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书名:《当代中国行政法》(1-8卷)
书号:ISBN 978-7-01-017926-1
印数:9999 定价:720.00元
编者:应松年 责编:娜拉
出版日期:2018.6 装帧:平装
CIP:D922.104 开本:16
读者对象:适用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的理论研究人员,以及政府、司法等部
门的实务工作者研究学习和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行政法》无疑是中国行政法学的扛鼎之作。该书汇聚53位学者之力,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当代中国行政法的原理和规则,可谓集行政法学知识之大成。从当年30余万字的《行政法概要》到今天300余万字的篇幅,本书印证了当代中国行政法律规范体系和行政法学知识体系的生长,见证了当代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成就。“五编制”的体例——总论、组织、行为、程序、监督与救济——是几大法系交相融汇的结果,具有中国行政法制的鲜明特色,足以与世界对话。主编应松年教授——当代中国行政法学的开创者和领头人——前后编、写著作六十余部,本书也是他个人学术生涯的“梅花结顶”。
编者简介
应松年教授是我国著名行政法学家,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副组长,北京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四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北京市、四川省、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法治浙江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曾两度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并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最佳宣讲奖”“2006 年度法治人物”、中国行政法学“终身成就奖”。
应松年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行政法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者之一,是新中国行政法学科的创始人和带头人。五十多年来在理论研究、培养人才、行政法制建设、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行政法律意识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应松年教授已发表文章三百余篇,部分收入《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和《应松年文集》。撰写和主编著作数十种,主要有《行政法总论》《行政行为法》《行政法学新论》《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当代中国行政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学》等。
应松年教授作为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立法研究组的负责人,长期从事并积极推进行政立法研究。先后组织或参与《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的研究起草和修订工作,并参与众多法律、法规草案的咨询论证。热忱倡导制定《行政程序法》,并主持起草《行政程序法(专家试拟稿)》,正在组织修改《行政复议法》等。
应松年教授还是一位活跃的法学活动家。从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成立伊始,先后担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职务。创办国内第一份部门法学刊物《行政法学研究》,成立国内第一个行政法研究机构——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以及国内第一个行政法援助中心——大道行政法援助中心。与海内外同人一道,发起和组织东亚行政法学会、海峡两岸行政法学学术研讨会。设有“应松年行政法学基金”。
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或许是在于它所展现的“动态”的行政法视角。应松年先生并没有将行政法视为一成不变的静态规则,而是将其看作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演进的社会性学科。他对于“规制行政”的深入探讨,让我看到了行政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分析了规制行政的必要性,更对其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了警示,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制对策。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作的法律人来说,尤为重要。他对于“电子政务”和“数据行政”等新兴领域的关注,更是体现了他前瞻性的学术视野。他提前预判了这些新技术对传统行政法体系可能带来的挑战,并开始探索相应的法律框架。这一点让我看到了中国行政法学界与时俱进的努力。此外,他在论述“行政责任”时,不仅强调了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更关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预防和减少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是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法治思维。
评分应松年先生的这套书,用一种极其谦逊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中国行政法的大门。他对于“人权保障”在行政法中的地位的强调,让我深刻体会到,行政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为了扩张国家权力。他对于“正当程序”的反复论述,更是让我认识到,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重要前提。在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过程中,充分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是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我尤其喜欢他对“行政指导”和“非正式规制”等边缘化但却非常重要的行政手段的分析。他没有回避这些在传统法律体系中可能被忽视的领域,而是通过细致的研究,揭示了它们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实际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书中对于“行政组织与行政程序的一体化”的思考,也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认识到行政权力的运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与程序的规范性是相辅相成的。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传授了知识,更点燃了我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希望和热情。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应松年先生的学术情怀所打动。他对于行政法研究的热情,以及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深切关怀,字里行间都流露无遗。他对于中国行政法发展历程的回顾,不是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充满了他作为一名学者对国家制度变迁的深刻反思。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每一次政策调整背后的法理逻辑,并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我尤其欣赏他对“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的系统性论述,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行政权力的结构与运作流程至关重要。他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行政机关的职责划分,以及在行政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程序,这对于我理解“权责统一”的原则,以及如何防范行政权力滥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中对于“公信力”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他认为,一个缺乏公信力的政府,其行政命令将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社会也将失去稳定发展的根基。他提出的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具体措施,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可行性,让我对中国行政法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评分初次翻阅这套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应松年先生那种“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他并非急于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首先将中国行政法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那些“老大难”问题,诸如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权力寻租的风险、公民权利保障的不足等等,一一呈现出来,然后层层剥茧,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翔实的案例佐证,引导读者一同探索解决之道。这种“抽丝剥茧”的写作方式,对于我这样从零开始接触行政法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他对于“合法性”与“合理性”在行政行为中的辩证关系的阐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合法,却忽略了行政行为是否真正回应了社会的需求,是否真正符合公共利益。应先生通过大量篇幅,阐释了如何让行政行为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兼顾公平与正义。特别是他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途径的分析,他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更好地实现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书中对于“阳光法案”和“透明度原则”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行政法现代化的方向,以及公民在参与和监督行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应松年先生,在行政法学领域深耕多年,他的著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这些法律学习者和实务工作者仰赖的宝库。我特别喜欢他在书中对“公法与私法二分”的经典理论进行细致剖析,并结合中国当下行政管理实践,指出其局限性与调整的必要性。他并非简单地照搬西方法学理论,而是深入研究了我国的国情,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多个维度,阐述了行政法在中国的发展路径。这种本土化的视角,让我在理解枯燥的法律条文时,能够体会到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在论述行政主体及其权限的设定时,应先生展现了他严谨的逻辑和宏观的视野,他提出的关于行政主体分类、权限划定与监督的系列观点,为我理解行政权力的运行规律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书中对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的分析,更是细致入微,案例丰富,引人深思。例如,在讨论行政处罚时,他不仅关注法律的规定,更深入探讨了处罚的目的、原则以及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这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恰当运用行政权力,避免滥用,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益,更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