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陪伴是更好的教养
定价:39.90元
作者:罗静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79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可信度高――罗静,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创立三维平衡早教理论,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在多年的早教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在爱奇艺网站上创办的首档科学育儿网络脱口秀《静观育儿》点击量过百万。★实用性强――《陪伴是更好的教养》是作者与千万父母的互动中,答疑解惑思考而产生的育儿心经。书中以实际情景为切入点,通过科学的心理分析,以通俗易懂、聊天谈心的态度和语气,解决年轻父母们的困惑。★内容丰富――《陪伴是更好的教养》抓住中国父母们在育儿问题过程中正面临的主要困惑,分别从夫妻关系、育儿原则、育儿误区、育儿技巧、亲子陪伴、孩子习惯养成、孩子入园、亲子游戏、三维平衡测试等角度入手,破解育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
内容提要
工具书>百科全书
目录
**章
夫妻沟通是育儿的必修课
01 育儿理念不一致,根源多半在夫妻关系上2
02 用育儿方法改善夫妻关系6
03 夫妻沟通中的四大雷区10
04 婚姻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别拿孩子做挡箭牌15
05 很容易毁掉婚姻的三个陷阱20
第二章
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
01 真的是“穷养男孩、富养女孩”吗25
02 若想孩子成功,父母必先做到这些28
03 父母管住自己的嘴,真的很重要33
04 别让小宝“催熟”大宝38
05 别给孩子的某些行为贴道德标签43
第三章
几个常见的育儿误区
01 孩子不离身,是你需要还是孩子需要48
02 父母咨询的问题,有的本身就是一个问题52
03 如何面对孩子性教育上的尴尬问题56
04 如果孩子有伤害自己的行为,父母该怎么办59
05 遇到这些情况,你会不会干涉孩子63
第四章
亲子间秘密,父母知道多少
01 爱,不是教,是影响68
02 今天我们这样做母亲72
03 孩子爸,你很重要75
04 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千万别说81
05 亲子间的秘密,父母不应一知半解85
第五章
陪伴是更好的教养
01 孩子打人问题的全龄解决方案91
02 不慌不忙,这样给孩子做死亡教育97
03 低声教育,你能做到的101
04 孩子情绪爆发前,试试这招104
05 奖罚孩子,请父母谨记四点108
第六章
好习惯早养成
01 做好四件事,养成孩子好习惯114
02 0~6岁孩子规则建立完全指南118
03 自控力好,更易成功123
04 孩子乱发脾气的父母须知127
05 不慌不忙,这样管理“磨蹭”小孩132
第七章
让孩子在分离中学会独立
01 孩子入园准备,你真的做好了吗138
02 宝宝入园,*让妈妈焦虑的五个问题142
03 孩子入园,父母需做好七大心理准备147
04 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该聊的和不该聊的154
05 与入园孩子必谈的四个安全问题158
第八章
读懂小小孩儿
01 母乳喂养容易被忽视的心理意义162
02 解读孩子哭声背后的五种心理表情169
03 走出六大睡眠误区,让宝宝睡个安稳觉174
04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无小事179
05 这些危险品影响孩子身心发育185
第九章
在家也能做的三维平衡测试
01 0~1岁宝宝生长发育居家自助小测试192
02 1~2岁宝宝生长发育居家自助小测试196
03 2~3岁宝宝生长发育居家自助小测试200
04 3~4岁宝宝生长发育居家自助小测试204
第十章
亲子游戏,共度美好时光
01 0~3个月小宝宝的十个室内游戏209
02 3~18个月宝宝游戏推荐214
03 通过孩子看亲子游戏怎么做220
04 五个游戏,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225
05 父母必须知道的想象力培养亲子游戏229
作者介绍
罗静,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博士后,中国心理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积木宝贝国际早教副总裁兼首席教育官,《积木宝贝闯世界》特邀专家,首档科学育儿脱口秀《静观育儿》主讲人,天津卫视、山西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嘉宾,《北京晨报》、《我和宝贝》杂志、《营养与优生》杂志专栏作者。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那会是“还原”。它把我从过去几年里被各种育儿“成功学”裹挟的焦虑中拉了出来,还原了育儿的本质——那是一种基于爱、尊重和不完美共存的日常实践。书中探讨“父母的自我关怀”的部分,在我看来,甚至比育儿技巧本身更重要。作者坦诚地指出,一个被掏空的父母,无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我被书中关于“高质量休息”的定义所触动,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精神上允许自己“不完美”的权利。这本书记载的,与其说是教育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允许孩子犯错,更要允许自己偶尔失手。这种坦诚,极大地减轻了我作为母亲的心理负担。它没有许诺一个“完美小孩”的未来,而是陪伴着我们,去拥抱一个充满变数、充满生命力的家庭日常。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是被教育了,而是被“释放”了,可以更真实、更放松地去扮演父母这个角色。
