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受伤的太阳:大学生与家庭情感困扰
定价:17.00元
作者:吴薇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0402454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生活的中心与重心,结果父母们常常因此变成了校长父母、班主任父母、闹钟父母、警察父母、百科全书父母、保姆父母、道德批评家父母……他们希望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惟恐对孩子的管教失控,结果却是孩子在爱的管教中越来越失控。有的父母以为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外出拼命挣钱,供孩子吃穿,这是对孩子爱的表达:有的父母以为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不让他有任何的挫折或困难,这也是爱的表达;还有的父母只要求孩子学习,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或活动都尽可能替他完成,这也是因为爱孩子,为了孩子的前途……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在爱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们受伤的眼泪与无助。
本书希望通过对我们身边的大学生个案的呈现和分析,让大学生们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自己与家庭的情感困扰有更进一步的觉察和理解,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反思和调整。
目录
故事1 我感觉不到外面的世界了——自我放逐的分离障碍
案例
走进诊室里的可爱“小姑娘”
我的世界像雾像梦
他们都是我身边的玩具小熊
梦醒了,却害怕
我不想长大
分析点评
一、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导致出现退行
二、母亲的严厉、不公平的后果
三、缺乏自我认同,缺乏界限,产生被动攻击
锦囊妙计
如何预防和应对自己的分离体验
训练营
测评
知识链接
分离与分离障碍
故事2 不要靠近我——异往障碍的女生
故事3 母亲,让我爱恨不得的人——自恋性人格障碍
故事4 爸爸妈妈,我亲近的陌生人——留守儿童的伤痛
故事5 折翼的天使——丧亲之痛如何修复
故事6 给我一字自由选择的机会,行吗?女大学生坚持换专业背后的反抗
故事7 的失败者——因强者的父母控制而自我挫折的优等生
故事8 我还是我——抑郁症、生命的意义与自我认同
故事9 亲情是一把软刀子——暴力的父亲、懦弱的母亲和可怜的兄妹俩
故事10 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在与父母的认同中成长
后记
作者介绍
吴薇莉,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EMDR创伤心理治疗师。西华大学心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医学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出版信息,特别是出版社和ISBN号(9787040245400),一直保持着关注,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书籍的内容是经过严谨编辑和校对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个人认为,家庭关系,特别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非常关键且复杂的一段旅程。而“情感困扰”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层次的含义,它可能指代着沟通的障碍、期望的落差、甚至是指代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未被满足。这本书的书名“受伤的太阳”极富诗意,让我联想到家庭中那些看似强大、无私的付出者,也可能因为长期的承担和牺牲而积累了内心的伤痛,而这种伤痛又如何影响着下一代,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这其中的关系值得深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种代际之间情感的传递与影响,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家庭情感的复杂性。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方向,帮助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家庭情感困扰时,能够更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太阳”的光芒不至于被“受伤”所遮蔽。
评分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总觉得,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历,对我们成年后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更是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本书的副标题“大学生与家庭情感困扰”让我觉得它可能是在探讨这方面的议题,但又不局限于童年,而是聚焦在大学这个更加成熟但又充满挑战的阶段。我很好奇,在大学期间,家庭情感困扰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是关于学业选择的压力?还是关于未来规划的分歧?又或者是关于经济上的依赖与独立之间的博弈?我期待这本书能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来展示大学生们在面对这些困扰时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挣扎。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处理这些“情感困扰”的有效方法。或许,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即使家庭是我们情感的港湾,也可能存在一些暗流。而学会如何驾驭这些暗流,才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平静和强大。
评分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明明深爱着家人,却常常会因为一些根本性的价值观差异而产生无法弥合的裂痕?这种感觉就像是明明握着最珍贵的东西,却又不得不因为一些看不见的力量而让它慢慢流失。这本书的书名“受伤的太阳”给我一种很强的画面感,仿佛在说,即使是像太阳一样温暖、光明、无私的家庭,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疲惫、伤痕累累。我很好奇,作者吴薇莉是如何去解读“受伤的太阳”这个意象的?它是否象征着家庭成员在付出与承受中的隐忍和伤痛?又或者,它暗示着家庭关系中的某些阴影,是如何一点点侵蚀原本的美好?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家庭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比如,当个人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与父母传统的期望发生冲突时,该如何自处?当感受到家庭成员的痛苦,却又无力改变时,又该如何应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修复和维系健康家庭关系的洞察,让我们在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能学会如何去呵护它,不让它“受伤”。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但一直没机会仔细阅读。最近我总感觉自己有些情绪上的迷茫,特别是和家人之间的沟通,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变得剑拔弩张,过后又会感到深深的内疚和失落。我特别想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这种复杂情感的材料,也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听说这本书的名字里就提到了“家庭情感困扰”,这让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我期待这本书能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描绘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家庭责任、个人理想与情感需求之间的种种挣扎。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抽象的情感具象化,通过具体的故事或案例来呈现的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 relatable 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孤单一人在承受这些。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处理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更成熟地面对家庭带来的压力。我一直相信,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这本书,或许就能成为我理解家庭情感困扰的一把钥匙。
评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被夹在中间”的状态。一方面,我渴望独立,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追逐梦想;另一方面,我又深深地被家庭所牵绊,父母的期望、家庭的责任,常常让我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甚至有时会让我怀疑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这本书的名字《受伤的太阳:大学生与家庭情感困扰》似乎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家庭情感困扰中所展现出的特质的?是他们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还是他们正处于一个寻求身份认同,同时又渴望家庭支持的关键时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描绘困境,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些走出困境的路径。比如,如何与父母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如何平衡个人成长与家庭责任,不让任何一方成为牺牲品?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启发,让我意识到,即使在家庭情感的漩涡中,也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阳光,不让“受伤的太阳”成为我们内心永恒的阴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