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8010625

包邮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80106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亚历克斯 科布Alex Korb 著,周涛 译
图书标签:
  • 神经科学
  • 抑郁症
  • 心理健康
  • 自我提升
  • 大脑
  •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
  • 情绪管理
  • 包邮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互动创新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6813
商品编码:29041677616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书名:  重塑大脑回路:如何借助神经科学走出抑郁症|8010625
 图书定价:  49元
 图书作者:  (美)亚历克斯·科布(Alex Korb)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6/1 0:00:00
 ISBN号:  9787111596813
 开本:  16开
 页数:  0
 版次:  1-1
 作者简介
亚历克斯·科布(Alex Korb)
亚历克斯·科布博士,从在布朗大学开始神经科学本科学习开始算起,是一名研究大脑已经超过15年的神经科学家。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了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同时在那里完成了自己关于抑郁症方向的博士论文和大量的科学文章。现在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系的一名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员。实验室以外,他是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的一名科学顾问,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女子极限飞盘队的主教练。他在瑜伽、正念训练、身体健康,甚至脱口秀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译者简介
周 涛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专长于神经生物学,在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基础以及动物的行为可塑性领域研究颇多,其中"抑郁症的分子环路机制"的研究成果于2013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目前在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担任研究助理教授,主要进行抑郁症神经机理的研究及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的构建。
 内容简介
抑郁症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把你带入悲伤、疲劳和冷漠的旋涡。神经科学家亚历克斯·科布在本书中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大脑如何导致抑郁症,并提供了大量简单有效的生活实用方法,帮助受到抑郁困扰的读者改善情绪,重新找回生活的美好和活力。本书基于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简单的技巧,你可以每天“重新连接”自己的大脑,创建一种更快乐、更健康的良性循环。
 目录

赞 誉
推荐序
前 言
第一部分
困于下行旋涡之中
第1章 抑郁的大脑地图 / 2
1.1 什么是抑郁症 / 3
1.2 抑郁就像交通堵塞 / 5
1.3 神经科学入门课 / 6
1.4 抑郁相关的化学物质 / 7
1.5 抑郁的基本神经环路 / 10
1.6 脑区间彼此相连 / 19
1.7 我的大脑出了什么问题 / 20
1.8 为何大脑会这样 / 22
1.9 利用正向循环的力量 / 24
第2章 陷入焦虑和担忧 / 25
2.1 大脑为何会担忧 / 27
2.2 担忧和焦虑的不同之处 / 30
2.3 为何大脑会焦虑 / 31
2.4 为何担忧和焦虑也有好处 / 33
2.5 关于焦虑的ABC / 34
2.6 形成正向循环来对抗担忧和焦虑 / 36
第3章 始终关注消极面 / 40
3.1 大脑的情绪化偏向 / 41
3.2 积极性比例 / 43
3.3 有些大脑存在消极的偏向 / 44
3.4 扭转负面消极偏向 / 53
第4章 被坏习惯所困 / 56
4.1 行为控制 / 58
4.2 疲劳感 / 62
4.3 压力可以促进习惯的形成 / 63
4.4 控制冲动与例行行为 / 66
4.5 对第一部分的总结 / 67
第二部分
创造正向循环
第5章 锻炼大脑 / 70
5.1 感觉不想去锻炼? / 72
5.2 锻炼如何影响你和你的大脑 / 73
5.3 锻炼的正向循环 / 83
5.4 创造自己的正向循环 / 84
第6章 设定目标,积极决策 / 86
6.1 为何决策不容易 / 88
6.2 决策需要前额叶皮层的参与 / 89
6.3 决策让注意力集中感知力增强 / 90
6.4 决策会增加愉悦感 / 93
6.5 设定目标来刺激多巴胺 / 95
6.6 决策既可以无视也可以利用习惯 / 97
6.7 决策会形成控制感 / 97
6.8 决策可以减轻担忧和焦虑 / 99
6.9 决策有助于做出更多的决定 / 100
第7章 让大脑休息一下 / 102
7.1 什么是睡眠卫生 / 103
7.2 睡眠的神经科学基础 / 104
7.3 睡眠如何影响你 / 107
7.4 睡眠如何影响你的大脑 / 108
7.5 改善你的睡眠卫生 / 115
7.6 尝试认知行为疗法 / 116
第8章 培养好习惯 / 119
8.1 我们如何形成习惯 / 120
8.2 自我肯定有助于改变习惯 / 121
8.3 减轻压力 / 122
8.4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 124
8.5 增加5-羟色胺来促进好习惯的形成 / 126
8.6 激活前额叶皮层 / 129
8.7 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 131
8.8 有效率的拖延 / 132
第9章 利用好生物反馈 / 133
9.1 生物反馈系统如何起效 / 135
9.2 抑郁时的生物反馈 / 136
9.3 微笑 / 138
9.4 站姿要直 / 140
9.5 保持冷静的表情 / 142
9.6 改变呼吸 / 144
9.7 放松肌肉 / 145
第10章 激活感激环路 / 147
10.1 感激的益处 / 148
10.2 感激对于大脑的影响 / 151
10.3 负罪感的强大拉力 / 154
10.4 不要将自己与他人比较 / 155
10.5 等鱼上钩和主动狩猎的区别 / 156
第11章 依靠他人的力量 / 158
11.1 与人相处的麻烦 / 159
11.2 抑郁会扰乱爱和信任的神经化学平衡 / 161
11.3 其他人能帮你和你的大脑做些什么 / 163
11.4 激活社交环路 / 169
11.5 需要注意的几点 / 173
第12章 让大脑接受治疗 / 177
12.1 专业帮助是有效的 / 178
12.2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大脑 / 179
12.3 抗抑郁药物如何改变大脑 / 184
12.4 大脑刺激技术 / 187
结论 / 191
致谢 / 194
译者后记 / 195
注释
本书注释在华章网站上,请登录http:www.hzbook.com,搜索本书,在相关页面下载。
 编辑推荐
将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指导。
关于抑郁症背后的神经科学启蒙。
了解大脑的详细工作方式,可以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大脑回路通过复杂的相互连接来控制我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当我们被困在抑郁状态之中时,改变其中某一个回路的活性,就有可能通过产生连锁反应来影响整个系统。而一旦你让事情开始运行起来,接下来它们将会自动持续地自我驱动。

