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美國經濟史(捲):殖民地時期+(第二捲):漫長的19世紀(上下)+(第三捲):20世紀(上下)共5冊
| 作者簡介 | |
| 斯坦利? L. 恩格爾曼(Stanley L. Engerman)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John H. Munro經濟學教授及曆史學教授。 羅伯特?E. 高爾曼(Robert E. Gallman)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Kenan經濟學及曆史學教授。 斯坦利·L. 恩格爾曼(Stanley L. Engerman),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John H. Munro經濟學教授及曆史學教授。 羅伯特·E. 高爾曼(Robert E. Gallman),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Kenan經濟學及曆史學教授。 |
| 劍橋美國經濟史(捲):殖民地時期 | |
第1章 歐洲人和非洲人到來之前至美國內戰時期美洲土著人的曆史概況 // 001 第 1節 土生土長的北美土著人 // 002 第 2節 16世紀的北美大陸 // 010 第 3節 美洲土著人與歐洲殖民地時代的到來(1600—1660) // 015 第 4節 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與美洲土著人的戰略(1660—1715) // 023 第 5節 美洲土著人與歐洲人爭奪霸權的鬥爭(1715—1763) // 030 第 6節 美洲土著人與美利堅閤眾國的興起(1763—1815) // 038 第 7節 美洲土著人與美國的擴張(1815—1865) // 046 第2章 美洲殖民地的非洲背景 // 055 第1節 地理背景 // 055 第2節 政治與社會分化 // 060 第3節 經濟組織 // 063 第4節 非洲國傢之間政治關係的動態發展變化 // 065 第5節 生産經濟 // 069 第6節 商業經濟 // 075 第7節 歐洲與非洲的貿易 // 079 第8節 奴隸貿易 // 083 第9節 奴隸貿易的影響 // 089 第 10節 從非洲到美洲 // 092 第3章 美洲殖民地的歐洲背景 // 095 第1節 歐洲源頭在何種意義上對北美殖民地發揮影響 // 095 第2節 經濟製度 // 112 第3節 其他歐洲國傢的經濟 // 129 第4節 殖民地對宗主國的逆嚮影響 // 132 結 論 // 134 第4章 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人口、勞動力和經濟發展 // 136 第1節 殖民地的機構組織及其製度 // 136 第2節 勞動力市場製度 // 152 第3節 人口增長與勞動力 // 166 第4節 經濟的發展 // 185 注 釋 // 199 第5章 北美北部殖民地的經濟與社會(1600—1775) // 202 第1節 邊疆經濟 // 205 第2節 農業經濟 // 211 第3節 海港經濟 // 220 第4節 公共製度與經濟 // 229 結 論 // 236 注 釋 // 237 第6章 北美殖民地南方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 240 第1節 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的南方地區 // 240 第2節 煙草與切薩皮剋地區的經濟增長 // 251 第3節 大米和低地農村地區的興起 // 262 第4節 邊遠農村地區和邊疆地區 // 275 結 論 // 281 注 釋 // 283 第7章 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 287 第1節 蔗糖生産和奴隸製 // 290 第2節 奴隸解放後奴隸製和經濟的調整 // 318 注 釋 // 322 第8章 英國重商主義政策和北美殖民地 // 328 注 釋 // 348 第9章 美國獨立戰爭、憲法與新國傢的形成 // 355 第1節 美國獨立戰爭 // 355 第2節 關鍵曆史時期 // 363 第3節 聯邦主義者和反聯邦主義者 // 373 第4節 早期國傢主義時期 // 378 注 釋 // 389 譯後記 // 391 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二捲):漫長的19世紀(上下冊)
內容簡介本書第二捲考察瞭19世紀美國、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的經濟史,描述瞭美國依靠豐饒的自然資源獲得迅速發展,並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曆史。這捲包含瞭5個主要方麵:(1)從歐洲、亞洲和非洲流人美洲的勞動力和資本;(2),嚮西擴張,(3)奴隸製和它的結局;(4)工業化進;(5)經濟增長的社會影響所導緻的政府角色的轉變。其他的專題有不平等問題、人口、勞動、農業、企業傢、交通、銀行和金融、商法、貿易。 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三捲):20世紀(上下冊)
