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8010625 |
| 图书定价: | 49元 |
| 图书作者: | (美)亚历克斯·科布(Alex Korb)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6/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59681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0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亚历克斯·科布(Alex Korb) 亚历克斯·科布博士,从在布朗大学开始神经科学本科学习开始算起,是一名研究大脑已经超过15年的神经科学家。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了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同时在那里完成了自己关于抑郁症方向的博士论文和大量的科学文章。现在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系的一名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员。实验室以外,他是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的一名科学顾问,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女子极限飞盘队的主教练。他在瑜伽、正念训练、身体健康,甚至脱口秀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译者简介 周 涛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专长于神经生物学,在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基础以及动物的行为可塑性领域研究颇多,其中"抑郁症的分子环路机制"的研究成果于2013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目前在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担任研究助理教授,主要进行抑郁症神经机理的研究及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的构建。 |
| 内容简介 |
| 抑郁症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把你带入悲伤、疲劳和冷漠的旋涡。神经科学家亚历克斯·科布在本书中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大脑如何导致抑郁症,并提供了大量简单有效的生活实用方法,帮助受到抑郁困扰的读者改善情绪,重新找回生活的美好和活力。本书基于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简单的技巧,你可以每天“重新连接”自己的大脑,创建一种更快乐、更健康的良性循环。 |
| 目录 |
赞 誉 推荐序 前 言 第一部分 困于下行旋涡之中 第1章 抑郁的大脑地图 / 2 1.1 什么是抑郁症 / 3 1.2 抑郁就像交通堵塞 / 5 1.3 神经科学入门课 / 6 1.4 抑郁相关的化学物质 / 7 1.5 抑郁的基本神经环路 / 10 1.6 脑区间彼此相连 / 19 1.7 我的大脑出了什么问题 / 20 1.8 为何大脑会这样 / 22 1.9 利用正向循环的力量 / 24 第2章 陷入焦虑和担忧 / 25 2.1 大脑为何会担忧 / 27 2.2 担忧和焦虑的不同之处 / 30 2.3 为何大脑会焦虑 / 31 2.4 为何担忧和焦虑也有好处 / 33 2.5 关于焦虑的ABC / 34 2.6 形成正向循环来对抗担忧和焦虑 / 36 第3章 始终关注消极面 / 40 3.1 大脑的情绪化偏向 / 41 3.2 积极性比例 / 43 3.3 有些大脑存在消极的偏向 / 44 3.4 扭转负面消极偏向 / 53 第4章 被坏习惯所困 / 56 4.1 行为控制 / 58 4.2 疲劳感 / 62 4.3 压力可以促进习惯的形成 / 63 4.4 控制冲动与例行行为 / 66 4.5 对第一部分的总结 / 67 第二部分 创造正向循环 第5章 锻炼大脑 / 70 5.1 感觉不想去锻炼? / 72 5.2 锻炼如何影响你和你的大脑 / 73 5.3 锻炼的正向循环 / 83 5.4 创造自己的正向循环 / 84 第6章 设定目标,积极决策 / 86 6.1 为何决策不容易 / 88 6.2 决策需要前额叶皮层的参与 / 89 6.3 决策让注意力集中感知力增强 / 90 6.4 决策会增加愉悦感 / 93 6.5 设定目标来刺激多巴胺 / 95 6.6 决策既可以无视也可以利用习惯 / 97 6.7 决策会形成控制感 / 97 6.8 决策可以减轻担忧和焦虑 / 99 6.9 决策有助于做出更多的决定 / 100 第7章 让大脑休息一下 / 102 7.1 什么是睡眠卫生 / 103 7.2 睡眠的神经科学基础 / 104 7.3 睡眠如何影响你 / 107 7.4 睡眠如何影响你的大脑 / 108 7.5 改善你的睡眠卫生 / 115 7.6 尝试认知行为疗法 / 116 第8章 培养好习惯 / 119 8.1 我们如何形成习惯 / 120 8.2 自我肯定有助于改变习惯 / 121 8.3 减轻压力 / 122 8.4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124 8.5 增加5-羟色胺来促进好习惯的形成 / 126 8.6 激活前额叶皮层 / 129 8.7 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 131 8.8 有效率的拖延 / 132 第9章 利用好生物反馈 / 133 9.1 生物反馈系统如何起效 / 135 9.2 抑郁时的生物反馈 / 136 9.3 微笑 / 138 9.4 站姿要直 / 140 9.5 保持冷静的表情 / 142 9.6 改变呼吸 / 144 9.7 放松肌肉 / 145 第10章 激活感激环路 / 147 10.1 感激的益处 / 148 10.2 感激对于大脑的影响 / 151 10.3 负罪感的强大拉力 / 154 10.4 不要将自己与他人比较 / 155 10.5 等鱼上钩和主动狩猎的区别 / 156 第11章 依靠他人的力量 / 158 11.1 与人相处的麻烦 / 159 11.2 抑郁会扰乱爱和信任的神经化学平衡 / 161 11.3 其他人能帮你和你的大脑做些什么 / 163 11.4 激活社交环路 / 169 11.5 需要注意的几点 / 173 第12章 让大脑接受治疗 / 177 12.1 专业帮助是有效的 / 178 12.2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大脑 / 179 12.3 抗抑郁药物如何改变大脑 / 184 12.4 大脑刺激技术 / 187 结论 / 191 致谢 / 194 译者后记 / 195 注释 本书注释在华章网站上,请登录http:www.hzbook.com,搜索本书,在相关页面下载。 |
| 编辑推荐 |
| 将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指导。 关于抑郁症背后的神经科学启蒙。 了解大脑的详细工作方式,可以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大脑回路通过复杂的相互连接来控制我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当我们被困在抑郁状态之中时,改变其中某一个回路的活性,就有可能通过产生连锁反应来影响整个系统。而一旦你让事情开始运行起来,接下来它们将会自动持续地自我驱动。 |
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情绪疗愈的书,虽然不是直接讲大脑回路重塑,但同样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以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讲述了作者自己与焦虑和低落情绪搏斗的经历。她没有使用太多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而是通过分享日常的观察和感悟,引导读者去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关于“臣服”的观点。以往我总是试图对抗负面情绪,结果越陷越深,而这本书则鼓励我们,与其挣扎,不如试着去感受,去理解这些情绪出现的根源。比如,当感到沮丧时,不是强迫自己立刻开心起来,而是先允许自己感到沮丧,然后去看看是什么触发了这种情绪。她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正念练习、写日记,以及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心情。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方法,比如每天早上抽出十分钟进行简单的呼吸练习,以及在睡前记录下当天让自己感到感激的事情。坚持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确实比以前小了很多,也更能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你不开心的时候,轻轻地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没关系,你不是一个人”。它没有承诺给你奇迹般的治愈,而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小径,让你一步步地找回内心的平静。
