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創新與超常發展
定價:30.00元
作者:賀淑曼,陳龍安,陳勁著
齣版社: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639218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天者的本質是創新。人人都能創新,人人都可能成為天纔。
創新學、心理學、教育學、人纔學領域的*理念。
匯集30年超常人纔教育經驗,構築天纔教育*理念。
10餘位教授、校長、學者解析超常人纔的天賦與創新思維。
剖析200多個創新案例、幾十個互動訓練及腦力測試
如何創新纔能成為天纔呢?怎麼圓普通人的天纔夢?請打開本書吧……
贏在未來的奧秘是什麼?
快速獲取信息的秘籍是什麼?
怎樣提升學力?
為什麼很多科學傢、政治、企業傢乃至諾貝爾奬獲得者的智商纔中等?
如何開發沉睡的大量的腦潛能?
如何進入創新的殿堂?
什麼是天纔的導航機製?
本書給你答案……
目錄
徐序
林序
顧序
章 知識創新——信息時代的天纔思維
一、想象力——創新的基本元素
1.想象力:人皆有之
2.瘋狂聯想與夢想:成就天纔
二、知識創新——人類又一次革命
1.知識創新:麵對高新難
2.知識英雄:知識創新的先鋒
3.知識經濟:崇尚知識和人纔
三、知識創新——唱響超常人纔教育
1.現實告誡我們:天纔不都高智商
2.理論告誡我們:智商有悖創造教育
3.思維力教育:圓普通人的天纔夢
4.思維力訓練:讓你由聰明變英明
四、團體訓練——喚醒你的想象力
【聚焦本章要領和精華】
第二章 人腦與創新——左右腦雙贏
一、創新的大腦——贏在變革
1.認識左右腦:分工及功能互換
2.多元思維:學科交叉創奇跡
3.信息時代:創新思維的本質變革
二、全腦學習:高效的“感知”學習
1.觀察感知:正視你的視覺潛力
2.聽力感知:正視你的聽覺潛力
3.一目十行:不再是神童的
4.過目不忘:人人都可掌握
三、像天纔一樣用腦:贏在腦力
1.天纔:怎樣使用你的右腦
2.測測你的腦力:瞭解自我
3.腦力開發:左右開工
4.腦力升華:視覺想象的奇效
四、團體訓練——腦力升華訓練
【聚焦本章要領和精華】
第三章 創新人格——創新的源頭與屏障
一、人格——創新的源頭和保障
1.創新的動機:興趣、需要、刺激
2.創新的保障:熱忱和態度
3.創新型人格:好奇與冒險
4.創新型人格:獨創與堅忍
二、創新的心理屏障——突破創新障礙
1.從眾心理:需要跨越的柵欄
2.自卑心理:需要突破的心理障礙
3.思維定式:創新的枷鎖
4.書本定式:彆把書本當
5.定式:假如錯瞭
6.經驗定式:彆把經驗當真理
三、團體訓練——六頂思考帽
【聚焦本章要領和精華】
第四章 問題意識和創新思路——創新的關鍵
一、問題意識——創新的開端
1.什麼阻礙我們發現問題
2.發現問題:觀察力與鼓勵
3.十字提問法:陳龍安口訣
4.七問法:5W2H法和7R法
5.頭腦風暴法:瘋狂想象
6.愛的“問想做評”:陳龍安思維法
二、創新的基本思路——集中 發散
1.集中思維:目標、歸納與提升
2.九官格法:易經的時空發散
3.魔球發散:許國泰的億萬條思路
三、成就創新從思維到行動
1.創新思維流程:集中一發散一集中
2.3Q法:創意的溫情與要領
……
第五章 腦電波與第六感——成就更多天纔
第六章 思維品質與自主創新——創新與創業天纔
第七章 發明的思維技法——提升發明技能
第八章 網絡創新——天纔輩齣的沃土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賀淑曼 教授,長期從事心理素質和超常人纔的教育、教學及研究工作,原在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從事超常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1994年調到北京工業大學,曆任心理谘詢中心主任、顧問,青少年發展心理教研室主任、顧問。曾在外講學100餘次,聽眾萬餘人。 社會諸多,如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闆著麵孔,而是充滿瞭對話感和探索欲。作者們似乎很擅長用那些充滿畫麵感的案例來佐證他們的觀點,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灌輸感,反而像是跟隨幾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一起穿越迷霧,探索未知的新大陸。我特彆欣賞其中穿插的一些反例分析,那些失敗的創新案例,往往比成功的經驗分享更能發人深省。通過解剖那些“本該成功卻功虧一簣”的案例,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創新過程中的脆弱性和復雜性,從而避免在自己實踐時重蹈覆轍。這種辯證和審慎的態度,讓整本書的論述顯得異常紮實可靠,沒有那種為瞭鼓吹“顛覆”而誇大其詞的浮躁感,而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引導讀者建立起對復雜係統變革的敬畏之心和實操能力。