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变与不变
上篇:中小盘研究框架探讨
1.起点:风格判断 2
1.1.风格分类和历史回溯 2
1.2.风格背后的驱动因素 9
1.3.DDM模型之外的影响因素 16
2.主题和产业链投资:把握核心逻辑 24
2.1.基于DDM模型的主题投资方法论 24
2.2.体系性与事件性主题投资漫谈 33
2.3.主题投资策略操作路径 42
3.特定策略选股:读懂上市公司信息 58
3.1.透过公告找变化 58
3.2.特定策略选股:事件驱动策略基础上的主动选股 64
下篇:读懂上市公司信息
4.金融学思维看会计信息 70
4.1.寻找业绩超预期组合 70
4.2.高送转和大小非解禁避税 89
5.寻找盈余管理蛛丝马迹 98
5.1.应计盈余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98
5.2.从动机和手段出发寻找投资机会 107
6.股权激励的公司和个人业绩 116
6.1.定性判断: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的权衡 116
6.2. 定量结论:市场对股权激励计划反应积极 127
6.3. 股权激励终止 131
7.员工持股计划的安全垫 137
7.1.员工持股,同舟共济 137
7.2.定量视角掘金员工持股计划 151
8.股东增减持:因时而动 160
8.1.反转投资者,既借势也造势 160
8.2.重要股东增减持或为市场风向标 168
9.控制权变更释放的信号 177
9.1.借壳趋严,控制权变更成双赢选择 177
9.2.协议转让先行,资本运作跟随 181
9.3.六大特征锚定公司控制权变更后股价表现 192
10.股权质押和大股东自救 200
10.1.股东融资行为,与上市公司紧密相关 200
10.2.压力测试:整体风险可控 207
10.3.投资机会:相信大股东自救的投资机会? 211
11.并购重组:喧嚣之后回归理性 214
11.1.冷与热之间的思考,并购重组市场回顾 214
11.2.影响:商誉和业绩 223
11.3.投资机会:产业并购和壳公司 229
12.定增全流程,一二级联动 233
12.1.从市场套利到价值挖掘 233
12.2.关注定价方式与公司行为,从定增全流程寻找机会 244
12.3.配股和公开增发还有投资机会? 255
13.股票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265
13.1.关注大比例回购个股的机会 265
13.2.不同的信息:分红VS股票回购 274
14.可转债中的条款博弈 281
14.1.债券+股票看涨期权,四大条款灵活搭配 281
14.2.投资机会:次新股和过程套利 286
15.可交债:既要选股,也要择时 299
15.1.可交债资本运作手段更加丰富 299
15.2.投资机会:选债择时齐头并进 307
15.3.减持新规和反向交易的讨论 313
16.投资者信息披露背后的诉求 316
16.1.自愿性信息披露 316
16.2.从自愿性披露的动机出发看投资机会 326
17.大宗交易价格隐含意图 337
17.1.大宗交易:限售股转让的好帮手 337
17.2.减持新规催生万亿大宗限售股市场 343
17.3.剖析交易目的,从量价、交易席位中寻找机会 350
致谢 357
市面上的投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触及核心、提供深刻洞见的却屈指可数。这本书的书名《读懂上市公司信息》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一直认为,投资的本质是理解企业,而理解企业离不开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深度挖掘和解读。孙金钜先生在中小盘研究领域的声誉,以及“金融学思维解读上市公司信息”和“中国经济学”的提法,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跳出那些陈旧的、程式化的分析套路,提供一套更具前瞻性和启发性的分析方法。我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如何将金融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相结合,从而更精准地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和潜力。尤其是在中小盘领域,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市场的波动性都较大,如果能掌握一套有效的研究框架,无疑能大大提升投资的成功率。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套能够帮助我独立思考、做出明智投资决策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吸引人,尤其是“读懂上市公司信息”这几个字,对于我这样长期在股市中摸爬滚打,却总觉得隔靴搔痒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孙金钜这三个字也并非第一次听闻,在中小盘研究领域,他的名字经常被提及,这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专业度和权威性。金融学思维解读上市公司信息,这听起来就颇有深度,不像是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炒股秘籍,而是真正要从根基上去理解企业运作的逻辑。中国经济学的视角,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我们投资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拨开迷雾,真正看透那些隐藏在财务报表、新闻公告背后的真相,不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迷惑,而是能够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基于深刻理解的投资体系。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那些关于“价值”的困惑,以及如何辨别“真成长”和“伪概念”的迷茫,最终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而非仅仅是追逐热点和短期利润。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投资智慧,不在于追逐市场的短期热点,而在于对企业价值的深刻理解。这本书的书名《读懂上市公司信息》正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需求。多年来,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来分析上市公司,但总觉得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孙金钜先生在中小盘研究领域的声名,以及“金融学思维解读上市公司信息”的提法,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潜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我辨别那些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不同于一些仅关注财务报表分析的书籍,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从更宏观、更深层的角度去审视一家公司,比如其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以及其所处的行业生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教授我如何去“看见”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如何去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最终能够更理性、更自信地做出投资决策,摆脱“韭菜”的命运。
评分读过不少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但总感觉缺乏一个能够让我信服的、系统性的分析框架。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书名中“读懂上市公司信息”这几个字,直接点出了核心问题,而“孙金钜 著中小盘研究框架探讨”则表明了其研究的专业性和聚焦性。我一直对中小盘股票的投资机会很感兴趣,但由于这类公司信息披露的特点,深入研究难度较大,很容易陷入信息碎片化的困境。这本书提出的“金融学思维解读上市公司信息”以及“中国经济学”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教会我如何将复杂的财务数据、行业动态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一家上市公司全方位的、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运用金融学的理论工具,去识别那些被低估的、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中小盘公司,从而在投资中获得超额收益。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受就是其内容的扎实和研究的深度。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在校学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提升我对上市公司信息解读能力的读物。市面上很多教材过于理论化,而一些投资指南又显得过于操作化,缺乏理论支撑。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看懂财报上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金融学思维”的框架,教你如何从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公司战略等多个维度去分析一家企业。孙金钜教授的笔触,在我看来,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失对市场实践的洞察,这使得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际指导意义。我尤其期待关于“中小盘研究框架”的探讨,因为中小盘公司往往信息不对称性更强,研究难度也更大,掌握一套有效的分析方法至关重要。希望能借此书,提升自己识别低估值、高成长性中小盘公司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