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植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又是不可或缺的可再生经济资源,也是底蕴厚重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竹类资源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对促进富民兴林、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史正军、杨静、杨海艳著的《大型丛生竹材应用基础性能研究》主要以云南省竹藤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和西南林业大学生物质化学与材料课题组多年来在竹材培育与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素材,采用概述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大型丛生竹材基础理化性质研究的*新成果。
丛生竹在我国竹林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因具 有生物量高、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繁殖容易、分布 广泛等优点,在竹产业发展和竹林生态建设等方面受 到广泛关注。史正军、杨静、杨海艳著的《大型丛生 竹材应用基础性能研究》选择巨龙竹 (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L.Sun)和云 南甜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Munro)Kurz] 两种典型大型丛生竹为代表,以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 成果为基础,重点从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纤维形态、 化学组成、成分分离、分子结构等方面系统介绍大型 丛生竹的基础理化性质。本书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科 研积累为素材,深入浅出地讲解大型丛生竹材基础理 化性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结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书中内容对于丛生竹资源的研究 及产业化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竹类资源培育、竹产业开发、生物 质综合利用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农林院校有关师生阅读 参考。
第一篇 丛生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
第1章 竹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 **外竹类资源概况
1.1.1 世界竹类资源
1.1.2 中国竹类资源
1.1.3 丛生竹资源
1.2 **外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外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2 **外竹类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趋势
1.3 中国竹类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3.1 中国竹类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1.3.2 对策分析
第2章 巨龙竹物理力学性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地的地理概况
2.1.2 材料及其保存
2.1.3 试样制作
2.1.4 部分试样含水率调整
2.1.5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2.1.6 测试结果的统计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吸水率
2.2.2 干缩性
2.2.3 密度
2.2.4 湿胀性
2.2.5 纤维饱和点
2.2.6 顺纹抗压强度
2.2.7 抗弯强度
2.2.8 抗弯弹性模量
2.2.9 物理力学性质统计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云南甜竹物理力学性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用原竹采集
3.1.2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含水率
3.2.2 干缩性
3.2.3 密度
3.2.4 顺纹抗压强度
3.2.5 抗弯强度
3.2.6 抗弯弹性模量
3.2.7 纤维饱和点
3.2.8 湿胀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巨龙竹纤维形态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样制备
4.1.2 纤维形态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我是一名对建筑结构细节比较关注的读者,读到“大型丛生竹材应用基础性能研究”这个标题,我立刻联想到实际的工程建造。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是:竹材到底能不能承受得了“大型”建筑的荷载?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不同竹材在承载能力、抗拉、抗压、抗弯等方面的具体数值?例如,是否会提供不同直径、壁厚、节点处理的竹材构件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测试数据和分析?我特别关心的是,书中会不会对竹材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破坏模式进行详细的模拟和解读,这对于工程师进行结构设计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而且,对于“应用”的部分,我期待的是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比如竹材的加工工艺、防腐防虫的处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建造中常见的连接方式和技术细节。如果能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的介绍,那就更好了。
评分作为一名对可持续建筑材料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丛生竹材应用”这个概念深深吸引。我总觉得,像丛生竹这样生长迅速、可再生性强的材料,在未来建筑领域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我特别想知道,除了其环保属性之外,丛生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究竟能做到哪一步?它在结构设计上有什么特殊的考量?比如,如何进行竹材的连接和节点设计?它的尺寸稳定性和变形控制如何?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竹材预处理的技术,比如防裂、防霉等,以及这些处理方式对竹材性能的影响?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展示一些成功运用丛生竹材建造的大型项目,分享其中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另外,我也很好奇,在成本效益方面,丛生竹材与传统建材相比,有哪些优势或劣势,这对于推广其应用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评分我是一个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议题非常关注的读者,读到“大型丛生竹材应用基础性能研究”这个书名,我立刻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环保理念。我想了解,相较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或木材,丛生竹材在大型建筑中的应用,究竟能为环境带来多大的积极影响?书中是否会从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评估其环境效益,比如从种植、采集、加工到最终的废弃处理,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会不会有关于竹材的固碳能力、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用科学的证据来支持竹材作为一种可持续建筑材料的优势。而且,对于“应用”的部分,我希望知道,在实现大型建筑的建造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丛生竹材的生态效益,例如,是否可以与当地的生态系统相结合,或者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低碳环保的工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很强的学术感,我平时也对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方面的内容比较关注,所以对这本书的“基础性能”部分特别好奇。我一直觉得竹子这种材料在很多方面都很有潜力,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建筑项目或者承重结构的应用上,它是否能达到传统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这是我非常想了解的。例如,在一些地震多发地区,竹材的抗震性能如何?在潮湿环境下,它的防腐防蛀能力怎么样?还有,竹材的防火性能也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竹材在这些基础性能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我很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竹材力学特性、热工性能、声学性能以及耐久性方面的详实数据和科学解释,这对于我们选择和设计竹结构建筑至关重要,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评估竹材的可靠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它的环保概念上。
评分我是一个对创新材料很感兴趣的设计师,我对“大型丛生竹材应用”这个方向一直抱有很大的期待。我认为竹材不仅仅是环保的代名词,它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力学美学和设计潜力。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是否可以利用竹材的天然形态和结构特性,创造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形式?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竹材的弯曲、组合,实现大跨度的空间结构,或者是否会探讨竹材在幕墙、屋顶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我更感兴趣的是,在“基础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将这些性能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语言。例如,竹材的天然纹理和颜色是否可以在建筑立面或室内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书中会不会探讨竹材的表面处理技术,以提升其耐久性或实现特定的装饰效果?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设计灵感,并指明竹材在大型建筑中应用的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