內容簡介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裏,我們對美國經濟史的認識有瞭一個顯著的飛躍。這部分歸功於經濟史學科本身的發展,尤其是由於統計和分析方法的創新對“新經濟史”的貢獻;部分歸功於社會史、勞工史和政治史等相關領域的發展。《劍橋美國經濟史》既全麵討論瞭這一研究領域中的新成果和進展情況,同時又對美國經濟的發展過程和經濟變遷進行瞭全麵的綜述。本書已經成為美國經濟史研究領域的經典之作,也是經濟學與曆史學相關研究者的必讀之作,更是擴展讀者視野、深刻理解美國全方位崛起過程的藉鑒之作。 目錄 上 冊第1章 在以知識為基礎發展的時代中美國宏觀經濟的增長:長期考察 // 001 本章概述與結構 // 001 1800年以來美國增長的統計數據 // 004 20世紀美國經濟的增長路徑:一種解釋 // 031 視角下的美國增長 // 047 統計附錄 // 060 注 釋 // 067 第2章 結構變化:地區和城鎮的變化 // 076 引 言 // 076 各地區的興衰 // 080 變化中的城市體係 // 112 地區、城市和經濟增長 // 131 總 結 // 141 附錄2.1 地理區域的界定 // 142 注 釋 // 143 第3章 20世紀加拿大經濟史 // 168 引 言 // 168 小麥經濟的齣現,1896—1929年 // 175 混亂的時期,1930—1950年 // 187 戰後的經濟增長 // 200 總 結 // 211 注 釋 // 213 第4章 20世紀美國的貧睏與不平等狀況 // 214 引 言 // 215 收入不平等的記錄中隱藏著的基本因素 // 221 貧睏曆史 // 227 哪些因素影響著貧睏率的變動 // 230 公共政策對於收入不平等和貧睏狀況的作用 // 234 可信度問題 // 241 總 結 // 245 結 論 // 246 附錄A:1947—1995年的不平等趨勢 // 247 附錄B:對 1913—1946年的基尼係數序列的構造 // 248 附錄C:對 1913—1946年間貧睏率序列的構造 // 251 附錄D:對比 // 252 注 釋 // 255 第5章 大蕭條 // 259 真實的原因和想象的原因 // 259 銀行破産和通貨緊縮 // 264 聯邦儲備委員會和金本位 // 268 復蘇的開始 // 270 次新政 // 274 第二次新政 // 281 第6章 20世紀的戰爭和美國經濟 // 286 引 言 // 286 20世紀戰爭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 290 美國20世紀戰爭的籌資 // 301 機會成本 // 329 注 釋 // 345 第7章 20世紀美國的對易和貿易政策 // 366 美國的比較優勢 // 368 衡量貿易“領導地位”和“競爭力” // 374 美國製造業領導地位的起落案例研究 // 376 從行業案例分析中得到的關於領導地位的經驗 // 403 解讀美國貿易政策 // 407 注 釋 // 411 第8章 20世紀美國的對外金融關係 // 415 漫長的19世紀:1914年前的美國對外金融 // 416 次世界大戰和美國對外金融的轉型 // 425 從金融中退縮 // 433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金融重建 // 436 《布雷頓森林協議》:美國金融霸權時代? // 439 布雷頓森林體係之後 // 444 附 錄 // 448 注 釋 // 449 下 冊 第9章 20世紀美國的人口增長 // 451 生育率 // 451 預期壽命和健康 // 458 人口的國內遷移和空間分布 // 465 新的新興人口遷移 // 474 人口趨勢和長期經濟增長 // 477 總 結 // 483 注 釋 // 484 第10章 20世紀的勞動市場 // 489 引 言 // 489 勞動力構成和部門分布 // 494 勞動報酬 // 502 勞動參與率:勞動力的麵貌 // 508 現代勞動市場的演化 // 519 停工期:失業、臨時解雇、疾病和季節性 // 522 不平等 // 529 教育與人力資本 // 537 政府與勞動市場 // 540 總 結 // 540 注 釋 // 543 第11章 勞工法 // 550 引 言:勞工法的定義及其曆史 // 550 起始:1600—1860年 // 552 矛盾:1860—1930年 // 562 同化:1930—1980年 // 582 結 論 // 600 注 釋 // 600 第12章 北方農業的變遷:1910—1990年 // 607 引 言 // 607 地區對比:1910—1990年 // 609 生産率增長 // 613 農業問題 // 626 農業政策 // 635 農業的未來 // 643 注 釋 // 645 第13章 20世紀的銀行業和金融 // 654 引 言 // 654 戰爭和和平期間的聯邦儲備,1913—1929年 // 655 20世紀20年代金融體係的成熟 // 657 金融體係的崩潰,1929—1933年 // 667 新政和金融體係的重建 // 673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後果 // 682 新政的高潮,1951—1971年 // 684 新一輪的危機和變革,1970—2000年 // 693 未來的金融體係 // 709 注 釋 // 709 第14章 20世紀的技術變遷 // 713 引 言 // 713 創新組織和機構化:1900—1990年 // 717 內燃機 // 733 化學 // 747 電力和電子學 // 763 電子技術:1947—1990年 // 773 總 結 // 796 注 釋 // 803 第15章 20世紀美國的企業經濟 // 814 次公司變革,1897—1940年 // 817 第二次公司變革,1940— 1970年 // 831 1970年到目前競爭推動第三次公司變革 // 839 曆史教訓 // 845 注 釋 // 847 第16章 政府對企業的管製 // 851 全國性的競爭市場,1914—1932年 // 853 新政管製的時代,1933—1968年 // 856 控製工業主義的社會成本,1964—1977年 // 866 新政管製體製的崩潰,1968—1983年 // 872 20世紀80年代嚮管製下的競爭的轉變 // 882 結束語:政府在管製中的作用 // 885 注 釋 // 886 第17章 公共部門 // 894 政治過程 // 898 19世紀的背景 // 900 直到1917年的進步主義的政策措施 // 902 次危機:次世界大戰時期(1916—1921) // 905 20世紀20年代的鞏固 // 910 大蕭條時代的危機 // 913 第三次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 // 921 兩黨輪流執政的政府:1946—1980年 // 923 裏根的“”:1981—1992年 // 929 總 結 // 932 注 釋 // 933 |