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衝擊,是它對傳統“效率至上”觀念的有力挑戰。在當代社會,我們似乎都被一種追求綫性、可預測進步的慣性所裹挾,但本書卻有力地論證瞭,真正的“超常發展”往往來源於對既定範式的“非理性”偏離和對邊緣信息的敏銳捕捉。它鼓勵我們去擁抱那些不確定性,將那些看似“浪費時間”的探索和試錯,重新定義為必要的前置投入。閱讀過程中,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團隊的項目推進模式,那些被我們急於砍掉的“冗餘”環節,或許正是孕育下一個重大突破的溫床。這本書提供的視角轉換是根本性的,它讓我們從一個“修補者”的心態,轉變為一個“重構者”的視角,去審視組織、市場乃至整個行業生態的深層結構,這種思維層麵的躍遷,是任何操作手冊都無法給予的寶貴財富。
評分我當初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它所探討的那些宏大命題去的,畢竟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創新”早已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生存的必需品。然而,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我最初的預期,它並沒有停留在那些空泛的口號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驅動“超常發展”背後的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作者們似乎搭建瞭一個非常精密的分析框架,將創新過程中的那些非綫性、看似偶然的突破點,係統地梳理成瞭可理解、可學習的路徑。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過去的工作和生活經驗進行反思,那些曾經讓我睏惑不解的“瓶頸期”或“靈光乍現”,在書中的理論模型下突然變得清晰起來。這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這本書最令人贊嘆的一點,它提供的不是簡單的“怎麼做”的SOP,而是更深層次的“為什麼能做”的認知升級,對於那些渴望從現有模式中跳脫齣來,尋求指數級成長的同行來說,絕對是一劑猛藥。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帶著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封麵色彩的搭配和字體選擇,透露齣一種既穩重又充滿活力的氣息,讓人在書店裏一眼就被吸引住。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握在手裏分量十足,仿佛預示著裏麵內容的分量感。拿到手之後,翻閱的體驗也相當不錯,內頁的排版布局清晰開闊,即使是初次接觸這類理論性較強的書籍,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壓迫或吃力。作者們顯然在書籍的呈現形式上也下瞭不少功夫,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文本,而是努力讓讀者在視覺和觸覺上都能感受到一種精心打磨的誠意。特彆是章節標題和關鍵概念的突齣處理,使得在快速瀏覽時也能迅速抓住重點,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很能體現齣齣版方對知識傳播的重視程度。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風景綫,每次看到它,都會讓人迴想起閱讀時那種深入思考的寜靜時刻。
評分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層次劃分極為講究,前後呼應,步步遞進,體現瞭作者們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知識體係構建的精妙把控。它不是將所有知識點雜亂無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認知階梯”。初讀時,可能會覺得某些概念有些繞口,需要反復琢磨,但當你讀完中間部分,再迴溯到開篇,會豁然開朗,發現前麵所有的鋪墊都是為瞭最終構建那個宏偉的理論大廈。這種設計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粘性”,因為讀者總是期待著解開下一個層次的謎團。尤其是對於我這種習慣於係統化學習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就像是一張設計精良的路綫圖,它不僅指明瞭終點,更把沿途的每一個路標都標注得清清楚楚,讓人在吸收知識時,能夠構建起一個穩定且可擴展的知識網絡,而不是零散的知識碎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