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透視學習手冊:從觀察到繪畫---西方經典美術技法譯叢-W |
| 作者 | 馬修·布萊姆, 李慧娟 |
| 定價 | 68.00元 |
| 齣版社 | 上海人民美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58602771 |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學習透視的觀察與描繪。掌握透視關係,不僅僅是學習如何讓一組直綫相交於一點,更是學習如何觀察周圍世界,並確定這些隱形綫的相交點。通過閱讀本書,你將熟練掌握透視原理,無需尺子或畫颱的輔助,也能錶現精準的透視關係。 |
| 作者簡介 | |
| 馬修·布萊姆是愛達荷大學的建築學副教授。教授課程包括設計工作室和平麵設計相關課程。2007年,他發起組織瞭為期兩個月的在意大利羅馬的海外研習項目,並一直負責該年度項目的授課工作。2010年,布萊姆榮獲愛達荷大學的霍夫曼教學奬,其畫作也曾多次受到美國建築繪畫學會和設計傳達學會的嘉奬。 |
| 目錄 | |
| 簡介 6 關於本書 7 透視簡史 8 透視基礎 12 單點透視 16 觀察 20 理解 24 應用 28 繪畫步驟 32 兩點透視 36 觀察 40 理解 44 應用 48 繪畫步驟 52 三點透視 54 觀察 58 理解 62 應用 68 繪畫步驟 70 多點透視 74 觀察 78 理解 82 應用 86 繪畫步驟 90 麯綫透視 92 觀察 96 理解 98 應用 102 繪畫步驟 106 練習簿 110 單點透視 112 兩點透視 116 三點透視 126 麯綫透視 130 極限麯綫透視 136 完稿 138 詞匯錶 141 索引 142 鳴謝144 |
| 編輯推薦 | |
| ·附有打好網格的練習頁,可直接在書上練習透視繪畫。·六大章節,逐一講解單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多點透視、麯綫透視。·通過“觀察”、“理解”和“應用”三大步驟,將復雜理論化難為易。·講解淺顯易懂,沒有任何繁瑣沉重的理論說教,適閤所有繪畫學習者。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作為一名對古典寫實主義繪畫情有獨鍾的愛好者,我對透視理論的研究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透視學習手冊》這本書,從其副標題“從觀察到繪畫——西方經典美術技法譯叢”就可以看齣其學術性和嚴謹性。我翻閱瞭書中關於單點、雙點、三點透視的章節,發現它在闡述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探討瞭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例如,在講解雙點透視時,它不僅解釋瞭物體邊緣與視平綫的關係,還重點分析瞭物體在傾斜或鏇轉時,透視變化規律的細微之處。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文藝復興和巴洛剋時期大師的作品作為例證,例如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中對空間縱深的營造,拉斐爾作品中對人物與環境的和諧統一。這些分析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大師是如何將數學化的透視原理,融入到充滿藝術感染力的創作中。書中的一些高級技法,比如麯綫透視和圓形透視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對這些概念隻是模糊的瞭解,這本書則通過清晰的圖解和詳實的文字,讓我能夠理解其基本原理和實際應用,例如在錶現圓形物體、穹頂建築時的透視處理。此外,書中對於構圖與透視的關聯性分析也尤為精彩,它揭示瞭透視並非孤立存在的技法,而是與畫麵整體布局、視覺焦點息息相關。這本手冊為我深入理解西方繪畫中的空間感和敘事性提供瞭寶貴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評分我是一名熱衷於模型製作和場景搭建的愛好者,對於三維空間的準確還原有著極高的要求。《透視學習手冊》這本書,雖然是美術技法的書籍,但其中關於透視原理的講解,對於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將腦海中的三維場景,準確地呈現在我的模型和場景中,但總覺得比例失調,空間感不強。這本書中關於“建立透視網格”和“確定測量點”的講解,非常係統和實用。它讓我能夠更準確地根據參考物來確定場景的比例和尺寸,從而確保模型的還原度。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在我正在製作的一個小型軍事場景中,運用透視原理來繪製場景的平麵圖,並且根據透視網格來確定建築、車輛等模型的位置和大小。我驚訝地發現,我之前憑感覺繪製的場景,一下子變得更加規整、真實,空間縱深感也得到瞭極大的增強。書中關於“重復元素的透視處理”,比如一排士兵、一排建築,如何按照透視規律進行排列,對我這種需要批量製作元素的人來說,提供瞭非常高效的方法。這本書幫助我將抽象的透視理論,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建模和場景搭建技巧。
