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 博弈論與經濟行為 60周年紀念版 科學素養文庫科學元典叢書 第2輯 馮·諾伊曼

北大版 博弈論與經濟行為 60周年紀念版 科學素養文庫科學元典叢書 第2輯 馮·諾伊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博弈論
  • 經濟學
  • 馮·諾伊曼
  • 決策分析
  • 數學模型
  • 科學素養
  • 經典著作
  • 經濟行為
  • 遊戲理論
  • 北大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旖旎春暉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93263
商品編碼:28685560276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所研究問題的本質和所使用的技巧是運用純粹的數學分析方法。但內容並非晦澀難懂,而是運用的大多是初等數學知識——集閤論綫性幾何和群論的一些概念在這本書中發揮瞭重要作用。本書是博弈論學科的奠基性著作,一次係統地將博弈論引入經濟學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後,博弈論形成瞭一個完整的學科體係。大體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博弈論逐漸成為主流經濟學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可以應用於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許多學科。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廣泛應用深深地影響瞭經濟學傢的思維方式,成為經濟學傢的分析工具之一,多位博弈論專傢也因對博弈論的貢獻獲得瞭諾貝爾經濟學奬,博弈論獲得瞭經濟學的中心地位, 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作者簡介

馮·諾伊曼(1903 — 1957),20世紀的天纔之一,在諸多領域有傑齣建樹,被譽為“博弈論之父”和“計算機之父”。《博弈論與經濟行為》《計算機與人腦》為其代錶作。

摩根斯坦(1902 — 1977),美國經濟學傢,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譯者:王建華,清華大學教授。

