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面向未来(附光盘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录第5辑)
定价:39.20元
作者:路甬祥,郑必坚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040268836
字数:200000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p>本书是“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录第五辑,共收入“论坛”2007年演讲12篇,具体包括《我所见证的中美关系及其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大学的管治》、《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等。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录第五辑,共收入“论坛”2007年演讲12篇。“论坛”演讲者分别为外学者、专家和高层领导,内容涉及政治、科技、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既展示了宽广的科学前沿,又透显出深厚的人文底蕴,旨在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读者的直觉出发,这类带有“论坛演讲录”性质的合集,往往能捕捉到思想最活跃、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演讲的语境和书面的论述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更注重现场的互动性、论点的即时冲击力以及思想碰撞的火花。我猜测这本书里的内容,可能充满了那些被精心打磨过、但在现场被赋予了独特生命力的观点陈述。这种“活的”思想的记录,比纯粹的学术论文更具有感染力,因为它保留了阐述者在特定时间点上对未来的某种紧迫感和洞察的尖锐性。光盘的加入无疑是放大了这种临场感,我期待着通过光盘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演讲者的激情与神态,去体会那些被掌声和思考打断的精彩瞬间。这种结合,让阅读体验不再是安静的独白,而更像是一场与时代先锋的深度对话,充满了动态的美感和思维的张力。
评分我对“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这个背景本身就抱有一种天然的信赖感。它暗示着这本书的内容,既有扎实的科学精神作为支撑,又兼顾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深度。在当今这个技术飞速发展,但伦理和价值讨论相对滞后的时代,这种科学与人文的平衡尤为重要。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审慎乐观的态度,既不盲目崇拜技术乌托邦的幻想,也不因恐惧而故步自封。它应该是一剂清醒剂,促使我们在拥抱新可能性的同时,不断反思“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想成为什么”。这本书的使命,或许就是确保未来的构建过程,是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和文明的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速度。这种对价值导向的强调,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上升到了关乎时代精神塑造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很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抽象的、像是星云又像是数据流动的图案,让人立刻联想到“未来”这个宏大的主题。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细腻,翻阅起来有一种仪式感。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里面的具体内容,但仅仅是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已经传递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让我对内涵的深度更加充满期待,毕竟,一本优秀的著作,总是从外在的精致开始,吸引你走进它构建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沉稳而富有远见的大家之气,让人忍不住想马上翻开它,看看里面究竟蕴藏着怎样深刻的洞见,特别是考虑到它还附带了光盘,这更增添了一份探索的维度,仿佛阅读的过程不再是单向的接收,而是一次多媒体的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拓宽了阅读的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是在搭建一个思想的交汇平台,将不同领域的精英观点汇集一堂,探讨共同的未来命题。这种多视角的审视,是任何单一作者难以企及的广度。我个人对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如何看待技术进步和社会演变之间的复杂关系抱有极大的兴趣。例如,一位物理学家眼中的未来可能与一位社会学家所描绘的蓝图截然不同,而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就在于将这些看似冲突却又相互关联的视角并置起来,让读者自己去寻找那个最优的平衡点。这种兼容并包的态度,使得全书的视野异常开阔,避免了陷入某一学派的偏执。这种“论坛”的精髓,在于其思想的多元性和论证的立体感,它提供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一套丰富的思考工具箱,引导我们从多个维度审视即将到来的世界,培养一种跨学科的思维习惯,这是当下极为稀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初次浏览目录的时候,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和前沿感是相当强烈的。它不像那种畅销书那样用耸动的标题来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种非常严谨和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论点。我注意到章节之间的逻辑推进非常自然,从宏观的趋势分析过渡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再到对伦理和哲思层面的探讨,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闭环。这种结构安排,显示出作者对“面向未来”这一命题进行了极其深入和周密的思考,绝非泛泛而谈的空想。我能感觉到,每一个标题背后都承载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案例支撑,尽管我尚未精读,但仅凭其框架布局,就能预判出这是一部能够提供扎实思维工具而非仅仅是提供快餐式信息的深度读物。这种对系统性和深度的追求,对于真正想在某一领域建立清晰认知框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它不像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未来学家呕心沥血绘制的路线图,清晰地标示出前方的挑战与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