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
定价:36.80元
作者:王月升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80425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社交是一种社会活动,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的人打交道,因此,懂得社交心理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活学活用社交心理学》从举止礼仪、说话技巧、气场提升、为人处事、谈判应酬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社交心理做了具体地分析,并提供出*简便实用的应对技巧。内容丰富,语言清新明快,侧重实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找到新的自我定位,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社交心理学,不用再为社交发愁。
内容提要
目录
序篇 你有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吗
人际关系问题,你是否很烦忧 002
不好意思开口和人说话 003
难以与人建立亲近的关系 004
有些人身边总是纷争不断 006
篇 初 识
第01章 相遇相识,人际关系从初次见面时开始 010
请相信印象的神奇魔力 010
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外表 012
让微笑时刻挂在你的脸上 014
初次见面,请注意你的口头禅 016
你知道如何开始一个话题吗 019
第02章 举止礼仪,你的风度决定你形象的高度 022
送出真诚问候,为自己的形象加分 022
守时,社交中基本的礼貌 024
交换名片,交往的关键一步 026
握手的礼仪是从掌心开始的交流 028
重视对方,请先记住他的名字 030
第03章 读懂对方,透过细节看清真实的他和她 033
小的习惯动作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033
透过妆容,看出你想了解的对方 035
懂得试探,掀开对方的心思 037
透过破绽,巧妙识破对方谎言 039
第04章 悦心言语,懂心理会寒暄才能讨人喜欢 042
记得多说谢谢,感激也是一种赞美 042
寒暄很重要,它是交往的敲门砖 044
称呼恰当,别人才会喜欢你 047
说场面话,为交际添光加彩 049
恭维话说到位,沟通简单又有效 051
真诚表达,语言更入人心 054
第05章 提升气场,展现才华与能力去吸引对方 056
坐拥强大气场,你需要自信 056
遇事不慌,把镇定当做习惯 058
击中要害,把话说到点子上 060
适度高调,吸引更多注意力 062
一个有追求的人更有魅力 064
第二篇 交 往
第06章 心明眼亮,学一些结交益友的心理策略 068
益友还是损友,请你先分清楚 068
知己如珍宝般珍贵,请务必珍惜 070
时常问候,感情需要用心经营 073
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075
第07章 把握分寸,说话做事点到为止不伤人心 077
嘲笑易伤人,别做贬低自己的事 077
处处揭人短,是没素质的体现 079
小心伤人心,开玩笑要有底线 081
触碰他人隐私的话,千万不能说 083
第08章 和气生财,给别人留面子给自己留退路 086
先赞美几句,批评的效果会更好 086
拒绝时要委婉,适当用点小策略 088
主动化解矛盾,解开心灵的疙瘩 090
得理也饶人,日子就会一团和气 092
第09章 巧装糊涂,社交场上的来往不必太算计 095
大事不糊里糊涂,小事不过分计较 095
留点瑕疵,犯点小错更可爱 097
适当装傻,不必事事刨根问底 099
0章 应变,灵活变通才能做到左右逢源 102
知进退是一种灵活的应变智慧 102
懂得应变的人处事更顺畅 104
有爱的谎言,你需要说出口 106
方圆配合,你的人生就会左右逢源 108
第三篇 策 略
1章 自我推销,大胆秀出自己才能抓住机遇 112
提升自己,让他人对你刮目相看 112
想脱颖而出,先打造好自己的形象 114
毛遂自荐,让贵人快点看到你 116
懂得自夸,“好酒也怕巷子深” 118
2章 有所保留,任何时候都不丢掉防人之心 121
别随便和人交心,保持应有的警惕 121
嘴上把好门,关系再近说话也要有分寸 123
小心被利用,不可泛滥同情心 125
眼明心亮,看清周边的小人 127
3章 对症,求人办事先从对方心理入手 130
巧妙磨人,让他乐意帮助你 130
了解对方的喜好,看人下话碟 132
利用同情心,求人办事好说话 135
脑袋灵活一点,问题才会更简单 137
4章 储备人脉,礼尚往来学会积累关系资本 139
相信你的热情会打动对方 139
点滴积累,建立你的人脉圈 141
自己更有价值,他人才会更喜欢你 143
多交朋友,扩大你的交际圈 145
分享人脉,让“一”变成“多” 147
5章 修复关系,悦纳他人不为裂痕嫌隙烦忧 150
矛盾不用怕,幽默来帮你化解 150
错了,那就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 153
及时化解矛盾,打开彼此的心结 155
求同存异,容下生活中的不同点 157
第四篇 职 场
6章 职场心机,百试百灵的实用心理小技巧 162
表扬下属,让关系更进一步 162
培养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的性格 164
会灵活做人,才能人见人爱 167
步步推进,巧用登门槛效应 169
7章 小心陷阱,与人相处避开雷区护好自己 172
主动承认错误,以免自己孤立无援 172
不依赖他人,独立的你更 174
远离长舌妇,以免被陷害 177
同事可做盟友,但不能做死党 179
谨慎一点,躲开爱挑拨是非的人 181
8章 谈判应酬,妥善进退练就人见人爱本领 184
拿下关键人物,谈判自然水到渠成 184
谈话礼在先,有礼走天下 186
投石问路,善用试探性提问 188
9章 商务往来,真诚相交得人心方能得客户 191
讲诚信,赢得对方长久的信赖 191
利益互补,共赢让彼此交往更顺畅 193
为对方着想,对方才能相信你 196
不争之争,才是争之上上策 198
第20章 提升自我,竞争力永远是你的核心价值 202
竞争意识,时刻都不能忽略 202
用心工作,是提升自我的前提 204
把小事当成大事做,你才能更 207
精益求精,千万别马虎糊弄 209
多充电,时刻跑在别人的前面 211
参考文献 214
作者介绍
王月升,江西抚州人,抚州素称文献之邦,名人辈出。王月升现任全球赣商会执行会长,虎门电影集团《名人饭局》电影联合出品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于理论知识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把开启人际交往奥秘的钥匙,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隐藏在日常对话、微小表情背后的深层心理活动。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一种全新的视角所吸引。作者并非枯燥地罗列心理学概念,而是用极其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将那些原本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读到关于“首因效应”的部分,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自己初次与某位同事见面时,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微笑而获得的后续善意,那种“第一印象”的神奇力量,此刻被解释得淋漓尽致,让我恍然大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非简单地介绍现象,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例如,在分析“从众心理”时,我看到了群体压力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个体的决策,尤其是在信息不确定或存在权威人士引导的情况下,个体更容易放弃独立判断。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行为,是否也曾受到这种无形力量的裹挟。作者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趣味性,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闲谈,听他分享人生智慧。这本书让我明白,社交并非一场场精心策划的表演,而是一门需要细致观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艺术。