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新曉、賈國棟、吳海龍、張學霞、婁源海等著 的《生態係統蒸散》以大孔徑閃爍儀、渦度相關儀、 遙感反演法和穩定氫氧同位素技術為基本研究手段, 以儀器實測數據、遙感數據以及地形植被本底數據為 基礎數據,探索瞭非均一植被及地形下墊麵的蒸散特 徵,量化瞭常規氣象因子在不同季節對蒸散的影響效 應,建立瞭蒸散一植被、蒸散一地形、蒸散一植被一 地形模型,並對模型進行瞭精度分析和改進,並應用 δ18O和液流通量區確定瞭山區森林生態係統植物蒸 騰和土壤蒸發比例。上述研究成果為係統認識區域生 態係統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環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指導和 技術依據,對區域水資源及水環境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
本書可供水科學、生態學、生態水文學、水土保 持學、林業生態學等領域的科研人員、研究生、管理 人員及生態環境建設工作者參考。
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生態係統蒸散的概念
1.2.1 植物蒸騰
1.2.2 土壤蒸發
1.2.3 係統蒸散
1.3 生態係統蒸散研究進展
1.3.1 不同尺度下的蒸散研究進展
1.3.2 不同方法下的蒸散研究進展
1.3.3 蒸騰和蒸發的組分拆分研究現狀
1.3.4 下墊麵蒸散影響因素
1.4 存在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1.4.1 存在的問題
1.4.2 發展趨勢
第2章 生態係統蒸散研究技術
2.1 大孔徑閃爍儀器
2.1.1 大孔徑閃爍儀工作原理
2.1.2 大孔徑閃爍儀及輔助儀器的布設
2.1.3 大孔徑閃爍儀數據質量控製
2.2 渦度相關技術
2.2.1 渦度相關儀工作原理
2.2.2 渦度相關儀的布設
2.2.3 渦度相關儀數據質量控製
2.3 遙感技術
2.3.1 遙感技術工作原理
2.3.2 遙感估算方法應用
2.4 穩定同位素技術
2.4.1 穩定同位素的定義及錶達
2.4.2 穩定同位素分餾
2.4.3 穩定同位素在生態係統蒸散中的應用
2.4.4 穩定同位素技術的應用
第3章 平原區生態係統蒸散
3.1 基於LAS的下墊麵顯熱通量特徵
3.1.1 顯熱通量日變化
3.1.2 顯熱通量季節變化
3.1.3 顯熱通量的精度分析
3.2 平原區下墊麵蒸散規律分析
3.2.1 蒸散典型日變化
3.2.2 蒸散月變化
3.2.3 蒸散季節變化
3.3 平原區下墊麵蒸散與氣象因子關係
3.3.1 蒸散與太陽輻射的關係
3.3.2 蒸散與大氣溫度的關係
3.3.3 蒸散與降水的關係
3.3.4 氣象因子對蒸散的綜閤效應
第4章 山區生態係統蒸散
4.1 下墊麵通量特徵分析
4.1.1 地錶淨輻射通量特徵
4.1.2 土壤熱通量特徵
4.1.3 顯熱通量特徵
4.2 山區下墊麵蒸散規律分析
4.2.1 蒸散典型日變化
4.2.2 蒸散季節變化
4.2.3 蒸散年際變化
4.3 山區下墊麵蒸散與氣象因子關係
4.3.1 蒸散與太陽輻射的關係
4.3.2 蒸散與大氣溫度的關係
4.3.3 蒸散與風速的關係
4.3.4 蒸散與降水的關係
4.3.5 氣象因子對蒸散的綜閤效應
第5章 生態係統蒸散組分
5.1 土壤蒸發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變化
5.1.1 土壤蒸發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日變化
5.1.2 土壤蒸發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季節變化
5.2 土壤蒸發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影響因素
5.2.1 錶層土壤相對濕度對土壤蒸發水汽的影響
5.2.2 大氣水汽濃度與土壤水穩定同位素組成的影響
5.2.3 大氣相對濕度與土壤水穩定同位素組成的影響
5.3 植物蒸騰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變化及影響因素
5.3.1 植物蒸騰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日變化
5.3.2 植物蒸騰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季節變化
5.4 植物蒸騰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影響因素
5.4.1 土壤含水量與植物水穩定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5.4.2 降水穩定同位素組成與植物水穩定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5.4.3 土壤水穩定同位素組成與植物水穩定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第6章 生態係統通量
6.1 蒸散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
6.1.1 蒸散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日變化
6.1.2 蒸散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季節變化
6.2 大氣水汽穩定同位素組成的影響因素
6.2.1 降雨與大氣穩定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6.2.2 大氣水汽濃度與大氣穩定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6.2.3 大氣溫度與大氣穩定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6.2.4 水汽壓虧缺VPD與大氣穩定同位素組成的關係
6.3 基於LAS森林生態係統蒸散通量的計算
6.3.1 蒸散組分特徵
6.3.2 基於L,AS的平原區蒸散總量及精度分析
6.3.3 基於LAS的山區蒸散總量及精度分析
6.4 基於穩定同位素技術區分森林蒸散通量計算
6.4.1 水分通量組分比例構成
6.4.2 單株蒸散通量區分
6.4.3 林分蒸散通量區分
第7章 森林生態係統蒸散對植被特徵的響應
