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中观经济学 | ||
| 定价 | 49.80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郎咸平 著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010191096 | |
前 言
一章 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相似之处
1.1 重新审视亚当.斯密
1.1.1 亚当.斯密: 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吗?
1.1.2 亚当.斯密的学术背景
1.1.3 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1.1.4 亚当.斯密对大英帝国主义的批判
1.1.5 亚当.斯密利用“看不见的手” 对抗资本主义的腐败
第二章 新古典主义“边际学派” 横空出世
2.1 新古典经济学派推翻马克思的革命
2.1.1 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2.1.2 奥地利“边际学派” 打出革命 一枪
2.1.3 庞巴维克的资本家创造价值理论:迂回生产理论
2.2 马克思学派的反击
2.2.1 萨缪尔森对于迂回生产再转换的公开表态
2.2.2 新古典学派的生产者均衡
2.3 现代生产函数的起源
2.3.1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学说
2.3.2 罗宾逊对生产函数的批判
2.4 “看不见的手” 被拉入了资本主义阵营
2.4.1 哈耶克的价格理论
2.4.2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2.4.3 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改进”
2.5 新古典学派创建了现代“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 瓦尔拉斯均衡简介和马克思中观均衡理论
3.1 各层面的经济均衡
3.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图解
3.2.1 简单消费均衡
3.2.2 简单生产均衡
3.2.3 简单供需一般均衡
3.3 消费均衡过程的数量分析
3.3.1 两种商品的效用 大化
3.3.2 多种商品的效用 大化
3.4 生产均衡过程的数量分析
3.4.1 仅生产一种商品的情况
3.4.2 两种商品的生产均衡
3.4.3 多种商品的生产均衡
3.5 一般均衡过程的数量分析
3.5.1 单商品均衡过程
3.5.2 多商品均衡过程
第四章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4.1 价值与价格
4.1.1 商品的生产过程
4.1.2 生产与分配中的价值
4.1.3 生产与分配中的价格
4.1.4 价值与价格的不同
4.2 资本投入结构
4.3 剥削率与利润率
第五章 简单再生产
5.1 单一商品简单再生产模型
5.1.1 再生产过程描述
5.1.2 单一商品的再生产均衡模型
5.2 与瓦尔拉斯均衡的比较
5.2.1 商品的价值
5.2.2 工人和资本家
5.2.3 利润率π =0 假设
5.3 单一商品简单再生产案例
5.4 多商品简单再生产模型
5.4.1 多商品下的简单再生产参数
5.4.2 多商品下的简单再生产模型
5.4.3 与瓦尔拉斯模型的对比
5.5 分部门的简单再生产
5.5.1 生产部门划分的重要意义
5.5.2 两商品的分部门简单再生产模型
5.5.3 两商品的分部门的简单再生产案例
5.5.4 多商品分部门简单再生产模型
第六章 生产中的价值与价格
6.1 价格一定大于价值
6.1.1 案例(1): 单一商品
6.1.2 案例(2): 两种商品,资本投入结构不同
6.1.3 案例(3): 两种商品,资本投入结构相同
6.1.4 单一商品下的证明
6.1.5 两种商品下的证明
6.1.6 多种商品下的证明
6.2 价格与价值成比例,当且仅当各行业资本投入结构相同
6.2.1 单一商品,不适用
6.2.2 案例(2): 两种商品,资本投入结构不同
6.2.3 案例(3): 两种商品,资本投入结构相同
6.2.4 单一商品下的证明
6.2.5 两种商品下的证明
6.2.6 多种商品下的证明
6.3 剥削率一定大于利润率
6.3.1 案例(1): 单一商品
6.3.2 案例(2): 两种商品,资本投入结构不同
6.3.3 案例(3): 两种商品,资本投入结构相同
6.3.4 单一商品下的证明
6.3.5 两种商品下的证明
6.3.6 多种商品下的证明
6.4 剥削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6.4.1 案例(1): 单一商品
6.4.2 案例(2): 两种商品,资本投入结构不同
6.4.3 案例(3): 两种商品,资本投入结构相同
6.4.4 单商品下的证明
6.4.5 两种商品下的证明
6.4.6 多种商品下的证明
第七章 扩大再生产
7.1 分部门生产与生产扩大的计划性
7.2 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案例
7.3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稳定性证明
第八章 市场化的扩大再生产
8.1 市场化的扩大再生产
8.2 市场化的扩大再生产案例
8.3 市场化扩大再生产的模型表述
8.4 价格体系下的市场化扩大再生产
8.4.1 资本投入结构相同时市场化扩大再生产的价格模型
8.4.2 价格体系下全社会资本总量增速稳定
8.5 资本积累率和资本增速的转换关系
第九章 市场化的不稳定性
9.1 两部门资本投入结构相同时,扩大再生产无法进行
9.2 部门1 更资本密集时,规模一正一负,各自增速高于总规模增速
9.2.1 情况1,部门1 规模负数扩张
9.2.2 情况2,部门2 规模负数扩张
9.2.3 部门1 更资本密集时的市场化再生产总结
9.3 部门2 更资本密集时,规模大幅波动,每期正负切换
9.4 初始规模比例恰当时,两部门可稳定增长
9.5 再生产的市场化与不稳定性
9.5.1 市场化再生产不稳定总结
9.5.2 再谈计划性与市场化
附录一 新古典与再转换
附1.1 新古典学派经典模型及其资本理论
附1.1.1 新古典学派经典模型
附1.1.2 经典模型下的生产理论
附1.2 再转换模型及其对新古典理论的挑战
附1.2.1 再转换模型
附1.2.2 耐用机器模型下的再转换
附1.2.3 再转换下的新古典理论
附1.3 新古典资本定价的争论
附录二 线性代数基础
附2.1 向量和矩阵
附2.1.1 向量
附2.1.2 矩阵
附2.1.3 矩阵的转置
附2.1.4 几种特殊的矩阵
附2.1.5 矩阵的分块表示
附2.2 矩阵和向量的运算
附2.2.1 加减法
