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
作者:陈虎(陈少文曾用笔名)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5
定价:69.00
isbn:9787562080954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少文作品系列的第二部,全书共有五个部分,分别对应刑事辩护理论、证明标准理论、被害人权利理论、司法理论、研究方法。作者在每一个部分都对当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及司法实践领域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探讨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演进过程、处理方法,对不同改革措施进行客观评论,分析其优与劣,探寻问题的源头及深层解决之道。
陈虎(陈少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多家高校兼职教授。著有《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研究》《不激不随》,主编《刑事辩护的中国问题》,并译有《吉迪恩的号角》《审判故事》等多部作品。
陈少文自述:我不安于一种特定的人生,多年来,是好奇而非能力助推我不断拓展生命的边界。我相信孔老夫子“毋故、毋必、毋我”的忠告。坚信所谓的精彩就是让自己无法归类。对于生活,我的理想是——从容点,不较劲,微笑,忍耐,跟谁都不急,看啥都顺眼,不比。
目录
做一只思想的狐狸(总序) / 001
寻找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代序言) / 004
刑事辩护理论 / 001
第一章 独立辩护论的限度 / 003
一、独立辩护论的理论基础 / 006
二、独立辩护与诉讼构造的内在冲突 / 013
三、辩护律师的双重义务:本末倒置的关系定位 / 017
四、后果主义的分析:独立辩护对被告人利益的不利影响 / 022
五、独立辩护的限度 / 029
第二章 律师与当事人决策权的分配——以英美法为中心的分析 / 037
一、从“律师控制”到“当事人控制”:决策权分配的历史演进 / 040
二、当事人控制模式的要素与成因 / 044
三、当事人控制模式下决策权的分配 / 051
四、最低限度的当事人控制模式:中国的问题 / 058
第三章 罪名从轻辩护及其限制性操作 / 066
一、无罪辩护的困境 / 067
二、罪名从轻辩护的实践效果 / 071
三、罪名从轻辩护的理论争议 / 074
四、罪名从轻辩护的限制性操作 / 078
证明标准理论 / 081
第四章 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 / 083
一、量刑标准能够超过定罪标准吗? / 086
二、“排除一切怀疑”可行吗? / 093
三、提高死刑证明标准能够减少死刑误判吗? / 100
四、如何防止死刑滥用(代结语) / 104
第五章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改革之理论误区 / 111
一、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程序功能:传统假设 / 111
二、误区一:提高死刑证明标准能够避免误判 / 112
三、误区二:提高死刑证明标准能够减少死刑适用 / 115
四、误区三:提高死刑证明标准能够提升程序正当性 / 118
五、死刑案件程序控制的整体思路 / 122
第六章 留有余地裁判方式之异化 / 127
一、死刑的递进式判断与留有余地 / 128
二、留有余地裁判模式的异化及成因 / 133
三、留有余地裁判方式异化之消解 / 136
被害人权利理论 / 141
第七章被害人权利与刑事诉讼模式——以肯特·罗奇教授模式理论为中心 / 143
一、帕克模式理论的局限性 / 145
二、被害人权利模式的提出:惩罚与非惩罚 / 151
三、被害人的正当程序:罗奇模式理论的简要述评 / 155
四、对中国的启示 / 159
第八章 美国被害人权利宪法化运动及启示 / 167
一、 缘起与运作:美国被害人权利宪法化运动概述 / 168
二、反对被害人权利入宪的主要观点 / 174
三、美国各州被害人权利宪法化的特点 / 179
四、借鉴与启示 / 183
司法理论 / 189
第九章 逻辑与后果:法官错案责任终身制的理论反思 / 191
一、错案责任制的历史沿革 / 191
二、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的双重倒逼 / 196
三、错案责任终身制的非意图后果 / 201
四、法官责任制度的模式选择:一种体系性思路(代结语) / 209
第十章 程序性制裁之局限性——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例的分析 / 212
一、制裁之基本原理 / 213
二、我国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基本缺陷——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例 / 216
三、程序性违法的综合治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局限性之克服 / 225
第十一章 实用主义审判——一种结果导向的判决理论 / 230
一、法律人的自负:形式正义与原则裁判 / 231
二、对一个判例理由的解读 / 234
三、实用主义司法哲学之辩护 / 238
四、实用主义审判:能为中国法律提供什么? / 242
第十二章 论判决的修辞 / 247
一、必要的交代:问题、意义及方法 / 248
二、判决修辞的背景及成因分析 / 254
三、影响修辞方法的因素:初步分析 / 257
四、判决修辞的正当性标准 / 260
五、判决的正当修辞 / 263
六、判决的不当修辞 / 271
七、论题的边缘:判决形成过程的修辞 / 283
研究方法 / 289
第十三章 知识增量与学术传统——以刑事诉讼法学为例 / 291
一、“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追逐时尚的选题意识 / 292
二、“方法中心”与“问题中心”:两种旨趣的对照 / 297
三、在学术史中写作:期刊导向与个体自律 / 302
第十四章法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初步反思——以学术规范化与本土化为视角 / 308
一、规范化、本土化和实证化之勾连:法律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发端 / 311
二、乡土中国:本土化诉求下的研究对象选择 / 318
三、方法还是学科:规范化语境下的法社会学定位 / 322
四、进一步的追问:可能的方向与法学界的使命 / 327
附录 / 337
对刑事诉讼中控方非法行为的过度制裁 / 33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限度 / 356
