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管理学概论(下册) 郭丽双 9787302261216

女性管理学概论(下册) 郭丽双 97873022612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丽双 著
图书标签:
  • 女性管理学
  • 管理学
  • 女性领导力
  • 组织行为学
  • 职业发展
  • 女性研究
  • 郭丽双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61216
商品编码:295753322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女性管理学概论(下册)

定价:48.00元

作者:郭丽双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3022612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郭丽双女士的《女性管理学概论(下)》统筹了管理学和女两大学科,从学术的角度对女性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书以厚实的管理学和女理论与资料为支撑,为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女性管理范畴的课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引。它为所有对女性管理者和女性管理行为或是关心管理的女性提供了一个广阔而严肃的平台,指引出一些四通八达的路径,奉献出许多翔实可靠的参考。对于充满探索热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忠实而可靠的向导,像一位谦逊而知心的朋友,在我们进入女性管理学领域伊始,便与我们分享一幅宝贵的地图和一个窥视全貌的窗口,以防我们迷路,更激发我们的想象,并让我们求知的心因此稳健而开阔。

内容提要


这本《女性管理学概论(下)》由郭丽双著,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充满期待的东西。当今世界动荡不安,人类社会危机四伏,这个时候提出女性管理学的主张,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尤为显要。或许,人类未来的希望有赖于母系氏族的回归?或许,女性管理是拯救人类堕落而至毁灭的诺亚方舟?或许,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传说,是尚未被我们认识到的某种对于人类命运的神秘暗示?《女性管理学概论(下)》适合女性管理学研究者阅读。

目录


篇 崛起与代价 章 女的发展与基本原理 第二章 管理学的发展与基本原理 第三章 女性管理与女性管理者 第四章 女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及理论渊源 第五章 古代西方国家女性管理 第六章 古代中国女性管理 第七章 近现代西方国家女性管理 第八章 近现代中国女性管理第二篇 女性管理者 第九章 管理者的要素禀赋 第十章 女性管理者组织能力禀赋 第十一章 女性管理者协调能力禀赋 第十二章 女性管理者决策能力禀赋 第十三章 女性管理者责任能力禀赋 第十四章 女性管理者与男性管理者的性别差异 第十五章 女性管理者思维方法与男性的异同 第十六章 女性管理者领导力与男性的异同 第十七章 女性管理者博弈力与男性的异同 第十八章 女性管理者细节执行力与男性的异同第三篇 女性管理 第十九章 女性的人本管理 第二十章 女性的柔性管理 第二十一章 女性的责任管理 第二十二章 女性的效益管理 第二十三章 女性管理流程——计划 第二十四章 女性管理流程——组织 第二十五章 女性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女性管理流程——领导 第二十七章 女性管理流程——控制 第二十八章 现代女性管理方法 第二十九章 现代女性管理技术 第三十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女性管理 第三十一章 女性创业管理——女性创业要素禀赋 第三十二章 女性创业管理——女性创业机会定夺与风险控制第四篇 走向辉煌的女性管理 第三十三章 女性经济管理 第三十四章 女性文化教育管理 第三十五章 女性文化传媒管理 第三十六章 女性文化活动嬗变及文化产业管理 第三十七章 女性参政与女性管理 第三十八章 女性管理与公共政策嬗变 第三十九章 女性管理与人类和谐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郭丽双,女,1964年生。硕士研究生,东方美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委员。著有《商人道德决定中国未来》一书,拍有36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大商孟洛川》等。主要社会职务:中华全国工商联及北京市工商联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及北京市女企业家商会执行会长、全国工商联宣教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港澳台侨妇女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电视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200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等。

