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散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定价:15.80元
作者:张瑞林,王飞,徐睿卿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040314816
字数:
页码:14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散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教材》是在遵循版“指导思想明确、突出教育功能、围绕健康促进、强调个性发展、彰显文化特色”的编写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系列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等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以“健康”思想为指导,统领整个教材编写工作;②以突出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为根本,使教材内容呈现鲜明的知识性、系统性、先进性特色;③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宗旨,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并对增强学生体质内在规律性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的诠释;④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原则,使系列教材内容呈现丰富多彩;⑤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为基本要求,使教材内容能够充分反映课内外有机衔接;⑥以先进的体育文化为引导,使教材内容集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
目录
章 体育与健康概述
节 健康概述
第二节 体育锻炼与健康
第三节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要求
第四节 校园体育文化
第二章 散打与健康
节 散打与身体健康
第二节 散打与心理健康
第三节 散打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章 散打概述
节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散打的特点与锻炼价值
第三节 散打礼仪
第四节 散打段位制
第四章 散打基本技术
节 散打的实战姿势
第二节 散打的基本步法
第三节 散打的基本拳法
第四节 散打的基本腿法
第五节 散打的基本摔法
第六节 散打的基本跌法
第七节 散打的基本防守技术
第八节 初学散打的练习阶段和步骤
第五章 散打基本战术
节 散打战术设计
第二节 散打战术形式
第三节 散打战术练习方法
第六章 散打竞赛的组织、编排与规则
节 散打竞赛组织
第二节 散打竞赛编排
第三节 散打比赛规则及裁判法
第七章 散打运动欣赏
节 散打欣赏的意义
第二节 散打的美学特征
附录一 大学生体质测试评分表
附录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
附录三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二)散打对呼吸系统机能的影响
呼吸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也在内环境的酸碱平衡调节中发挥主要作用。散打练习强度较大、肌肉爆发力强、动作速度快,可快速调动肌肉力量,在较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活跃,对肺组织结构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使呼吸系统机能增强。通过肺泡数量的增加,肺通气量增加,呼吸肌耐力增强。一些有规律的散打耐力素质练习,如连续蹲起侧踹腿练习、计时鞭腿练习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细胞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呼吸肌的耐力。散打练习时,耗氧量提高,需氧量增加,对肺的通气功能的提高、肺泡活性的保持和改善以及对肺气肿的预防等都大有裨益。
二、散打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日常活动、运动和劳动中,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
(一)散打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力量是指人体在肌肉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散打是对抗性体育项目,以明显的击打效果击中(打点)、摔倒对方所得分数的多少决定胜负。无论是进攻时快速的拳法和腿法,还是持久激烈的对攻、抱缠、摔法,或是被击中时的抗击力等,均需要良好的力量素质。
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分别构成了肌肉的收缩成分和弹性成分。肌纤维是肌肉的收缩成分,人体的各种运动是通过肌纤维的主动收缩和放松实现的;肌腱和肌肉中的结缔组织组成肌肉的弹性成分,它与肌肉中的收缩成分呈并联或串联存在,如肌肉两端的肌腱属串联弹性成分,而包绕肌纤维束的肌膜等属并联弹性成分。当人体进行各种运动时,随着肌肉的收缩成分主动缩短,弹性成分被拉长而将收缩成分释放的部分能量吸收储存起来,其后再以弹性反作用力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促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和更快的运动速度。
进行各种肌肉力量练习时,由于肌纤维的主动收缩与放松,可大大促进肌肉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过程。肌肉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但是当肌肉处于安静状态时,肌肉中的毛细血管仅开放很少一部分,只有在进行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时,肌肉内的毛细血管才大量开放,这就使肌肉获得更多血液供应,带来更多氧气和养料,使肌肉内代谢大大加强。其结果使肌纤维内的蛋白质增加,肌纤维逐渐粗壮,肌肉内供能物质含量增加,肌肉的结缔组织弹性改善,使肌腱弹性、韧性加强。这不仅可以使练习者体格健壮,还大大有益于健康。
在进行散打练习时,不管是行进间的拳法或腿法练习,还是有目的性的手靶、脚靶等击靶练习,或是为提高动作质量而采取的分解动作静力性练习(如控腿、耗腿练习)以及进行上、中、下三盘进攻的腿法练习,都能充分调动全身能够调动的主动肌、协同肌参与做功。不管是空击还是打靶、打沙袋练习,都要求练习者以快的速度和大的力量来完成每一个动作,以保证参与工作肌肉的刺激强度,从而保证练习者大力量的增长。
散打突出的技术特色是快摔,表现为突然的启动和快速的进攻,这需要有很好的爆发力。因此,散打练习不仅要求肌肉的收缩力量大,而且要求肌肉收缩的速度快,就要求练习者经常进行爆发力练习,以迅速提高肌内和肌间协调以及肌纤维的快速收缩能力。散打练习的各种拳法、腿法和摔法动作就要求这种形式的肌肉功率。要提高动作的击打效果,实际上就是要尽量提高动作的速度和打击力量,即提高肌肉的瞬时功率。
(二)散打对速度素质的影响
速度是练习者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散打对抗激烈,攻防转换迅速,动作变化快,其技战术的充分发挥均是以不同的速度形式表现出来的,而速度的表现又具有多变和复杂的特点。速度能力决定着散打技战术运用和发挥的成效。
散打练习中的速度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和位移速度等。反应速度包括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在平时练习中,信号练习、特定动作练习等专门性练习可提高练习者的简单反应速度;而长期、有意识的防守反击配对练习和移动靶练习则能有效地锻炼瞬间选择性反应能力。“拳打迅雷不及掩耳”,这很好地形容了散打的动作速度,也是“兵贵神速”战略思想的体现。散打动作不像武术套路那样复杂,但正因为动作简单,才对每一个动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散打高手每一次出拳或出腿的速度、力度、距离、力点的把握都是千百次反复练习的结果。单个动作以及拳拳、拳腿、腿腿之间的简单组合或三个动作以上的较复杂组合练习都要求动作连贯、协调并快速完成,以短的时间完成一套动作组合,发挥大的动作频率。而占据有利位置,或突然进攻,或迅速躲闪或快速防守反击等都需要进行身体多方位的快速移动。