它让我对人性的复杂与微妙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每一次人际互动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用一种极其坦诚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剖析了人际交往中最令人困惑的一些方面。我一直以为,真诚和善良是维系关系的基础,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仅仅依靠这些美好的品质是远远不够的。书中关于“权力动态”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在任何关系中,都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能量流动,了解这种动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也避免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例如,在处理职场关系时,我曾一度困惑为何自己的努力不被重视,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时候,仅仅埋头苦干是不足够的,还需要理解上级的期望,以及如何在组织架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此外,书中关于“情感操控”的章节,更是让我警醒,它揭示了那些看似无害的言语和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意图。我开始更加留意那些试图通过“内疚感”或“义务感”来控制他人的人,学会了如何识别并保护自己免受这类操纵。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理论,让那些枯燥的心理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本书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加微妙。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精美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的实用“工具”。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认知失调”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为什么人们在做出某个决定后,会努力去合理化自己的选择,即使这个选择并不完美。这在处理伴侣之间的争执时尤为有用,我学会了不去纠结于眼前的对错,而是去理解对方为何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们可能正在经历某种“认知失调”,需要通过捍卫自己的观点来维持内心的平衡。书中还深入探讨了“社会认同”的力量,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尤其是在群体中,这种“随大流”的心理会得到怎样的放大。这让我对一些集体行为的解读有了新的视角,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是否过于容易受到群体意见的影响。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启发性,他鼓励读者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且提供了许多思考题和练习,让我能够主动地去观察、去实践、去验证。我发现,当我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书中的一些技巧,比如在沟通时更加注重倾听和反馈,或者在表达意见时更加注意措辞和时机,我与他人的沟通效率明显提升,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这本书让我相信,社交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的。
评分老实说,起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并没有那么高,总觉得“社交心理学”这类题材的书籍,无非是换着花样讲些人际交往的“潜规则”。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并非教你如何“套路”别人,而是引导你去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会有效果。例如,书中对“互惠原则”的解读,让我意识到,给予和接受之间并非简单的等价交换,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和信任建立。读到关于“稀缺性效应”的部分,我联想到了生活中那些“限量发售”的商品为何如此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物质本身,更是因为那种“错过就没了”的紧迫感激发了我们的购买欲望,这种心理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懂得适时适度的“保持距离”或“制造惊喜”,反而能提升对方的重视程度。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常常引用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成果,但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通俗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复杂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呈现出来,让我能够轻松理解那些看似高深的心理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进行“自我觉察”,在理解他人的同时,也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动机。我开始留意自己在不同社交场合下的反应,尝试去分析这些反应背后的心理原因。这种由外向内的探索,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另一个维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是一次深入灵魂的社交“体检”。它并非提供一套完美的“人际交往秘籍”,而是邀请你去审视自己的社交“盲点”,并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工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解读,它让我看到了,人际关系中的付出与回报,并非总是物质上的,更多时候是情感上的满足、认可和归属感。当我理解了这一点,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愿意为了一份不确定的感情而付出那么多,那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一种无形的“回报”。书中对“自我服务偏差”的解释,也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成功归功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这种认知上的“滤镜”,会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评价,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都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不像是一些“心灵鸡汤”类书籍那样空泛地鼓舞,而是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来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他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社交模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社交的升级”,对如何与人相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未来的每一次社交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