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UG NX 10 0中文版数控加工从入门到精通
定价:79.00元
作者:钟涛 丁黎 单力岩 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1557425
字数:
页码:
版次:4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8章,章为数控编程与加工基础,主要介绍了数控加工的原理、方法、一般步骤,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以及数控加工工艺涉及的相关内容;第2章为UGCAM基本操作,介绍了UG加工环境、操作界面和加工流程;第3章为UGCAM铣削通用参数,主要介绍了在铣削加工过程中通用的参数;第4章为平面铣,介绍了平面铣削加工的切削方式及概念;第5章为轮廓铣,主要介绍了轮廓铣中的型腔铣、平面铣、深度加工轮廓铣以及插铣等铣削操作类型;第6章为多轴铣,主要介绍了多轴铣的基本概念和多种操作类型,涉及内容较多;第7章为点到点加工,主要内容包括循环参数的意义、循环方式的意义和几何体的设置等知识;第8章为车削加工,主要介绍了车削操作的创建方法及概念,对粗加工、精加工、教学模式、中心线钻孔和螺纹操作等重要的操作都给出了示例。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UGNX10.0的数控技术,编者在讲述数控加工基础知识的同时辅以实例说明,并且每章都配有综合实例。随书光盘包含全书实例源文件和实例操作过程动画教学文件,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形象直观地学习本书。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使读者体会UG数控加工的设计理念和技巧,迅速提高读者的工程设计能力。
目录
前言
章 数控编程与加工基础1
1.1 数控加工概述2
1.1.1 CAM系统的组成2
1.1.2 加工原理2
1.1.3 刀位计算4
1.2 数控机床简介5
1.2.1 数控机床的特点5
1.2.2 数控机床的组成7
1.2.3 数控机床的分类7
1.3 数控编程11
1.3.1 手工编程11
1.3.2 自动编程11
1.3.3 数控加工编程的内容与步骤12
1.4 数控加工工艺14
1.4.1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15
1.4.2 工序的划分16
1.4.3 加工刀具的选择17
1.4.4 走刀路线的选择17
1.4.5 切削用量的确定20
1.4.6 铣削方式22
1.4.7 对刀点的选择23
1.4.8 高度与安全高度24
1.4.9 刀具半径补偿和长度补偿25
1.4.10 数控编程的误差控制25
第2章 UG CAM基本操作30
2.1 UG CAM概述31
2.1.1 UG CAM的特点31
2.1.2 UG CAM与UG CAD的关系32
2.2 UG加工环境32
2.2.1 初始化加工环境33
2.2.2 设置加工环境34
2.3 UG CAM 操作界面34
2.3.1 基本介绍34
2.3.2 工序导航器36
2.3.3 功能区40
2.4 UG CAM加工流程42
2.4.1 创建程序42
2.4.2 创建刀具44
2.4.3 创建几何体46
2.4.4 创建方法47
2.4.5 创建工序51
第3章 UG CAM铣削通用参数53
3.1 几何体54
3.1.1 部件几何体54
3.1.2 毛坯几何体55
3.1.3 检查几何体55
3.1.4 修剪几何体56
3.1.5 边界几何体57
3.1.6 切削区域59
3.1.7 “切削区域”示例60
3.1.8 壁几何体65
3.1.9 过切检查66
3.2 切削模式66
3.2.1 往复式切削(Zig-Zag)66
3.2.2 单向切削(Zig)67
3.2.3 “单向切削”示例68
3.2.4 单向轮廓切削(Zig with Contour)72
3.2.5 “单向轮廓切削”示例74
3.2.6 跟随周边切削(Follow Periphery)77
3.2.7 跟随部件切削(Follow Part)78
3.2.8 “跟随部件切削”示例80
3.2.9 轮廓加工切削(Profile)83
3.2.10 标准驱动切削(Standard Drive)85
3.2.11 摆线切削(Cycloid)86
3.2.12 “摆线切削”示例88
3.3 步距90
3.4 公用切削参数94
3.4.1 策略参数94
3.4.2 “策略参数”示例105
3.4.3 余量参数106
3.4.4 拐角110
3.4.5 连接112
3.4.6 更多参数117
3.4.7 多刀路参数123
3.5 公用铣削参数126
3.5.1 切削深度和大值126
3.5.2 进给和速度129
3.6 非切削移动132
3.6.1 概述132
3.6.2 “非切削移动”示例135
3.6.3 进刀138
3.6.4 “进刀”示例142
3.6.5 退刀144
3.6.6 起点/钻点144
3.6.7 “起点/钻点”示例146
3.6.8 转移/快速148
3.6.9 “转移/快速”示例150
3.6.10 避让152
第4章 平面铣153
4.1 平面铣概述154
4.2 平面铣的子类型154
4.3 创建平面铣的基本过程156
4.3.1 创建平面铣操作156
4.3.2 “平面铣”设置156
4.3.3 刀轨设置162
4.4 切削深度163
