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定价:88.00元
作者:朱有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0302004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研究方法、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相关基因、遗传多样性优化品种搭配的应用研究、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
内容提要
本书是研究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 12章,章简述了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2、3、4章主要介绍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方法和田间试验研究方法;第 5、6、7章简述了抗病基因、致病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第8、9章探讨了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遗传学和生态学基础;0、11、12章介绍了遗传多样性品种搭配、种植模式的应用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
本书内容广泛,从应用基础研究到示范推广,从实验室研究、田间试验到大田推广,较系统地介绍了遗传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原理和方法,可供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学、遗传多样性、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高等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参阅。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物多样性
1.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作物病害的持续控制
1.3 遗传多样性与植物病害的持续控制
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
2.1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
2.2 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2.3 微卫星(SSR)技术
2.4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
2.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
2.6 CAPS标记技术
2.7 RGA-PCR技术
2.8 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
2.9 候选抗病基因技术
2.10 生态芯片技术
2.11 Rep-PCR技术
2.12 营养亲和群(VCG)技术
2.13 核糖体DNA基础的PCR技术
2.14 无毒基因标记技术
3 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研究方法
3.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2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3 马铃薯免疫病菌生理小种复写方法
3.4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5 根结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3.6 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方法
4 遗传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田间试验研究方法
4.1 常用的田间试验方法
4.2 田间试验误差
4.3 田间试验的常用设计
4.4 植物病原物的田间接种方法
4.5 田间试验的观察和记载
4.6 田间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4.7 水稻遗传多样怀控制稻瘟病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举例
4.8 SAS统计软件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中的应用
5 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5.1 作物抗病
5.2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多样性
5.3 植物非寄主抗性研究
5.4 麦类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5.5 茄科作物抗病基因多样性
6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相关基因
6.1 植物病原菌基因组研究概述
6.2 植物病原细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6.3 植物病原物基因组中致病相关基因的分布及特点
……
7 病原微生物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8 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遗传学基础
9 遗传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生态学基础研究
10 遗传多样性优化品种搭配的应用研究
11 遗传多样性优化群体种植模式的应用研究
12 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技术的示范推广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着实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遗传多样性”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就像是生命世界里最宝贵的财富,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强大的适应能力。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为什么拥有更多的基因变异,能够帮助作物更好地抵御各种环境的挑战,包括那些狡猾的病原体。“作物病害持续控制”,这更是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病原体不断变异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病害的“持续”控制,而不是一次性的“扑灭”,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长远的、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化学农药。作者“朱有勇”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有了初步的判断,如果他是一位在相关领域有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学者,那么这本书的内容必定会非常扎实,充满真知灼见。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许多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具体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中的病害发生原因,以及如何利用当地的遗传资源来开发出具有抗病性的新品种。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农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利用生命本身的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它让我对农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对人类如何更聪明地利用地球资源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假设),如果能用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插画来表现,比如几种形态各异的作物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旁边点缀着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基因链或微生物符号,那种视觉冲击力足以让人立刻感受到书的主题。“遗传多样性”听起来就像是一本关于生命之源的书,让我联想到地球上万物生长的奥秘,以及为何有些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而有些则会被淘汰。“作物病害持续控制”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我脑海中浮现出辛勤耕耘的农民,他们面对病虫害的侵袭,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科学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严谨和权威的气息,让人相信其出品必是精品。“朱有勇”这个作者的名字,如果能与他在此领域的贡献联系起来,比如他是一位在作物育种或病害防治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那么这本书的含金量就更不言而喻了。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从不同的作物种类、不同的病害类型,到各种遗传多样性资源的利用策略,都能够得到详尽的阐述。或许还会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为读者提供前沿的知识。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单单是一本读物,更可能是一次学习之旅,一次对生命科学和农业技术深入探索的契机,一次对如何让我们的粮食生产更加安全、可持续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9787030200464 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科学出版社 朱有勇”,听起来就像是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在我的想象中,这本书的纸张可能泛着淡淡的书香,每一页都承载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遗传多样性”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生命的丰富多彩,就像一片茂密的森林,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彼此依存,共同演化。我会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宏观的生命多样性,与我们日常餐桌上的作物联系起来的?又是如何挖掘出那些隐藏在不同作物基因中的“秘密武器”,来对抗那些让农民们头疼不已的病害?“作物病害持续控制”,这几个字则直接触及了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介绍理论,更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并且环保的解决方案。或许,书中会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利用遗传多样性来防治病害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希望,也学到方法。作者“朱有勇”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充满信心,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位在作物遗传学或植物病理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他所阐述的知识,必定是严谨、科学且富有洞察力的。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关于农业未来、关于生命智慧的探索之旅的起点。
评分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脑海中立即涌现出许多画面。我想象着,这本书的扉页上,可能印着一份庄重的序言,由一位在农业科学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写就,为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背书。书中的每一页,都可能像是一张生动的图景,描绘着大自然中蕴藏的无限潜力。比如,在讲述“遗传多样性”时,可能会引用一些令人惊叹的例子,比如那些濒临灭绝的野生稻品种,它们可能携带着抵抗某种特定病害的基因,而这些基因,或许正是我们未来作物育种的宝贵财富。当我读到“作物病害持续控制”时,我会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不仅仅是化学药剂的使用,更可能强调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我猜想,书中会对各种病害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的解析,比如某种真菌如何侵染植物,或者某种病毒如何通过媒介传播,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根源。同时,作者“朱有勇”的名字,让我对他充满敬意,我相信他在这本书中,不仅会分享纯粹的科学理论,更会结合他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出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比如,在某个地区,面对某种特有的病害,如何巧妙地利用当地的遗传资源来开发出抗病品种,从而实现病害的长期控制。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农业知识宝典,一份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虽然我还没有真正翻开这本书,但仅凭书名“9787030200464 遗传多样性与作物病害持续控制 科学出版社 朱有勇”,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画面。首先,“遗传多样性”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让我联想到基因、变异、进化等概念,也让我好奇书中会如何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并将其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其次,“作物病害持续控制”则是直接指向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我设想,书中会详细剖析各种常见的作物病害,从病原体的起源、传播到侵袭过程,层层递进。而“持续控制”则暗示着这本书将提供长久、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而非仅仅是临时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这让我对其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前瞻性充满了信心。再者,“科学出版社”和“朱有勇”这两个信息,进一步提升了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科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有着良好的声誉,其出版的书籍往往内容严谨、学术价值高。而“朱有勇”这个名字,作为作者,我相信他一定在这一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专业知识将为本书提供坚实的支撑。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拥有了“知识的宝库”和“解决难题的指南”的初步定位,期待它能够引领我深入了解遗传多样性在应对作物病害挑战中的关键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