顧瑋琳,南京財經大學教授。

目錄

弁言 / 1

譯者序 / 1

60周年紀念版引言 / 2

本書前三版前言 / 8

代導讀一正麵,我贏;背麵,你輸 / 12

代導讀二馮·諾伊曼,你錯瞭 / 15

代導讀三博弈和經濟學中的數學 / 17

代導讀四何為博弈論 / 19

代導讀五珠聯璧閤的協作 / 22

本書所用方法說明 / 37

一章經濟問題的描述 / 

1經濟學中的數學方法 / 

2閤理行為問題的定性討論 /

3效用概念 / 

4理論的結構: 解和行為的標準 / 第二章策略博弈的一般描述 /

5緒論 / 

6簡化的博弈概念 / 

7博弈的完全概念 /

8集閤和分割 / 

*9博弈的集閤論描述 / *10公理化描述 / 

11策略和描述博弈的終簡化方式 / 

第三章零和二人博弈: 理論 / 

12概述 / 

13函項運算 / 

14嚴格確定的博弈 / 

*15具有完全情報的博弈 / 

16綫性和凸性 / 

17混閤策略.一切博弈的解 / 

第四章零和二人博弈: 例子 / 

18一些初等博弈 / 

*19撲剋和“偷雞” / 

第五章零和三人博弈 / 

20概述 / 

21三人簡單多數博弈 / 

22更多的例子 / 

23一 般 情 形 / 

24一個反對意見的討論 / 

第六章零和n人博弈一般理論 / 

25特 徵 函 數 / 

26從已知的特徵函數構造博弈 / 

27策略等價關係.非本質和本質博弈 / 

28群、對稱性和公平性 / 

29零和三人博弈的重新考慮 / 

30一般定義的形式 / 

31直 接 推 論 / 

32本質零和三人博弈全部解的確定 / 

33結束語 / 

第七章零和四人博弈 / 

34 概述 / 

35立方體Q中一些特殊的點的討論 / 

36主對角綫的討論 / 

37及其周圍 / 

*38的一個鄰域的一族解 / 

第八章關於n≥5個參加者的一些說明 / 

39各類博弈中參數的數目 / 

40對稱五人博弈 / 

第九章博弈的閤成與分解 / 

41閤成與分解 / 

42理論的修改 / 

43分解的分割 / 

44可分解的博弈.理論的進一步擴充 / 

45過剩額的限製.擴充的理論的結構 / 

46在可分解的博弈中全部解的確定 / 

47新的理論中的本質三人博弈 / 

第十章簡單博弈 / 

48獲勝和失敗的閤夥以及齣現這些閤夥的博弈 / 

49簡單博弈特徵的錶述 / 

50多數博弈和主要的解 / 

51枚舉全部簡單博弈的方法 / 

52n值較小時的簡單博弈 / 

53n≥6時簡單博弈的新的可能性 / 

54適當博弈裏的全部解的確定 / 

*55簡單博弈[1,…,1,n-2]h / 

第十一章一般非零和博弈 / 

56理論的擴充 / 

57特徵函數和有關的討論問題 / 

58特徵函數的解釋 / 

59一般的考察 / 

60n≤3的全部一般博弈的解 / 

61n=1,2的結果的經濟學的解釋 / 

62n=3的結果的經濟學的解釋: 特殊情形 / 

63n=3的結果的經濟學的解釋: 一般情形 / 

64一般市場 / 

第十二章控製關係和解的概念的推廣 / 

65推廣.特殊情形  / 

66效用概念的普遍化  / 

67對一個例子的討論 / 

原書附錄效用的公理化 / 

60周年紀念版附錄

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對本書的評論 / 

經濟學前沿的思考:宏觀視角的理論與應用 圖書簡介 本書匯集瞭當代宏觀經濟學領域中一係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理論成果與前沿研究,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現代經濟體係運行機製的深刻視角。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的經濟增長模型到復雜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框架,再到應對全球性經濟挑戰的政策分析工具。我們深知,理解經濟現實需要超越孤立事件的分析,需要構建一個能夠捕捉時間序列數據背後深層因果關係的理論體係。 第一部分:增長的驅動力與長期均衡 本書開篇著眼於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我們首先迴顧瞭索洛(Solow)模型及其對技術進步在長期增長中核心作用的揭示。然而,現代宏觀經濟學已超越瞭外生技術進步的假設。 內生增長理論的重塑: 詳細闡述瞭Romer和Lucas等學者提齣的內生增長模型。這些模型強調知識、人力資本和研發活動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來源。我們探討瞭知識溢齣效應(Knowledge Spillovers)如何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産率(TFP)維持長期的、非零的增長率。特彆分析瞭政府在知識産權保護、基礎研究資助等方麵對技術擴散的調節作用。書中對“學習麯綫”和“知識存量”的計量方法進行瞭深入剖析,展示瞭如何在實際數據中識彆這些內生增長的要素。 跨期選擇與儲蓄行為: 采用拉姆齊(Ramsey)模型作為分析跨期決策的基石。我們推導瞭最優消費和儲蓄路徑的歐拉方程,並深入討論瞭摺現率(Discount Factor)和利率預期對代際資源配置的影響。本部分的核心在於建立消費者在不確定性下的跨期優化框架,探討生命周期假說(Life-Cycle Hypothesis)在應對壽命不確定性時的修正形式,例如基於預防性儲蓄(Precautionary Saving)的分析。 第二部分:商業周期與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 商業周期的波動是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永恒主題。本書將重點放在主流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方法論上,這種方法論是當前宏觀經濟政策分析的基石。 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基礎: 我們從新古典(Real Business Cycle, RBC)模型齣發,詳細解釋瞭技術衝擊(TFP Shocks)如何通過勞動供給和投資決策驅動經濟波動。隨後,引入瞭粘性價格(Sticky Prices)和粘性工資(Sticky Wages)的機製,構建瞭新凱恩斯主義(New Keynesian)DSGE模型。書中不僅展示瞭如何求解具有異質性代理人(Heterogeneous Agents, HANK)的復雜模型,還探討瞭如何通過校準(Calibration)和貝葉斯估計(Bayesian Estimation)將模型與實際宏觀數據進行擬閤。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與傳導機製: 深入分析瞭貨幣政策在DSGE框架下的作用。我們研究瞭泰勒規則(Taylor Rule)的動態最優選擇,並對比瞭基於利率規則和基於貨幣供應量規則的政策效果。重點分析瞭貨幣政策通過資産組閤效應、信貸約束和預期管理(Expectation Management)嚮實體經濟傳導的復雜路徑。對於金融危機後的研究,我們特彆關注瞭零利率下限(ZLB)問題,並討論瞭量化寬鬆(QE)的理論解釋及其對資産價格和通脹預期的影響。 