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打羽毛球 张星杰

手把手教你打羽毛球 张星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星杰 著
图书标签:
  • 羽毛球
  • 运动健身
  • 技巧教学
  • 入门
  • 张星杰
  • 球类运动
  • 体育
  • 训练
  • 新手
  • 零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6537
商品编码:2935520713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手把手教你打羽毛球

定价:49.80元

作者:张星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54165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742幅超细致一线职业教练员指导技术动作步骤分解照片· 连贯动作多步骤图分解 。 · 每一个动作都有多视角的立体讲解 。 · 正确、错误动作对比,让您一目了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怎么改进才对。 · 关键的技术细节,不仅有教练的贴心提示,还有局部放大照片展示。 通过全方位的视听指导,您将学习到: 58 种基础训练动作:握拍、持球、步法、发球、击球17 种常用技术动作:抄球、旋球、杀球、劈球40 种单打、双打技战术要点:活用基础技巧于实战场下体能训练及场上比赛规则提升球员身体素质及赛场智商

内容提要


《手把手教你打羽毛球》由专业教练员做技术指导并拍摄图书内文演示动作和DVD视频教学动作,通过742幅超细致连拍步骤照片、多角度拍摄的技术动作照片、局部细节特写照片、正确错误动作对比照片等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图解了一线职业羽毛球教练员及其所带领队员的标准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 《手把手教你打羽毛球》从了解羽毛球运动的场地、器材等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基础动作及其训练方法,如持球、步法、发球、击球等;基本技术及其训练方法,如抄球、旋球、杀球和劈球;实战技巧、战术和比赛规则等,甚至还包括适合羽毛球练习者的体能训练方法,帮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羽毛球运动、学习羽毛球动作技巧,以及更好地应对比赛。

目录


第 1 章 训练前的准备

01 场地、器材及装备

球网、球柱 16

羽毛球(羽毛) 16

羽毛球(塑料) 17

球拍 18

Step 1 场地 15

Step 2 器材 16

Step 3 装备 19

服装 19

鞋 20



02 热身及防护

头部练习 21 Step 1

Step 2 手臂练习 22

Step 3 肩部练习 23

方法一 23

方法二 24

Step 4 腿部练习 25

正压腿 25

侧压腿 26

Step 5 膝关节练习 27

Step 6腕、踝关节练习 28



第 2 章基础 基础训练

01 握拍

Step 1 按用手的习惯区分 31

正手 31

反手 32

Step 2 按手部的发力点区分 33

正手 33

反手 33

02 持球

Step 1 球腰持球 34

Step 2 羽部持球 34

Step 3 特殊持球 35

方法一 35

方法二 35



03 步法

Step 1 小步法 36

垫步(向前) 36

垫步(向后) 37

并步(横向) 38

交叉步(向前) 40

蹬跨步 42

并步(向后) 39

交叉步(向后) 41

跳步 43

Step 2 左右移动步法 45

向左移动 45

向右移动 47

Step 3 上网步法 48

正手交叉步上网 48

正手蹬跨步上网 49

反手交叉步上网 51

Step 4 米字步法 52

前场(左发球区) 52

前场(中线) 53

前场(右发球区) 54

后场(左发球区) 55

后场(中线) 56

后场(右发球区) 57

Step 5 网前直线退后场 58

正手 58

反手 58

Step 6 网前斜线退后场 59

正手 59

反手 59

04 发球

高远球 61 Step 1

正手 61

反手 63

Step 2 平高球 65

正手 65

反手 67

Step 3 小球 68

正手 68

反手 70

平快球 71 Step 4

正手 71

反手 72

05 击球

Step 1 扑球 74

正手 74

反手 75

Step 2 勾球 76

正手 76

反手 77

Step 3 搓球 78

正手 78

反手 80

Step 4推

作者介绍


主编张星杰出生于中国武术之乡——山东菏泽,自幼习武,黄山学院教师、研究生学历、中国跆拳道协会会员、跆拳道四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武术六段,跆拳道、武术套路、散打项目国家一级裁判,黄山市跆拳道协会副主席。获得过安徽省运动会、省锦标赛裁判员、教练员称号,并发表论文多篇。于黄山学院的武术、跆拳道协会担任总指导至今。其学生在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全国比赛、省运动会、省大学生表演赛等比赛中获得过冠、亚、季军等成绩。副主编潘 璠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专业方向为羽毛球训练理论与实践。现任黄山学院专职羽毛球教师。编委裴俊、项益