4.4.1 类型164
4.4.2 公共和小值164
4.4.3 切削层顶部165
4.4.4 上一个切削层165
4.4.5 侧面余量增量165
4.4.6 临界深度165
4.5 “ROUGH_FOLLOW”加工实例166
4.5.1 创建毛坯和几何体166
4.5.2 创建刀具168
4.5.3 创建工序168
4.6 平面铣综合加工实例1171
4.6.1 创建“MILL_BND”171
4.6.2 创建刀具175
4.6.3 平面铣粗加工175
4.6.4 侧壁铣削178
4.6.5 底面和岛顶部铣削179
4.7 平面铣综合加工实例2180
第5章 轮廓铣183
5.1 型腔铣概述184
5.2 工序子类型185
5.3 型腔铣中的几何体186
5.3.1 部件几何体187
5.3.2 毛坯几何体187
5.3.3 修剪边界189
5.3.4 岛189
5.3.5 切削区域190
5.4 切削层设置191
5.4.1 概述191
5.4.2 切削层192
5.5 切削195
5.5.1 毛坯距离196
5.5.2 参考刀具196
5.5.3 使用刀具夹持器197
5.6 型腔铣示例197
5.7 深度轮廓加工201
5.7.1 概述201
5.7.2 创建工序方法202
5.7.3 操作参数206
5.7.4 切削参数207
5.7.5 “深度轮廓加工”示例211
5.7.6 优化示例214
5.8 插铣217
5.8.1 操作参数217
5.8.2 插削粗加工示例224
5.9 轮廓铣操作实例228
5.9.1 加工示例1228
5.9.2 加工示例2239
5.9.3 加工示例3242
第6章 多轴铣247
6.1 概述248
6.1.1 生产驱动点248
6.1.2 投影驱动点249
6.1.3 投影矢量249
6.1.4 驱动方式249
6.2 多轴铣子类型250
6.3 投影矢量250
6.3.1 投影矢量简介251
6.3.2 投影矢量点253
6.3.3 投影矢量线概念255
6.4 多轴铣驱动方式257
6.4.1 曲线/点驱动方法257
6.4.2 螺旋式驱动方法259
6.4.3 径向切削驱动方法260
6.4.4 曲面区域驱动方法262
6.4.5 “曲面驱动方法”示例268
6.4.6 边界驱动方法273
6.4.7 “边界驱动方法”示例282
6.4.8 区域铣削驱动方法285
6.4.9 清根驱动方法289
6.4.10 “清根驱动方法”示例293
6.4.11 外形轮廓加工驱动方法295
6.4.12 可变流线铣301
6.5 刀轴306
6.5.1 远离点307
6.5.2 朝向点308
6.5.3 远离直线308
6.5.4 朝向直线310
6.5.5 相对于矢量310
6.5.6 垂直于部件311
6.5.7 相对于部件311
6.5.8 4轴,垂直于部件312
6.5.9 4轴,相对于部件314
6.5.10 双4轴,相对于部件315
6.5.11 插补316
6.5.12 “插补”示例319
6.6 切削参数320
6.6.1 刀轴控制320
6.6.2 大拐角角度322
6.6.3 切削步长322
6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解决实际操作难题方面,简直是我的“神器”。我之前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个棘手的曲面加工问题,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生成理想的刀具路径,弄得我焦头烂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阅了这本书中关于高级曲面加工的部分,结果令我惊喜万分。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曲面加工策略的适用场景,比如恒向导程、恒向导程,以及它们在处理复杂曲面时的注意事项。我找到了书中针对我遇到的那种曲面类型的详细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驱动曲线”和“限制曲面”的运用,给了我全新的思路。按照书中的步骤,我重新设置了加工参数,并且调整了刀具轴的控制方式,最终生成的刀具路径不仅光滑,而且切削效率也大大提高。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技师,把自己的“独门秘籍”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让我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有章可循,事半功倍。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结构设计得相当精巧,尤其是关于CAM模块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之前一直以为数控加工就是输入一堆G代码,然后机器就能自己动了,对背后的逻辑完全不了解。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把刀具路径的生成、切削参数的设置、后处理的流程,都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步骤。