附2.2.2 数值乘法(数量乘法)
附2.2.3 向量的点乘
附2.2.4 矩阵与向量的乘法
附2.2.5 矩阵之间的乘法
附2.2.6 方阵的逆
附2.2.7 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矩阵的秩
附2.3 方阵的行列式
附2.3.1 行列式的定义
附2.3.2 行列式的性质
附2.4 线性方程组
附2.5 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矩阵的相似变换
附2.5.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附2.5.2 相似变换
附录三 扩大再生产的解析解及其性质
附3.1 差分方程的解析解
附3.1.1 何谓“解析解”
附3.1.2 市场化扩大再生产差分方程解析解
附3.2 解析解的参数讨论
附3.2.1 g1 和g2 的关系
附3.2.2 g2 与k1、k2 的关系
附3.2.3 pij之间的关系
附3.2.4 η2 =0
附3.3 市场化扩大再生产四种情况的稳定情况证明
附3.3.1 两部门资本投入结构相同时,不能达成扩大再生产
附3.3.2 部门1 更资本密集时,规模一正一负,各自增速高于总规模增速
附3.3.3 部门2 更资本密集时,规模大幅波动,每期正负切换
附3.3.4 初始规模落在稳定增长轨迹上时,两部门可稳定增长
附录四 郎咸平教授的学术成就以及郎咸平教授在国际 一流期刊所发表的论文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尤其是“马克思”和“经济学理论”的结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改变世界的思想。我一直认为,经典理论是理解当下复杂经济问题的基石。在各种经济学流派争鸣的时代,回归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在中观层面,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经济现象的。中观经济学通常关注的是产业、行业等介于微观个体和宏观整体之间的层面,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如阶级分析、剩余价值理论等,如果能够有效应用于这个层面,会产生怎样的解读?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深入的案例分析,或者能够阐明其理论框架是如何指导我们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所代表的学术深度。我一直认为,真正优秀的经济学著作,不仅仅是罗列数据和公式,更应该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历史洞察。作者的背景让我对这一点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经济学视角的解读,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有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理论来指引方向。我对书中是否能阐释清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如何与中观经济学相结合,以及这种结合能带来哪些新的启示有着浓厚的兴趣。阅读过程中,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一种对经济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在阅读一些关于经济学理论的书籍,对不同学派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一直抱有强烈的求知欲,想知道它在现代经济学中是如何被理解和应用的。这本书的名字表明它会探讨经济学理论,并且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丰富,不仅仅停留在经济现象的描述,而是会深入到哲学层面,探讨经济活动的本质。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以及这种结合会对我们理解中观经济学带来哪些新的视角和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并且提供一种更为系统和深刻的理论框架来认识经济世界。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刻见解的书籍。这本书的作者和出版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对书的品质和内容有了很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而是能够结合实际的经济案例,展示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以及实践又如何反过来印证或修正理论。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分析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在解释这些情况时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并且能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具前瞻性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扎实的纸质,还有清晰的字体,还没翻开就能感受到分量。封面设计也相当有品味,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历史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经典的学术著作。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纸张的触感也很棒,翻页的时候不会有廉价的沙沙声,而是带着一种细腻的摩挲感。我一直对经济学理论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著作,感觉这本应该能满足我不少的好奇心。而且,“21省包邮”这个信息在电商平台上真的非常实用,省去了不少额外的花费,这对于我这样喜欢囤书的书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利。收到书的时候,物流也非常快,包装严实,没有任何破损,让人心情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