评分最近我偶然翻阅了一本探讨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书籍,这本书虽然不是直接面向抑郁症患者,但其中关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负面压力和重建积极心态的论述,对我个人而言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作者以一种非常务实且充满同理心的方式,剖析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压力来源,并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其中,关于“认知重构”的章节让我眼前一亮。我过去常常陷入负面思维的泥沼,总觉得事情无法好转,而这本书则鼓励我们主动去质疑和挑战这些自动冒出来的负面想法,寻找更客观、更积极的视角。例如,当我因为工作上的小失误而感到沮丧时,我学会了问自己:“这件事真的有那么糟糕吗?有没有其他的解释?我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种思维上的转变,虽然需要练习,但效果却是显著的。此外,书中关于“情绪疏导”的建议,比如通过运动、冥想、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也给了我很多实操性的指导。我开始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并主动与积极乐观的朋友们保持联系。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教练,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认识自己内在的力量,并学会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习惯养成的书,虽然主题和抑郁症的直接关联不强,但它对于提升整体幸福感和心理韧性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微小改变的力量。作者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研究来证明,与其制定宏大而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如专注于每天进步一点点。他详细解析了如何识别并打破阻碍我们进步的坏习惯,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建立积极的习惯。书中对于“习惯回路”的讲解非常到位,从触发点、惯常行为到奖励机制,层层剥析,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我最喜欢的是他关于“预设情境”的建议,例如,如果你想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可以在床头柜放一本书,并在睡前设置一个提醒。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极大地降低执行的门槛。我尝试了这个方法,并且发现效果惊人。我开始每天抽出半小时阅读,并逐渐将这个习惯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不仅给了我方法,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它让我明白,即使在低落的时候,只要坚持做一些微小的事情,也能朝着更好的自己前进。它不是一本快速解决问题的秘籍,而是一本帮助你构建稳固基石的指南。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关于认知行为疗法(CBT)入门的书籍,虽然书中并未直接提及“大脑回路”的专业术语,但其核心理念与通过改变思维模式来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出发点高度契合,对我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通俗易懂和操作性强。它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解释 C B T 中的核心概念,比如“自动思维”、“核心信念”以及“认知扭曲”。作者鼓励读者像侦探一样,去审视自己的想法,找出其中不合逻辑或带有偏见的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全或无思维”和“灾难化思维”的讨论。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容易陷入这种极端化的思考模式,一旦遇到挫折,就觉得一切都完了。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我开始尝试去看到事物的中间地带,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结果,而不是只关注最坏的可能性。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具体的练习表格,比如“思维记录表”,帮助我一步步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虽然这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但我在实践过程中,确实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变得更加平和,面对困难时也多了几分从容。它不是一本告诉你“跳出抑郁”的魔法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一步步调整认知,从而获得内心平静的实用指南。
评分我近期阅读的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的书籍,虽未直接点明“大脑回路”的概念,但其强调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发掘个人优势以及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来提升整体幸福感的理念,与大脑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有着间接的关联,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聚焦于解决问题,而是致力于“创造”幸福。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诸如感恩、乐观、希望、爱和好奇心等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经过科学验证的练习方法。我尝试了其中的“感恩练习”,每天花几分钟写下三件值得感激的事情,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这让我开始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美好,也逐渐淡化了对负面事件的过度关注。书中还强调了“优势识别”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去发现并运用自己的天赋和长处。这让我意识到,与其总是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挣扎,不如将精力投入到那些能让我感到充实和有成就感的事情上。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培养和构建的。它就像一位生活导师,指导我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更有意义地生活,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内在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