拨开阴霾,点亮心灵:一本关于理解与超越抑郁症的深度探索 抑郁症,一个沉重且普遍的词汇,它如同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无数个心灵之上。它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复杂的、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面的疾病。长久以来,它被误解、被污名化,使得许多患者独自承受着煎熬,难以启齿,更遑论寻求有效的帮助。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这本书,正是基于前沿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解析抑郁症的本质,并为所有渴望摆脱阴霾、重塑生活的人们提供一条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 第一部分:洞悉阴影——抑郁症的真相与误区 在踏上康复之旅前,清晰地认识敌人至关重要。本书首先会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抑郁症的真实面貌,打破那些流传甚广却不准确的迷思。 抑郁症并非“想不开”: 许多人将抑郁症简单地归结为个人意志薄弱或“想不开”。本书将揭示,抑郁症是一种真实的生理疾病,其根源可能在于大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神经递质的失调、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将详细阐述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关键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失衡可能导致的抑郁症状。 抑郁症的广泛表现: 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绝非仅仅是情绪低落。本书将细致描绘抑郁症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持续的悲伤、空虚感、对曾经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食欲改变(体重下降或增加)、疲劳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决策困难、自我评价过低、内疚感、甚至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我们将区分不同类型的抑郁症,如重度抑郁症、持续性抑郁症(心境恶劣)、季节性情感障碍等,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识别自身或他人的状况。 抑郁症的生理基础: 神经科学的进步为我们理解抑郁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本书将深入探讨抑郁症与大脑特定区域的功能异常之间的联系,例如前额叶皮层(与决策、情绪调节相关)、海马体(与记忆、学习相关)、杏仁核(与情绪反应相关)等。我们会借助脑成像技术(如fMRI、PET扫描)的研究成果,生动地展示抑郁症患者大脑在活动模式和连接性上的差异。 误区澄清与污名化消除: 长期以来,抑郁症患者常常遭受社会不理解和歧视,这不仅加重了他们的痛苦,也阻碍了他们寻求帮助。本书将有力地驳斥关于抑郁症的常见误解,强调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患者不应为此感到羞耻。我们将倡导一种更具同情心和科学态度的理解方式,鼓励社会各界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第二部分:重塑的蓝图——神经科学的治疗新视角 一旦我们理解了抑郁症的生理基础,我们就能更好地拥抱神经科学为我们带来的希望。本书将聚焦于如何利用对大脑的深入认识,来“重塑”那些可能导致抑郁的神经回路。 神经可塑性:大脑的自我修复能力: 神经可塑性是本书的核心概念之一。我们将解释大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够通过学习、经历和干预来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特性。理解神经可塑性,意味着我们相信大脑是可以被“重塑”的,那些被抑郁症“固化”的负面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纠正和改变。 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药物治疗是当前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回顾经典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介绍近年来涌现的新型药物,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以及一些作用于其他神经递质系统的药物。我们将详细解释这些药物如何帮助平衡大脑化学物质,缓解抑郁症状,并强调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以及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心理治疗的神经学视角: 心理治疗,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和人际关系疗法(IPT),已被证明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显著。本书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读这些疗法的有效性。例如,CBT如何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消极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大脑中与情绪反应相关的神经通路;DBT如何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增强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抑制能力。我们将探讨心理治疗如何促进大脑神经回路的重塑,培养更健康的应对机制。 脑刺激疗法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针对特定脑区进行刺激的疗法也日益受到关注。