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国早教创意课程(0-1岁) | ||
| 定价 | 38.00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4年09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朱迪赫尔,特丽斯文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20 | |
| 字数 | 289000 | |
| ISBN编码 | 9787567508361 | |
导言
致谢
部分 介绍
生长发育理论
成长理论的应用
成长评估
尊重孩子
与幼儿的交流
“父母语言”的通常特征
如果应对婴儿的行为
哄宝宝
解读非语言信号
使用这本书
第二部分 协助婴儿出色成长
0-3个月
生理发育(0-3个月)
摇摇铃
抬起头,看一看
风铃声声
趴趴时间
摸摸不同材质的地毯
爱的抚摸
挠挠肚皮
语言沟通(0-3个月)
背诵儿歌
婴儿图片故事
摇啊摇
图画书时间
摇篮曲
我在做什么?
你在做什么?
认知水平(0-3个月)
拉毛巾
够一下
乘婴儿车去观光
铃儿响叮当
婴儿的模仿
能跟上我吗?
可以的话把那个给我
社交能力(0-3个月)
脚趾头在哪里?
你在哪儿?
再见歌
大家都在做什么?
欢迎歌
起床
我来了
情商培养(0-3个月)
识别情绪
找拳头
“一级、两级、跳级生!”
镜子里是谁?
听着摇篮曲入睡
感同身受
数小猪
4-6个月
生理发育(4-6个月)
仙踪林
滚来滚去
坐起来!
握住它
宝宝健身房
抓住它,拽拽看
坐起来
语言沟通(4-6个月)
拍-块-糕
牙牙学语的时间
接下来是?
《跳上跳下》
图画书故事
“一,二,系…”
聊聊天
认知水平(4-6个月)
摇摇铃
啪嗒掉下来
它在哪儿?
你去哪儿啦?
钓鱼
我要怎么玩?
动动小鸭子
社交能力(4-6个月)
想玩吗?
演奏会
面对面
漂浮球
行动-反应
找到一个好朋友
飞毯
情商培养(4-6个月)
拿好奶瓶
墙上的镜子
我来帮你
真好玩!
真疼!
帮忙脱掉
数数
7-9个月
生理发育(7-9个月)
拍拍手
泼泼水
一起走
迈开步子
来拿呀!
爬坡
拖来拖去
语言沟通(7-9个月)
发声
和玩具说话
看书
翻书页
读儿歌
晚安
看看谁来啦
认知水平(7-9个月)
找找看
它在哪儿?
球的探索
盒子里是什么?
拍锅盖
投硬币
把它递给我
社交能力(7-9个月)
滚球游戏
躲猫猫
捉迷藏
舀水
我会陪着你
叠杯子
推过来推过去
情商培养(7-9个月)
演奏音乐
玩偶匣
弹出来
我们中的陌生人
10-12个月
生理发育(10-12个月)
装进去、倒出来
松手
掉东西
投篮
涂鸦桌
散步时间
点心时间走一走
语言沟通(10-12个月)
穿好衣服出门啦
我想要那个
再来点儿
动物的声音
就是这样
动物玩偶
来玩吧!
认知水平(10-12个月)
球和管子
哪些是一样的?
它在哪个盒子里?
它在哪儿?
大搜索
给汽车分类
客人来啦
社交能力(10-12个月)
关于我
玩沙子
一本关于我的书
洗娃娃
抹乳液
照顾宝宝
粉笔画
情商培养(10-12个月)
外出归来
布丁时间
奏一首歌
穿衣的书
我认识一只老乌龟
解决问题
家谱
附录
附录A 婴幼儿用书
附录B 1- 2岁幼儿用书
附录C 为儿童选择材料与玩具的注意事项
附录D 促进健康成长发育的材料与玩具
附录E 13-36个月幼儿活动
附录F 喜爱的手指谣、童谣和儿歌
附录G 歌曲
附录H 节奏乐器
附录I 配方
附录J 成长评估表
附录K 宝宝趣事录
附录L 追踪记录样本
附录M 小组活动记录
附录N 课程计划
附录O 幼儿日常沟通
拼创意?我们不仅仅提供创意!
谈早教?我们不是要您教得更早!
*创意、*丰富、*实用、*前沿、*系统的子创意互动游戏方案,为保育员与婴幼儿家庭量身打造!
