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xuan(2016) |
| 定价 | 50.00 |
| ISBN | 9787552019049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作者 | 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
| 编号 | 1201670244 |
| 出版日期 | 无 |
| 印刷日期 | 2017-03-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360千字 |
| 页数 | 452 |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细读其中关于“写作教学改革”的那几篇重磅文章,感受颇深。过去我们总是在强调“规范”和“结构”,似乎作文成了套路化的产物,读起来千篇一律,失去了灵动的生命力。然而,这本选集中的不少观点却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这种倾向的弊端,并探索了如何让小学生的写作回归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轨道上来。我留意到,有篇论文详细记录了一个教师如何运用“主题式写作”和“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将生活中的观察、阅读中的所得,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文字创作中去。这种教学设计不再将写作视为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将其视为学生认知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我尤其对其中提到的“降低启动门槛”的策略印象深刻——比如鼓励学生先从图画日记、口述故事过渡到书面表达,循序渐进,保护好他们那份最初的表达欲望,不因起点的高低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本书给予了我一个强烈的信号:写作教学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广阔的视野,以及对每一个孩子独特声音的珍视与鼓励。
评分从整体的编排来看,这本论文集体现了上海教育界的严谨和前瞻性。它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优秀案例,而是形成了一种有机的体系,涵盖了从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到单元整体设计的高效性等多个维度。尤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部分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并非流于表面的“使用APP”或“展示PPT”,而是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来优化学习体验,例如通过互动白板进行即时反馈,或者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种对技术与传统教学艺术的平衡把握,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担心技术会冲淡人文的温度,但这些精选的论文展示了一种将技术视为“助推器”而非“替代品”的智慧。它强调技术应服务于更深层次的思维建构和情感体验,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新潮。这种审慎而务实的态度,让整部文集显得沉稳而富有力量。
评分坦白说,作为一名常年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最看重的就是“可操作性”。很多宏大的教育理论读起来令人振奋,但一回到具体的四十分钟课堂,就发现无从下手。而这本选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真正做到了“言必有据,行必有效”。每一篇论文在阐述完教学理念后,几乎都会附带详尽的教学片段或活动设计,仿佛是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落地执行。例如,在处理一些经典篇目时,论文提出了“主题聚焦法”,通过提炼出贯穿全文的核心概念,然后设计一系列围绕该概念的讨论和实践活动。这极大地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课堂的聚焦度。它教会我们如何从繁杂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抓住主干,避免在不重要的枝节上过多纠缠。这种注重实效、贴近课堂的务实精神,使得这本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而更像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箱”和“备忘录”。
评分阅读这些来自上海顶尖教育者的智慧结晶,我个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同频共振”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展现了高超的教学技艺,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小学语文教育使命的深刻理解——即培养一个热爱生活、会思考、能表达的完整的人。其中有一篇对“学生主体性培养”的讨论,让我深思了许久。它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课堂管理和师生互动模式的变革,展示了教师如何巧妙地“退居二线”,将舞台中央的主角位置真正让给学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艺术,体现了教育的至高境界。它让我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过于强势,是否无意中扼杀了那些内向而富有思考潜能的学生的发声机会。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一个衡量我们自身教学实践质量的标尺,激励着我们不断审视、改进,并努力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培育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语文学习体验。
评分这本汇集了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精粹的文集,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份宝贵财富。初翻阅时,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和对一线教学的深刻洞察力,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虽然我手中的这本书是2016年的精选集,但其中的许多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即便放在今天审视,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阅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的探讨。很多论文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述,而是结合具体的课例,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教师如何通过精妙的提问、巧妙的情境创设,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文本解读,转变为一场场充满探究乐趣的思维盛宴。特别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操性的方法,例如如何引导学生捕捉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对于我们这些深耕语文教育的同行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的“武功秘籍”。它提醒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永远是“人”——如何点燃孩子心中对语言文字的热爱,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份对教育本真的回归和坚守,是整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