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定价:37元
作者:刘落宪 主编
出版社:中医药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801563644
字数:710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中药制药工程是结合中药生产的特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装备,研究中药生产工艺的综合性应用技术。本书以中药制药工程基础理论为重心,介绍了流体流动、液体搅拌、输送机械、成型设备与包装设备等内容。全书以中药制造工艺为主线,准确反映中药制造工艺的逻辑性,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使读者加深对制药工程理论的理解,让读者了解清楚药品制造工艺路线及各相关环节。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目录
绪论
一、中药制药工程与设备研究的对象
二、制药工程的内容
三、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章 流体流动
一、流体的密度与比体积
二、流体的可压缩性与热膨胀性
三、液体的表面张力
四、流体的流动性
节 流体的平衡
一、作用于流体上的力
二、流体平衡的基本方程
三、重力场中非均质流体的平衡
第二节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一、流量与流速
二、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三、管内定态流动的质量守恒方程
四、黏度
五、流体定态流动时的机械能能量衡算
六、流体流动的类型与雷诺数
七、圆形直管内完全发展管流流速的分布
八、流体绕物流动(边界层理论)
第三节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与管路计算
一、圆形直管阻力损失计算及摩擦因数
二、流体在非圆形直管内的阻力损失计算
三、管路上的局部阻力计算
四、管路计算
第二章 液体搅拌
节 混合机理
一、混合效果的度量
二、液体混合机理
第二节 搅拌器
一、搅拌器的类型及其性能
二、搅拌器的强化措施
三、搅拌器的选型
第三节 搅拌功率
一、搅拌器混合效果与功率消耗
二、均相液体的搅拌功率
三、非均相液体的搅拌功率
四、非牛顿流体的搅拌功率
第四节 搅拌器的放大
一、放大基础
二、按功率数据放大
三、按工艺结果放大
第五节 其他类型搅拌器
一、磁力搅拌器
二、液流搅拌器
三、气流搅拌
第三章 输送机械
节 液体输送机械
一、叶片泵
二、容积式泵
第二节 气体输送机械
一、通风机
二、鼓风机
三、压缩机
四、真空泵
第三节 固体输送机械
一、挠性牵引构件输送机械
二、无挠性牵引构件输送机械
三、气力输送装置
第四章 粉碎筛分与混合
节 粉碎
一、概述
二、粉碎机理
三、粉碎的能量定律
四、粉碎方法
五、粉碎机械
第二节 筛分
一、概述
二、药筛的类型及标准
三、分离效率
四、筛分机械
第三节 混合
一、混合机理
二、混合程度
三、混合机械
四、影响混合的因素
第五章 固一液萃取
节 提取
一、提取时的扩散速率
二、提取方法
三、提取工艺流程
第二节 浸出过程计算
一、浸提量的计算
二、浸提时间的计算
三、提取工艺参数对提取过程的影响
第三节 提取设备
一、间歇式提取设备
二、连续提取设备
第四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
一、概述
二、超临界萃取工艺流程及应用
第六章 过滤与沉降
节 过滤
一、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二、过滤机
三、过滤方程
四、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五、超滤
第二节 沉降
一、重力沉降
二、离心沉降
第三节 离心分离
一、离心分离的概念
二、离心机
第四节 气体净制
一、过滤净制
二、湿法净制
三、气体的电净制
四、洁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
第七章 传热与蒸发
节 概述
一、传热过程中热交换的方式
二、传热基本概念
第二节 热传导
一、等温面与温度梯度
二、傅立叶定律
三、导热系数
四、平壁的热传导
五、圆筒壁的热传导灸
第三节 对流传热
一、基本概念
二、对流热流量方程式
三、对流传热系数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辐射传热
一、基本概念
二、物体间的辐射传热
三、设备热损失的计算
第五节 传热计算
一、总热流量方程
二、总传热系数
三、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四、流体流向的选择
五、壁温的计算
第六节 热交换器
一、管式热交换器
二、板式热交换器
三、各种间壁式换热器的比较
四、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
五、换热器的使用
第七节 蒸发设备
一、蒸发器
二、蒸发器附属设备
三、蒸发器的选型
第八节 单效蒸发
一、单效蒸发流程
二、单效蒸发计算
三、蒸发器的生产强度
四、溶液的沸点与传热温度差损失
五、真空蒸发
第九节 多效蒸发
一、多效蒸发流程
二、多效蒸发计算
三、多效蒸发与单效蒸发的比较
四、蒸发过程的节能措施
第八章 蒸馏
一、蒸馏过程的分类
二、蒸馏过程的特点
三、蒸馏操作的应用
节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一、相律
二、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
三、用相对挥发度表示的气液相平衡图
四、两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图
五、双组分非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
第二节 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
一、平衡蒸馏
二、简单蒸馏
第三节 精馏原理、操作流程及计算
一、精馏原理、设备及操作流程
二、理想物系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三、间歇精馏
第四节 特殊蒸馏
一、恒沸精馏
二、萃取精馏
三、水蒸气蒸馏
第九章 干燥
一、干燥的分类
二、干燥的基本原理和干燥条件
节 湿空气的性质和焓一湿度图
一、湿空气的性质
二、湿空气的焓一湿度图
三、焓一湿度图的应用
第二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一、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二、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第三节 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
