募投项目实施与计划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放任不管131

案例363 募金理财注意理财期限132

专题七 重大事项及其披露、审议程序134

案例371 股票获利未及时披露收到证监局警示函135

案例372 过期的再融资被遗忘的终止程序136

案例373 计提减值准备又被监管138

案例374 定期报告代替临时公告被证监局行政监管140

案例375 子公司购买理财上市公司可以不管吗?142

案例376 逾期付款未披露被查出定期报告是“照妖镜”143

案例377 达到重组标准却未履行程序两年后被通报批评145

案例378 收到补助勿忘累计计算标准148

案例379 处置联营企业股权注意累计计算的情形150

案例3710 签订《投资建设合同》未及时审议披露被监管部门警示152

第四篇 其他类型违规

专题一 公开违反承诺157

案例411 人违规转让证监局出警示函158

案例412 上市前的员工持股平台减持要当心!159

案例413 股东增持计划构成承诺事项未履行被通报批评161

案例414 承诺不是你想变想变就能变163

案例415 股东超比例质押股份被监管原来是因为“另类承诺”165

案例416 这位股东,说好的解决关联方资金占用呢?167

专题二 一致行动关系170

案例421 增持资金来源相同两股东构成一致行动关系171

案例422 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未合并计算被通报批评172

案例423 股东结婚不发公告可能就违规了175

专题三 其他178

案例431 所有董事都否决了这个性感的公司名,原因何在?179

案例432 子公司传闻漫天飞上市公司该如何是好?180

案例433 年报期频繁更换审计机构真的可以这么任性吗?182

附录: 2017年资本市场十大新规185

后记193

致谢195

作者介绍


从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合规及资本市场策略咨询业务的专业服务机构

文摘


序言



《监管前沿与合规实践:新时代背景下企业风险防控与治理升级》 导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交织背景下,企业合规经营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尤其对于肩负社会责任和市场信心的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以及治理结构的健全性,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稳定与投资者的信心。本书聚焦于当前监管环境的最新变化,结合近年来企业在合规运营中遭遇的典型挑战与新兴风险点,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策略。我们深入剖析了宏观监管导向的演变,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预防”的转型,强调构建主动式、前瞻性的合规文化与内控体系。 第一部分:新监管范式下的企业合规重构 本部分将对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及相关监管机构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尤其关注2017年以来在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大股东及董监高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最新要求。 第一章:监管思维的演进与核心要义 详细梳理了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从注重“形式合规”向强调“实质合规”的转变路径。探讨了“穿透式监管”的内涵及其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资金流向和关联交易透明度的更高要求。重点分析了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权利保护以及信息披露义务的具体影响,强调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合规体系中的首要责任。 第二章:信息披露的“严管”时代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生命线”。本章将剖析当前监管部门对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季报)和临时报告的审核重点,揭示常见的“美化”手法及其带来的法律后果。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高风险领域: 收入确认的真实性与持续性: 结合行业特点,分析跨期确认、虚构交易、关联方资金往来对收入真实性的影响。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探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的兴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性要求。 重大事项的及时性与充分性: 针对并购重组、股权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分析信息披露的“时间窗口”把握与内容详细程度。 第二章:内部控制体系的强化与落地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基石。本部分超越了传统的内控规范框架,关注如何将内控要求嵌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流程中。 第三章:内控流程的嵌入与优化 详细论述了基于风险导向的内控体系设计方法(RBA)。通过流程图示,展示如何识别关键控制点(KCPs)并在采购、销售、资金管理、资产处置等核心业务环节嵌入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措施。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ERP系统)固化内控要求,实现自动化监控。 第四章:对“关键少数”的穿透式监督 阐述了对上市公司董监高、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履职行为的监管要求。探讨了股权质押的风险传导机制、资金占用(包括通过子公司或关联方)的识别与防范,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问责机制,确保“关键少数”的诚信义务得到切实履行。 第二部分:新兴风险领域与应对策略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图谱也在不断拓展。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在当前环境下,可能引发重大合规问题的“新”风险点。 第五章:财务舞弊的隐蔽化与识别 区别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操纵,本章聚焦于当前更为复杂的财务造假手段: 复杂金融工具的估值风险: 分析金融衍生品、可转债等复杂工具在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误区与潜在风险。 非经常性损益的“常态化”: 探讨政府补助、投资收益等对当期利润的异常贡献,及其是否符合持续经营的逻辑。 关联方交易的“隐形化”: 关注通过设立SPV(特殊目的载体)或复杂的业务安排进行体外循环、转移利润或隐藏债务的行为。 第六章: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与网络合规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据合规成为新的合规焦点。 数据资产的合规管理: 探讨企业在收集、存储、使用和跨境传输用户数据时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精神),以及数据泄露可能带来的巨额罚款和声誉损失。 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环节: 分析企业研发投入的合规性、对外技术合作中的保密义务,以及知识产权被侵犯时应对措施的及时性。 第三部分:危机应对与治理优化 本部分聚焦于当违规风险暴露或危机爆发时,企业应采取的补救措施和长远治理提升策略。 第七章:危机公关与监管沟通的艺术 当负面事件发生时,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速度至关重要。本章提供了一套危机处理的流程图:从事件的初步定性、内部调查启动、对监管机构的初步通报,到信息发布的口径统一。强调“诚实、透明、及时”是重建市场信心的唯一途径。 第八章:公司治理的韧性建设 从根本上提升合规水平,必须依赖于优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独立董事的实质性作用: 探讨如何确保独立董事真正发挥监督和制衡作用,而非仅仅是“挂名”角色,特别是在审批重大关联交易和高管薪酬时的独立判断能力。 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协同: 强调审计委员会应强化对内审部门的授权与支持,确保内审工作能有效覆盖高风险领域。 健全的举报与问责机制: 建立有效的、可保护举报人的内部举报渠道,并将内控失灵的责任追究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 结语 合规,是企业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护城河”。本书旨在为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合规官、董秘以及内控和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全景式的风险地图和实用的行动指南,帮助他们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全书力求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以期有效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提升其市场信誉与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那些光鲜亮丽的上市公司背后隐藏的种种违规操作。作为一名对资本市场充满好奇的普通投资者,我一直深感信息不对称的困扰,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几个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案例的成因、手法、监管机构的反应以及最终的法律后果,让我对“合规”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案例背景的详尽介绍,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财务报表和法律条文,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图表和流程图,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一一拆解。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模拟的调查现场,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层层剥开迷雾,最终看清问题的本质。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未来投资决策中的风险评估有了更科学的认知。

