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TD-HSPA技术揭秘
定价:35.00元
作者:段红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115210197
字数:282000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TD-SCDMA后向演进的一本指导书,追踪TD-HSPA技术的来龙去脉;把握TD-HSP技术的核心,了解3G演进的必修之课。
服务3G移动通信产业大发展,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大创新。
内容提要
本书从TD-SCDMA标准出发,全面地介绍TD-HSPA各种相关知识,主要是TD-HSPA的标准制定进程、TD-HSPA物理层中的各种物理信道以及这些物理信道所承载的信息以及TD-HSPA相关的各种信令流程(包括了物理层信令以及整个TD-HSPA终端业务的信令流程),此外还简单介绍了TD.HSPA的基本组网知识,后介绍了TD-HSPA的未来相关演进技术。
本书适用于从事TD-HSPA终端或网络开发的技术人员或是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可供从事TD-HSPA相关工作的学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材料搜集上的那股“狠劲儿”。看得出来,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作者一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查阅那些尘封已久的行业标准文档和早期的技术白皮书。它的信息密度之高,简直令人咋舌,仿佛每一页都塞满了精炼过的技术术语和参数定义。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技术决策背后的商业博弈,或者是在不同技术路线中,哪些关键人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轶事。毕竟,“揭秘”二字总带着一丝探索禁区的诱惑力。但这本书的内容,却像是一台运转精确的精密仪器,严丝合缝,几乎不留出任何情感或主观判断的空隙。它更像是一份学术性的编年史,忠实地记录了技术参数的演变过程,而不是对这些技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进行富有洞察力的反思。例如,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频谱效率提升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或者不同国家在推广这一技术时,在政策和监管方面产生的有趣碰撞。但这些宏观的、与人息息相关的内容,在这本书中几乎是空白的,这让这本书的价值更多地定位于专业领域的知识沉淀,而非面向更广泛技术爱好者的启蒙读物。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是关于技术文档的“边界”在哪里。它极其详尽地描述了某一特定技术标准的技术细节和实现原理,这种钻研精神是令人敬佩的。然而,我总觉得它缺少了一种人文关怀或者说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我期待一本“揭秘”的书能够告诉我,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哪些重大的社会痛点?它在用户体验的提升上,究竟贡献了哪些肉眼可见的进步?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这些早期设计中埋下了哪些需要后人警惕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驱动技术进步的真正内在动力。这本书几乎完全聚焦于技术自身的逻辑自洽和规范的完美执行,对于技术之外的“世界”——市场需求、用户反馈、伦理考量——则几乎是只字不提。这种纯粹的技术至上主义的叙事,虽然在专业领域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渴望获得全面认知和批判性思维的读者来说,无疑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真空,让人总觉得意犹未尽,像是只看到了大厦的钢筋结构,却没能领略到建筑内部的居住智慧和美学设计。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技术深度”毋庸置疑,但“可达性”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原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生态的基石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尤其是那些被历史的车轮逐渐淘汰的技术,它们在当时是如何力挽狂澜,又是如何为后续的革新铺平道路的。我更关注的是“为什么”会选择这条技术路径,而非“如何”精确实现某项功能。然而,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技术规范的深度解读,它的语言风格极为正式和客观,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比喻、类比或者场景化的描述来帮助读者建立直观认知。例如,介绍数据传输机制时,作者直接抛出了复杂的帧结构图和时序图,而没有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数据包是如何被分割、封装、发送和重组的。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用来“备查”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用来“品读”的知识探索之旅。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阅读来激发对通信工程领域热情的非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的门槛显得过高,它更像是为已经在该领域深耕多年、寻求知识补全的专家们量身定做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有一种令人费解的跳跃感。它在某些极为细微的技术细节上可以花费数个章节进行详尽论述,恨不得把每一个流程图的每一步都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但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引入和铺垫却显得异常仓促,仿佛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专业背景。我读到一些章节时,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已经开始播放到中段的电影,很多角色和背景设定都没有交代清楚,就直接进入了高潮部分的冲突。这种叙事节奏的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我的阅读流畅度。比如,在讨论某个关键模块的优化时,作者直接引用了大量晦涩的数学模型,却没有花足够篇幅解释这些模型的物理意义和工程上的实际意义。我期待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带着学生走过知识的迷宫。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跟同行进行一场高度专业的“切磋”,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共同的知识储备,使得很多本该详述的环节被一带而过,留给我的只有一连串的问号和需要反复回溯的冲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上精致的银色字体,立刻就能抓住眼球。我本来是抱着一种纯粹的好奇心翻开它的,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脉络的宏大叙事,或者至少是一些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然而,读完前几章后,我发现作者的笔触似乎更偏向于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标准的细致考古,那种对底层协议细节的穷尽式分析,虽然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但对于我这种更关注技术应用和商业影响的普通读者来说,未免有些过于晦涩和“硬核”了。我本以为会涉及更多关于5G、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如何构建在其基础之上,探讨技术演进中的权衡与取舍,或者是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运营商在部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和解决方案。结果,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面向工程师的参考手册,它似乎不太在意“讲故事”,而是专注于“描述事实”。这种叙事方式,虽然保证了内容的严谨性,却牺牲了一定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这与我最初期待的“揭秘”带来的那种豁然开朗的阅读体验相去甚远。我期待的是能从中窥见技术的“灵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骨架”的描摹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