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公诉实务讲堂(国家检察官学院高级检察官培训教程)
定价:78.00元
售价:54.6元,便宜23.4元,折扣70
作者:编者:陈国庆,杨迎泽
出版社:中国检察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02189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公诉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专题一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公诉工作科学发展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
二、公诉工作中落实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障碍和问题
三、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动公诉体制机制创新
四、小结
专题二 刑事公诉制度改革相关问题
一、公诉制度改革需要把握的原则
二、改革视野下公诉的定位
三、公诉制度改革的十大趋势
审查起诉
专题三 刑事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与运用
一、刑事证据的综合审查与运用的法律依据
二、刑事证据综合审查与运用的方法
三、运用全案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专题四 物证及其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一、物证的界定及物证的特点
二、物证鉴定意见的得出方式和路径
三、对物证及其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的必要性分析
四、物证的审查判断
五、物证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专题五 从刑事错案看言词证据的审查判断
一、口供的审查判断
二、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
三、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专题六 公诉讯问
一、讯问的概念和意义
二、讯问的特点
三、讯问的原则
四、讯问的模式
五、讯问的基本策略方法
六、讯问的具体策略方法
七、讯问的常见误区
八、讯问前的准备
九、讯问中的证据运用
十、正确处理翻供
专题七 公诉环节侦查监督若干问题研究
一、侦查监督:审查起诉之题中应有之义
二、侦查监督:看上去很美
三、望闻问切:侦查监督之切入点
四、程序性制裁与纠正违法并重:侦查监督之处遇
五、 以审判为中心:对侦查监督的新要求、新期待
六、侦查监督的思维和担当
出庭支持公诉
专题八 全面加强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能力建设
一、庭前准备
二、庭前会议
三、庭审讯问
四、庭审询问
五、举证、质证
六、法庭辩论
七、程序性辩护
专题九 强化公诉人庭审讯问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兼议翻供、不供案件庭审讯问技巧
一、法庭讯问的重要意义
二、法庭讯问的目的
三、常见庭审讯问中应避免的情况
四、交叉询问概述
五、诱导性问题在我国庭审模式下的理解与运用
六、庭审讯问的一般技巧
专题十 庭审中心主义下刑事案件庭审辩论实务探讨
一、庭审辩论的基本准则
二、刑事案件庭审争议辩点的全面准确预测
三、对辩点展开有效论证的几点建议
刑事抗诉
专题十一 刑事抗诉工作实务
一、刑事抗诉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刑事抗诉的条件
三、刑事抗诉案件的审查
四、刑事第二审程序抗诉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专题十二 刑事抗诉需要把握的几大关系
一、牢固树立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强化对程序违法行为的监督
二、牢固树立主刑和附加刑并重的理念, 强化对违法适用附加刑的监督
三、牢固树立定罪与量刑并重的理念, 强化对量刑不当行为的监督
四、牢固树立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利并重的理念,强化对侵犯被害人合法权益行为的监督
重点类型案件公诉实务
专题十三 经济犯罪案件公诉实务
一、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和趋势
二、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经济犯罪案件的公诉实务问题
四、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
专题十四 金融领域犯罪案件公诉实务问题研究
一、金融犯罪
二、证券犯罪
专题十五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务
一、设置特别程序的必要性
二、对特殊原则的理解和把握
三、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制度和要求
专题十六 重大复杂敏感案件的办理
一、热点、敏感案件的基本特征
二、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妥善处理热点敏感案件的重要意义
三、办理热点敏感案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四、严格审查、准确把握重点工作环节,确保办案质量和效果
专题十七 死刑二审检察工作相关问题研究
一、死刑二审检察工作及防冤防错工作综述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死刑二审检察工作
三、从证据入手,防止冤假错案
说实话,我之前对很多官方出版的培训教材抱有一种警惕心理,总觉得它们在某些尖锐的问题上会采取回避的态度。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大胆且坦诚。它直面了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操作层面的困境,并且没有仅仅停留在抱怨层面,而是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司法文书写作规范的细致讲解,那种对每一个措辞、每一个标点的推敲,体现了对法律文本严肃性的极致尊重。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是坐在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身边,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宝贵的经验之谈,那些在书本上看不到的“潜规则”和“潜逻辑”都被毫不保留地揭示了出来。这对于提升个人的法律素养和职业成熟度,绝对是一剂强效良方。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高强度的思维健身。它不是那种读完可以立刻背诵内容的速成宝典,而是需要你不断地停下来,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进行反复的对比和内化。它的篇幅虽大,但每一页的信息密度都非常高,以至于我不得不放慢速度,细细品味作者的每一个论点。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关于新型犯罪和跨界证据认定的讨论,这部分的内容明显是根据最新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更新过的,显示出出版方对时效性的高度重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高质量的思考框架,让你面对任何新情况时,都能迅速地套用科学的方法论去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希望将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到新高度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它带来的思维提升是长期且深远的。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翻阅这本书的绪论部分,那股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简直让人屏息。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老练,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每一个论断都建立在大量的案例支撑之上。我留意到书中对某些特定罪名的指控逻辑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解,这种庖丁解牛般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一般从业者能够达到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法律灰色地带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平衡感,既坚持了程序的正义性,又不失对实体正义的追求。它不像有些同类书籍那样,堆砌大量晦涩的术语让你望而却步,反而是用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思路,将复杂的法律推理过程逐步呈现出来,读起来有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时刻更新知识结构的人来说,这种高密度的信息输入,效率简直太高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抓人眼球,那种严肃中带着一丝沉稳的蓝灰色调,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内容不一般。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学术书店的角落里偶然发现它的,当时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实务”二字吸引住了。我最近正好在跟进一些关于法律程序公正性的研讨,总觉得教科书上那些理论总是隔着一层,不够贴近真实的法庭角力。这本书的装帧看起来就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这绝对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应付之作。光是看着目录里那些扎实的章节标题,我就能想象到里面对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剖析会有多深入。我尤其期待它能在那些容易产生争议的证据采纳和庭审策略上给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毕竟理论和实践之间,往往隔着千山万水。这本书似乎就是试图搭建一座桥梁,连接起冰冷的法条和滚烫的现实,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实战性”极强,简直可以把它当作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来对待。我之前参与过几个复杂的经济类案件的讨论,其中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指控链条,同时还要预判辩方的所有反击路径。这本书里针对性的章节,似乎就是为解决这类难题而生的。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最有效”,甚至列举了过去某些失败案例的教训,这种反思性的总结价值无可估量。它的编排逻辑非常符合一个案件从侦查到审判的自然流程,读起来顺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拼凑感。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能早几年接触到这样一本系统梳理的材料,我的职业生涯初期可能会少走不少弯路,这对于任何一个渴望快速成长的法律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