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摄影批评选集 |
| 作者 | 那日松 |
| 定价 | 5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204492 |
| 出版日期 | 2013-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99Kg |
| 内容简介 | |
《摄影新批评丛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摄影的现象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摄影批评、摄影史研究、随笔以及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文本样式,全面呈现中国摄影历史与现状的文化图景。本书为《摄影新批评丛书》之一。中国摄影史上有很多的摄影批评家和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佚在各种报刊文集杂志网络中,它们都曾经或多或少对中国摄影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在各方专家意见的指导下,海选出52位批评家和学者共76篇极为重要的摄影批评文章,呈现出跨越1929—2013年中国近百年的摄影批评文本流变。从批评的角度呈现了一段更为真实的中国摄影文化史。 |
| 作者简介 | |
| 那日松,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像素》杂志主编。曾多次担任外摄影节策展人。策划多个大型摄影展览。主编和策划多本重要摄影书籍、画册。 |
| 目录 | |
| 002序言/那日松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中国摄影批评选集》的书脊设计,透着一股子知识分子的沉静和内敛,而“那日松”这个名字,更是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位严肃的学者形象。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我深知光有技术和感性是远远不够的,摄影的思想性、批判性同样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了解中国摄影批评史的读物,而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特别想知道,在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中,涌现过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摄影评论家?他们的批评观点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那日松”在选编这本书时,有没有特别侧重于某些时期或某些流派的评论?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不同评论家独特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从而提升自己对摄影作品的理解深度,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赞美或批评,而是能够挖掘出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评分拿到《中国摄影批评选集》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这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学术答卷。封面那种朴实而厚重的质感,就预示着其中承载了相当的分量。我一直对摄影评论这个领域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似乎有些遥不可及,评论家们使用的语言和思考方式,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所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摄影评论世界的大门。我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的摄影评论家们是如何看待摄影的艺术价值、社会功能以及历史意义的?他们是否对某些经典的摄影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解读?“那日松”作为这本书的选编者,他又是如何去甄选这些批评文本的?他的选择背后,是否有着某种独特的视角或者思想倾向?我非常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摄影评论的隔阂,学习到一些评论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提升自己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甚至能够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往往在批评中才能获得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摄影作为一门影像艺术,其发展轨迹和价值判断,必然离不开评论家的深刻剖析。《中国摄影批评选集》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历史感和学术性的召唤。我曾经尝试阅读一些零散的摄影评论文章,但总觉得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而这本书,顾名思义,是将“选集”的概念引入,这让我对内容的梳理和编排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选集能够涵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摄影批评,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摄影批评思想的演变脉络。比如,在早期,摄影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人们是如何看待它的?到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西方摄影思潮的涌入,批评的焦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再到当下,数字时代的摄影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解读?“那日松”作为主编,他的选择标准和编辑思路,势必会直接影响这本书的价值。我期待他能够以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识,为我们呈现一场精彩的摄影评论思想的盛宴,让我们能够借此机会,深刻理解中国摄影艺术的成长历程。
评分这本书的光盘封面,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一种低调的光芒,书名“中国摄影批评选集”和作者“那日松”的字样,传递出一种庄重感。我一直认为,摄影作品的光影和构图固然重要,但真正赋予它生命力和思想深度的,往往是那些敏锐的评论和解读。一直以来,我对于中国摄影的发展充满了好奇,但对于其背后的评论体系却了解甚少。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我非常想知道,中国的摄影评论家们是如何界定摄影的艺术边界的?他们在评价一部作品时,会关注哪些方面?是技术层面的精湛,还是情感表达的深刻,抑或是社会议题的触及?“那日松”作为本书的选编者,他所汇聚的这些评论,是否代表了中国摄影评论界的主流声音,还是展现了多元化的批评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对中国摄影的发展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不再仅仅是“看图说话”,而是能够从评论的视角去理解摄影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静的力量,泛黄的纸张质感,搭配上书名“中国摄影批评选集”和作者“那日松”的字样,仿佛能感受到时光在其中沉淀的重量。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预示着里面蕴含的内容一定十分丰富。我一直对摄影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更多的是停留在欣赏和拍摄层面,对于摄影背后的思考、评论和理论体系,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对摄影理解的盲区。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摄影界是如何对摄影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批评家们,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什么?他们对摄影的定义和价值有什么样的看法?特别是“那日松”这个名字,更是让我好奇,他作为选集的主编,又会如何梳理和呈现这些珍贵的批评文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仅仅是“看”照片,更能“读懂”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意义,甚至能够激发我自身对摄影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