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0-6岁聪明宝宝成长的120个细节 |
| 作者 | 袁宗金 |
| 定价 | 29.80元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ISBN | 9787506469166 |
| 出版日期 | 2011-0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k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宝宝红屁股怎么办宝宝老是吃手指怎么办宝宝挑食怎么办宝宝总是不爱睡觉怎么办宝宝特别依赖妈妈,不喜欢上幼儿园怎么办还有,宝宝大肌肉发展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和学习都比别的孩子慢怎么办…… 孩子的问题很多,虽然看起来都很小,但是却愁坏了爸爸妈妈。谁都想自己的孩子长得聪明、强壮又可爱,那么,怎样才能给孩子正确而科学的抚养和教育呢本书根据宝宝在0~6岁这个年龄段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身体发展、智力开发、情绪培养、心理成长等,分别从0—1岁、1~2岁、3~4岁、5~6岁、游戏、心理、交流、孩子的问题行为、爸爸妈意识盲点这些角度出发,给予爸爸妈妈非常细致而又专业的指导,让爸爸妈妈从120个细节中得到切实有益的帮助!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用心了!封面采用了一种非常柔和的马卡龙色系,主色调是淡雅的米黄色,配上活泼但不刺眼的插画,让人一拿在手上就感觉心情很放松。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很薄很滑的铜版纸,而是略带纹理的哑光纸张,翻阅起来手感非常舒服,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油腻。特别是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光线不太好的地方阅读,眼睛也不会有明显的疲劳感。我注意到作者在每一个章节的开头都设计了一个小小的“今日心语”栏目,虽然内容很简单,但非常温馨,像是老朋友在耳边低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书脊部分处理得很平整,即便经常翻开阅读,也不用担心会散页。总的来说,从实体书的感官体验上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精心制作的礼物,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送给新手父母,都显得体面又有品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其实也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内容本身的重视程度——毕竟,愿意在“外衣”上花心思的作者,往往对“内涵”也更为苛求。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逻辑上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0-6岁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它并非简单地按照年龄段进行机械划分,而是更侧重于捕捉那些关键性的“成长节点”和“行为转折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两个方面——比如宝宝的睡眠习惯和他的情绪表达——巧妙地联系起来,指出一个环节的调整如何能连锁性地影响到另一个方面的发展。这种网状的、立体的思考框架,帮助我跳出了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育儿认知。例如,在某个章节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如何识别宝宝在表达“需要独处”和“需要陪伴”时的微妙信号,这简直是帮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过去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孩子粘人就是爱我,现在我明白了,学会尊重孩子对“空间感”的需求,同样是深度爱的体现。这种超越时间线、注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组织方式,使得全书的知识体系非常稳固,读起来条理清晰,让人茅塞顿开。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超乎我的预期。很多育儿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提供一些过于理想化的情景,让人觉得根本无法在日常生活的“鸡飞狗跳”中实践。然而,这本书却非常注重“实操性”。它不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非常细致地描述了“怎么做”的每一步。举个例子,在处理“玩具收纳”的问题上,它不仅仅是建议“让孩子参与收纳”,而是详细拆解了从“设置固定收纳区域”到“使用可视化标签”,再到“设定每日五分钟快速整理”的完整流程。当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和我的孩子一起用贴了卡通图片的方式来分类积木和绘本时,我发现原本需要耗费我大量精力的“战斗”环节,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一场有趣的“寻宝”游戏。这种由浅入深、步骤清晰的指导,极大地增强了我们作为父母的信心,让我们觉得即便是看似微小的日常挑战,也都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时,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语言风格,简直就像是邻家那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育儿专家在跟你面对面聊天,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充满专业术语的说教感。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去阐述那些看似复杂微妙的育儿现象。比如,在谈到如何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吃饭时,书中没有用大段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自主性”的培养,而是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就像小鸟第一次尝试飞出巢穴,你不能总是在旁边紧紧托着它,偶尔的摔跤才是最好的助推器。”这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将严肃话题生活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还在育儿新手期、感到焦虑和迷茫的家长们能够轻松地“入脑”并“入心”。更难得的是,作者在给出建议时,总能考虑到不同家庭背景和育儿理念的差异,提供的方案往往是灵活多变的,鼓励家长根据自己宝宝的独特个性和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而不是僵硬地要求“照本宣科”。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贯穿了全书,让人感觉非常受尊重。
评分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或许在于它对于“父母自我成长”的关注,这一点在许多只关注“孩子发展”的书籍中是常常被忽略的侧面。作者在引导我们观察孩子的同时,也频繁地将我们的目光拉回到我们自身的情绪稳定性和育儿心态上。书中探讨了“完美父母”的陷阱,以及如何正视自己在养育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我记得有一段话特别触动我:“孩子成长的速度,往往是我们接纳自己不完美速度的反映。”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的焦躁,其实是我们内心焦虑的外化。通过这本书,我开始尝试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先深呼吸,问自己一句“我现在是什么情绪?”而不是立刻去纠正孩子的行为。这种从“控制外部”转向“管理内部”的视角转变,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它不仅改善了亲子关系中的火药味,更让我作为一个个体,在为人父母的旅程中找到了更坚实的立足点,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个有意识的、不断学习的成长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