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選擇與結果
定價:54.00元
作者:(美)謝林,熊昆,劉永謀
齣版社:華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80411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6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托馬斯·謝林的一本論文集,語言簡練、清晰而幽默。在本書中,作者開創瞭一個新領域,即人們在為戒煙或而選擇各種策略時,理性是模糊不清的。他研究瞭諸如令人畏懼的核恐怖主義、令人不快的、令人難以錶達的白日夢、令人膽怯的安樂死等問題,解開瞭經濟學的麵紗,揭示瞭被誤置或誤判的倫理問題。
目錄
序言
章 經濟理性與政策倫理
第2章 命令和控製
第3章 為控製自我而進行的親密競賽
第4章 倫理、法律與自我控製訓練
第5章 救人可能就是救自己
第6章 死亡過程中的戰略關係
第7章 經濟學和犯罪行業
第8章 什麼是有組織犯罪行業
第9章 戰略分析與社會問題
0章 什麼是博弈論
1章 軍備議案評估的框架
2章 防禦成本戰略
3章 誰將擁有炸彈
4章 核恐怖主義引發的思考
5章 作為消費器官的大腦
注釋
作者介紹
托馬斯·謝林,1921年齣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剋蘭市,是美國學者、經濟學傢,也是有限戰爭理論的奠基人之一,還是外交事務、國傢安全、核戰略以及軍備控製方麵的研究專傢。1944年獲伯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48年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哈佛大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選擇”這一行為的解構,達到瞭近乎病態的細緻。他仿佛拿著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每一個決策點背後的潛意識驅動力、社會壓力影響以及資源限製的邊界。書中對“信息不對稱”的討論尤其犀利,它揭示瞭我們多數自認為明智的決定,實際上不過是在信息繭房中進行的自我安慰。我特彆喜歡那種敘事節奏的切換,有時是宏觀的哲學思辨,筆鋒一轉,立刻又落到瞭具體的人性弱點上,比如拖延癥的根源如何與對“完美結果”的無意識追求掛鈎。這種在抽象與具象之間自由穿梭的能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當然,這種深度也帶來瞭一定的閱讀門檻,有些地方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纔能完全領會其妙處,但我相信,對於那些願意投入時間和心智去探索的人來說,這本書的迴報是巨大的——它不是教你“怎麼選”,而是教你“為什麼會選成這樣”。
評分我感覺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的綫性敘事,而是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分析矩陣。從基礎的個體心理機製齣發,逐步推演到組織行為,乃至社會層麵的宏觀影響,這種層層遞進的構建方式,使得讀者在認知層麵獲得瞭極大的滿足感。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作者在每論述完一個復雜的模型後,總能引用一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文化現象或曆史事件來佐證,這種跨界的引用,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思維邊界。例如,書中對某種古代交易模式的分析,竟然能映射齣現代金融市場中的某種投機行為,這種觸類旁通的能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識底蘊。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分析工具包”,讓你在麵對日常生活的抉擇時,能夠自動激活不同的分析框架,去審視每一個選項的潛在“能量分布”,而不是僅憑直覺行事。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冷峻的洞察力”。它沒有過多煽情的辭藻,也沒有故作高深的晦澀,但每一個句子都像是精準校準過的激光,直射問題的核心。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處理“結果的不可逆性”這一主題時的態度,那種不加粉飾的現實主義,讓人讀起來既感到一絲寒意,又油然而生一種力量感。它強迫你直麵你過去做的每一個選擇所堆砌而成的“現在”,並且清晰地展示瞭不同選擇路徑上的“幽靈”——那些被放棄的可能性是如何在潛意識中持續影響你的。這種反思的力度,遠超一般的成功學或心理自助書籍。它更像是一麵冰冷的鏡子,照齣的不是你希望看到的自己,而是最真實的決策模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遺憾”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簡單的情緒,而是一種可以量化和分析的係統偏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厚實的紙張,細膩的觸感,仿佛能從指尖感受到作者對文字的敬畏。初翻開來,那種撲麵而來的信息量,讓人立刻意識到這不是一本可以輕鬆翻閱的“快餐讀物”。它更像是一份需要耐心研讀的深度報告,每一個章節的邏輯銜接都如同精密的齒輪咬閤,驅動著讀者不斷深入探尋。尤其是一些復雜的理論闡述,作者似乎有意為之,用一種近乎學術論文的嚴謹態度,層層剝開現象背後的本質。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其引用的案例,它們往往不是那些陳詞濫調的教科書範例,而是從日常生活的細微處捕捉到的,經過提煉和升華的真實寫照,這種“小中見大”的手法,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說服力和共鳴感。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時常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關鍵性的論斷,甚至需要對照著其他資料來理解其深層的含義。整體而言,這是一種需要“慢下來”纔能體會其精妙的閱讀體驗,它不迎閤讀者的即時滿足感,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紮實而深刻的認知框架。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鬥爭”的。它沒有提供廉價的答案或簡單的行動指南,相反,它提齣瞭更多、更深刻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感到一種認知上的“不適”,因為它不斷地挑戰我固有的信念係統和對“自由意誌”的傳統理解。作者對概率論和係統論的運用,使得“命運”這個模糊的概念,被分解成瞭一係列可計算的風險因子。這對於那些習慣於依賴“直覺”或“信念”來做重大決定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觀念上的洗禮。它教會你接受不確定性,並在此基礎上優化你的決策過程,而不是去徒勞地追求確定性。我推薦給所有對自我認知有更高要求,且不懼怕被“顛覆”的思考者。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你讀完後能記住多少術語,而在於它如何永久地改變瞭你觀察世界和衡量事物的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