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 名:天下為公:中國社會主義與漫長的21世紀 作 者:鄢一龍、白鋼、呂德文、劉晨光、江宇、尹伊文 | ||||||||
| 
 | 
本書是暢銷60萬冊的《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的姊妹篇,由來自北京、上海、武漢、華盛頓的六位學者聯袂創作。本書創作采用瞭思想共同體的方式。 
作者們以貫通中西的學術視野、真摯樸實的人民情懷、強烈的問題意識,從社會主義文明的核心品質、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國的探索、21世紀社會主義的新農村、中國社會主義的道統與政統、社會主義和人的自由全麵發展、虛擬化和信息化條件下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等方麵,探討瞭理論界和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展望瞭社會主義運動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發展趨勢。 
作者們相信,社會主義不是無關乎現實的意識形態宣傳,而是21世紀的曆史大勢,是每個人的切身關切,舉凡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都必須讓對於社會主義的討論重新在場。 
本書以正反兩麵的實踐及清晰的邏輯有力地說明:社會主義不但有助於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而且也是國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更有效率的組織方式。
鄢一龍,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著有《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閤著)等。 
白鋼,復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著有《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閤著)等。 
呂德文,武漢大學社會學係研究員,著有《找迴群眾:重塑基層治理》等。 
劉晨光,中央黨校(國傢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著有《政道與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論》等。 
江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著有《中國公立醫院改革——問題、對策和齣路》(閤著)等。 
尹伊文,世界銀行前谘詢顧問、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博士,著有《在世界邊緣的沉思——對社會發展模式的反省》等。
第一章 平等與覺悟:社會主義文明的核心品質 
一、何為社會主義之道體 
1.文明與道體 
2.道體意義上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 
二、東西方文明深處的社會主義道體 
1.希臘與基督教:西方文明的兩大社會主義傳統 
2.顛倒的主奴辯證法:蘇俄—蘇聯社會主義實踐的意義與局限 
3.中國傳統與社會主義 
4.師生辯證法:中國社會主義對列寜主義的繼承與超越 
三、社會主義文明的經濟—政治基礎 
1.生産資料公有製與國有企業 
2.國有企業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3.國有企業改革的真正方嚮:主人翁意識與企業傢精神的結閤 
4.從“承認的政治”到“覺悟的政治” 
第二章 星星之火: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國的探索 
一、匈牙利:社會主義—自由主義—非自由主義 
1.“自由化”之後的“不自由”經曆 
2.從“私有化”到“國有化” 
3.從“個人自由”到“集體自由” 
二、北歐社會主義:不激進、不教條 
1.從“歐洲最窮”變為“世界最富” 
2.國企給社會帶來瞭什麼? 
3.北歐解答“福利—債務—懶惰”問題 
4.超越個人主義之後的新境界 
三、委內瑞拉的探索:“內生發展”與“人民主權” 
1.抗衡全球化的“內生模式” 
2.大眾直接參與的“人民主權” 
四、古巴亮點:低成本、高效益的醫療 
1.計劃經濟的高效益醫療 
2.全球競爭中勝齣的製藥業 
3.軟實力:醫療外交,醫療外貿 
五、不丹模式:避免“不幸福”陷阱 
1.“幸福”的現代化發展 
2.文化自信構建另類模式 
3.評價不丹時的偏見和誤解 
4.政治改革麵臨的挑戰 
六、20世紀的偏見,21世紀的機遇和挑戰 
第三章 靜悄悄的革命:21世紀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鄉村巨變 
1.逝去的村落 
2.“半工半耕”的農民傢庭生計 
3.現代性進村 
4.鄉村治理轉型 
二、21世紀的農村集體經濟 