文摘








序言



《飞羽逐梦:全民羽毛球运动指南》 第一章:球拍的选择与握拍的艺术 在踏上羽毛球这项充满活力与乐趣的运动之旅前,选择一把合适的球拍和掌握正确的握拍姿势,是奠定良好技术基础的第一步。这并非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直接关系到你的发力是否顺畅、击球是否精准,甚至是你能否长时间享受运动的舒适度。 1.1 球拍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羽毛球拍,初学者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然而,选择一把适合自己的球拍,就像为你的双手量身定制了一副得力的臂膀。我们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析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重量与平衡点: 球拍的重量直接影响到挥拍的灵活度和力量传递。一般来说,初学者可以选择重量在80-85克之间的球拍,这样的重量既不会让你感到过于吃力,又能提供足够的挥重感。平衡点则关系到球拍的操控性和力量。拍头偏重(高平衡点)的球拍能提供更大的力量,适合喜欢进攻的选手;而拍头平衡或偏轻(低平衡点)的球拍则更易于操控,适合追求速度和精准度的选手。对于初学者,建议选择平衡点在280-290mm之间的球拍,这能兼顾力量和灵活性。 拍框材质与硬度: 拍框的材质决定了球拍的耐用性和弹性。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拍框材质包括碳纤维、铝合金等。碳纤维拍框轻巧、坚固且弹性好,是专业级和业余爱好者的首选。铝合金拍框价格亲民,适合入门级练习。拍框的硬度也影响着击球时的感觉。硬度较高的拍框能提供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力量回馈,但对挥拍技术要求也更高;而较软的拍框则更容弹性,能提供更舒适的手感,容错率也更高。初学者不妨从硬度适中的拍框开始尝试。 拍线磅数: 拍线磅数越高,球线越紧,击球速度越快,控制越精准,但相对而言,甜区变小,对发力要求也越高,且越容易伤拍。初学者建议选择18-22磅的磅数,这样的磅数既能提供不错的击球感,又能保证一定的容错性。随着技术的提升,可以逐渐尝试更高的磅数。 品牌与价位: 知名品牌通常在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方面更有保障。对于初学者,选择一个性价比较高的中端品牌球拍即可,不必追求顶级型号。随着你对羽毛球的深入了解,自然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品牌和系列。 1.2 握拍的艺术:沟通的桥梁 握拍是球员与球拍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所有击球动作的起点。错误的握拍方式不仅会限制你的技术发挥,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我们将介绍两种最基本且常用的握拍方式: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 正手握拍(Forehand Grip): 正手握拍是羽毛球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握拍方式,几乎涵盖了大多数的进攻和防守击球。 正确姿势: 想象你的球拍是一把即将挥舞的剑。将球拍拍面竖直,呈“V”字形,然后将你的右手(或左手,如果你是左撇子)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搭在拍柄的斜面上,拇指则轻轻放在拍柄的另一侧。关键在于,你的虎口(拇指和食指之间)应该对着拍柄的斜面上,形成一个自然的“V”字形。你的手掌心不要完全贴合拍柄,而是要留有一定的空隙,这样才能更好地转动手腕,产生鞭打式的发力。 常见误区: “死的”握拍: 手指过分用力地握紧拍柄,导致手腕僵硬,无法灵活转动。 “包住”握拍: 手掌心完全盖住拍柄,类似于握住锤子,这样会极大地限制手腕的灵活性。 “太靠前/太靠后”: 握拍位置过靠前或过靠后,都会影响击球的力度和角度。 反手握拍(Backhand Grip): 反手握拍是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拇指和手指的位置来实现的。它常用于回击对方吊到身体一侧的球,或者在双打中进行网前截击。 正确姿势: 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将拇指稍微向上移动,压在拍柄的上侧,手指则稍微向后收拢。这样,你的拇指就起到了一个“支点”的作用,能够帮助你更有效地发力,并使拍面有更大的旋转空间。 掌握技巧: 反手握拍需要更多的练习来体会。关键在于利用好拇指的支撑力,以及通过手腕和前臂的配合来发力。许多初学者在反手击球时会感到力量不足,这往往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好拇指和手腕的协同作用。 1.3 握拍的灵活切换:比赛的节奏 在实际比赛中,对手的来球是多变的,我们需要在正手和反手握拍之间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切换。