一、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二、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特性
三、恒定操作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第四节 干燥设备
一、厢式干燥器
二、带式干燥器
三、流化床干燥器
四、转鼓干燥器
五、喷雾干燥器
六、闪蒸干燥器
七、冷冻干燥器
八、红外线辐射干燥
九、微波干燥
十、组合干燥
十一、干燥器的基本要求和选用原则
第十章 成型设备与包装设备
节 丸剂生产设备
一、丸剂的塑制设备
二、丸剂的泛制设备
三、丸剂的滴制设备
第二节 片剂的设备
一、造粒设备
二、压片设备
三、净片与包衣设备
第三节 液体制剂设备
一、安瓿的洗涤设备
二、注射剂灌封设备
三、口服液灌封设备
第四节 胶囊剂的设备
一、硬胶囊剂设备
二、软胶囊剂设备
第五节 包装设备
一、袋封装设备——制袋充填封口包装机
二、铝/塑、铝/铝封装设备
三、瓶包装设备
第十一章 工艺设计
节 平面设计原则
一、总体设计
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
第二节 车间设计
一、设计方案
二、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三、物料衡算
四、能量衡算
五、设备选择
六、车间布置
七、工艺管路设计
八、非工艺设计项目
九、编制概算书
十、编制工艺设计文件
第三节 洁净技术与GMP验证
一、通风、空调与净化
二、洁净室的平面布置、洁净室的装修要求
三、空气净化系统与洁净区环境的验证
第十二章 中药制剂工艺工程化概论
节 中间体生产工艺
一、中药材前处理生产工艺
二、中药中间体(浸膏)生产工艺
三、中间体生产车间布置
第二节 片剂生产工艺
一、工艺流程图及区域划分
二、生产主要工序及设备
三、片剂车间布置形式
第三节 颗粒剂生产工艺
一、生产流程图、区域划分及生产
主要工序
二、颗粒剂车间布置形式
第四节 胶囊剂生产工艺
一、硬胶囊剂生产工艺
二、软胶囊剂生产工艺
三、胶囊剂车间平面布置形式
第五节 液体制剂的生产工艺
一、注射剂的生产工艺
二、大容量注射剂
三、中药粉针剂生产工艺
四、口服液生产工艺
五、液体制剂车间布置举例
第六节 丸剂的生产工艺
一、蜜丸剂生产工艺
二、水丸、水蜜丸生产工艺
三、中药滴丸生产工艺
附录
一、常用物理量的S单位与量纲
二、干空气的物理性质
三、水的物理性质
四、水蒸气的物理性质
五、某些液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六、某些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七、常用固体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
八、管子规格
九、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性能表(摘录)
十、4—72—11型离心通风机规格(摘录)
十一、标准筛目
十二、搅拌器的结构型式及其有关参数
十三、部分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
十四、部分人名中英文对照
近期,我在一家中药制药企业担任生产部经理,深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给日常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尝试阅读了《XXX》(这里请读者自行代入您的书名),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有些“理论化”和“书本化”,未能很好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痛点。例如,书中在讨论成本控制时,只是泛泛地提及要“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但对于如何具体地量化生产成本,如何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点”,以及如何通过工程手段进行有效的成本削减,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在我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批次之间的质量波动,或者生产效率不稳定的问题,而书中关于“工艺稳定性控制”的部分,也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控制参数,并没有深入探讨如何对这些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如何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等工具来监测和改进生产过程。此外,书中关于“设备维护与保养”的部分,也显得过于基础,未能触及到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预防性维护体系,如何进行故障预测和诊断,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维护策略来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提高整体生产效率。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概览性”的读物,对于一线管理者而言,它所提供的实用性建议和解决方案相对有限,难以直接指导我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难题。
评分我是一名专注于中药药理研究的科研人员,虽然不直接从事制药工程,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一直希望能够对中药制药的工程原理有所了解。《XXX》(这里请读者自行代入您的书名)这本书,在我的同事推荐下我拿来翻阅。我本以为它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药物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过于强调“设备”本身的功能介绍,而忽略了“工程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比如,书中在介绍提取设备时,会列举各种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但对于这些参数是如何确定的,背后有哪些工程学上的考量,比如传质、传热的原理如何影响提取效率,以及如何根据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设备的优化选择,几乎没有涉及。这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我们更希望了解的是,为什么选择某种设备?它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在什么条件下它能发挥最佳性能?