本书将介绍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我们将解释它们如何通过电磁脉冲或微弱电流来调节特定大脑区域的活动,从而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此外,对于严重且难治的抑郁症,我们也会提及脑深部电刺激(DBS)等更具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并阐述其在修复受损神经回路中的作用。 生活方式干预的力量: 科学研究已证实,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阐述运动、规律睡眠、健康饮食(如富含omega-3脂肪酸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正念冥想、以及社交支持等生活方式干预如何积极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将解释这些行为如何促进神经发生(新神经元的生成)、增强神经连接、降低大脑炎症,从而为抑郁症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部分:实践指南——构建你的康复之路 理解了科学原理,下一步便是将其付诸实践,并构建一条属于自己的、充满希望的康复之路。本书将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工具,帮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康复过程中。 自我认知与接纳: 康复的第一步是认识并接纳自己的状况。本书将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理解抑郁症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摆脱自我苛责。我们将提供一些工具来帮助识别和记录情绪变化、思维模式以及诱发因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与专业人士的合作: 寻求专业帮助是康复的关键。本书将强调与医生、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师,如何与他们坦诚沟通,并如何积极配合治疗方案。 掌握情绪调节的艺术: 抑郁症常常伴随着失控的情绪。本书将介绍一系列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情绪日记、积极自我对话等。这些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负面情绪,减少其对生活的干扰。 重塑思维模式: 抑郁症患者往往沉浸在消极的思维循环中。本书将深入探讨认知重构的策略,帮助读者识别并挑战那些不合理、不准确的负面想法。我们将提供具体的练习,如“认知扭曲识别与挑战”、“积极肯定语”等,来培养更健康、更积极的思维习惯。 重建生活意义与价值: 抑郁症常常剥夺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本书将引导读者重新发现并构建生活的意义。这可能包括重新拾起被搁置的爱好、发展新的兴趣、设定可达成的小目标、参与社区活动、以及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我们将强调“做”与“感受”之间的联系,鼓励读者通过积极的行动来重拾生活的活力。 建立健康的社交支持网络: 孤立是抑郁症的常见伴侣,而良好的社交支持则是康复的强大助推器。本书将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社交关系,如何向亲友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从支持小组中获得力量。 长远规划与复发预防: 抑郁症的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预防复发至关重要。本书将指导读者制定长期的康复计划,识别复发的早期预警信号,并学习应对策略,以确保在未来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健康,持续享受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结语:希望与力量的传递 抑郁症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可以穿越的阴霾。本书旨在通过科学的知识、前沿的研究和实践的指导,为每一位身处黑暗中的个体点燃希望的火种。它不仅是一本关于疾病的科普读物,更是一份关于自我疗愈、重塑心灵的行动指南。我们相信,通过理解、接纳、科学的干预和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走出抑郁的泥沼,重新拥抱阳光,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本书,就是你踏上这段旅程最坚实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情绪疗愈的书,虽然不是直接讲大脑回路重塑,但同样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以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讲述了作者自己与焦虑和低落情绪搏斗的经历。她没有使用太多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而是通过分享日常的观察和感悟,引导读者去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关于“臣服”的观点。以往我总是试图对抗负面情绪,结果越陷越深,而这本书则鼓励我们,与其挣扎,不如试着去感受,去理解这些情绪出现的根源。比如,当感到沮丧时,不是强迫自己立刻开心起来,而是先允许自己感到沮丧,然后去看看是什么触发了这种情绪。她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正念练习、写日记,以及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心情。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方法,比如每天早上抽出十分钟进行简单的呼吸练习,以及在睡前记录下当天让自己感到感激的事情。坚持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确实比以前小了很多,也更能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你不开心的时候,轻轻地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没关系,你不是一个人”。它没有承诺给你奇迹般的治愈,而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小径,让你一步步地找回内心的平静。