7.1 平原區植被.蒸散模型參數計算
7.1.1 源區計算
7.1.2 關鍵參數的計算
7.1.3 足跡分布
7.2 平原區蒸散對植被特徵的響應
7.2.1 植被類型及地形指數與蒸散關係復閤模型的構建
7.2.2 山區非均一下墊麵復閤模型的驗證
7.3 山區起伏地形對下墊麵蒸散影響的修正
7.3.1 山區地形因子的提取
7.3.2 山區蒸散.地形模型的構建
7.4 山區起伏地形及植被異質性對下墊麵蒸散的影響
7.4.1 植被類型及地形指數與蒸散關係復閤模型的構建
7.4.2 山區非均一下墊麵復閤模型的驗證
7.4.3 不同時期植被和氣象因素對蒸散的貢獻率
7.5 森林植被對蒸散的影響
7.5.1 林分蒸騰特徵
7.5.2 枯落物的水分蒸發
7.5.3 土壤水分蒸發
7.5.4 植被結構參數與蒸散的關係
第8章 區域蒸散遙感反演
8.1 地錶參數反演
8.1.1 歸一化植被指數
8.1.2 地錶反射率
8.3 地錶漏摩
8.1.4 地錶發射率
8.2 模型各分量反演
8.2.1 淨輻射量
8.2.2 土壤熱通量
8.2.3 蒸散量
8.3 模型驗證與地錶參數關係研究
8.3.1 模型驗證
8.3.2 蒸散與關鍵參數關係研究
8.3.3 蒸散與土地利用關係研究
參考文獻
從曆史演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是對該領域幾十年研究成果的一次高質量的梳理和總結。它沒有停留在對前人成就的簡單復述,而是批判性地繼承瞭經典理論的精髓,同時敏銳地捕捉到瞭近年來新興的技術和思想對研究範式帶來的衝擊與變革。我特彆留意到作者對新興遙感技術在水資源監測中的應用所持有的審慎態度,這種既擁抱前沿技術又不盲目崇拜的理性精神,是真正成熟學者的標誌。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研究側重點的對比分析,構建瞭一個清晰的知識譜係,讓讀者能清晰地看到學科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麵貌,這對於立誌於在該領域深耕的青年學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燈塔,指引著他們避開重復性的彎路。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奇妙的“在場感”。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理論陳述,而是仿佛帶著你一起進入瞭田野調查的現場。作者的文字充滿瞭對自然現象的細膩觀察和深刻洞察,很多描述直擊要害,讓人讀後會忍不住停下來,抬頭看看窗外的天氣,去思考當下環境與書中所述機製的關聯。比如,當描述到特定植被類型如何影響地錶徑流速度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我老傢附近那片被開發過度的小山坡,與書中描述的健康森林係統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通過閱讀激發齣的對周圍環境的重新審視和思考的能力,是任何一本純粹的工具書都無法給予的。它成功地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瞭一種全新的、更具責任感的觀察世界的方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那種深邃的藍色調和細膩的紋理,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科學的敬畏與熱愛。它不像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反而像是一本精心繪製的自然觀察手劄,充滿瞭靈動的氣息。光是翻開扉頁,那種紙張特有的微澀觸感和油墨的清香,就足以讓人心神安定下來,仿佛真的置身於一片廣袤無垠的濕地邊緣,耳邊還能聽到水汽蒸騰的聲音。我個人對這種將復雜科學概念以如此優雅方式呈現齣來的作品,總是抱有極高的期待。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與藝術的浪漫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從字體選擇到章節排版,無不體現齣齣版方和作者團隊的匠心獨厚,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享受到瞭極大的愉悅感,完全不會有傳統學術著作那種枯燥乏味的壓迫感。
評分我嘗試著從專業知識普及的角度來審視這部作品,它無疑在闡述復雜水文循環機製時,采用瞭極為新穎且易於理解的敘事手法。書中對那些晦澀難懂的物理化學過程的分解,簡直是化繁為簡的典範。例如,作者對冠層截留和土壤水分動態平衡的論述,不再是單純的數學公式堆砌,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案例和情景模擬,將能量如何在生物圈與大氣圈之間傳遞的宏大圖景細緻入微地描繪齣來。對於那些非本專業背景,但對生態環境變化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把金鑰匙,它能精準地打開通往更高層次理解的大門,而無需先進行痛苦的專業詞匯掃盲。這種教學上的溫度和清晰度,是許多同類齣版物所缺乏的,它真正做到瞭知識的“普惠”,讓人感覺科學的壁壘被溫柔地消融瞭。
評分讀完前幾章,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方法論上的獨到見解。很多研究往往局限於單一尺度的觀測,導緻研究成果的普適性受限,但這部作品似乎跨越瞭微觀尺度的細胞活動到宏觀尺度的流域管理這一巨大的鴻溝。這種跨尺度的整閤能力,展現瞭作者深厚的跨學科功底。我尤其欣賞其在數據可視化方麵所下的功夫,那些圖錶設計精妙絕倫,每一條麯綫、每一個色塊都有其明確的指嚮性,絕非為瞭美觀而堆砌的數據圖。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未止步於“是什麼”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如何去乾預”的實踐意義,這使得整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指導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閱讀體驗也從單純的知識獲取,升華為瞭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訓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