这种切换的流畅性,是区分业余与高水平球员的重要标志之一。 预判与准备: 良好的预判能力是快速切换握拍的前提。当对手击出球时,我们要根据球的轨迹、速度和落点,提前判断球会落在你的哪个区域,并及时调整站位。 手腕的辅助: 握拍的切换不仅仅是手指的移动,更需要手腕的辅助。例如,从正手握拍转向反手握拍时,可以通过一个轻微的手腕内旋或外旋来实现,这个过程非常快速,往往在你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完成。 动态调整: 即使在击球的瞬间,我们也可能需要对握拍进行微调,以适应球拍与球接触时的角度变化。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比赛经验来培养“球感”。 第二章:基础步伐与站位:场上的舞蹈 在羽毛球运动中,步伐和站位的重要性不亚于击球技术本身。一个合理的步伐能够帮助你迅速到位,以最佳的姿势进行击球,而准确的站位则能让你占据主动,更好地控制比赛节奏。 2.1 场上站位:占据有利地形 无论何时,保持一个有利的站位,是高效进行羽毛球运动的关键。 中心站位(Ready Position):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站位。在比赛的间隙,当你没有被动地跑动时,就应该回到球场的中心区域。通常,中心站位是指在单打中,大约在发球线和中线组成的区域内,离网不是太远,也不是太远。双打的中心站位则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搭档的站位来调整。 身体姿态: 身体呈弓步,膝盖微屈,重心略微前倾,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灵活性,随时准备启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或者略宽,以便更好地发力。 拍子位置: 球拍应该举在胸前,拍面朝前,随时准备迎接来球。 进攻站位: 当你占据了主动,准备进行进攻时,站位会更靠近前场。例如,在网前放小球后,你需要迅速移动到网前,为对方的挑球或推球做好准备。 防守站位: 当你处于被动,例如对方打出后场高球时,你需要退到后场,以将球回到对方的后场,争取时间重新组织。 2.2 基础步伐:场上的舞步 羽毛球的步伐训练,旨在让你能够在场上高效、准确地移动,以应对不同方向和距离的来球。 并步(Shuffle Step): 并步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步伐,适合进行短距离的移动,例如在网前进行搓、推、勾等动作时。 向前并步: 一脚向前迈出,另一脚紧随其后并拢。 向后并步: 一脚向后迈出,另一脚紧随其后并拢。 向侧并步: 一脚向侧迈出,另一脚紧随其后并拢。 关键: 保持重心稳定,步幅不宜过大,动作要连贯。 滑步(Slide Step): 滑步适合进行较大距离的横向移动,例如在接对方的劈杀或斜线抽球时。 动作要领: 一脚蹬地,身体重心向前倾,另一脚向侧滑出,保持身体的平衡。 注意: 滑步需要一定的地面摩擦力,同时要注意保护膝盖,避免受伤。 交叉步(Cross Step): 交叉步适合进行较大距离的纵向移动,例如在接对方的后场高球时。 动作要领: 一脚向后(或向前)跨出,另一脚紧随其后交叉,带动身体移动。 关键: 步幅要大,同时要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 弓步(Lunge): 弓步是进行大幅度跨步接球时最常用的步伐,尤其是在接杀球时。 动作要领: 一脚大幅度向前(或向侧)跨出,另一脚支撑,身体重心下沉,膝盖弯曲。 关键: 保持核心稳定,用腰腹力量带动击球。 碎步(Small Steps): 在击球前,为了调整到最佳的击球点,我们会用到小碎步来微调自己的位置。 作用: 能够帮助你在极小的空间内完成精确的位置调整,保证击球的准确性。 2.3 步伐与站位的结合:流畅的攻防转换 步伐和站位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你在场上移动的体系。 动态平衡: 在比赛中,我们时刻处于动态的移动中。从中心站位出发,根据来球的落点,通过不同的步伐组合,快速移动到最佳的击球位置,完成击球后再迅速回到中心站位。 预判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步伐的训练,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预判对手的来球,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到位”是关键: 无论是哪种步伐,最终的目的都是让你能够“到位”,即到达最佳的击球点,以最舒展、最发力的姿势完成击球。 第三章:基本击球技术:力量与技巧的融合 掌握了正确的握拍、步伐和站位,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羽毛球最核心的击球技术了。这些技术是得分的关键,也是体现个人风格的窗口。 3.1 发球(Serve):比赛的开端 发球是羽毛球比赛的起点,一个高质量的发球能够直接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 高远球发球(High Serve): 将球发至对方的底线,迫使对方退到后场,为自己争取主动。 