这本书在这方面的阐述显得十分不足,让人感觉它更像是一本“设备说明书的集合”,而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原理”著作。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更加注重工程思维的培养,深入剖析设备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指导中药制药过程的优化和创新。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最近为了完成我的毕业设计,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书籍。在图书馆里,我偶然看到了《XXX》(这里请读者自行代入您的书名)。起初,我满怀期待,认为这本厚重的书籍一定能为我提供宝贵的指导。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却发现这本书的知识体系似乎有些脱节。例如,书中在介绍提取工艺时,花费了大量篇幅讲解各种提取方法的原理,但对于如何根据不同的药材成分选择最优的提取溶剂、温度、时间等参数,却语焉不详。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在实验室里进行小试,结果发现提取率远低于预期,而且提取液中杂质成分也很多。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现代化的中药提取设备,如超声波提取设备、超临界CO2提取设备等,提及甚少,甚至没有。这些设备在当前中药制药领域已经非常普遍,掌握其原理和操作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知识点更新似乎比较缓慢,缺乏前瞻性,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学习状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与时俱进,引入更多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工程化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这些学生解决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难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基础理论的堆砌。
评分作为一个在制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前辈,最近有幸翻阅了几本关于中药制药工程的书籍,其中一本《XXX》(这里请读者自行代入您的书名)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负面”印象。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让我感到失望,甚至可以说是束手无策。例如,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工程单元操作,如粉碎、混合、干燥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比如物料的黏附性、流动性差异,不同设备的效率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根据物料特性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型号和操作参数,几乎只字未提。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处理一种具有强吸湿性的中药材时,书中提供的干燥参数完全失效,导致物料结块严重,返工成本高昂。事后复盘,书中关于干燥机选型和工艺参数设定的部分,完全没有考虑到物料的吸湿性这一关键因素,仿佛一切都发生在理想的实验室环境中。再比如,关于设备清洗验证的部分,内容也十分浅薄,对于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清洗规程,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如何进行残留物检测,以及如何判断清洗是否合格,都缺乏详细的指导。这对于确保药品质量、避免交叉污染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缺失,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理论介绍手册”,而非真正能够指导实践的工程技术书籍。我真心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加入更多案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工程化过程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近期阅读了《XXX》(这里请读者自行代入您的书名)。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非常吸引人,我本以为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一些关键环节的处理显得过于简化,缺乏足够的深度和细节。比如,在讨论制粒工艺时,书中仅仅提到了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的几种常用方法,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中药材为何适合哪种制粒方法,以及如何控制粒径、流动性、崩解性等关键指标,却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和指导。我曾尝试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制作一些颗粒,但效果并不理想,颗粒容易出现过大或过小,流动性差,影响后续的压片或灌装。而且,书中对于质量控制环节的描述也相对笼统,缺乏对具体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的详细说明。例如,在检测中药制剂的含量均匀度时,书中只是简单提及“要保证含量均匀”,但并未说明如何进行取样、如何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判定是否合格。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在“原理”层面阐述得不够透彻,在“设备”层面也缺乏具体的参数和操作指导。我想,如果这本书能在每个工艺环节都提供一些更具体、更实用的工程参数和操作要点,并辅以图示或流程图,那将会 greatly improve its usefulness for readers like me who are trying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