评分

从一个普通股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是我的“投资启蒙书”。在此之前,我对于上市公司存在的各种“猫腻”知之甚少,只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然而,这本书用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让我明白了“谨慎”二字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违规行为,轻则损害投资者利益,重则导致公司破产,其后果令人触目惊心。 阅读过程中,我学会了识别一些常见的违规手段,比如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书中对这些行为的描述,清晰明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看似复杂的金融操作背后隐藏的风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作为投资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更要关注公司的诚信和合规状况。这是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投资理念的形成。

评分

我是一名法律从业者,长期关注公司法和证券法相关的实践问题。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素材。《上市公司典型违规案例剖析(2017年度)》不仅涵盖了2017年度发生的若干重大违规事件,而且在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相当出色。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描述事件本身,而是深入探究了违规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相关主体在整个事件中的角色和责任。 书中对一些复杂法律问题的解读,清晰且富有启发性。例如,在涉及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案例中,作者详细梳理了证据链的构建过程,以及法院在认定相关事实时的考量因素。这对于我们理解证券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市场秩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在金融行业工作过的人,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给予高度评价。它并非简单地摘录新闻报道,而是通过深入的调查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对2017年度出现的典型违规案例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书中引用的法律条文、监管政策以及相关案例的判决结果,都非常准确,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 我尤其看重书中对监管机构执法思路的阐释。了解监管机构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定罪量刑,对于我们理解整个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至关重要。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监管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合规的红线。对于希望在金融领域深耕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上市公司典型违规案例剖析(2017年度)》简直是一部为投资者量身打造的“避坑指南”。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市面上一些理论化的书籍,只是空泛地谈论规则,而是选取了真实发生过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法规具象化。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信息披露违规的部分,那些精心设计的“障眼法”,如果没有书中如此细致的揭露,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察觉。 读完之后,我对那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有了全新的审视角度。以往我只是关注盈利能力和市值增长,现在我更会留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关联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以及一些财务数据的波动是否合乎常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我看到了“坏”的案例,更教会了我如何去“辨别”坏的迹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