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粮食安全研究
定价:150.00元
作者:王宏广 等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9-01
ISBN:9787109100787
字数:
页码: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对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对1961-2003年世界粮食肉类生产、贸易、消费的变化与发展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40年世界粮食安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对1949-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贸易、消费、区域平衡,以及粮食增产的代价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探讨了保障未来16亿人口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与对策。书中还附有大量世界及中国粮食安全的历史资料。《中国粮食安全研究》对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工人、农民了解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研究生、本科生的参考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2.世界粮食贸易量的持续增长,为我国利用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961-2003年,世界谷物贸易额和贸易量持续增长,贸易量净增长2.4 倍,年均增长3.2 %,高于谷物生产的增长速度2.1 %。未来一段时间,世界农产品贸易前景仍然乐观,谷物贸易将保持1.5 %~20%的增长速度。一方面世界人口还保持的增长速度,其中人口增长的96%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有限,粮食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使得发展中国家将更加依赖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增长,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快速增长,将刺激对农产品的需求,包括直接的粮食需求和饲料粮需求,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肉类消费水平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肉类的需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饲料粮的需求将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在进口粮食需求不断增长,而出口供应难以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国际粮食市场很可能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粮食的国际价格将呈现上升的趋势。粮食有效需求的增加和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将刺激发达国家,特别是粮食主要出口国的生产的增长,从而促使世界农产品贸易保持可持续的增长。
3.保持90%左右的粮食自给率从国际经验看,粮食生产能够满足90%的需求就达到较高的自给水平。在研究世界粮食消费变化趋势时,我们曾分析过,有98个国家谷物自给率小于95%,日本的自给率只有2%,墨西哥只有62.8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前苏联的粮食自给率一般年份都在90%以下。从半个世纪我国粮食消费情况看,我国粮食自给率均在95%以上,只有个别年份低于这个数字。未来随着粮食需求量的增长,可以适当增加粮食的进口,使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
……
序言
序一
序二
前言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
篇 世界粮食安全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章 世界粮食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一 世界谷物总产由快速增长转为缓慢增长阶段
二 粮食单产快速增长之后增长明显趋缓
三 农业结构优化,粮食面积出现下降趋势
四 人均谷物产量快速增长后出现下降趋势
五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
第二章 世界畜产品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一 肉类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二 奶产品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三 禽蛋生产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四 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章 世界粮食贸易历史与现状
一 农产品贸易量持续增加
二 谷物贸易总量稳中有升
三 谷物贸易品种不断变化
第四章 世界粮食安全的历史与现状
一、谷物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二、谷物直接食用比例下降
三、畜产品消费量持续增加
四、粮食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五、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六、世界存在很大食物鸿沟
第五章 世界粮食安全发展趋势
一、世界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二、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资源短缺制约粮食安全
四、粮食生产投入增长缓慢
五、食物鸿沟可能长期存在
第二篇 中国粮食安全历史回顾
第六章 旧中国粮食安全的回顾
一、1931年人口总量比西汉末增加8倍
二、1931年粮食总产量比西汉末增长37倍
三、饥荒曾经长期困扰着民族生存与发展
第七章 粮食生产历史回顾
一、粮食总产增长了
……
第三篇 当今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判断
第四篇 未来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途径与技术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实践指导意义。作者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显然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调查工作,对中国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书中关于如何构建高效的粮食储备体系、如何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粮食供应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完善市场化机制来保障粮食价格的稳定,这些部分的论述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这对于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和比较,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更加系统和全面,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本关于国家战略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参考读物。
评分坦白说,我并非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这本书却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粮食”这个日常概念。作者王宏广等人,以一种旁征博引、层层剥茧的方式,将一个看似简单的主题,延展成了关于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乃至地缘政治的宏大叙事。书中对于国际粮食贸易的分析,以及全球粮食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带来的潜在影响,让我看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是如何运作的。特别是关于中国如何平衡自主生产与国际采购,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确保供应链稳定,这些部分的论述,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让我不禁为作者的洞察力所折服。书中也提到了科技创新在粮食安全中的关键作用,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的粮食生产将更加依赖于科技的力量。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将“粮食安全”这个概念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宏观经济和国家战略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而《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关于“吃饱饭”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触及到了国家发展的命脉。书中对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如何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这个核心问题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国家层面的深谋远虑和艰辛努力。特别是一些关于粮食产量波动、价格传导机制以及国际粮食市场对中国影响的分析,都写得非常具体,让人醍醐灌顶。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科技进步的部分,这些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根本。作者团队显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得书中的论证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实践的鲜活性。读完之后,我对中国在粮食安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同时也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体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比较易于理解,即使没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作为一名对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被《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这本书深深吸引。书中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理论,而是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农民在保障国家粮食供应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们在土地、技术、市场等方面所面临的种种现实困境。书中关于如何提高耕地质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绿色农业的论述,都让我对未来的农业发展充满了希望。此外,书中对农村人口结构变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社会问题的分析,也让我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甚至国家稳定都息息相关。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多元化粮食供给体系的建议,这为我们思考未来的粮食消费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深刻且富有启发的,它让我对“中国饭碗”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关注那些默默耕耘在田间的劳动者。
评分这本《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以其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成功勾勒出中国粮食安全这一复杂议题的立体图景。作者王宏广及其团队,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粮食生产、消费、贸易、政策等诸多环节的基础上,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中国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粮食挑战的详尽画卷。书中对历史经验的梳理,从古代的“仓廪实,天下安”到近现代的粮食生产变革,为理解当下困境提供了坚实的历史纵深。同时,对于当前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土地、水资源、气候变化、技术瓶颈等现实问题的剖析,也做到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问题的呈现,而是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从耕地保护、科技创新、市场调控到国际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的数据图表翔实,论证逻辑严谨,充分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阅读此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全面认知,更能引发对未来粮食发展之路的深刻思考,其价值远超一本书籍本身,堪称一部研究中国粮食安全领域的重要学术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