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蚯蚓养殖实用技术
定价:20.00元
售价:15.2元,便宜4.8元,折扣76
作者:孙振钧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46783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蚯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地龙),也是一种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本书作者多年从事蚯蚓研究工作,结合自身研究和实践经验,并在参考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写成此书。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技术实用,适合蚯蚓养殖专业户和畜牧、水产、饲料、食品、制药、环保等行业工作者阅读。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蚯蚓养殖概述,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我国主要蚯蚓的种类和分布,蚯蚓的人工繁殖技术,蚯蚓养殖常见模式及日常管理,蚯蚓的天敌、病虫害防治,蚯蚓的采集,蚯蚓的利用。
目录
章 蚯蚓养殖概述 1
一、蚯蚓养殖发展前景 1
二、蚯蚓的作用与价值 5
(一)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6
(二)蚯蚓的其他用途 8
三、蚯蚓养殖简史 9
(一)国外蚯蚓养殖史 9
(二)蚯蚓养殖史 11
第二章 蚯蚓生物学特征特性 15
一、蚯蚓品种 15
二、蚯蚓形态特征 18
三、蚯蚓内部结构 19
(一)消化系统 19
(二)循环系统 21
(三)呼吸系统 21
(四)肌肉与运动 21
四、蚯蚓的生活习性22
(一)居生活 22
(二)六喜六怕 23
五、蚯蚓的生活史 26
(一)蚓茧形成过程及蚓茧的形态特征 26
(二)蚯蚓的胚胎发育和生长 29
(三)蚯蚓的寿命 30
六、蚯蚓的生态类型30
七、生态因子对蚯蚓的影响 32
(一)土壤 32
(二)季节 34
第三章 蚯蚓养殖基础 36
一、蚯蚓生长繁殖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36
(一)蚯蚓生长繁殖与温度、湿度及通气性
的关系 37
(二)蚯蚓生长繁殖佳温度、湿度和
酸碱度 39
(三)“大平 2 号”蚯蚓在人工饵料中
生活深度 40
(四)蚓茧在饵料中的分布规律 40
(五)种蚯蚓适宜放养密度 40
(六)生产群不同放养密度生长发育规律 41
(七)蚯蚓人工养殖高产饲料因子筛选 42
(八)不同饵料对蚯蚓生长及蚓体(粪)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3
二、蚯蚓饵料的调配43
(一)蚯蚓饵料组成与常见配方 43
(二)蚯蚓饵料的堆制技术与操作规程 45
第四章 蚯蚓养殖方法 50
一、大田养殖 51
二、半地下池养殖 53
三、肥堆养殖法 54
四、简易大棚养殖技术 55
(一)大棚建设 55
(二)塑料大棚养殖蚯蚓管理措施 56
(三)塑料棚养殖蚯蚓不足之处 58
五、蚯蚓立体养殖 59
(一)室内箱养 59
(二)室内立体层床养殖 61
六、蚯蚓的生态养殖63
(一)蚯蚓立体养殖类型 64
(二)蚯蚓生态农业常见模式 66
七、蚯蚓深层高密度养殖新技术 70
(一)高产养殖技术与工艺 71
(二)温床塑料大棚蚯蚓养殖与周年
循环生产 76
(三)小结 83
八、药用地龙的养殖85
九、蚯蚓病虫害及敌害防治 86
第五章 蚯蚓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弃物技术 91
一、蚯蚓生物反应器的设计 91
(一)设计原理 91
(二)反应器的结构 93
二、蚯蚓生物反应器的管理 95
(一)蚯蚓种的选择 95
(二)预处理的控制 97
(三)反应器的环境调控 97
(四)反应器的运行调控 98
三、反应器的类型及应用范围 99
四、高效资源化有机废弃物系统 100
五、蚯蚓生物反应器处理猪粪工程实例设计 100
(一)设计思想 102
(二)工艺流程 103
(三)生产方案 104
(四)经济效益分析 104
六、蚯蚓生物反应器规模产业化分析 106
(一)大型蚯蚓反应器规模产业化分析106
(二)小型蚯蚓反应器规模产业化分析 106
第六章 蚯蚓采收加工与利用 108
一、蚯蚓采收及加工技术 108
(一)成蚓的采收蚓体、蚓茧、蚓粪的分离 108
(二)蚓粪的采收 110
5
(三)活蚓的运输 111
(四)蚯蚓的干燥和粉碎 111
(五)蚓粪的处理 112
二、蚯蚓(粪)的营养价值 112
三、蚯蚓粪的性质与有机肥利用 114
(一)蚯蚓粪的成分 115
(二)蚯蚓粪有机肥的特点 117
(三)蚯蚓粪的应用 120
四、蚯蚓(粪)优化饲料配方及在养殖上的应用 121
(一)蚯蚓(粪)喂生长肥育猪试验 122
(二)蚯蚓(粪)喂肉鸡试验 122
(三)蚯蚓(粪)喂罗非鱼试验 123
(四)蚯蚓(粪)喂蛋鸡试验 123
五、蚯蚓全产业链综合开发 126
作者介绍
孙振钧,男,1956年生,1995年在前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国进原北京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生态学研究,1997年出站留校任教。1998-2000年,受美国农业部资助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蚯蚓与土壤生态学合作研究并被聘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主任(2004-2010),博士生导师。美国生态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态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蚯蚓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专家组成员;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委员,九三学社中国农业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生态与土壤改良,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家态与综合农牧生态工程、农业废弃物蚯蚓处理与土壤改良剂开发等。自2007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SCI30篇,EI8篇,核心期刊64篇。