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定价:49.00元
作者:【美】萨提亚,易春丽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062817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享誉世界的家庭治疗大师,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开创者。本书是萨提亚作系统图书*为经典的作品。萨提亚本人的作品有:《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实录》《沉思冥想》《与人联结》《尊重自己》《心的面貌》。
前面的三本,是其不朽的理论著作,完整而清晰地阐释了她的理论体系和深刻洞见。后面的四本书,则是其灵性部分的升华,是对大众身心成长的一种温柔的提点,宛如一种灵性的陪伴。
当今家庭治疗约翰·贝曼、蔡敏莉、郭晓洁 联合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家庭治疗的开山之作,更是家庭关系调适与完满人格塑造的典范指南。它不仅是家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人员的专业用书,更是每个渴望家庭和谐、自身成长的人的必读书籍。本书版即销售逾70万册,被翻译成12种语言出版。正如萨提亚本人所说:“我写这本书*的希望是帮助我们每个人获得成为和谐的人的权利和义务。书中所展现的经验和榜样会引导我们用创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彼此、关爱自身和他人,为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得以发展出力量和完满人格的基础。”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你拥有怎样一个家庭
第三章 自我价值——被忽视了的罐子
第四章 自我价值——个人力量的源泉
第五章 你自己的曼陀罗
第六章 交流——诉说与倾听
第七章 交流的模式
第八章 沟通游戏
第九章 你所遵守的游戏
第十章 系统:开放的还是封闭的?
第十一章 夫妻:家庭的建筑师
第十二章 特殊家庭
第十三章 你的家庭图
第十四章 蚯蚓罐头在活动
第十五章 家庭蓝图
第十六章 家庭蓝图的一些基本要素
第十七章 家庭工程
第十八章 延伸家庭
第十九章 生命周期
第二十章 青少年
第二十一章 积极的二人关系
第二十二章 灵性
第二十三章 晚年
第二十四章 在更大的社会中的家庭
第二十五章 内在的和平,彼此间的和平,群体间的和平
第二十六章 未来的家庭
参考文献
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简介
编后记
作者介绍
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家庭治疗创始人,国际心理治疗师。美国的《人类行为杂志》(Human Behavior)称她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她被誉为“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五位治疗师之一”,是西方世界十位评价高的治疗师中的女性。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像一把钥匙,轻轻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解家庭动力学的大门。我一直以为家庭关系无非就是那些柴米油盐的琐事和偶尔的情绪波动,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那些“常识”,很多时候都是阻碍我们建立健康亲密关系的无形枷锁。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贴近生活,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沟通模式”的那一部分,以前我总是觉得争吵是不可避免的,是感情不好的表现,但现在我明白了,很多争吵的根源并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我们表达和倾听的方式出了错。这本书没有提供什么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家庭系统中的位置和反应,那种被点醒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自己“被困”在现有家庭模式里,却又不知道如何突破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沉稳、克制,不像市面上很多畅销的心理自助书籍那样追求戏剧性的高潮或煽情的语言,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用平静而坚定的声音告诉你真相。我尤其喜欢它对于“边界感”的阐述。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家和万事兴”常常被异化为牺牲个人需求去迎合集体,这本书却清晰地论证了没有清晰的边界,就没有真正的爱与尊重。当我尝试在和家人的沟通中运用这些新的边界概念时,最初确实遭遇了阻力,甚至出现了一些小摩擦,但这恰恰证明了这本书所揭示的“系统惯性”是真实存在的。每一次坚持和调整,都让我对“独立”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独立不是物理上的分离,而是精神上不再被旧有的、不健康的期待所挟持。这本书是那种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体会的经典之作。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它不会给你一个瞬间的“顿悟”,而是一点点地、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认知结构。我注意到,自从读完它,我开始对家里其他人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更加敏感,不再是简单地接收信息,而是开始解读信息背后的“未说出口的部分”。例如,当我母亲再次提起某件旧事时,我不再仅仅感到烦躁,而是会思考她此刻重提这件事,是否是为了寻求一种被看见或被理解的连接。这种“翻译”和“解码”的能力,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礼物。它让我从一个忙于应对冲突的“救火队员”,逐渐转变为一个愿意去理解深层需求的“关系架构师”。它改变了我对“问题”的定义,从“谁是错的”变成了“我们如何共同运作得更好”。这是一本真正从实践层面深入人心的好书,它帮助我把晦涩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了日常生活中可以践行的智慧。
评分我习惯性地在阅读时做大量的笔记,但这本,我发现我的笔尖似乎总是在打滑,因为每句话都像是在敲击我内心深处某个敏感的神经。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对人类经验的尊重和包容,她没有简单地将家庭成员标签化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将每个人都视为一个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元素,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动机和历史背景。这种全景式的、去评判的观察角度,极大地降低了我阅读时的防御心理。比如,关于“情感表达的延迟满足”这一概念,对我影响巨大。我过去总是在情绪爆发时才试图沟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这本书清晰地指出了预先建立情感安全区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理论,它提供了一套可以操作的工具,让我开始学会在日常的小事中,练习更细腻、更具建设性的互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家庭剧本里的一个被动演员,而是一个开始学会自己编排对话的导演。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觉得“塑造人”这个词很有力量,带着一种改造命运的期待翻开了它。但随着阅读深入,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复杂。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听话”或者如何“顺从”父母的指南,恰恰相反,它鼓励你勇敢地去界定自我,去重新定义你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情感的继承性”和“代际创伤”,让我花费了很长时间去消化和反思。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放下书本,盯着窗外发呆好久,脑子里全是过去和父母、兄弟姐妹相处的片段,那些模糊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这本书的引导下,竟然有了一种清晰的轮廓。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极具解放性的。它让我意识到,我不需要为上一代的遗憾买单,我有权利去构建属于我的、更健康的新家庭范本。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家庭,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解放运动的序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