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这样培养孩子才:家长必修的12堂课
定价:36.0元
作者:戴东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50256347
字数:14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培养好孩子,懂理念,更要懂方法。
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亲子教育研究及实践,就家长*关心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亲子沟通、行为习惯、师生关心、早恋、沉迷网咯等问题给出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已有数十万孩子用自己的进步证明了戴东老师提供的方法的确可行、有效。
内容提要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家长都知道培养孩子要讲科学,但往往各种教育理念学了一大堆,却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要想培养出的孩子,关键在于找对方法。戴东老师致力于亲子教育培训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针对家长关心的有关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亲子沟通、行为习惯、师生关系、早恋、沉迷网络等问题给出了极具实操性的解决方法。已有数十万名家长从中受益——他们的孩子不仅在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了改善或再造,学习成绩也在短期内有了巨大的飞跃。
目录
作者介绍
戴 东
亲子教育专家,艺博家庭教育咨询培训系统创始人,带动教育科学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国际家庭教育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教育联盟副主席,中国名师学院亲子教育学院院长,中国少年强促进会副理事长。
担任300多所学校的名誉校长。迄今为止举办亲子教育讲座3000多场,数十万家长及学生受益。他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央视网、新华网、搜狐、人民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语言文字报》、《读者》等数百家媒体争相报道和宣传。曾被评为“科学发展十年辉煌中国素质教育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十年印象中国教育事业十大公益人物”。
文摘
第 一 章 家长类型决定孩子的命运
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
中国的家长可谓是这个世界上辛苦的一群人。他们每天起得很早,帮孩子做饭,等孩子吃完饭后,又要送孩子上学。到了晚上,他们还要放弃休闲娱乐陪孩子读书。
家长做了这么多,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品格,获得出众的成绩和较强的能力,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可是很多孩子却走向了反面,他们任性、说谎、懒惰、逃学、花钱 大手大脚,甚至整日泡在网吧……这样的结果令家长头痛不已,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不仅不领情,甚至朝着与自己预期的相反方向越走越远。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家长不合格。他们要么只养不教,要么没有给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网上(在家长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份《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据此,你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3
家庭教育调查问卷
每个问题只需回答“是”与“否”。
1.当众批评孩子;
2.很少表扬孩子;
3.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批评自己的孩子;
4.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对孩子说教;
5.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
6.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7.常以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8.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9.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不感兴趣;
10.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11.不习惯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12.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不统一;
14.夫妻俩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5.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16.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18.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但他却故意不去做;
19.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
20.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你的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
21.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地关心孩子; 4
22.相信各种速成班;
23.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
24.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撒谎;
25.认为一味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27.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
28.常在孩子面前评论别人;
29.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
30.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31.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
32.自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33.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什么条件都答应你”;
34.认为孩子学习好坏取决于他的聪明程度;
35.认为孩子将来的命运是他自己造成的;
36.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
37.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
38.当孩子对你说起一件令他得意的事时,你却警告他别骄傲;
39.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结果好坏全在孩子;
40.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也不着急,自己却急得团团转。
以上 40 道题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
如果答案“是”在 5 项以内,那么你的孩子会顺利地成长;
如果答案“是”在 5 ~ 10 项以内,那么你就应该加强学习; 5
如果答案“是”在 10 ~ 20 项以内,那么你必须尽快改变,否则你将毁掉孩子的前程!
如果答案“是”在 20 项以上, 那么你的教育基本上完全失败。孩子会变得玩世不恭,到了青春期,他甚至有可能成为混混。。他们要么只养不教,要么没有给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网上(在家长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份《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据此,你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3
家庭教育调查问卷
每个问题只需回答“是”与“否”。
1.当众批评孩子;
2.很少表扬孩子;
3.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批评自己的孩子;
4.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对孩子说教;
5.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
6.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7.常以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8.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9.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不感兴趣;
10.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11.不习惯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12.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不统一;
14.夫妻俩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5.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16.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18.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但他却故意不去做;
19.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
20.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你的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
21.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地关心孩子; 4
22.相信各种速成班;
23.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
24.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撒谎;
25.认为一味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27.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
28.常在孩子面前评论别人;
29.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
30.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31.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
32.自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33.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什么条件都答应你”;
34.认为孩子学习好坏取决于他的聪明程度;
35.认为孩子将来的命运是他自己造成的;
36.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
37.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
38.当孩子对你说起一件令他得意的事时,你却警告他别骄傲;
39.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结果好坏全在孩子;
40.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也不着急,自己却急得团团转。
以上 40 道题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
如果答案“是”在 5 项以内,那么你的孩子会顺利地成长;
如果答案“是”在 5 ~ 10 项以内,那么你就应该加强学习; 5
如果答案“是”在 10 ~ 20 项以内,那么你必须尽快改变,否则你将毁掉孩子的前程!
如果答案“是”在 20 项以上, 那么你的教育基本上完全失败。孩子会变得玩世不恭,到了青春期,他甚至有可能成为混混。
序言
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确强100倍
因为这本书,你我有缘相遇。我将是你不变的伙伴,也将是你好的助手。你对我的态度,将是我对你的价值!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到这本书的,是朋友推荐,还是书名的诱惑让你破费?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很高兴你我有缘相遇。阅读完本书后,你需要做的是真诚地对号入座,认真地审视自己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得失。因为只有对症,教育才会有效果。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不在明天留下遗憾,请在今天让我们共同付诸努力。
我致力于亲子教育培训工作多年,在各种活动中给家长介绍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家长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课下,很多家长跟我抱怨:“戴老师,我平时也挺注意教育方法,从没有打过孩子,只是偶尔会批评一下他;而且为了孩子,我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尽可能地多陪他。可为什么在很多时候,我就是觉得没办法和孩子交流?他还总是做一些让我不能接受的事情,真的令我很失望。您说我究竟该怎么办呢?”
