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钱基博:古籍举要
定价:28.80元
作者:钱基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81086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以“古籍”言之,涵渉广杂;即撮举其要,亦见经史之四部。
内容提要
本书为钱基博所撰有关中国古代典籍著作,原书名《后东塾读书记》,乃钱基博教书读《东塾读书记》时随记而成的。本书共分十七卷,主要内容包括孝经、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小学、诸子、西汉、郑学、三国、朱子。
目录
古籍举要
序
卷一 孝经
卷二 论语
卷三 孟子
卷四 周易
卷五 尚书
卷六 诗
卷七 周礼
卷八 仪礼
卷九 礼记
卷十 春秋上
卷十一 春秋下
卷十二 小学
卷十三 诸子
卷十四 西汉
卷十五 郑学
卷十六 三国
卷十七 朱子
版本通义
叙目
原始
历史第二
读本第三
馀记第四
作者介绍
钱基博(1887—1959),字子泉,自号潜庐,又号老泉,江苏无锡人。著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古籍举要》、《钱基博国学必读 》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纸张质地,配合着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古朴典雅的年代。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字体排版,既保持了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也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不是那种反光的亮白,而是柔和的米黄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而且,装订工艺看起来非常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会散架。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书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拿出来摩挲一番。这不仅仅是阅读体验的提升,更是一种对知识载体的尊重。
评分作为一名古典文学爱好者,我一直致力于梳理不同历史时期诗歌体式的演变脉络。比如,从“风”、“雅”、“颂”到后来的近体诗,每一步演变背后都蕴含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群体的审美取向变化。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将这些体式变化清晰地勾勒出来,并配以大量经典范例进行细致分析的工具书。这种书不能只是罗列规则,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以及不同体式在表达情感范围上的侧重。比如,律诗的格律如何限制和激发了诗人的创造力?如果能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在同一体式上的风格差异做个横向对比,那就更棒了。我需要的是一个脉络清晰、论证严密的知识地图。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气转向,尤其是对当时士大夫阶层在乱世中如何处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的纠葛很感兴趣。市面上关于这个时期的论著不少,但很多都过于注重宏大的历史叙事,对于那些细腻的、个人的文本解读往往一带而过。我希望找到一本能深入挖掘特定篇章背后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的著作。理想中的书,应该能够提供精准的原文校勘和深入浅出的注释,而不是堆砌晦涩的术语。它需要有深厚的文献功底,同时还要能用现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阐释那些被时间掩盖了光芒的经典片段。阅读的过程,理应是一次与古代文人心灵的深度对话,充满启发性和挑战性。
评分我的学术兴趣点集中在宋代士大夫的“隐逸”情结及其在文学中的体现。这一主题的难点在于“隐”与“仕”之间的微妙张力,很多作品表面上是赞颂田园生活,骨子里却流露出对政治抱负的搁浅的无奈。因此,我希望阅读到的文本能够提供一种超越简单的“归隐”与否的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它应该能细致辨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士大夫在面对“出仕”机会时的心态变化,并结合当时具体的政治环境来解读其诗文中的“隐语”和“托喻”。我期待的是一种兼具历史洞察力和文本敏感性的论述,能够帮我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士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挣扎与安顿之道。
评分最近我开始涉猎一些古代的笔记小说和地方志类的文献,发现很多有趣的民间传说和地方风俗的记载,但这些材料往往零散不成体系,很难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我特别需要一本能够对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特定类别的笔记进行集中整理和深度解读的专著。理想的读物应该能够跳出纯粹的文学批评视角,而是将这些文献视为社会史、民俗学的第一手资料。比如,通过对某地县志中关于“神异”记载的梳理,反推出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恐惧心理。这样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化层面的认识,更能让我们触摸到古代普通人的生活气息和思维模式,那份鲜活感是其他官方史料难以提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