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
定价:28.00元
作者:权雅之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008357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审视原罪,调侃欲望,坦荡啜饮伊甸园醇香
视角标新,观点立异,理性解读性心理迷茫。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审视、调侃婚姻、家庭、恋爱和两的通俗性大众读物。中国传统文化中,性压抑、性禁锢一直为其主要特色之一,但近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性观念、方面出现反弹,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令人目不暇接,使更多的人在性的问题上面临困惑和迷茫。针对这些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现象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关注的性文化心理问题,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以理论阐述和实例相密切结合的手法,以生动、通俗、略带夸张的标题,以幽默、犀利、轻松易懂的语言,推出鲜明的观点与独到的见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心颤》在给读者以阅读快感的同时,可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目录
前言
章 性层面:千年心颤抖
1.1 为不绝于耳的千年一骂——“万恶淫为首”解密
1.2 古代外交场合的“性开化”
1.3 浴血抗战的“一夫一妻制”还能撑持多久?
1.4 别拿着贞节牌坊当先进文化
1.5 从宁死遮掩到疯狂暴露
第二章 性文化心理的社会季风
2.1 也不知黄段子撞了哪一位的腰
2.2 “”地下一层,“二爷”地下二层
2.3 虽然“耍流氓”已升级换代为“性骚扰”
2.4 都市里的“戏剧性”女人
2.5 她们,冲着沧落大胆往前走
2.6 婚外的心理轨迹
2.7 偶像为何驰骋于少男少女的情怀
2.8 “偶像的黄昏”的启迪
第三章 女生的张力
3.1 鞭子与糖果
3.2 哲学美女刘小样
3.3 为尼采一辩
3.4 红颜之怒
第四章 面对男性的女性心里
4.1 别动!还原!激情的性爱奶酪
4.2 依赖与驾驭——悖论漩涡
4.3 委屈:索取回报的焦躁
4.4 忌妒——阴暗的汗潜伏
第五章 面对女性的男性心理
5.1 绝不一劳永逸的“珠联壁合”
5.2 从“阴盛阳衰”到“气管炎”
5.3 谁敢当姑奶奶的“博士后”?
第六章 择偶——容易褊狭错位
6.1 性爱天平——几斤几两和讨价还价
6.2 命运,没有为绣球划定抛物线
6.3 一见钟情与鱼目混珠
6.4 择偶“安全感”的利弊之辨
第七章 恋爱——心理人格的角斗场
7.1 性爱心理角斗的新搏杀——保卫恋爱
7.2 惧怕爱情
7.3 阴差阳错与心理错位
7.4 恋爱——心理人格的角斗场
作者介绍
权雅之,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与写作。听其讲课和心理咨询,信息量大,观念新颖,思想深邃,生动幽默,深受学生喜爱;在性科学、性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决策思维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著有《让美在性生活中荡漾》等四部著述,有百万字以上文章诗作发表于各种媒体;在10多部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人类情感的微妙之处充满好奇,尤其是在涉及到亲密关系和性这一领域。读过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偏向理论,或是侧重于个别案例的分析,缺少一种更宏观、更深入的视角来审视性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内在世界的。《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这本书的题目就深深吸引了我。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心中对于“性”这个既普遍又神秘的议题的认知大门。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是如何理解和实践性,这些文化元素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们的性别认知、情感表达乃至人际交往模式。这本书的作者是否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将这些复杂的文化现象抽丝剥茧,展现出它们对个体心理的深层影响?例如,某些文化中对性表现出的保守或开放,究竟会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产生怎样的具体作用?我猜想,这本书也许会带领我们去探索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真正思考过的观念,去理解为什么在同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性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
评分读过一些关于性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但总感觉它们在探讨“性”这个话题时,要么过于侧重生理层面,要么就停留在普遍的心理暗示,而鲜有能够将“文化”这一深刻的社会因素与个体心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深入剖析的。因此,《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填补了我阅读上的一个空白。《心颤》这本书的题目就暗示了一种深入探索,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关于“性文化”的真正理解。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去探究不同社会、不同时代是如何定义和规范“性”的,以及这些规范又是如何内化为我们个体行为和心理模式的。例如,为何在某些文化中,浪漫的爱情是性行为的前提,而在另一些文化中,性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生理需求或社会义务?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满足感、信任度,甚至是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我猜测,《心颤》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理解,我们许多关于性的困惑和烦恼,其实都根植于我们所处的文化土壤,而只有理解了这种土壤,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社会中那些复杂且常常被回避的话题感到好奇,性文化无疑是其中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关于性的信息,但很多时候,它们是碎片化的、矛盾的,甚至带有偏见的。《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剖析的可能。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性”不仅仅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更是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土壤中的现象。我想知道,《心颤》这本书是否会从历史、宗教、艺术、媒体等多个维度,来考察性文化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揭示出,这些文化因素是如何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留下印记的,比如,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于吸引力的判断,如何塑造我们的性偏好,又如何影响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沟通和互动方式。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普遍存在的性困境,例如,性焦虑、性冷淡、性行为不端等,并尝试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它们的成因。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机会,去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情感和行为的复杂性。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人类学略有涉猎的读者,我对《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一书的“性文化”这个概念尤为关注。我常常思考,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那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流行的媒体叙事,甚至是我们日常交流中不经意流露的观念,是如何共同构建了我们对于“性”的集体认知,以及这种集体认知又是如何反作用于我们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选择的。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在尝试连接宏观的文化现象和微观的个体心理,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让我们看到不同社会在性表达、性禁忌、性教育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源。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深入剖析这些文化规范如何在潜意识层面影响个体,比如,对某些性行为的羞耻感或罪恶感,对特定性别角色的期待,以及在亲密关系中如何表达爱与欲望。这本书是否会揭示出,我们许多关于性的困惑和不安,其实都源于我们未能清晰地认识到文化的力量?
评分我对心理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议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关于人类情感和行为的驱动力。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我感觉人们对于性的讨论也越来越公开化,但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困惑和误解。因此,《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寻找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心颤》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某种情绪的暗示,或许这本书会触及到一些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而“性文化心理透视”则表明它将从文化的角度,剖析这些情感体验的根源。《心颤》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人们会表现出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与我们从小接触到的文化环境有着怎样的联系?我很好奇作者是否会探讨,例如,家庭教育、宗教信仰、媒体宣传等文化因素,是如何塑造了我们对性吸引力、性行为的看法,甚至影响了我们对于“正常”与“不正常”的判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更理性、更健康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在这方面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一些微妙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