评分从排版和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做到了极简而优雅。它没有花哨的插图和五颜六色的引导框,而是将重点完全放在了文字的密度和逻辑的严谨性上。我留意到,书中在讨论“阅读习惯培养”的那一章,推荐的阅读材料非常多元化,跨越了经典童话和当代非虚构作品,这打破了我以往只关注“教育类书籍”的狭隘视角。作者巧妙地将“陪伴”的概念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延伸到了精神世界的共同探索。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一本略显晦涩的诗集,重点不在于“解释诗歌的含义”,而在于“一起感受文字带来的陌生感和美感”。这种“共同学习”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亲子关系中的互动质量。它教会我,最好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灌输”,而是“一起在场”,在共同探索中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结。读完这一章后,我立刻着手整理家里的书架,不再按照难度排序,而是按照“我们一起发现的乐趣”来重新组织它们。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简直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地图,带领你穿越为人父母的迷宫。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解决”这一章时的细腻入微。它没有提供那些空洞的、一蹴而就的魔法口诀,而是深入剖析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根源。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发雷霆时,书中引导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情绪的容器”,先接住那股汹涌的怒火,而不是急着去讲道理。这一点非常治愈,因为它承认了孩子情绪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步骤:先共情,再引导。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说“惩罚是教导孩子不要被抓到,而后果是教导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个区分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常常陷入“如何让他听话”的怪圈,现在更关注如何培养他的内在驱动力和责任感。而且,作者在引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时,总能用极其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读起来非常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轻声点拨。这种实操性与理论深度的完美结合,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手册,更像是育儿过程中的一个可靠的指南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觉得非常独特,它有一种老派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感,读起来完全没有当代育儿书中那种过度强调效率和“科学化管理”的冷硬感。它更像是娓娓道来一个家庭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对人性,特别是对“童年”本身的尊重。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边界感”的阐述,这部分内容对我影响至深。过去我总以为爱就是无条件的满足,结果发现孩子反而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停下来。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说明,温柔而坚定地设立边界,其实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那些关于“独立与依赖”的辩证关系讨论,简直是哲学层面的探讨。作者没有把孩子塑造成一个等待被“塑造”的工具人,而是将他视为一个正在完成自我发现的独立个体。阅读时,我常常停下来,思考自己童年时被对待的方式,这促使我反思,我的“自然反应”到底有多少是源于自己的未疗愈的创伤,多少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种内省的邀请,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在处理“青春期前的焦虑与期待”时,展现出了一种前瞻性的智慧。作者并没有用恐吓的语气去描绘叛逆的洪水猛兽,而是将青春期视为孩子“自我身份构建”的必然阶段。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非评判性倾听”的技巧,这些技巧的精髓在于,如何在一个孩子逐渐拉远与父母的物理距离时,仍然能保持情感上的“连接通道”。我记得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社交媒体上的内容”的讨论,作者建议父母将自己定位为“信息档案员”而非“内容警察”。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我们的任务是了解他在看什么,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和审查,因为禁止只会激化对立。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时代变迁的接纳度。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教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和调整自己的“剧本”。它不像很多书那样提供一个固定的模板,而是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应变工具箱”,确保你在面对每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时,都能找到一个立足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