1.農村集體經濟之源流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農村集體經濟 
3.組織起來 
三、鄉村治理新常態 
1.在鄉村治理中走群眾路綫 
2.社會主義民主的基層實踐 
3.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建構 
四、保護性城鄉二元結構 
1.從“剝削性”城鄉二元結構到保護性城鄉二元結構 
2�備揮械�性的城鄉二元結構 
3.保護性城鄉二元結構是穩定器和蓄水池 
五、展望 
第四章 重建中國社會主義的道統與政統 
一、中國社會主義的道統問題 
1.從一些重大理論問題說起 
2.“三統”歸於“一統” 
3.中國的社會主義道統 
二、重新理解“中國社會主義” 
1.“破碎大道”的三種思潮 
2.恰切理解“社會主義” 
3.“中國社會主義”的生成 
三、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政統 
1.政道的變革 
2.人民的自我規定 
3.無産階級專政 
4.社會主義的人 
5.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四、中國社會主義政統建設 
1.充分開發民主集中製的政治功能 
2.群眾路綫是重建政治性的根本要求 
3.以組織力帶動教化力 
4.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第五章 通往自由之路:社會主義和人的自由全麵發展 
一、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社會主義的目標 
1.形式自由和實質自由 
2.從“異化”到“全麵發展” 
二、唯物主義:喚起人的主體性 
1.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2.打破曆史的宿命論 
3.從必然王國走嚮自由王國 
三、消除異化:自由聯閤的勞動 
1.自由聯閤的勞動 
2.資本主義改良並未消除異化 
3.蘇聯的成功和失敗 
4.中國的探索:公有製+群眾路綫 
5.重讀“五七指示” 
6.全球金融危機:異化的加強 
7.走齣“低成本勞動力依賴” 
四、供給側改革:為瞭真實需要而生産 
1.資本運動扭麯生産目的 
2.供給側改革:迴歸社會主義生産目的 
3.公有製:糾正市場失靈 
4.隻有社會主義纔能實現五大新發展理念 
五、福利國傢:社會主義的本色 
1.健康和教育是自由的前提 
2.西方福利國傢是社會主義運動的成果 
3.經濟危機不能歸咎於“福利陷阱” 
4.社會主義可以避免“福利陷阱” 
六、全球的危機,中國的機會 
第六章 超級資本主義及其躁動的21世紀嬰兒 
一、虛擬化:資本主義的超級泡沫 
1.虛擬資本主義 
2.金融社會主義 
二、信息化:生産力空前社會化 
1.平颱經濟:資本的空前盛宴 
2.共享主義 
3.“新鳥籠經濟” 
4.平颱企業的公共治理 
三、智能化:資本有機構成的奇點 
1.智能資本主義 
2.充裕時代 
3.需求成為稀缺資源 
4.告彆“亞當詛咒” 
四、大分岔與漫長的21世紀 
後記
後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本書是《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一書的姊妹篇。 
“誌閤者,不以山海為遠。”來自北京、上海、武漢、華盛頓的不同學科、不同機構的六位學者共同參與瞭本書的創作,分彆是:鄢一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白鋼(復旦大學中文係)、劉晨光[中央黨校(國傢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呂德文(武漢大學社會學係)、江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尹伊文(世界銀行前谘詢顧問)。 
我們沿用瞭《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的思想共同體的創作方式,既發揮集體智慧,又充分尊重個人思想自由;既有思想的碰撞與交融,又有個人的分工創作。2016年,我們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進行瞭兩次研討,然後分工撰寫各章。本書的分工是:鄢一龍(導論、第六章)、白鋼(第一章)、尹伊文(第二章)、呂德文(第三章)、劉晨光(第四章)、江宇(第五章)。 
我們感謝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王海龍編輯、英國埃剋賽特大學的殷之光助理教授,他們自始至終參與瞭全書的討論,貢獻瞭許多智慧。 
我們感謝北京大韓毓海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鬍鞍鋼教授為本書創作提供的支持和寶貴意見。 
中國與世界原本一傢,未來已經到來。 
本書雖是立足中國,卻又嘗試對全人類的前途作一個大的展望。 
人類的曆史還未走齣漫長16世紀的餘暉,20世紀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隻是一個短暫的序幕,漫長的21世紀的主角正在登場,這是屬於中國的新世紀,也是屬於全人類的新世紀。 
時間開始瞭,我們正迎著曙光走去! 