这本《限量作者亲笔签名版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远超我最初的期待。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加上陈虎老师亲笔签名的独特印记,就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一直对刑事程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往往停留在条文解释或者案例分析的层面,缺乏一种宏观的、深刻的理论梳理。《限量作者亲笔签名版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似乎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个章节,但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对刑事程序发展脉络的精准把握,已经让我深感震撼。我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跟随陈虎老师的笔触,一同探索刑事程序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层逻辑和价值取向。这种亲笔签名版的稀缺性,更增添了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精神意义,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限量作者亲笔签名版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本身就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学术气息和珍稀感。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法律研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法律条文的字面理解,更应该去探究法律背后的价值冲突、历史演变以及社会根源。陈虎老师的这本书,恰恰是朝着这个方向深入探索的。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构建起“深层结构”的理论体系,又是如何从宏观的视角审视刑事程序的运行。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否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的、具有批判性的视角,去解构我们习以为常的刑事程序模式。限量签名版,则为这次求知之旅增添了一层仪式感,仿佛在与一位思想的巨匠进行一场深度对话,期待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这本《限量作者亲笔签名版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是我近期最期待的一本学术著作。我一直对刑事程序研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觉得现有的理论体系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完全解释实践中的复杂现象。陈虎老师的“深层结构”理论,听起来就极具颠覆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刑事程序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取向。签名版的稀有性,更是让我倍感珍惜,仿佛手中握着的是一份独特的知识馈赠。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究,作者是如何从宏观的角度,解析刑事程序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利益博弈以及文化传统。我相信,这本书必将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学术之门,让我对刑事程序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收到《限量作者亲笔签名版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时,那份惊喜难以言喻。我本身就是刑事程序法领域的从业者,平日里接触大量的案例和实践,也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某些程序设计会如此,为什么在实践中会遇到这些瓶颈。这本书的名字就直击了我内心深处的疑问——“深层结构”。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拨开迷雾,直抵事物本质的理论解读,而非仅仅是规则的搬运。陈虎老师的著作,其理论深度和广度,我早有耳闻,这次能够拥有签名版,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刑事程序背后的逻辑,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法律精神,做出更明智的判断。这种亲笔签名,不仅仅是签名,更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和对读者的鼓励,让我倍感期待。
评分购买这本《限量作者亲笔签名版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纯属偶然,却意外地打开了我对刑事法学研究的新视角。一直以来,我对刑事程序的研究,更多地是聚焦于具体的程序规则和制度设计,很少去思考这些规则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基础和价值判断。陈虎老师的这本书,通过其“深层结构”的提法,显然意图超越表面的制度框架,去探究驱动刑事程序运行的根本力量。这种宏观的、理论性的审视,对于理解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刑事程序模式的差异,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我尤其关注作者如何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如何论证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程序原则,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演变和思想根源。签名版的稀有性,更让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学术体验,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一份珍贵的知识财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作者的独特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