第三部分:財政政策、不確定性與宏觀審慎 本部分關注財政工具的作用及其與貨幣政策的互動,並引入瞭對不確定性和金融摩擦的分析。 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 探討瞭政府支齣、稅收和赤字對産齣和利率的長期與短期影響。我們對比瞭拉美斯(Ramsey)稅製下的最優稅收設計與短期需求管理中的財政乘數估計。對於公共債務的可持續性分析,書中引入瞭多時期模型,評估瞭債務積纍的臨界點以及財政整頓對經濟預期的影響。 不確定性與投資決策: 將不確定性引入投資理論,超越瞭傳統的托賓Q模型。我們分析瞭“等待的期權價值”(Option Value of Waiting),解釋瞭在高度不確定時期,企業傾嚮於推遲投資決策的現象(Real Options Theory)。書中還探討瞭政策不確定性(Policy Uncertainty)如何通過抑製投資和消費,放大經濟衰退的幅度。 宏觀審慎政策的興起: 鑒於金融危機暴露瞭傳統貨幣政策在穩定金融體係方麵的局限性,我們係統介紹瞭宏觀審慎工具。詳細分析瞭逆周期資本緩衝(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s)、貸款價值比(LTV)和債務收入比(DTI)限製等工具,如何針對係統性風險而非單個機構風險進行乾預,並討論瞭這些工具與利率政策之間的潛在衝突與協調。 第四部分:開放經濟下的宏觀動態 現代經濟體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本部分側重於開放經濟下的宏觀模型構建。 國際收支與匯率決定: 從Dornbusch的超調模型(Overshooting Model)入手,解釋瞭匯率的短期過度波動。隨後,轉嚮更具適應性的動態框架,分析瞭資本流動在決定實際有效匯率和經常賬戶餘額中的作用。書中對“雙赤字”(Twin Deficits)現象進行瞭深入檢驗,探討瞭財政擴張如何通過利率渠道影響國際收支平衡。 全球化與貿易衝擊: 分析瞭全球價值鏈(GVCs)發展對國內生産率和就業的影響。我們考察瞭貿易政策(如關稅和補貼)對要素價格、産業結構調整以及國際風險溢齣的作用。本部分強調瞭跨國公司(MNCs)的投資決策和外商直接投資(FDI)在連接不同經濟體、傳播技術和金融衝擊中的橋梁作用。 結論:政策含義與未來研究方嚮 本書最後總結瞭這些理論框架在解釋當前宏觀經濟現象(如低通脹、低利率環境、生産率增長放緩等)時的適用性,並指齣瞭未來研究的焦點,包括氣候變化對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在宏觀經濟預測中的應用,以及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經濟治理體係。本書不僅為研究生和專業研究人員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政策製定者提供瞭深入分析復雜經濟問題的必備工具箱。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並不是一位經濟學背景深厚的讀者,最初被這本書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科學素養文庫”和“科學元典叢書”的聲譽,以及“馮·諾依曼”這個名字所代錶的學術高度。我曾擔心這本書會過於專業和晦澀,但實際的閱讀體驗卻遠超我的想象。作者在闡述博弈論的核心概念時,並沒有迴避數學工具,但他們采用瞭非常巧妙的方式,讓這些工具服務於理解,而非成為理解的障礙。更重要的是,書的重心似乎並非在於推導復雜的公式,而是在於揭示這些理論背後所蘊含的普適性原理。它引導我去思考,在任何需要多人互動和決策的場閤,我們都能找到博弈論的影子。例如,關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對稱性如何影響決策,以及如何通過製度設計來激勵閤作、抑製欺騙,這些內容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導師,用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引導我一步步揭開經濟行為和人類互動的奧秘,讓我學會用更具戰略眼光的視角去看待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的一抹亮色,它以一種極其精煉而又極富洞察力的方式,將博弈論這一強大的分析工具,與人類經濟行為的復雜性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我一直以為,經濟學是關於“物”的學問,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一認知,它讓我明白,經濟行為的本質,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無數個體的決策在相互影響下的動態過程。書中對不同博弈情境的細緻剖析,例如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個體如何做齣最優選擇,以及如何通過信號傳遞來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尤其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理論僅僅停留在紙麵,而是通過大量現實世界的案例,比如企業間的競爭策略、政府間的談判博弈,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傢庭成員之間的資源分配,來闡釋博弈論的實際應用。這讓我意識到,博弈論並非遙不可及的學術理論,而是滲透在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思維方式。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顛覆固有認知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渴望。它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將博弈論的精髓與經濟行為的實際應用完美融閤,徹底改變瞭我對“理性”和“最優”的理解。在閱讀之前,我總覺得經濟學就是追求最大利益的最大化,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所謂的“理性”行為並非獨立個體的孤立選擇,而是深嵌在復雜的互動關係網絡之中。作者通過對經典博弈模型,如囚徒睏境、納什均衡等的深入淺齣地解讀,揭示瞭即使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個體也可能陷入非最優的境地,而閤作和信任往往是打破這種僵局的關鍵。書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從國際貿易的博弈到拍賣會的策略,再到日常生活中夫妻間的討價還價,都展現瞭博弈論的強大解釋力。它讓我開始反思,很多時候的“失敗”並非能力不足,而是未能理解博弈雙方的真實意圖和潛在策略。這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知,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全新思維框架。

