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需要方法
定价:36.00元
作者:左辉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564150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左辉老师是的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她的心理学教育涵盖家长、孩子、社会精英及少年犯。2011年,左辉老师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联合办了“家长公益大讲堂”,免费为家长们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并在课堂中即时解决家长们提出的问题。六年来,已经积累了上千个及家庭教育案例。这本书是左辉老师家长公益大讲堂的咨询实录合集,经过了一些整理,但尽可能保留了讲座的原貌,试图让家长朋友们能在简单生活般的对话中,学到有益于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家庭生活和教育不是对立的关系,家庭教育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完全融入生活场景的一部分,在每顿饭里,在每晚的鼾声里,在每次的欢笑和哭泣里,也在每一场争吵和解的悲喜里。没有一个单独抽离生活的课程可以叫作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只有不懂如何爱的家长。
现代的父母更注重亲子关系,也更强调爱与尊重,但在真正面对孩子时,却还是会受上一辈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做父母,于是自己小时候面对的创伤,孩子仍然避免不了;或者在五花八门的育儿理论里挑花了眼,今天用这种,明天用那种,导致大人和孩子都无所适从,无比纠结。
这本书是左辉老师家长公益大讲堂的咨询实录合集,经过了一些整理,但尽可能保留了讲座的原貌,试图让家长朋友们能在简单生活般的对话中,学到有益于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不再走偏。
目录
作者介绍
左辉
心理学家,家庭成长导师
夫人学苑、学而思、坚果派等一线亲子教育平台特聘专家
共青团北京青少年12355热线特聘专家
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评审会专家评委
家长公益大讲堂创始人
六年积累上千家庭教育咨询深度个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节奏感,不像有些理论书籍读起来枯燥乏味,它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洞察力极强的导师进行的一对一深度对话。它巧妙地融合了社会学观察和个人心理调适,使理论不至于高高在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情感账本”的描述。它提出了一个概念:所有关系都需要定期的“情感存取”与“利息结算”。这意味着,日常的微小善意、倾听、陪伴,都是存款;而长期的忽视、承诺的违背,则是透支。我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和审视自己的“情感收支”,发现过去常常在小事上过度付出,却忽略了在对方真正需要支持的关键时刻缺席。这种量化的视角帮助我修正了过去模糊不清的付出标准,让我明白,爱的有效性远比付出的数量更重要。它迫使读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伴侣的指责上,这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体验。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差点以为自己拿到了心理学教科书的简化版,但比教科书更生动的是,它充满了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和反思。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对“冲突处理”的系统性拆解。过去,每次和家人或朋友发生争执,我总是倾向于“冷处理”或者“爆发”,结果往往是问题悬而未决,关系留下疤痕。这本书却教我如何识别冲突的“冰山结构”——水面上是争吵的内容,水面下才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恐惧。特别是关于“非暴力沟通”的框架介绍,让我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用“你总是怎样”的评判句式来攻击对方。这种转变,如同从混乱的泥潭中抽离出来,站在一个更高、更冷静的视角审视人与人的互动。它不是教你如何赢下争吵,而是教你如何通过争吵,更深层次地了解彼此,达到共赢。读完后,我对待那些原本让我头疼的家庭会议,态度都变得从容许多,感觉自己掌握了一种新的“社交武艺”。
评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从一个模糊的感性概念,蜕变成一个可以被系统规划和优化的项目管理流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逻辑性,从最初的吸引、磨合,到中期的维护、危机干预,直至长期的承诺与共同成长,脉络清晰,层层递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承诺”那一部分时的深刻见解,它指出,承诺并非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主动选择,是穿越时间和琐碎生活后依然愿意携手前行的意愿声明。书中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秘诀”或“保证有效”的保证书,反倒是坦诚地告知读者,爱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持续的学习,并且可能会伴随痛苦和挫折。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因为它让我明白,我所经历的困境并非我一个人独有,而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课题,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成熟的解题思路和坚实的心理支撑。
评分坦白说,我带着点怀疑的态度开始阅读,总觉得市面上这类书籍多半是陈词滥调。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非常大胆地探讨了情感中的“边界感”与“自我独立性”。很多关于爱的论述都强调融合与奉献,让人感觉一旦进入关系,就必须牺牲一部分自我。然而,这本书却旗帜鲜明地指出,健康的爱是两个完整圆圈的交集,而不是一个被稀释的椭圆。它用极具说服力的篇幅阐述了如何设定和维护个人空间,如何区分“爱”和“依赖”。对于那些长期处于“讨好型人格”或害怕被抛弃的人来说,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内在安全感的建议,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比喻:爱不是互相取暖,而是各自燃烧,让光芒互相照亮。这种强调个体力量与内在健康的叙事角度,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如何依附别人,而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强大的自己,从而吸引到更平等的连接。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人际关系理解的另一扇窗!我一直以为“爱”就是一种感觉,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不需要太多刻意的经营。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情感的维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就像建造一座精美的建筑,需要精确的蓝图和坚实的材料。作者并没有沉溺于空泛的情感描述,而是提供了一套极其实用、可操作的“工具箱”。比如,关于有效沟通的那一章节,书中深入剖析了我们日常对话中那些隐藏的“地雷”——那些看似无心的指责、打断或者无效的倾听,是如何一步步侵蚀信任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积极关注”的练习,它要求你在伴侣倾诉时,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肢体语言和眼神表达出百分之百的投入。实践了一周后,我发现我们之间的交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那种被全然接纳的感觉,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来得有力。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摒弃了那种“只要真心相爱就能克服一切”的童话叙事,转而直面现实中情感维护的复杂性与技术性,非常适合那些渴望将爱意转化为稳定、健康关系的实践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