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仿真与验证”的部分,看着屏幕上模拟出来的刀具运动轨迹,以及材料的切削过程,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书中对于不同加工类型的介绍,比如面铣、轮廓铣、钻孔等,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参数设置指导,并且解释了为什么这样设置。我尝试着按照书上的例子,在UG NX里创建了一个简单的零件,然后应用了书中的加工策略,最后生成的刀具路径,在仿真中完美地切削出了模型,当时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本书没有回避那些看起来复杂的技术细节,但又用一种非常柔和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让我感觉学习过程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对UG NX数控加工的核心理念的深度剖析,而不是简单的功能罗列。我以前看过的很多书,都是把软件的每个按钮都介绍一遍,然后就没了。但这本书不同,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有这些功能,这些功能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服务于整个数控加工流程的。比如在讲解刀具轴控制时,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设置,还会解释为什么需要控制刀具轴,以及不同的控制方式对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影响。这让我对UG NX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理解”和“掌握”的层面。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跟着软件走,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加工策略。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任何一个技术人员都梦寐以求的。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我学习UG NX数控加工的救命稻草!之前试过几本不同的教材,要么讲得太浅,要么就是代码式的堆砌,看得我头昏脑胀。但这本书不一样,它从最基础的操作讲起,比如软件的安装、界面的熟悉,都一点一点地给你讲明白,根本不用担心自己是零基础。我记得我刚拿到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到第一章,那个“你好,UG NX”的章节,就让我感觉很亲切,好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身边一步步教我。后面关于草图绘制的部分,更是详细得不得了,每一个命令的用法、参数的含义,都写得清清楚楚,还配上了大量的截图,我跟着书上的步骤操作,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而且,这本书的循序渐进性做得非常好,从简单的二维图纸到复杂的曲面造型,再到最后的加工策略,层层递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核心技能。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这对于我这种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我能感觉到,作者是真的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这本书的内容,生怕我们跟不上。
评分从一个完全门外汉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度和深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之前以为UG NX这种软件离我这种非专业人士非常遥远,没想到这本书能够将如此专业的内容,用一种我这个新手也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它就像一个百科全书,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的方方面面。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清晰明了,并且辅以大量图示,让我这个视觉型学习者受益匪浅。而且,它还不仅仅局限于软件本身的操作,还拓展到了数控加工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安全规范,这让我觉得学到的东西更加全面和系统。我经常会把书中讲到的某个概念,再对照我之前模糊的认知去思考,然后会豁然开朗。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怎么操作软件,更是教我如何去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这门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