中国的家长可能是世界上辛苦,也是付出多的家长。他们每天起得很早,只为了让孩子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晚上还要放弃休闲娱乐活动,陪孩子做作业。更别提白天还要挣钱奔事业,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下岗。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每天辛辛苦苦地忙这忙那,无非是希望孩子具有良好的品格、出众的成绩和较强的能力,长大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可是孩子却不遂他们的愿,毛病越来越多:任性、说谎、懒惰、逃学、花钱大手大脚,甚至整日在网吧厮混,令家长头疼不已。家长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没有朝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反而走向了反面。
从事多年教育工作,我见到了太多让人痛心的案例,看到了太多无奈、焦急到失去主张的家长。他们迷惘地站在孩子的背后,无所适从、着急万分、心痛不已。
高尔基有句名言:“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怎么教育他们,却是一桩的事业。”的确,教育孩子是一份长期、艰苦、细致的事业,需要家长不断地反思、学习。否则,爱得不科学,反而会让爱成为伤害,耽误孩子的一生。为孩子付出一切,终却失去一切,这不是家长要的结果。家庭教育的成败关乎孩子的一生,家长和孩子都输不起。
在你拿起本书之前,你的孩子表现得怎样?如果很好,你是否还希望他能够锦上添花,更进一步?如果各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那更要重新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一番审视。请相信,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反射出来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倘若我们能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溯本求源,无论你的孩子有多大,一切从现在开始都还来得及。
如果你有了这份迫切的意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学习本书。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直击了现代父母们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我最近正为孩子的一些成长困惑感到迷茫,所以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本书。初翻阅时,我就被作者那种务实、不空泛的笔触所吸引。它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只提供一些模棱两可的理论,而是落脚于实实在在的家庭场景中,让人感觉仿佛就是作者坐在我对面,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应对孩子那些让人头疼的瞬间。特别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那部分,我立刻找到了共鸣。我一直觉得和孩子沟通时总是在“讲道理”,但效果甚微,读完书里的相关章节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更多的是在“控制”而不是“引导”。作者提供的那些小技巧,比如深呼吸暂停法、同理心倾听的句式,虽然简单,但我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它们真的能瞬间软化原本剑拔弩张的局面。这不是那种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的书,它更像是一张详细的路线图,告诉你“可以试试这样做”,然后让你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和内化。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手忙脚乱的“救火队长”,而是有了一些章法和底气去面对日常的挑战,心里踏实多了。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妙,它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有一种层层递进的酣畅淋漓感。它没有那种填鸭式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景模拟”来展开论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独立性培养”那一节时所采用的视角转换。过去我总觉得培养独立性就是让孩子自己做家务、自己穿衣服,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种关于“自主决策能力”和“承担后果的勇气”的培养。作者巧妙地引用了一些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但用词非常生活化,不会让人产生阅读障碍。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多次强调了“父母自身的成长”与“孩子教育成果”之间的正向关联。这提醒了我,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教育理念的滞后。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拿起笔在书页旁做大量的笔记,因为很多观点是如此深刻且具有启发性,让我不得不慢下来消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而不是简单的“育儿食谱”。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它对于“有效沟通”的颠覆性解读。我一直以为,我跟孩子说话是很有耐心的,会等他说完,会给出建议。但这本书里提出的“倾听的深度”和“回应的质量”,让我看到了自己沟通中的巨大鸿沟。作者用一些非常直白甚至略带犀利的语言指出了很多父母常见的沟通误区,比如“预设结论”、“急于解决问题”等等。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说我们经常在孩子说话时,脑子里已经排练好了自己接下来要说的一百句话,这简直就是对我日常状态的精准画像!更棒的是,它没有停留在指出现象,而是提供了一套“三步走”的对话工具包。我尝试运用其中一个技巧,与我那位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效果立竿见影,我们之间的气氛明显比平时融洽了许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凝练有力,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像一个强劲的钩子,让你忍不住想知道后面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武器”。
评分坦白讲,我过去涉猎了不少育儿书籍,很多都让我感到理论大于实践,读完后除了空虚感,收获寥寥。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的引导。我尤其看重它对“学习动机”的剖析。我那孩子对学校里的很多课程都提不起兴趣,我试过奖励、也试过批评,效果都不理想。这本书里提出的关于“内驱力”的培养方法,让我豁然开朗。它不谈死记硬背,而是聚焦于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内容与他自身兴趣之间的“连接点”。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每一个案例都像是我家里的翻版,读起来感同身受。作者的文风带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你感觉不到任何指责或说教,只有一种被理解和被赋能的感觉。它让我从一个“监督者”的角色,慢慢转变为一个“观察者”和“支持者”。读完后,我不再焦虑于每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更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流体验和自我效能感,这无疑是一种更长远、更健康的教育观。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普通育儿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的成年人”的自我修炼手册,只是载体恰好是“育儿”这个主题。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全书贯穿始终的那种“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哲学。它反复强调,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因此也就没有可以生搬硬套的教育公式。这种去模板化的处理方式,给了正处于“别人家孩子”压力下的父母们极大的心理释放。书中对“规则建立与边界设置”的论述尤其深刻,它教的不是如何“管住”孩子,而是如何“引导”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和尊重。作者的文字中有一种老派的、但又极其现代的智慧,不哗众取宠,但字字珠玑。读完合上书本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平静的力量,一种知道未来航道方向的笃定感,而不是读完一些书后那种盲目乐观的兴奋感。它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爱与自由之间,找到那个最适合我家孩子的平衡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