54篇被SCI收录。教材和专著5部,获得国家发明4项。培养硕士32名,博士31名,博士后2名。多项成果通过国家鉴定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实在太令我失望了。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的期望来学习蚯蚓养殖的,毕竟书名《蚯蚓养殖实用技术》听起来就非常专业和贴心。然而,当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讲授的内容时,我简直傻眼了。书中充斥着大量我完全无法理解的理论概念,什么“蚯蚓的社会性行为演化机制”,什么“土壤微生物群落与蚯蚓共生关系的量子化学分析”,我一个字都看不懂!我只想知道怎么科学地养殖蚯蚓,怎么提高产量,怎么处理废弃物,怎么防治病虫害,这些最实际、最接地气的问题,这本书里面却只字未提。感觉作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完全忽略了读者的需求。而且,书中的排版也非常糟糕,图片模糊不清,文字排布混乱,阅读起来非常费劲,完全没有一点“实用”的影子。我花了不少钱买这本书,本来想着能学到真本事,结果却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我现在对蚯蚓养殖的热情都被这本书浇灭了一大半,真是气死我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标题也明确点出了“实用技术”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书籍。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我被名字给骗了。书中对蚯蚓的品种介绍,与其说是为了帮助我选择适合养殖的品种,不如说是对各种蚯蚓进行了一番冗长的分类学描述,什么“环毛目”、“寡毛纲”,听得我云里雾里。关于养殖环境的搭建,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给出具体的尺寸、材料建议,更别提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了。更让我失望的是,对于蚯蚓的繁殖技术,书中只是简单提了一句,对于如何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如何处理好蚓茧,完全没有深入的讲解。我想要学习的是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蚯蚓养殖,而不是听一些模糊不清、不着边际的理论。这让我觉得作者并没有真正站在一个养殖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让我大打折扣。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只能用“不知所云”来形容。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的内容,但越看越糊涂。我需要的,是关于蚯蚓养殖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养殖箱、如何配制营养丰富的饲料、如何控制养殖环境的温湿度、如何处理蚯蚓粪便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养殖问题。然而,这本书却好像在刻意回避这些核心内容,转而大谈特谈蚯蚓的进化史、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组成,以及它们对土壤肥力提升的“潜在贡献”。这些信息虽然听起来好像很有深度,但对我一个想要入门的养殖者来说,简直是天书。我完全找不到任何可以指导我实际操作的步骤和技巧。这本书完全没有体现出“实用”二字,更像是一本学术论文集,充斥着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让人读了半天,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养殖蚯蚓。真是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纸上谈兵”。我本来想通过这本书学习如何将蚯蚓养殖变成一项可行的副业,或者至少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蚓粪用于改良土壤。我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养殖密度、饲料投喂量、粪便处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然而,书中提到的内容,大多是围绕着蚯蚓的“生态价值”和“生物降解能力”进行的大段论述,仿佛在赞美蚯蚓是多么神奇的生物,但对于如何将这种神奇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却语焉不详。例如,书中提到了蚯蚓对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但却没有给出具体的废弃物种类、处理比例、发酵周期等关键信息,这让我想自己动手实践都无从下手。我希望看到的是具体的操作指南,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分析。这本书更像是写给生物学家看的,而不是给想要学习实用技术的普通养殖户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可以说是非常高,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图书是多么的难得。然而,《蚯蚓养殖实用技术》这本书,却完全没有达到我心中对“实用”二字的定义。我期待的是书中能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养殖流程,从选择品种、搭建养殖场、饲料配比、温度湿度控制,到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如蚓粪、蚯蚓)的销售渠道等,一应俱全。我希望看到具体的案例分析,成功的经验分享,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在探讨蚯蚓的生理结构、消化系统如何工作,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极其复杂的角色。这些内容对于一个想要入门养殖的人来说,未免过于深奥,而且脱离了实际操作的层面。与其说是“实用技术”,不如说更像是一本关于蚯蚓生物学的科普读物,虽然知识量可能很大,但对我而言,其“实用性”几乎为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