评分

最近我偶然翻阅了一本探讨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书籍,这本书虽然不是直接面向抑郁症患者,但其中关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负面压力和重建积极心态的论述,对我个人而言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作者以一种非常务实且充满同理心的方式,剖析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压力来源,并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其中,关于“认知重构”的章节让我眼前一亮。我过去常常陷入负面思维的泥沼,总觉得事情无法好转,而这本书则鼓励我们主动去质疑和挑战这些自动冒出来的负面想法,寻找更客观、更积极的视角。例如,当我因为工作上的小失误而感到沮丧时,我学会了问自己:“这件事真的有那么糟糕吗?有没有其他的解释?我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种思维上的转变,虽然需要练习,但效果却是显著的。此外,书中关于“情绪疏导”的建议,比如通过运动、冥想、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也给了我很多实操性的指导。我开始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并主动与积极乐观的朋友们保持联系。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教练,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认识自己内在的力量,并学会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习惯养成的书,虽然主题和抑郁症的直接关联不强,但它对于提升整体幸福感和心理韧性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微小改变的力量。作者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研究来证明,与其制定宏大而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如专注于每天进步一点点。他详细解析了如何识别并打破阻碍我们进步的坏习惯,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建立积极的习惯。书中对于“习惯回路”的讲解非常到位,从触发点、惯常行为到奖励机制,层层剥析,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我最喜欢的是他关于“预设情境”的建议,例如,如果你想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可以在床头柜放一本书,并在睡前设置一个提醒。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极大地降低执行的门槛。我尝试了这个方法,并且发现效果惊人。我开始每天抽出半小时阅读,并逐渐将这个习惯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不仅给了我方法,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它让我明白,即使在低落的时候,只要坚持做一些微小的事情,也能朝着更好的自己前进。它不是一本快速解决问题的秘籍,而是一本帮助你构建稳固基石的指南。

评分

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关于认知行为疗法(CBT)入门的书籍,虽然书中并未直接提及“大脑回路”的专业术语,但其核心理念与通过改变思维模式来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出发点高度契合,对我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通俗易懂和操作性强。它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解释 C B T 中的核心概念,比如“自动思维”、“核心信念”以及“认知扭曲”。作者鼓励读者像侦探一样,去审视自己的想法,找出其中不合逻辑或带有偏见的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全或无思维”和“灾难化思维”的讨论。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容易陷入这种极端化的思考模式,一旦遇到挫折,就觉得一切都完了。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我开始尝试去看到事物的中间地带,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结果,而不是只关注最坏的可能性。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具体的练习表格,比如“思维记录表”,帮助我一步步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虽然这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但我在实践过程中,确实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变得更加平和,面对困难时也多了几分从容。它不是一本告诉你“跳出抑郁”的魔法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一步步调整认知,从而获得内心平静的实用指南。

评分

我近期阅读的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和幸福科学的书籍,虽未直接点明“大脑回路”的概念,但其强调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发掘个人优势以及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来提升整体幸福感的理念,与大脑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有着间接的关联,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聚焦于解决问题,而是致力于“创造”幸福。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诸如感恩、乐观、希望、爱和好奇心等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经过科学验证的练习方法。我尝试了其中的“感恩练习”,每天花几分钟写下三件值得感激的事情,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这让我开始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美好,也逐渐淡化了对负面事件的过度关注。书中还强调了“优势识别”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去发现并运用自己的天赋和长处。这让我意识到,与其总是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挣扎,不如将精力投入到那些能让我感到充实和有成就感的事情上。这本书让我明白,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培养和构建的。它就像一位生活导师,指导我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更有意义地生活,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内在状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