文摘


序言



创新与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范式 作者:张文华,李明德 ISBN:978750639876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HRM)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压力。本书《创新与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范式》并非专注于传统的组织行为学或基础人事管理职能,而是深入探讨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构建适应未来需求、以人为本、数据驱动的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本书旨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者以及致力于人力资源领域深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前瞻性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路径。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战略层面到执行层面的多个关键维度,核心聚焦于“创新性”、“未来性”与“范式转换”。全书共分为七个主要部分,共计二十章。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重塑与环境适应(第1章-第3章) 本部分首先对当前全球商业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VUCA)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阐明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强调,现代HRM必须从传统的支持性职能彻底转型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战略伙伴。 第1章:VUCA时代的战略人力资源定位: 探讨企业文化、组织敏捷性与人力资源战略的深度耦合,提出“韧性组织”的构建模型。 第2章:未来工作模式的演进与挑战: 分析零工经济、远程协作、混合办公等新模式对传统组织结构、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带来的冲击,并提供应对策略。 第3章:人力资源的数据化决策转型: 侧重于如何将商业智能(BI)和预测分析引入HR实践,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决策飞跃,而非简单的报告制作。 第二部分:人才获取的生态化与精准化(第4章-第6章) 传统的招聘流程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端、稀缺人才的需求。本部分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全方位、多渠道、注重雇主品牌的“人才生态系统”。 第4章:雇主品牌建设的深度营销: 探讨超越基础福利的“价值主张”(EVP)的塑造,如何通过内容营销、员工故事和真实体验来吸引与企业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候选人。 第5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人才筛选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简历深度解析、行为预测和面试官校准,以提高招聘的精准度和公平性。 第6章:人才获取的内部市场化策略: 阐述建立内部人才流动平台和技能银行的重要性,将内部人才视为最优先的“外部”招聘来源,以降低流失率并提升员工敬业度。 第三部分:绩效与激励的敏捷化重构(第7章-第9章) 年度绩效评估体系的僵化已成为阻碍创新的主要因素。本部分致力于打破传统的“瀑布式”管理,推行持续反馈、目标校准和差异化激励的新范式。 第7章:从目标设定到持续校准(OKR与持续反馈): 详细讲解如何将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机制融入日常管理,强调季度性回顾与实时辅导的重要性,确保目标与企业战略保持同步。 第8章:非物质激励与内在驱动力的激发: 探讨如何通过赋予员工自主权(Autonomy)、精通感(Mastery)和使命感(Purpose)来激发其内在的工作动力,重点分析“授权文化”的建设。 第9章:基于贡献度的薪酬结构设计: 提出超越职位等级的、以实际价值贡献为核心的薪酬定价模型,包括短期激励与长期股权激励的灵活组合策略。 第四部分:组织能力与人才发展的深度投资(第10章-第12章)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培训与发展(L&D)从成本中心转化为能力资产中心,并围绕未来的关键能力进行定制化培养。 第10章: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模型构建: 定义企业在未来十年最需要的“硬技能”(如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和“软技能”(如跨文化沟通、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并据此设计能力蓝图。 第11章:微学习与沉浸式学习技术的实践: 介绍了微课程设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在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内部知识社区进行经验的快速传播。 第12章:继任者计划的生态化与透明化: 强调继任者计划不应局限于高管层,而应贯穿各级岗位,利用人才盘点工具提升透明度和公平性,加速高潜力人才的成长路径。 第五部分:员工体验(EX)与组织健康的科学管理(第13章-第15章) 现代企业竞争的最终体现是员工体验。本部分将员工体验视为一个端到端的旅程,贯穿其在企业中的所有接触点。 第13章:员工体验地图(EX Mapping)的绘制与优化: 详细指导如何识别员工旅程中的痛点(Pain Points)和愉悦点(Moments of Truth),并设计优化的接触点。 第14章:心理安全感与高绩效团队的构建: 基于组织心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心理安全感”对创新、风险承担和跨部门协作的关键作用,并提供实用的干预措施。 第15章:人力资源分析在健康管理中的前瞻应用: 探讨如何通过分析员工数据(如出勤率、项目参与度、离职倾向)来预测潜在的职业倦怠风险,并提前部署干预措施。 第六部分:组织设计与变革管理的前沿探讨(第16章-第18章)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组织结构必须具备高度的适应性。本部分探讨了更加扁平化、网络化和跨职能化的组织形态。 第16章:敏捷组织架构(Agile Organization)的实施: 介绍了部落式(Tribal)、平台式(Platform)等新型组织结构的原理,以及HR如何支持这种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 第17章:文化驱动的变革管理: 强调变革的成功关键在于文化认同而非流程强制,分析如何通过高管层的一致行动和透明沟通来引导员工主动适应变革。 第18章:技术赋能下的组织协同优化: 关注协同工具、知识管理系统(KMS)如何重塑部门间的边界和信息流,提升整体组织效率。 第七部分:人力资源领导力与伦理前瞻(第19章-第20章) 最后,本书探讨了未来HR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在数据驱动时代下,HR所必须坚守的伦理底线。 第19章:未来HR领导者的画像: 强调HR领导者必须是技术理解者、商业战略家和变革催化剂的复合体,并构建其领导力模型。 第20章:数据隐私、算法公平性与人力资源伦理: 鉴于AI在招聘和绩效评估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着重讨论如何确保算法的透明度、避免偏见(Bias),以及严格遵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 本书理论结合案例,案例多来源于全球创新型企业和快速成长的科技公司,具有极强的实操指导意义,是人力资源领域专业人士应对未来挑战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在工作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然后尝试用书中的理论去解读和分析。比如,书中在讲解决策过程的时候,详细阐述了不同的决策模型,以及信息不对称、认知偏差等可能影响决策的因素。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决策并非总是最优的,而是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我最近才读完,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也引发了很多思考。作为一本“概论”性质的书,它在体系构建上做得非常扎实。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不同管理学派的梳理,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能够清晰地展示它们的发展脉络和核心观点。从古典管理理论到后来的行为科学,再到更现代的权变理论和系统理论,作者都给予了恰当的解读。而且,她没有回避这些理论之间的争议和局限性,反而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理论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和演变。比如,在谈到目标管理的时候,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一些企业实践,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了如何制定有效的目标,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评分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图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系统化的管理学知识体系,更能激发我们对管理实践的深度思考。无论是初入职场的管理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非常有特色,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并不枯燥。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一些复杂的管理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领导力部分的论述,它并没有将领导力简单地归结为某种固定的特质,而是强调了情境、关系和影响力在领导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前瞻性和时代感。虽然是“概论”,但它并没有陈旧落后的感觉,反而对当下企业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有着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的部分,让我对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有了新的认识。书中提到的“学习型组织”和“动态能力”等概念,我之前在其他地方也有接触过,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将它们系统化地呈现出来,并且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业案例,比如科技公司的快速迭代和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来阐述这些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