……
序言
章 体育与健康概述
节 健康概述
第二节 体育锻炼与健康
第三节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要求
第四节 校园体育文化
第二章 散打与健康
节 散打与身体健康
第二节 散打与心理健康
第三节 散打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章 散打概述
节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散打的特点与锻炼价值
第三节 散打礼仪
第四节 散打段位制
第四章 散打基本技术
节 散打的实战姿势
第二节 散打的基本步法
第三节 散打的基本拳法
第四节 散打的基本腿法
第五节 散打的基本摔法
第六节 散打的基本跌法
第七节 散打的基本防守技术
第八节 初学散打的练习阶段和步骤
第五章 散打基本战术
节 散打战术设计
第二节 散打战术形式
第三节 散打战术练习方法
第六章 散打竞赛的组织、编排与规则
节 散打竞赛组织
第二节 散打竞赛编排
第三节 散打比赛规则及裁判法
第七章 散打运动欣赏
节 散打欣赏的意义
第二节 散打的美学特征
附录一 大学生体质测试评分表
附录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
附录三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主要参考文献
坦白说,我对很多“规划教材”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迎合教学大纲,内容上可能会显得保守或者过于学术化,缺少点“烟火气”。但是,这本教材却成功地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在理论深度上毫不含糊,引用的文献和数据都显示出强大的学术支撑力,保证了其作为高等教材的权威性。然而,在具体的操作指导部分,语言却出奇地生动和接地气。例如,在描述如何调整呼吸配合发力时,它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将发力比作“压缩弹簧瞬间释放”,而不是冷冰冰的“腹部收缩”。这种将高深理论用大众可以理解的语言重新包装的能力,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建立起对动作的感性认识,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教学方法: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实战经验的习武者,我最看重教材里关于“变通”和“临场反应”的讨论,很多书只会教你标准动作,但实战中对手可不会按套路出牌。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把散打的套路固化成一成不变的“死招”,而是花了大篇幅探讨了“势”的转换和“间架”的调整。例如,在讲解如何应对侧向抱摔时,它不仅列举了正面防守的几种方法,还详细分析了在对手突然变向时,身体重心应该如何微调以保持平衡并迅速反制,这些细节的捕捉非常敏锐,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实战经验。而且,它还引入了对不同体型、不同风格对手的应对策略分析,这种模块化的思路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不是盲目追求标准模型,这一点对于提升个人实战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的武术理论资料库,发现市面上很多教材虽然内容详实,但在逻辑梳理上总有些让人抓狂的地方。然而,这本教材在章节的组织和知识点的递进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动作,而是非常清晰地构建了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实战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每一章的开始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本章目标”,让你清楚知道学完后能掌握什么,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讲解一个技术动作时,总是会先从力学原理和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剖析,而不是直接跳到“如何出拳”,这种深度的挖掘让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模仿,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么打最有效”。当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作者还会巧妙地引入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哲学思考来辅助说明,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思辨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机械重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用心了,封面那种磨砂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了本钱的精品。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的那种克制和专业感,字体大小和行距的拿捏恰到好处,阅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即便是长时间盯着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也不会有那种视觉疲劳。而且,书页的纸张质量非常高,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卷边的纸,感觉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做笔记,它也能经得住考验。内页的插图和示意图,色彩的运用非常精准,黑白线条图的清晰度也毋庸置疑,能让人一眼就抓住核心的动作要领,这一点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反复对照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严谨和值得信赖的信号,让人在打开它之前,就已经对内容充满了期待。光是捧着它,都觉得自己的武术素养提升了一个档次。
评分从工具书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索引和附录部分的处理堪称典范,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部“工具”的实用价值。它的术语表做得极其详尽,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专业名词,不仅提供了标准的中文名称,还附带了其在不同流派或历史背景下的异称,这对于交叉学习和深入研究非常有帮助。更赞的是,书后附带的常见伤病预防与紧急处理章节,内容详实且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明确指出了哪些动作容易导致哪些部位的损伤,并提供了即时处理建议,这体现了编者对习武者人身安全的深切关怀。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将技术动作分解成“准备姿势”、“启动环节”、“结束反馈”三个步骤的标准化描述格式,这种结构化处理让我在备课或自我复盘时,可以快速地定位到每一个环节的要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准备的系统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