动作要领: 身体侧对球网,用正手握拍,将球抛起,用最大的力量向上(或略向前)击打,使球在最高点以弧线飞过球网,落在对方底线附近。 关键: 充分利用身体的协调性,从腰部发力,通过手腕的鞭打动作,将力量传递到球上。 短球发球(Short Serve): 将球发至对方的网前,使对方难以发动进攻。 动作要领: 动作要轻柔,用切削或轻推的方式将球送到对方的网前。 技巧: 假动作很重要,让对方难以判断是发高球还是短球。 发球的落点与弧度: 发球不仅仅是把球打过网,更重要的是发球的落点和弧度。发球要尽量贴着边线,同时要控制好球的弧度,使其难以被直接扑杀。 3.2 挑球(Lob):化解危机,扭转局面 挑球是一种将球从网前向上挑向对方后场的击球技术,常用于化解对方的网前进攻,或者在被动时将球送回后场,争取时间。 正手挑球: 动作要领: 身体重心下降,球拍从下往上向后上方挥动,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将球挑起,使球以较高的弧线飞过对方的头顶。 发力点: 击球点应在身体的侧前方,利用身体的重心转移和腰腹力量来完成。 反手挑球: 动作要领: 类似于反手握拍,用拇指作为支点,手腕发力,将球向上挑起。 关键: 保持拇指的支撑,并利用手腕的灵活性来控制球的弧度。 3.3 吊球(Drop Shot):网前的精妙艺术 吊球是将球从前场、中场或后场,以极快的速度和较小的力量,送到对方的网前区域,迫使对方失去主动。 网前吊球: 动作要领: 身体重心降低,用正手或反手握拍,以切削或轻拍的方式将球送到对方的网前。 技巧: 动作要小而快,让对方难以判断。同时要注意球的落点,尽量靠近网,甚至贴网而过。 中后场吊球: 动作要领: 准备动作要与杀球相似,让对方误以为你要大力杀球,然后在击球瞬间,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改变球的拍面角度,将球轻轻地送到对方的网前。 关键: 欺骗性是吊球的关键,动作幅度越大,欺骗性越强。 3.4 杀球(Smash):终结比赛的利刃 杀球是羽毛球中最具攻击性的击球技术,是将球从高处以最快的速度向下扣击,争取直接得分。 高点杀球: 动作要领: 身体向后仰,球拍举过头顶,用全身的力量向下扣击。 关键: 寻找最高的击球点,利用身体的爆发力,配合手腕的鞭打动作,将力量完全传递到球上。 斜线杀球与直线杀球: 根据对方的站位,选择斜线或直线杀球,以达到最佳的得分效果。 节奏的控制: 杀球并非一味追求速度,有时更需要与吊球、平抽等技术相结合,变化节奏,让对方防不胜防。 3.5 平抽(Drive):快速的对攻 平抽是介于高球和杀球之间的一种击球方式,将球以较快的速度、较低的弧线、直线或斜线抽向对方的空档。 动作要领: 身体微屈,球拍举在胸前,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快速向前“推”或“抽”球。 关键: 动作要小而快,准确性是关键。 应用场景: 平抽常用于双打比赛中的网前对抽,以及在对方回球质量不高时,快速抢占主动。 第四章:双打的配合与战术:团队的力量 羽毛球双打是一项需要高度默契和团队协作的运动。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与搭档形成有效的配合,才能在赛场上取得胜利。 4.1 双打站位:协同作战的艺术 双打的站位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双方的攻防效率。 轮转站位(Rotation System): 这是双打中最常见的站位方式。当一方发动进攻时,前后站位;当防守时,则会转变为平行站位。 进攻时的前后站位: 一名球员在前场(网前),另一名球员在后场(底线附近)。前场的球员负责拦截对方的网前球,后场的球员负责处理对方的后场球。 防守时的平行站位: 两名球员并排站位,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 关键: 轮转必须及时、迅速,避免出现漏洞。 固定站位(Fixed Position): 少数情况下,双方会采用固定站位,例如一人专司网前,一人专司后场。这种站位要求球员有非常突出的个人能力,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补。 4.2 默契的配合:心灵的感应 默契是双打的灵魂,它能够让两个人的力量发挥出大于个体之和的效果。 沟通与信号: 队友之间要通过语言、眼神、手势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传递信息,避免失误。 互相补位: 当搭档被动或者出现失误时,另一名队友要及时补位,弥补防守漏洞。 信任与鼓励: 即使出现失误,也要相互信任,给予鼓励,保持积极的心态。 4.3 双打战术:智慧的较量 除了个人技术和配合,战术的运用也是双打致胜的关键。 前后封网: 一方在前场压迫,另一方在后场控制,迫使对方失误。 左右调动: 通过连续的斜线击球,调动对方的站位,制造空档。 突袭与变化: 在对方习惯了某种节奏时,突然改变战术,例如突然加快节奏,或者改变落点,打乱对方的部署。 利用发球: 高质量的发球是双打的开端,可以创造进攻机会,也可以打乱对方的节奏。 第五章:业余爱好者常见问题与解答 在羽毛球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我们将针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大家更好地克服困难,提升技术。 