☆涵盖生理、语言、认识、社交和情商5个发展领域,促进宝宝全面发展。
☆按照每三个月月龄划分,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成长亮点”解读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宝宝。
☆成长里程碑、父母语言、成长评估的说明,让我们与宝宝交流更有效。
☆附录涵盖童谣、菜谱、儿歌、记录表等拓展资源,让游戏资源更丰富。
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翻阅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和目录编排。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似乎非常注重“情境化”的引导,而不是生硬地列举“必须做什么”和“绝对不能做什么”。很多育儿书会把0到3个月、4到6个月、7到9个月……的时间节点划分得非常僵硬,让你觉得孩子只要错过了某个“窗口期”就万事大吉。但这本书的叙事逻辑更像是陪着你一起观察孩子的成长,它提出的活动和建议,往往是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展开的。比如,它不是说“你需要一个感官刺激玩具”,而是描述了“当宝宝趴着看窗外光影变化时,你可以如何用简单的围巾进行互动”。这种描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操作门槛,让我感觉育儿不再是一项需要购买昂贵工具的任务,而是一场随时随地可以展开的亲密游戏。而且,书中的理论支撑部分,虽然我没有深入研究,但能感受到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论文,而是用非常流畅、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复杂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转化成了家长能理解并立即应用的操作指南。这种平衡感,在新手的父母那里是非常稀缺的。
评分更深层次地讲,我非常欣赏这本书所传递的“观察者”心态。对于0到1岁的宝宝来说,语言交流是有限的,所以父母的“眼力”和“心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本书似乎不是一本“操作手册”,而更像是一本“观察指南”。它不断地提醒我们,要放慢节奏,去捕捉宝宝那些极其微小、转瞬即逝的反应——比如一个眼神的游移、一次无意识的手部抓握、甚至是哼唧声调的细微变化。它教会我们如何解读这些“非语言信息”,从而更好地预测和满足宝宝的需求,而不是被动地等待问题发生后再去补救。这种强调“主动倾听”而非“强制训练”的理念,塑造了一种非常健康的亲子互动模式。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早期教育,不是教孩子学会多少技能,而是教会他们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感和对自己价值的认知。当我们以这种开放和充满好奇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宝宝时,我们自己作为父母的焦虑感也会随之消退。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重新教育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陪伴一个全新的生命个体。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关系处理得非常出色,简直是育儿书里的一股清流。我发现许多育儿指南为了展示操作步骤,会塞进大量的、有时甚至是有些夸张的照片,这反而容易让家长产生一种“我的家和我的孩子做不到”的挫败感。而这本则大量使用了简洁、高清晰度的插图和示意图。这些图画不仅清晰地展示了动作要领,更重要的是,它们描绘的场景非常贴近普通家庭的生活环境,没有那种为了拍摄而特意布置的完美育儿室。例如,一些关于抚触和按摩的章节,图示的比例和动作的幅度都显得非常自然,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个动作我能轻松地在沙发上完成”。这种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尊重,是极大地鼓舞人心的。它避开了那种精英主义的育儿展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日常的琐碎和疲惫中,找到与宝宝高质量互动的“小确幸”。如果一本育儿书让你觉得压力倍增,那它就是失败的;而这本,恰恰相反,它在用视觉语言告诉我,育儿可以是一件很轻松、很有趣的事情。
评分从作者的背景来看,朱迪·赫尔和特丽·斯文这两位专家的名字,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过去阅读过一些西方引进的早教资料,它们往往更侧重于个体独立性的培养,这与我们本土的文化背景有时会产生微妙的冲突。这本书在吸收国际前沿理念的同时,是否做到了很好的本土化适配,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通过初步的阅读,我发现它在强调探索自由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忽略对安全感和依恋关系的重视。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但前提是父母始终是那个稳定、可靠的“安全基地”。书中对于“如何回应哭声”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采取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而是教导我们去识别哭声背后的不同“需求信号”,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富有同理心的育儿观。这种细腻的区分能力,是任何标准化流程手册都无法替代的,它要求我们真正地“看见”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看作一个需要被“校准”的机器。这种强调内在连接的育儿哲学,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触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说实话,是让我眼前一亮的。那种温和、让人感觉很安心的色调搭配,特别是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就觉得很舒服。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些简单的线条图案,它们看起来既不复杂,又充满了想象力,让人联想到一些非常轻松愉快的亲子时光。书脊的处理也很考究,字体排版得体,即使是放在书架上,也显得很有品味,不像有些早教书,封面花花绿绿,一下子就让人觉得有些焦虑。这本的整体气质是沉静而有力量的,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和“值得信赖”。我注意到出版社的背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身就为这本书增添了极高的学术背书,让我立刻相信里面的内容绝不是空穴来风的育儿心得,而是经过了科学验证和严谨筛选的。从外观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在呈现给读者时,是抱着一种非常严肃和尊重的态度的,他们明白,家长在面对0-1岁这个阶段时,内心是充满探索欲和迷茫的,所以呈现出一种干净、清晰的视觉效果,实际上是一种对读者情绪的抚慰。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在我看来,是判断一本育儿书籍是否真正用心做出来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