評分我是一名有著多年繪畫經驗的業餘愛好者,平時也涉獵過不少繪畫技法書籍,但大多停留在錶麵,缺乏係統性和深度。這次接觸到《透視學習手冊》,我帶著一種“技多不壓身”的心態來翻閱,卻意外地被它的嚴謹和細緻所摺服。書中對於透視原理的闡述,簡直可以用“鞭闢入裏”來形容。它不僅僅是列舉幾個透視點和消失點,而是深入探討瞭透視形成的原因,以及不同視角下物體形變的基本規律。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過程中,穿插的大量西方經典美術作品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並非簡單的圖示,而是結閤作品的實際構圖,詳細解讀瞭畫傢是如何巧妙運用透視原理來營造畫麵氛圍、引導觀眾視綫,以及突齣主體、烘托情感的。比如,在分析某幅巴洛剋時期的繪畫時,作者細緻地指齣瞭畫傢如何利用強烈的透視感來增強空間的縱深感和戲劇性,使得畫麵極具張力。又比如,在講解人像繪畫時,書中也提供瞭如何通過透視來調整麵部比例,使其更具立體感和真實感的技巧。我一直以來在人像創作中,總覺得人物的麵部錶情不夠生動,立體感不強,看完這部分內容後,我纔明白,原來是透視的運用不夠到位。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抽象的透視理論與具體的繪畫實踐緊密結閤,讓讀者在理解理論的同時,也能立即感受到其在實際創作中的應用效果。它對於我這樣有一定基礎的畫者來說,無疑是一次對透視理解的“再刷新”,也為我今後的創作打開瞭新的思路和維度。
評分對於喜歡臨摹大師作品的我來說,《透視學習手冊》這本書提供瞭極具價值的參考。我一直對倫勃朗作品中那種“光影與空間的巧妙結閤”感到著迷,而這本書則從透視的角度,為我揭示瞭其中奧秘。它不僅僅是講解瞭光影的明暗關係,更是如何通過透視來增強畫麵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從而更好地烘托光影的效果。書中對一些經典肖像畫的分析,讓我明白瞭畫傢是如何利用透視來塑造人物麵部的立體感,以及如何通過視綫的引導來增強人物的眼神交流。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解瞭如何利用“傾斜的視平綫”來營造畫麵的戲劇性,這對於我理解一些具有強烈情緒錶達的作品非常有幫助。通過學習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繪畫作品的透視分析,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藝術流派在透視運用上的特點和創新。它幫助我不僅僅是“看到”大師的作品,更能“理解”大師的創作思路和技法。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理解西方繪畫史中空間錶現演變的大門。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繪畫一直有一種“望而卻步”的感覺,覺得它太難瞭,尤其是什麼透視、解剖,聽著就頭大。身邊有朋友學畫畫,他們說的那些術語,我簡直聽不懂。這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瞭這本《透視學習手冊》,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迴來瞭。沒想到,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對繪畫學習的認知。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堆復雜的公式和規則,而是從最最基本、最最直觀的“觀察”講起。它會讓你去留意身邊生活中那些你平時可能忽略的細節,比如一排排的欄杆、一條蜿蜒的小路、一棟高聳的建築,它們是如何在你的視野中“變小”或“扭麯”的。然後,它會用非常簡單的圖示和語言,一步步地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比如,講到消失點的時候,它會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讓你一下子就能明白。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講瞭如何用簡單的道具(比如一張紙、一支筆)來輔助透視的觀察和繪製。這讓我感覺繪畫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去實踐的技能。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在草稿本上畫瞭一些簡單的場景,比如從傢裏的窗戶往外看,畫一條筆直的馬路。雖然畫得還很粗糙,但我能明顯感覺到,我畫齣來的東西有瞭“進深”,不再是平麵的。這種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這本書真的像一個耐心細緻的老師,一步步地牽著我的手,讓我這個繪畫小白也能感受到透視的魅力,也敢於邁齣繪畫的第一步。
評分我是一位喜歡旅行,並且喜歡用速寫記錄旅途中的風景的愛好者。《透視學習手冊》這本書,讓我對旅行速寫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希望我的速寫能夠更有空間感,能夠捕捉到旅行地那種獨特的氛圍,但往往畫齣來的風景顯得平淡無奇。這本書讓我明白,透視不僅僅是畫靜物時的工具,更是錶現自然風光的關鍵。它教我如何去觀察地平綫、如何去尋找消失點,即使是在沒有明顯建築的自然風光中,也能找到透視的規律。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解瞭如何利用“麯綫透視”來錶現河流、山脈的蜿蜒起伏,以及如何利用“空氣透視”來錶現遠景的朦朧美。我嘗試著在旅行中,帶著這本書的理念去觀察風景。當我畫一條蜿蜒的小路時,我不再是簡單地畫幾條綫,而是會去思考它消失在遠方的方嚮。當我畫遠處的山巒時,我會嘗試用更柔和的色彩和更模糊的輪廓來錶現。這些小小的改變,讓我的速寫作品一下子就有瞭“呼吸感”,仿佛能將觀者帶入到我旅行的現場。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用更專業的眼光去“看”風景,也讓我的旅行速寫變得更加生動和富有錶現力。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的從業者,我對透視的理解有著更實際的層麵。《透視學習手冊》這本書,雖然是麵嚮美術技法的,但其中關於透視原理的闡述,恰恰與建築錶現中的透視原理高度契閤。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多點透視”的深入講解,以及在處理復雜建築群時,如何通過準確的透視來展現建築的體量感和空間關係。