5.1 常见问题解答 Q1:为什么我的杀球总是没有力量? A: 杀球力量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握拍不正确,导致手腕僵硬;也可能是没有充分利用身体的协调性,发力点不对;还有可能是击球点不够高。建议加强身体力量训练,特别是腰腹和手臂力量,同时反复练习高点杀球的动作,体会发力过程。 Q2:我总是接不到对方的网前球,怎么办? A: 接不到网前球通常是因为站位太靠后,或者反应不够快。首先要养成回位到中心站位的习惯,并时刻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其次,要学会预判对方的网前球,并在第一时间启动。可以多进行网前球的专项练习,提高反应速度和移动能力。 Q3:为什么我的高远球总是下网或者出界? A: 高远球不稳定,可能是击球点不对,或者发力不均匀。尝试在最高点击球,用柔和的力量向上向前击打。同时,注意拍面的角度,确保球能以合适的弧度飞过球网。 Q4:我打球的时候容易累,是什么原因? A: 容易累可能是因为技术动作不合理,浪费了过多的体力。不正确的握拍、不经济的步伐都会导致体力过快消耗。建议从基础的握拍和步伐开始纠正,确保动作的流畅性和发力的经济性。同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提高体能。 Q5:如何提高我的羽毛球反应速度? A: 反应速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除了羽毛球专项练习,还可以进行一些全身性的反应训练,例如接球游戏、反应球训练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注意力,也是提高反应速度的关键。 5.2 训练与比赛的平衡 循序渐进: 掌握了基础技术后,不要急于挑战高难度动作,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勤加练习: 羽毛球是一项需要大量练习的运动,熟能生巧。 观看比赛: 观看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学习他们的技术和战术。 享受过程: 最重要的是,享受羽毛球带来的乐趣,把它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语 羽毛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从握拍的那一刻起,你就踏上了一条探索与进步的旅程。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羽毛球之路上的忠实伙伴,陪伴你飞越网前,逐梦飞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那种动感的线条和充满活力的色彩,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刚接触羽毛球的新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忐忑,生怕那些复杂的术语和动作描述会让我望而却步。但是,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担忧立刻烟消云散了。作者的文笔非常亲切自然,读起来就像是身边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手把手地教你一样。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握拍姿势、站位技巧开始讲解,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极其到位。特别是关于脚步移动的部分,他不仅用文字详细解析,还配上了清晰的图示,让我这个“路痴”也能很快掌握如何在场上快速反应。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入门到进阶,循序渐进,让人感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常见错误时所采用的对比手法,那种“你是不是也这样?”的代入感,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练习中的症结所在。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愉悦,充满了学习的热情。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翘楚。我是一个视觉驱动型学习者,如果图片不够清晰或者布局混乱,我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大量的全彩高清照片和细致的分解图,使得那些复杂的发力链条和身体姿态变得一目了然。特别是对于“头顶高远球”这种需要全身协调配合的动作,书中通过多个角度的抓拍,精确地展示了从引拍到鞭打的全过程,让我可以反复对比自己的动作,及时发现并修正那些细微的错误。我甚至可以把书放在我的训练包里,在场地边对照着进行模拟练习,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这种注重阅读体验的设计理念,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沉浸式的技能习得过程。