讀這套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場思維的冒險。特彆是關於“漫長的19世紀”的那幾捲,簡直是思想的盛宴。那些關於國傢如何塑造市場、市場又如何反過來塑造國傢的博弈,看得我大呼過癮。作者對不同經濟學派觀點交鋒的梳理,那種中立而又不失批判性的筆觸,讓人能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復雜的社會經濟圖景。書中對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遷移以及金融體係演變的論述,清晰地揭示瞭美國是如何從一個農業國傢蛻變為世界經濟強權的。我常常在思考,如果當時的關鍵人物做瞭不同的選擇,今天的美國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我這種曆史的“如果”式思考,提供瞭豐富的材料去支撐這些猜想。
評分說實話,我以前對“經濟史”這個概念有點畏懼,總覺得那是一堆冰冷的數字和理論。但這套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非常具有文學性的方式,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巧妙地結閤起來。比如,它會細緻描繪一個小鎮的商業興衰,或者某個特定行業工人的工作狀態,這些鮮活的例子讓抽象的經濟概念變得觸手可及。閱讀20世紀的部分時,那種對大蕭條的描繪,那種深入骨髓的無力感和隨後羅斯福新政的復雜性,讓人感同身受。它不僅僅記錄瞭經濟的起伏,更記錄瞭人們在這些起伏中所展現齣的韌性與掙紮,讀完之後,對現代社會運行的許多現象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套書給我的感受,那就是“宏大敘事下的微觀體察”。作者似乎擁有全知視角,能夠俯瞰整個經濟體在時間長河中的演變,但他筆鋒一轉,又能聚焦於某個具體的政策細節或者某次關鍵的商業決策。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讓閱讀體驗充滿瞭層次感。尤其是涉及到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地位的鞏固與調整那段曆史,作者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分析,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瞭對未來趨勢的洞察。它解答瞭我許多關於“為什麼”的疑問,比如為什麼某些技術創新能引發爆炸性的增長,為什麼某些社會矛盾最終會以經濟危機的方式爆發。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著作,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收獲。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美國經濟發展脈絡的奇妙之門,讀起來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曆史學傢,親身走過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從殖民地時期那片充滿未知的土地上,人們如何憑藉智慧和勇氣,一步步建立起最初的經濟秩序,到後來工業革命的浪潮如何席捲全國,那些關於棉花、鐵路和金融巨頭的敘事,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他不僅僅是在羅列事實和數據,更是在解讀那些驅動曆史前進的底層邏輯。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湧動著的時代激情和睏境,那種對細節的精準把握,讓原本枯燥的經濟史變得鮮活起來,讓人忍不住想一直讀下去,去探尋每一個曆史轉摺點的深層原因。
評分這套書的體量確實不小,但內容組織得極其精妙,邏輯層次分明,過渡自然流暢,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拖遝感。每一個章節都像一塊精心打磨的拼圖,最終匯集成一幅關於美國經濟命運的全景圖。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問題時的那種審慎態度,他不會輕易給齣絕對化的結論,而是呈現不同觀點的證據,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判斷。這對於培養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對我而言,它不再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史詩,講述瞭一個民族如何在其特定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下,探索和定義自身經濟潛能的曆程。每次閤上書本,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仿佛纔剛剛開始領略其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