書中對於視平綫、消失點、視錐的定義和應用,可以說是標準而嚴謹,與我工作中使用的CAD軟件中的透視概念是相通的。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瞭一些古典建築的案例,比如教堂、廣場等,詳細分析瞭其在透視上的處理方式,這對於我理解如何更好地進行建築效果圖的繪製非常有幫助。尤其是書中對於“鳥瞰透視”和“仰視透視”的講解,在建築設計中尤為重要,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地錶現建築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態和比例。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用簡單的手繪方式來練習繪製一些建築的草圖,並且運用書中提供的透視網格輔助綫,驚訝地發現,即使是簡單的綫條,也能勾勒齣具有真實感和空間感的建築形象。這本書不僅鞏固瞭我對透視原理的理解,更讓我看到瞭將嚴謹的透視理論,靈活應用於實際設計錶現的可能性。
評分我一直覺得,人物的立體感和動態感是繪畫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總是掌握不好。《透視學習手冊》在這方麵給我帶來瞭巨大的突破。書中關於人體透視的章節,從頭到腳,細緻地講解瞭骨骼、肌肉在不同姿態下的透視變化。它不僅僅是講解大的形體,還深入到關節的運動、服裝的褶皺如何在透視下産生不同的變形。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透視下的手部繪製”的章節,手部一直是睏擾我的難點,而這本書通過對骨骼和肌肉的透視分析,讓我終於明白瞭手指是如何在不同角度下産生形變的。又比如,書中關於“動態人物的透視處理”,通過對人體脊柱和四肢的運動軌跡進行透視分析,讓我能夠畫齣更有力量感和生命力的人物動作。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人物擺齣某個姿勢,而是要理解這個姿勢在三維空間中的真實形態。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畫一些運動中的人物,比如跑步、跳躍,驚喜地發現,人物的動作一下子就變得更加流暢和有動感,不再是僵硬的擺設。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透視不僅僅是用於畫靜物和風景,它更是錶現人物生命力和動態感的關鍵。
評分我一直對插畫創作非常著迷,尤其喜歡那種具有強烈敘事感和空間縱深感的畫麵。《透視學習手冊》這本書,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不隻是講解瞭基礎的透視原理,更重要的是,它教我如何“用透視來講故事”。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通過透視來營造畫麵的氛圍,比如如何利用視角來錶現人物的渺小與宏大,或者如何通過透視引導觀眾的視綫,讓他們聚焦在畫麵的重點上。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章節講到“空氣透視”和“色彩透視”,這讓我對如何錶現遠景的層次感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物體大小的變化,還涉及到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在距離上的衰減。這對於我繪製風景插畫和奇幻場景非常有幫助。我之前畫的風景,總感覺有些“平麵化”,缺乏深度,看完這一部分內容,我嘗試著在畫麵中加入更明顯的空氣透視效果,遠處的山巒用更柔和、更偏藍的色彩來錶現,近處的景物則色彩更鮮明,細節更豐富。效果立竿見影,畫麵一下子就有瞭層次感和呼吸感。書中關於如何錶現復雜場景的透視處理,比如城市街道、室內空間,也有非常詳盡的講解。這些對於我創作具有復雜環境的插畫作品,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透視不僅僅是繪畫的“骨架”,更是賦予畫麵生命力的“靈魂”。
評分這本《透視學習手冊》簡直是繪畫初學者的一場及時雨!我一直以來都對寫實繪畫充滿瞭嚮往,但每次拿起畫筆,麵對著三維的物體,總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構圖虛浮,立體感缺失,畫麵總是顯得平平無奇,難以抓住觀者的視綫。我嘗試過不少網上的教程,看瞭不少名傢畫作,但總感覺隔靴搔癢,找不到透視這個關鍵環節的突破口。直到我翻開瞭這本手冊,纔恍然大悟,原來一直以來我都忽略瞭最基礎也最核心的理論知識。它沒有上來就講復雜的技巧,而是從最直觀的“觀察”開始,引導我去真正地“看”世界,去理解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和比例關係。書中的圖例非常清晰,循序漸進,從單點透視的原理,到雙點、多點透視的應用,再到更復雜的麯綫透視和鳥瞰、俯視視角下的處理,每一個環節都講得詳詳細細,一點也不含糊。尤其是書中對於消失點、視平綫、視錐的講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插圖,讓我這個之前對這些概念一知半解的人,也能輕鬆掌握。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畫一些簡單的幾何體,再到後麵的靜物和風景,驚喜地發現,畫麵一下子就有瞭深度和空間感,不再是“飄”在紙上的感覺。這種從“觀察”到“繪畫”的轉變,讓我重拾瞭學習繪畫的信心和樂趣,感覺自己離實現繪畫夢想又近瞭一大步。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法書,更是一本繪畫思維的啓濛書,它教會瞭我如何用透視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如何將觀察到的三維空間準確地呈現在二維畫布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