评分

我对技术书籍的要求一向很高,因为很多教材往往过于学院派,读起来枯燥乏味,真正落地到实战中却大打折扣。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完美地平衡了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击球时机”的阐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在最高点击球”,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来球轨迹下,如何预判、如何调整身体重心,以达到最佳的击球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在练习中受益匪浅。比如,书中提到如何利用手腕的爆发力来增加球的速度和旋转,我按照指导练习了几次,发现自己的平抽挡的质量明显提高了,那种干脆利落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此外,书中对于双打站位和战术配合的讲解也十分精辟,它打破了我以往对羽毛球只是单人对打的认知,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更宏观的理解。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动作指南,更像是一本实战宝典,随时可以拿出来翻阅,查找当前遇到的技术瓶颈。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一点,是它对羽毛球“精气神”的捕捉和传达。运动的魅力,远不止于技术动作的完美执行,更在于那种在场上与对手博弈时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智慧。在后续的章节中,作者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通过假动作迷惑对手”的心得体会。这些内容,是单纯的动作分解无法给予的。它教会我如何阅读对手的眼神,如何根据场上局势调整进攻的节奏。这让我的技术不再是孤立的一块块拼图,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打”羽毛球,更是学会了如何“思考”羽毛球,如何真正地融入这项充满智慧与激情的运动之中。它为我的羽毛球生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体育运动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华而不实的“空谈”。然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肩部拉伤不得不暂停系统训练,当时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可能要告别羽毛球一段时间了。后来,我翻到书中关于“运动损伤预防与基础恢复”的那一章,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赛前热身和赛后拉伸,以及一些针对性的巩固性训练。这些内容非常实用,让我可以在伤病恢复期保持对羽毛球的“手感”和身体的柔韧性。作者的这种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如何打好球,更体现在如何健康地享受这项运动。每一次阅读,我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羽毛球运动那种深沉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尊重。它不像冷冰冰的说明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最恰当的指导和鼓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