作者 
2018年4月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高明。有些地方讀起來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充滿瞭激昂的辯證和宏大的場麵調度;而另一些篇章,筆鋒一轉,又變得異常沉靜和內斂,像是深夜裏的一位智者在娓娓道來。這種張弛有度的敘述,有效地避免瞭單調和疲勞,讓讀者始終保持著一種被引導和吸引的狀態。作者對於時間維度的把握尤其精準,他總能在處理跨度極長的曆史進程時,準確地捕捉到那些決定性的“瞬間”,然後用濃墨重彩去描繪,使得曆史的斷裂與延續感都得到瞭很好的平衡。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盡管內容涉及的理論深度不淺,但因為敘事的驅動力強勁,我竟然一口氣讀瞭好幾個小時,感覺時間都凝固在瞭那些文字之中。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特定曆史時期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命運的關注。作者沒有將焦點僅僅停留在高層決策者的博弈上,而是通過那些身處變革洪流中的普通民眾的故事,來摺射齣製度變遷對個體生活的真實影響。讀到一些關於特定年代傢庭結構的重塑、職業身份的遷移,乃至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的描述時,我感到瞭一種強烈的曆史在場感。這種“自下而上”的視角,為那些冰冷的宏大敘事注入瞭人性的溫度和復雜性。它提醒我們,任何偉大的曆史進程,最終都要落實在無數普通人的柴米油鹽和愛恨情仇之中。這種對“人”的關懷,使得全書的論述不再是空中樓閣般的理論推演,而是紮根於現實生活的深刻反思。
評分初讀這本厚重的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史料梳理上的紮實程度。看得齣來,為瞭構建起如此宏大的理論框架,作者付齣瞭驚人的努力去挖掘和整閤瞭大量的原始檔案和二手研究成果。他對於中國特定曆史時期社會結構變遷的描摹,簡直像一個精密的解剖刀,層層深入,剝開瞭那些被傳統敘事所掩蓋的肌理。尤其是在分析某種特定政策的深層邏輯及其在不同地域的實踐差異時,那種細緻入微的考證,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學術的嚴謹性。這絕不是一本可以浮光掠影讀完的書,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需要停下來,消化和反思作者拋齣的那些具有挑戰性的觀點。它迫使我跳齣既有的思維定勢,去重新審視我們對“發展”和“現代化”的傳統理解,那種學術的衝擊力是相當震撼的。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嘗試構建一個非常具有野心的時間框架,它似乎在不滿足於傳統的時間劃分,而是試圖勾勒齣一種更具延展性和迴響性的“漫長時代感”。作者的論證邏輯非常清晰,每一步的推導都建立在前一個論點的基礎上,如同搭建一座精巧的邏輯迷宮,但齣口卻總能指嚮一個更廣闊的視野。特彆是他對全球背景與本土實踐之間相互作用的分析,提供瞭一個極具啓發性的分析工具。它不是簡單地將中國放在一個既定的西方現代化模型下去套用或對照,而是堅持從內部邏輯齣發,去理解其獨特性和自我生成性。這本書讀完後,你不會立刻得到所有問題的答案,但它會為你提供一套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思考框架,讓你帶著新的視角去看待周遭正在發生的一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心思,封麵的那種質感,拿在手裏就讓人感覺到分量。內頁的排版也很講究,字號和行距都調整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纍。作者的語言功底毋庸置疑,他能將一些宏大的曆史敘事,用非常細膩和貼近生活的筆觸錶達齣來,讓人讀起來絲毫沒有枯燥感。比如,在描述某個關鍵曆史轉摺點時,他沒有堆砌生僻的學術術語,而是通過講述一些當時普通人的生活片段,將那種時代的脈搏感展現得淋灕盡緻。這種敘事方式,不僅讓曆史變得鮮活,也讓我們這些後來的讀者能夠更容易地共情那個時代的人們所經曆的掙紮與抉擇。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議題時的那種審慎態度,他不會輕易下結論,而是傾嚮於提供多維度的觀察視角,這使得整本書的討論顯得更加成熟和深入,而非簡單的二元對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