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本书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和所使用的技巧是运用纯粹的数学分析方法。但内容并非晦涩难懂,而是运用的大多是初等数学知识——集合论线性几何和群论的一些概念在这本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是博弈论学科的奠基性著作,一次系统地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博弈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大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可以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学科。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深深地影响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成为经济学家的分析工具之一,多位博弈论专家也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获得了经济学的中心地位, 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作者简介
冯·诺伊曼(1903 — 1957),20世纪的天才之一,在诸多领域有杰出建树,被誉为“博弈论之父”和“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计算机与人脑》为其代表作。
摩根斯坦(1902 — 1977),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译者:王建华,清华大学教授。
顾玮琳,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目录
弁言 / 1
译者序 / 1
60周年纪念版引言 / 2
本书前三版前言 / 8
代导读一正面,我赢;背面,你输 / 12
代导读二冯·诺伊曼,你错了 / 15
代导读三博弈和经济学中的数学 / 17
代导读四何为博弈论 / 19
代导读五珠联璧合的协作 / 22
本书所用方法说明 / 37
一章经济问题的描述 /
1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 /
2合理行为问题的定性讨论 /
3效用概念 /
4理论的结构: 解和行为的标准 / 第二章策略博弈的一般描述 /
5绪论 /
6简化的博弈概念 /
7博弈的完全概念 /
8集合和分割 /
*9博弈的集合论描述 / *10公理化描述 /
11策略和描述博弈的终简化方式 /
第三章零和二人博弈: 理论 /
12概述 /
13函项运算 /
14严格确定的博弈 /
*15具有完全情报的博弈 /
16线性和凸性 /
17混合策略.一切博弈的解 /
第四章零和二人博弈: 例子 /
18一些初等博弈 /
*19扑克和“偷鸡” /
第五章零和三人博弈 /
20概述 /
21三人简单多数博弈 /
22更多的例子 /
23一 般 情 形 /
24一个反对意见的讨论 /
第六章零和n人博弈一般理论 /
25特 征 函 数 /
26从已知的特征函数构造博弈 /
27策略等价关系.非本质和本质博弈 /
28群、对称性和公平性 /
29零和三人博弈的重新考虑 /
30一般定义的形式 /
31直 接 推 论 /
32本质零和三人博弈全部解的确定 /
33结束语 /
第七章零和四人博弈 /
34 概述 /
35立方体Q中一些特殊的点的讨论 /
36主对角线的讨论 /
37及其周围 /
*38的一个邻域的一族解 /
第八章关于n≥5个参加者的一些说明 /
39各类博弈中参数的数目 /
40对称五人博弈 /
第九章博弈的合成与分解 /
41合成与分解 /
42理论的修改 /
43分解的分割 /
44可分解的博弈.理论的进一步扩充 /
45过剩额的限制.扩充的理论的结构 /
46在可分解的博弈中全部解的确定 /
47新的理论中的本质三人博弈 /
第十章简单博弈 /
48获胜和失败的合伙以及出现这些合伙的博弈 /
49简单博弈特征的表述 /
50多数博弈和主要的解 /
51枚举全部简单博弈的方法 /
52n值较小时的简单博弈 /
53n≥6时简单博弈的新的可能性 /
54适当博弈里的全部解的确定 /
*55简单博弈[1,…,1,n-2]h /
第十一章一般非零和博弈 /
56理论的扩充 /
57特征函数和有关的讨论问题 /
58特征函数的解释 /
59一般的考察 /
60n≤3的全部一般博弈的解 /
61n=1,2的结果的经济学的解释 /
62n=3的结果的经济学的解释: 特殊情形 /
63n=3的结果的经济学的解释: 一般情形 /
64一般市场 /
第十二章控制关系和解的概念的推广 /
65推广.特殊情形 /
66效用概念的普遍化 /
67对一个例子的讨论 /
原书附录效用的公理化 /
60周年纪念版附录
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对本书的评论 /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抹亮色,它以一种极其精炼而又极富洞察力的方式,将博弈论这一强大的分析工具,与人类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一直以为,经济学是关于“物”的学问,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它让我明白,经济行为的本质,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无数个体的决策在相互影响下的动态过程。书中对不同博弈情境的细致剖析,例如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个体如何做出最优选择,以及如何通过信号传递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理论仅仅停留在纸面,而是通过大量现实世界的案例,比如企业间的竞争策略、政府间的谈判博弈,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资源分配,来阐释博弈论的实际应用。这让我意识到,博弈论并非遥不可及的学术理论,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思维方式。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激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理解“理性”与“选择”的含义。在此之前,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或许有些片面,总觉得一切都是基于个体最大化利益的简单计算。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个体决策背后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在群体博弈中,个体理性如何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作者在书中对各种博弈模型的阐述,逻辑严谨,分析透彻,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将这些理论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它们与现实经济中的诸多现象联系起来。从拍卖市场的设计,到企业间的价格战,再到国际贸易协定的达成,书中都有精彩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博弈论的强大解释力。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学,更是关于决策科学、行为心理学,以及如何理解和驾驭人际互动。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对自己认知的一次迭代升级,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洞察问题的本质,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颠覆固有认知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渴望。它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博弈论的精髓与经济行为的实际应用完美融合,彻底改变了我对“理性”和“最优”的理解。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经济学就是追求最大利益的最大化,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所谓的“理性”行为并非独立个体的孤立选择,而是深嵌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网络之中。作者通过对经典博弈模型,如囚徒困境、纳什均衡等的深入浅出地解读,揭示了即使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个体也可能陷入非最优的境地,而合作和信任往往是打破这种僵局的关键。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从国际贸易的博弈到拍卖会的策略,再到日常生活中夫妻间的讨价还价,都展现了博弈论的强大解释力。它让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的“失败”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未能理解博弈双方的真实意图和潜在策略。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全新思维框架。
评分这真是一段令人惊叹的阅读旅程!虽然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都指向了博弈论和经济行为的深奥领域,但当我沉浸其中后,发现它所带来的启发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理论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扇打开思维模式的窗口,让我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互动与决策。我原以为会充斥着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概念,但作者巧妙地将这些严谨的理论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贴近现实的案例串联起来,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书中的许多观点,比如关于合作与背叛的权衡,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博弈策略,都让我不禁联想到工作中与同事的协作、与客户的谈判,甚至生活中与家人的沟通。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理解和感悟,仿佛在智力迷宫中找到了新的路径。它教会我如何去分析他人的动机,预判他人的行为,从而做出更优的决策。这种能力的提升,对我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我强烈推荐给任何对人性、决策和互动感兴趣的朋友,无论你是否是经济学领域的专业人士,这本书都能为你带来深刻的启示。
评分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位经济学背景深厚的读者,最初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科学素养文库”和“科学元典丛书”的声誉,以及“冯·诺依曼”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学术高度。我曾担心这本书会过于专业和晦涩,但实际的阅读体验却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在阐述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时,并没有回避数学工具,但他们采用了非常巧妙的方式,让这些工具服务于理解,而非成为理解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书的重心似乎并非在于推导复杂的公式,而是在于揭示这些理论背后所蕴含的普适性原理。它引导我去思考,在任何需要多人互动和决策的场合,我们都能找到博弈论的影子。例如,关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如何影响决策,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激励合作、抑制欺骗,这些内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导师,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引导我一步步揭开经济行为和人类互动的奥秘,让我学会用更具战略眼光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