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看不见的养育,看得见的成长
定价:39.00元
作者:叶月幽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96051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次被叶月幽惊艳到(或者说惊吓到),是五年前读到她的文章《一个妈自我剖析和成长》,无数人为之垂泪,我是其中之一,时隔多年,当年深夜痛哭的情景依旧清晰。
她从来都只是平静地叙述,但风平浪静之下潜藏着的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每一位读者的内心。《一个妈自我剖析和成长》被数百万次转发阅读,直接导致原生家庭问题在后来被广泛关注。
作为教育专家,叶月幽不喜欢说空话,讲道理,她只相信“真实”的力量,她说“教育”这件事在时时、在刻刻、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没办法假装。
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们先得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们先得做一个有趣的母亲。教育中*重要的不是给孩子规条,而是我们自己乐意做个真实的“好大人”,给孩子一个好的身影来跟随。
内容提要
怎样才是做妈妈*恰当的姿势?教育践行者叶月幽说,你若能成为自己,必然将触动孩子。
我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首先——我们是我们自己。没有自己,一切角色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真正优质的亲子关系,是两个独立而的“人”之间的关系。
安定自己的内心,不用外在忙碌,掩饰内在的无序。留一片自由的空间给自己,也留一片独立成长的空间给孩子。在孩子确认内心动力的时候不去干扰孩子,如果孩子听见的总是你的声音,他就无法听到自己。养育贵在“看不见”,如同春雨讲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任何时候,请帮助孩子,让他自己来。
目录
推荐序 真正的智慧是让对方觉得——我也行
自序 愿我成为一道门
01 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
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
倾听执拗期的孩子
关注人而不是事
“看见”的力量
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倾听,赋予孩子内心的力量
02 表达,创造有效的双向沟通
究竟要不要给孩子立规则
消除影响,而不是禁止行为
每个人的需求都值得被尊重
孩子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给不愿等待的孩子的治愈系故事
03 家有俩宝,生活中的笑与泪
为两个孩子许下爱的承诺
这一地鸡毛的生活
你不是脾气暴躁,你只是需要休息
双宝之争,不做法官
04 爱,就是心底的那一束光
由育儿引发的家庭大战
当无条件养育撞上公立教育
所有的方法都是帮助我们找到爱
认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
05 父母的自我成长
不做被育儿理论逼死的父母
你是世上好的妈妈
由安慰引发的自我觉察
你对孩子的教育,是出于爱还是恐惧
警惕自己的育儿优越感
你是在接纳,还是在忍受
后记 我的选择,无须孩子证明
作者介绍
叶月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美国GTI总部认证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首届小巫督导艺术养育课程讲师,萨提亚模式认证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自2011年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及个人成长课程,并在生活中不断实践与分享。带领讲座及工作坊近百场,遍及上海、深圳、广州、长沙、重庆、南京、西安等城市,深受全国各地父母的欢迎。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在学习中成长,在生活中修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堪称一绝,它没有采用传统的“问题与对策”的模式,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养育的迷宫之中。每一章的标题都设计得极其精妙,像谜语一样引人入胜,让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解开这个谜团。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冲突”时的视角转换。以往我总认为亲子冲突是负面的信号,是教育失败的标志,但作者却将其视为孩子心智发展的“突破口”。她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剖析了孩子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强烈的自我表达需求。读到那些关于“情绪的价值”的部分时,我如释重负,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似乎轻了一些。原来,允许孩子“不好”,也是一种高级的养育智慧。书中引用的心理学理论并不晦涩难懂,作者擅长用日常生活的例子来佐证,使得那些深奥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以一种非常亲切、甚至略带幽默的口吻,与我分享她的感悟。这种平视的交流感,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理论书籍,而是在参加一场高质量的成长工作坊。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时间”和“节奏”的深刻理解。现代社会节奏太快,父母们总被一种“不进则退”的焦虑感裹挟着,恨不得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全速奔跑,掌握所有技能。然而,这本书却慢了下来,它像一个老钟匠,细心地校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时差”。作者温柔地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曲线,强行加速只会导致“揠苗助长”的悲剧。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等待的艺术”的阐述所打动。等待孩子自己学会穿鞋,等待他们自己理解规则,等待他们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结果的超然态度。这种“慢下来”的哲学,不仅仅是针对孩子,更是对我自己生活态度的调整。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不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而是孩子内心世界的丰盈与稳定。书中的语言充满了一种诗意的力量,读起来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一种精神的洗涤,让人在浮躁中找到一处宁静的港湾。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避开了所有育儿书的窠臼,没有提供任何“秘籍”或“万能公式”。相反,它像一面高清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提问者自身的局限与盲点。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当代父母的普遍困境——我们渴望成为“完美的父母”,却常常在扮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书中有一段关于“父母的自我成长”的论述,让我感触颇深,它强调了只有父母先完成自己的“心理断奶”,才能真正地接纳和支持孩子的独立。这种将焦点从“如何教育孩子”转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转移,是这本书最深刻的价值所在。它要求读者拿出勇气,去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去处理自己未被满足的情绪需求,因为这些“看不见”的内在运作,才是决定“看得见”的亲子关系质量的关键。阅读过程充满了自我对话,每一页都像是对过往经验的一次温柔审视和重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和柔和的色调,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安静、沉思的感觉。读完之后,我才明白这种设计语言其实很贴合书的主题。它不是那种大声疾呼、说教意味浓厚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次深入内心的对话。作者的文笔细腻得像水彩画,不动声色地勾勒出为人父母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细微的、常被忽略的情绪波动和内心挣扎。我特别欣赏它探讨的那些“边界感”的问题,过去我总是觉得,爱就是无条件的给予和占有,但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真正的爱,或许是懂得放手,是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那种关于“看见”而非“控制”的论述,对我触动很大,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忙于规划孩子的未来,却忘了去观察他们此刻正在经历的真实感受。书里提到的一些小故事,虽然看似平凡,却充满了哲理的重量,让人读完后会忍不住停下来,审视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思考自己是否无意中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隐形阻力”。这种引导式的思考,远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它激发的是读者自我修正的动力,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指令。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非常高级的克制感,它从不滥用煽情的词汇,但情感的张力却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作者的洞察力如同X光,穿透了日常琐碎的表象,直达亲子关系的核心脉络。我尤其欣赏它对“权威”的重新定义。它并非鼓吹放任自流,而是倡导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有效影响”。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你在读完一个观点后,会自然而然地去回顾并修正过去的行为模式。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心灵构建。读完这本书,我没有觉得我“学会”了什么新的技巧,但我却“明白”了很多过去想不通的事情。这种“明白”带来的心安与力量,远比死记硬背的技巧更有价值。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看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框架,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升级,而不是简单的工具箱升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