評分

這真是一段令人驚嘆的閱讀旅程!雖然這本書的封麵和標題都指嚮瞭博弈論和經濟行為的深奧領域,但當我沉浸其中後,發現它所帶來的啓發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理論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扇打開思維模式的窗口,讓我以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互動與決策。我原以為會充斥著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抽象的概念,但作者巧妙地將這些嚴謹的理論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貼近現實的案例串聯起來,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書中的許多觀點,比如關於閤作與背叛的權衡,以及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博弈策略,都讓我不禁聯想到工作中與同事的協作、與客戶的談判,甚至生活中與傢人的溝通。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理解和感悟,仿佛在智力迷宮中找到瞭新的路徑。它教會我如何去分析他人的動機,預判他人的行為,從而做齣更優的決策。這種能力的提升,對我個人和職業發展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我強烈推薦給任何對人性、決策和互動感興趣的朋友,無論你是否是經濟學領域的專業人士,這本書都能為你帶來深刻的啓示。

評分

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激發深度思考的書籍,它讓我從一個全新的維度去理解“理性”與“選擇”的含義。在此之前,我對經濟學的理解或許有些片麵,總覺得一切都是基於個體最大化利益的簡單計算。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個體決策背後錯綜復雜的互動關係,以及在群體博弈中,個體理性如何可能導緻集體非理性的結果。作者在書中對各種博弈模型的闡述,邏輯嚴謹,分析透徹,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並沒有將這些理論束之高閣,而是巧妙地將它們與現實經濟中的諸多現象聯係起來。從拍賣市場的設計,到企業間的價格戰,再到國際貿易協定的達成,書中都有精彩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博弈論的強大解釋力。它不僅僅是關於經濟學,更是關於決策科學、行為心理學,以及如何理解和駕馭人際互動。每一次閱讀,都仿佛是對自己認知的一次迭代升級,讓我能夠更清晰地洞察問題的本質,並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